【摘 要】
:
利用辽宁省50个观测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作为干旱划分标准,对历年干旱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日数及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
【机 构】
:
辽宁省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省抚顺市气象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辽宁省50个观测站1961-2008年的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作为干旱划分标准,对历年干旱的强度、发生频率、持续日数及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旱、夏旱、秋旱3类干旱均存在影响范围扩大、强度增加趋势,春旱影响范围、强度变化最明显;春旱日数变化以减少趋势为主,夏旱、秋旱日数变化以增加趋势为主;西部春旱发生频率较高,东部各种干旱发生频率相对都较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
通过在丹江口库区坡耕地上不同植物篱种植处理的比较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植物篱处理对径流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穗槐、金银花、黄花菜及龙须草4种植物篱均能有效减
随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三、四、六级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听说能力为核心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教材选择、课堂教学方式等已经不再适
一、课堂提问要推敲,要精炼,指向要明确,不要泛泛而提、满堂问 现象一:教师提问太多 一节40分钟的课,有的老师提问竟达三十多次,学生没有思辨的机会,形成了一问一答牵着学生走的局面,使探究性学习流于形式。 现象二:教学抓不住主要问题 如《白天与黑夜》一课引入时,有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昼夜交替现象与什么天体有关?太阳、地球怎样运动才会让白天、黑夜交替出现?问题提得太大并且指向不明确,结果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