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无论是强调其应用性还是创造性,它所涉及的都只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而各种软件都会被不断涌现的新软件、新功能、新操作系统所代替,编程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那么,信息技术课程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笔者认为,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操作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触类旁通地逐渐掌握其他软件的使用,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大胆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使学生在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时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么自然。
● 信息技术课不等于电脑培训
从小学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本的内容多是以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仅涉及少数概念。难道学生会用计算机画图、打印文件、绘制表格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了吗?如果是这样,电脑培训班几个月就能轻松做到,学校又何必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呢?笔者认为,这些应用软件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因为软件的升级速度日新月异,现在学生学习的软件,等到他们需要时就已经过时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师生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认知领域较高水平的学习(分析、综合、评价)和情感领域的学习特别有效,要求教师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现者、保护者,这样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个体化的学习方法
当教学目标固定后,这类方法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并能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3.“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并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 信息技术课应该讲多深
有一次课后,一位学生对笔者说:“美国的高中生都能作黑客,而我们天天还在学Word怎么用,老师们真不应该低估我们的学习能力,我家里有计算机。老师没教之前,我就已经会用了,而现在不仅上课要听讲,课后还要做作业,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本学起来一点都不好玩。”他的这句话引起了笔者长时间的思考。确实,我们整整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ord、Excel等。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往往令信息技术教师头痛不已。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由浅入深,让这些教学任务基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只是把计算机知识灌输给学生。无论是软件应用,还是编程设计,所涉及的只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内容,它们都只是一种学习途径。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只有一少部分学生会从事软件开发类职业和软件应用类职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才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要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同时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作品后,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笔者常常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把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在学校的宣传栏、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其一生的优良品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课题,有待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探讨。笔者相信,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能把握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教学原则,避免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教学就一定能结出硕果。
● 信息技术课不等于电脑培训
从小学到初中,信息技术课本的内容多是以画图、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学习为主,仅涉及少数概念。难道学生会用计算机画图、打印文件、绘制表格就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果了吗?如果是这样,电脑培训班几个月就能轻松做到,学校又何必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呢?笔者认为,这些应用软件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更不是目的。因为软件的升级速度日新月异,现在学生学习的软件,等到他们需要时就已经过时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1.师生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对于认知领域较高水平的学习(分析、综合、评价)和情感领域的学习特别有效,要求教师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成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现者、保护者,这样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个体化的学习方法
当教学目标固定后,这类方法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并能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3.“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他们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并激发求知欲,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 信息技术课应该讲多深
有一次课后,一位学生对笔者说:“美国的高中生都能作黑客,而我们天天还在学Word怎么用,老师们真不应该低估我们的学习能力,我家里有计算机。老师没教之前,我就已经会用了,而现在不仅上课要听讲,课后还要做作业,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本学起来一点都不好玩。”他的这句话引起了笔者长时间的思考。确实,我们整整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Word、Excel等。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往往令信息技术教师头痛不已。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由浅入深,让这些教学任务基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应该只是把计算机知识灌输给学生。无论是软件应用,还是编程设计,所涉及的只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内容,它们都只是一种学习途径。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只有一少部分学生会从事软件开发类职业和软件应用类职业,而大多数学生只是运用计算机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才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教师要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同时给予他们发表意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作品后,非常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笔者常常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把学生的作品在教室、在学校的宣传栏、在网络上进行展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其一生的优良品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课题,有待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探讨。笔者相信,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能把握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教学原则,避免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勇于探索,勇于实践,教学就一定能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