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构建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配套设施等方面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给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32-002
随着生物制药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生物制药产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双密集型迅速转变,这对从事生物制药产业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据新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须进行相应的调整。2012年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进行业和企业专家,对产业和行业多方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组织和实施,加强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自2012年以来,笔者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确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为依据,其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在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一线能按照GMP要求进行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保养以及分析检测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把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为方便于学习的“学习领域”,提高教学与实际生产的匹配度;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明确课程结构,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课程的设计遵循行动导向原则,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基地,不断完善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工学交替的教学环境,确定系列课程配套设备的数量、规格及要求,确定配套设备的功能及技术要求等,并建立以工作(教学)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二、确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依据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在原有的课程改革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实践,建立了由8门课程组成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体系建构过程如下:
(一)以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着两个专业核心能力,一是规范运行和日常维护生物制药的生产设备并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技能,二是规范运行和维护分析检测设备分析检测生物医药产品的能力。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按照生物制药技术岗位群的要求,对现有课程及课程内容实施整合,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立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利用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成果的一系列活动。按照生物制药的工作过程,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分为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保证两大系列。
(三)以职业成长逻辑规律对课程排序
在原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能体现培养目标和能力的8门核心课程,即生物制药生产岗位系列课程和生物制药生产质量控制岗位系列课程。8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如右图所示。
根据GMP规范的要求,遵循高职教学的需要,确定核心课程中每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具体内容,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适应岗位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新编排,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三、实施项目化教学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和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生产实际操作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为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以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主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过程按“实时网络教学”一“仿真实训教学”一“实验实训教学”一“实训车间教学”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通力合作,即每位学生在实践中,都必须关注别人的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不仅扩大了个人认识问题的视野,还加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做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事,沟通表达等职业能力。
为配合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发了适用于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网络化学习平台、项目化标准教学文件和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网络化学习平台构建
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构建8门课程网络化学习平台,把8门系统化核心课程开发材料上网,形成网上学习考核平台,目前我校各专业所有课程已经完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内互通学习考核平台。
(二)项目化标准教学文件建设
为确保8门核心课程的规范化教学,需制定项目化教学的统一教学文件,如教师教学文件、学生学习手册和工作任务单等。形成教师标准的教学文件首先需进行企业调研,调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构建项目方案;其次根据项目分解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准备项目实施场地及环境营造;再者完成教学项目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学习成绩展示;最后设计学业评价和考核标准、项目和具体任务实施标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预想以及设计项目教学前后教学情况的调查表等,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原则,在教师教学文件中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劳动组织与生产必备工器具等问题。
同时,配备合理的配套实训教学设备,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文件是实施教学的保证。学生学习文件的形成和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工作要求和生产准备等,此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自觉遵守药品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反复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修得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和职业行动规范。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和配套实训设备是教学过程始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主线的基本保障。
(三)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从课外预习环节到课内项目任务的交流、展示和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初步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在过程考核中,应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企业规范化文档的编制能力、规范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安全环保意识、信息资料整理筛选、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新体系实践之后,教师的职教能力和学生职业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入职快”、“做事情有思路、有能力”。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32-002
随着生物制药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生物制药产业已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劳动/技术双密集型迅速转变,这对从事生物制药产业的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据新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须进行相应的调整。2012年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引进行业和企业专家,对产业和行业多方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筛选、组织和实施,加强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自2012年以来,笔者在原有专业课程基础上,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一、确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设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为依据,其符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以在生物医药产品生产一线能按照GMP要求进行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保养以及分析检测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把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为方便于学习的“学习领域”,提高教学与实际生产的匹配度;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明确课程结构,按照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课程的设计遵循行动导向原则,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基地,不断完善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工学交替的教学环境,确定系列课程配套设备的数量、规格及要求,确定配套设备的功能及技术要求等,并建立以工作(教学)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
二、确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依据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在原有的课程改革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和实践,建立了由8门课程组成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体系建构过程如下:
(一)以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
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着两个专业核心能力,一是规范运行和日常维护生物制药的生产设备并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技能,二是规范运行和维护分析检测设备分析检测生物医药产品的能力。以职业技能为核心,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按照生物制药技术岗位群的要求,对现有课程及课程内容实施整合,结果如下表所示。
(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确立课程结构
工作过程是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利用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成果的一系列活动。按照生物制药的工作过程,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分为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保证两大系列。
(三)以职业成长逻辑规律对课程排序
在原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面向职业岗位群,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了能体现培养目标和能力的8门核心课程,即生物制药生产岗位系列课程和生物制药生产质量控制岗位系列课程。8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如右图所示。
根据GMP规范的要求,遵循高职教学的需要,确定核心课程中每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具体内容,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适应岗位能力,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新编排,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三、实施项目化教学
根据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和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生产实际操作和产品质量控制的能力为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以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主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过程按“实时网络教学”一“仿真实训教学”一“实验实训教学”一“实训车间教学”进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协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通力合作,即每位学生在实践中,都必须关注别人的观点,与他人共同探讨,不仅扩大了个人认识问题的视野,还加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做结合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共事,沟通表达等职业能力。
为配合核心课程的教学需要,开发了适用于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网络化学习平台、项目化标准教学文件和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网络化学习平台构建
按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构建8门课程网络化学习平台,把8门系统化核心课程开发材料上网,形成网上学习考核平台,目前我校各专业所有课程已经完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校内互通学习考核平台。
(二)项目化标准教学文件建设
为确保8门核心课程的规范化教学,需制定项目化教学的统一教学文件,如教师教学文件、学生学习手册和工作任务单等。形成教师标准的教学文件首先需进行企业调研,调查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构建项目方案;其次根据项目分解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准备项目实施场地及环境营造;再者完成教学项目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学习成绩展示;最后设计学业评价和考核标准、项目和具体任务实施标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处理预想以及设计项目教学前后教学情况的调查表等,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原则,在教师教学文件中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方法、劳动组织与生产必备工器具等问题。
同时,配备合理的配套实训教学设备,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文件是实施教学的保证。学生学习文件的形成和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工作要求和生产准备等,此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客观地进行自评和互评,自觉遵守药品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反复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获得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修得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和职业行动规范。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和配套实训设备是教学过程始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主线的基本保障。
(三)教学质量评价改革
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从课外预习环节到课内项目任务的交流、展示和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初步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在过程考核中,应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企业规范化文档的编制能力、规范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安全环保意识、信息资料整理筛选、自我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核。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新体系实践之后,教师的职教能力和学生职业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入职快”、“做事情有思路、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