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陈述了换位思考的含义,并且结合自身在生活中教学中遇到的小事,对教学中师生情感上,思维上,知识上的“换位思考”作了一些反思,以此鞭策自己教学合一,真正做到优化教学,和谐教学。
【关键词】换位思考 优化教学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换作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其实在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益处是很大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商业利润将源源不断;同样,老师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讲课也将变得行云流水并且具有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换位思考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协调,知识上的同步,思维上的共鸣,那么必定能优化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那么怎样去换位思考呢?现浅谈几点自己平时的几点反思:
一、悟学生之所难
还记得自己学开车那会儿,心里一直念叨着:以后一定要对学生再温柔耐心一点。原因是我学车的过程中操作并不灵活,反应迟缓,常犯错误,没少受教练的气,教练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讲了好几遍,你还不会。你平时怎么去教学生的啊?”当时真是敢怒不敢言,教练越说我,我还越是畏手畏脚,这样反而走进了一个怪圈。我当时心里多希望教练口下留情,给我点鼓励啊!其实现在想来,在开车方面,教练是错把学员当成跟他们一样优秀了,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才无法忍受学员的迟钝,说了些伤自尊的话,没想这些话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在情感上如果没有协调好,不但挫伤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其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教授了新的知识之后,总是有些学生不能当堂接受,课堂反馈很糟糕,“恨铁不成钢”的怒火也会烧的自己不能心平气和。“十个指头有长短,林中树木有高低”,如果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最起码给予尊重,因为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那么,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接受了你这个老师,下一步应该也不会太困难。所谓“双差生”最不怕批评,因为他日常接受批评最多,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他们想一想,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之后,每当我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就想一想自己学开车时笨手笨脚的那种窘样,心中萌生一念:再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鼓励,只有在心灵上有足够的沟通,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心态,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几次试验下来,收获也不小,我甚至有时候把自己学车时的例子拿出来和学生分享,毫不避讳自己其实也经历过的遇到困难想退缩的状况,但是最终能够迎难而上。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原来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二、预学生之所错
所谓预学生之所错,主要是在课前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出差错的地方,及时提醒作强调。此时“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预设做足做透,教师在借助资料备课以及批改作业时,时常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学生不再重蹈错误之辙,教师在课堂上拓展提示易犯错误之处,警示学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这样学生在做题练习时方能避错就正,记忆也特别深刻,而且不会反复再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既拓展了知识,又提示了学生避免犯错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记得在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在一次英语小测验之前,我发现试卷上的书面表达是要求学生写同班同学所做的一件好事和自己的看法,作文是半开放式的,让学生自己表达的地方较多,我一看,马上就联想到学生会经常写的有关于好人好事的语文作文,那学生会不会按照中文的思维发出很多感慨,卖弄文采,但是表达上又有问题呢,这样岂不是会弄巧成拙,让人不知所云而得不到高分?后来测验之前我有意识的提示了一下,让学生在写作时降低文采的要求,不要追求什么修辞手法,学会英式的简单思维,用所学过的简单英语表达出意思即可,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删繁就简,舍卒保車,直截了当,不要说半句留半句,一定要做到:Say what you mean and mean what you say.最后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学生基本没有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表达,或者是繁复的表达,相反其他班级的老师反馈出来的学生文章,有的用了长篇大论描述自己的想法,表面看文采不错,但是句式表达上问题比较多,当然得的分数不会高,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应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英思维有差异;二是学生的中文水平远高于英语,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还远远不够。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意识到预先好好的备课是多么重要,不单单是把要教的内容备好就算大功告成,更是要思考,换位思考,预设出学生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提前让学生避开陷阱,这样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才会相得益彰。
三、思学生之所思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苏州,向一个当地人问路。他说:“你沿着这条路开,然后向右转,看到一家超市后再向左转,到十字路口后,向前开,再… …”。我反应不过来,请他重复一遍,他就显得非常不耐烦了。其实后来想想,在问路过程中,我其实就是一个是学生,那个当地人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为什么他指的路我就听不清呢?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这个指路人想当然的以为,我也非常熟悉指路中使用的超市、十字路口等参照物,但没想到,这些对我来说全是陌生的。其实,他这个老师是在用新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没有用学生所熟悉的旧知识,来一步一步做好铺垫。
想想平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应该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背景知识,然后再想法设法用浅显易懂的知识,去做好巩固练习。如我之前在教授牛津英语8B UNIT3 Online travel 的第一课时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那课主要是掌握使用电脑能做的一些事情,重点句型是——What can you use your computer to do? /for?——I can use it to (do) … / for (doing)…刚开始备课的时候,觉得很是简单,只要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个句型,自然就知道后面跟什么形式,而且自己觉得现在学生家里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应该能够说的出电脑的用途,于是信心满满,在导入之后就抛出这个两两对话操练,试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有一些精彩的生成。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学生除了能说出I can use it to chat with friends/listen to music/watch the films/play games / for (doing)…以外,基本没什么其他的可说了,之后我只好草草收场,但是心里很疑惑,课后换位思考了一下,想想学生其实知道电脑有很多用途,如编写程序,收发邮件,文字处理,网上买卖,搜寻信息等,但是怎样用英语表达呢,或者怎样准确的表达呢,我其实没有做好铺垫,没有把旧知识巩固好,也没有把要学的新知识在操练这个对话之前先练熟,后来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及时调整,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电脑的用途,把旧知识先列出来,再出示图片,引入新知识如词组“编写程序”“文字处理”等,并且保证学生用英语讲的出,最后新旧知识合并起来,再出示重点句型操练,马上发现学生有的讲了,气氛很热烈,并且带动了一些学生发散思维,迸发出了新的火花,我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备课顺序改变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更让我觉得教学如同指路一样,我们教师要学会中途确认学生掌握的程度,即教师应不时地检测学生,这应是教师时刻关心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切不可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一脸茫然时,教师仍陶醉于自己的教学讲演,一直往下进行,孰不知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教学早已分道扬镳。要知道,问路人没有我们知道的那么多、那么清楚,我们应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复习旧知识,并能运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如此滚雪球式的模式,学生很轻松,易有满足感,这样才会有使不完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我觉得我们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小事,不时的进行换位思考,在教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得理解别人,进而让自己的付出能够有个好的着力点。因此相信自己只要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学习,必定会最先找到教学的更好方法,真正的教学合一,和谐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
[2]郭郁婷.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关键词】换位思考 优化教学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换作对方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其实在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益处是很大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商业利润将源源不断;同样,老师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讲课也将变得行云流水并且具有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作用不言而喻,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通过换位思考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协调,知识上的同步,思维上的共鸣,那么必定能优化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信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那么怎样去换位思考呢?现浅谈几点自己平时的几点反思:
一、悟学生之所难
还记得自己学开车那会儿,心里一直念叨着:以后一定要对学生再温柔耐心一点。原因是我学车的过程中操作并不灵活,反应迟缓,常犯错误,没少受教练的气,教练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讲了好几遍,你还不会。你平时怎么去教学生的啊?”当时真是敢怒不敢言,教练越说我,我还越是畏手畏脚,这样反而走进了一个怪圈。我当时心里多希望教练口下留情,给我点鼓励啊!其实现在想来,在开车方面,教练是错把学员当成跟他们一样优秀了,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学员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才无法忍受学员的迟钝,说了些伤自尊的话,没想这些话只能适得其反,因为在情感上如果没有协调好,不但挫伤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其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中对待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教授了新的知识之后,总是有些学生不能当堂接受,课堂反馈很糟糕,“恨铁不成钢”的怒火也会烧的自己不能心平气和。“十个指头有长短,林中树木有高低”,如果我们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双差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下“换位思考”,最起码给予尊重,因为一个人失去了自尊就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了,那么,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接受了你这个老师,下一步应该也不会太困难。所谓“双差生”最不怕批评,因为他日常接受批评最多,但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为他们想一想,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之后,每当我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就想一想自己学开车时笨手笨脚的那种窘样,心中萌生一念:再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鼓励,只有在心灵上有足够的沟通,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心态,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几次试验下来,收获也不小,我甚至有时候把自己学车时的例子拿出来和学生分享,毫不避讳自己其实也经历过的遇到困难想退缩的状况,但是最终能够迎难而上。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原来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啊!
二、预学生之所错
所谓预学生之所错,主要是在课前备课时预想学生可能出差错的地方,及时提醒作强调。此时“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课堂预设做足做透,教师在借助资料备课以及批改作业时,时常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学生不再重蹈错误之辙,教师在课堂上拓展提示易犯错误之处,警示学生避免发生类似错误,这样学生在做题练习时方能避错就正,记忆也特别深刻,而且不会反复再错,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既拓展了知识,又提示了学生避免犯错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记得在教学中,有过这样一件事印象深刻,在一次英语小测验之前,我发现试卷上的书面表达是要求学生写同班同学所做的一件好事和自己的看法,作文是半开放式的,让学生自己表达的地方较多,我一看,马上就联想到学生会经常写的有关于好人好事的语文作文,那学生会不会按照中文的思维发出很多感慨,卖弄文采,但是表达上又有问题呢,这样岂不是会弄巧成拙,让人不知所云而得不到高分?后来测验之前我有意识的提示了一下,让学生在写作时降低文采的要求,不要追求什么修辞手法,学会英式的简单思维,用所学过的简单英语表达出意思即可,必要的时候要学会删繁就简,舍卒保車,直截了当,不要说半句留半句,一定要做到:Say what you mean and mean what you say.最后结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学生基本没有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表达,或者是繁复的表达,相反其他班级的老师反馈出来的学生文章,有的用了长篇大论描述自己的想法,表面看文采不错,但是句式表达上问题比较多,当然得的分数不会高,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应该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英思维有差异;二是学生的中文水平远高于英语,初中学生英语词汇量还远远不够。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意识到预先好好的备课是多么重要,不单单是把要教的内容备好就算大功告成,更是要思考,换位思考,预设出学生的问题甚至是错误,提前让学生避开陷阱,这样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才会相得益彰。
三、思学生之所思
还记得有一次我去苏州,向一个当地人问路。他说:“你沿着这条路开,然后向右转,看到一家超市后再向左转,到十字路口后,向前开,再… …”。我反应不过来,请他重复一遍,他就显得非常不耐烦了。其实后来想想,在问路过程中,我其实就是一个是学生,那个当地人扮演了教师的角色。为什么他指的路我就听不清呢?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这个指路人想当然的以为,我也非常熟悉指路中使用的超市、十字路口等参照物,但没想到,这些对我来说全是陌生的。其实,他这个老师是在用新知识,来解释新知识,没有用学生所熟悉的旧知识,来一步一步做好铺垫。
想想平时在教学中讲授一个新知识点的时候,应该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背景知识,然后再想法设法用浅显易懂的知识,去做好巩固练习。如我之前在教授牛津英语8B UNIT3 Online travel 的第一课时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类似的问题,那课主要是掌握使用电脑能做的一些事情,重点句型是——What can you use your computer to do? /for?——I can use it to (do) … / for (doing)…刚开始备课的时候,觉得很是简单,只要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个句型,自然就知道后面跟什么形式,而且自己觉得现在学生家里有电脑也不是稀奇事,应该能够说的出电脑的用途,于是信心满满,在导入之后就抛出这个两两对话操练,试图让学生通过讨论有一些精彩的生成。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学生除了能说出I can use it to chat with friends/listen to music/watch the films/play games / for (doing)…以外,基本没什么其他的可说了,之后我只好草草收场,但是心里很疑惑,课后换位思考了一下,想想学生其实知道电脑有很多用途,如编写程序,收发邮件,文字处理,网上买卖,搜寻信息等,但是怎样用英语表达呢,或者怎样准确的表达呢,我其实没有做好铺垫,没有把旧知识巩固好,也没有把要学的新知识在操练这个对话之前先练熟,后来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我及时调整,先让学生简单回顾电脑的用途,把旧知识先列出来,再出示图片,引入新知识如词组“编写程序”“文字处理”等,并且保证学生用英语讲的出,最后新旧知识合并起来,再出示重点句型操练,马上发现学生有的讲了,气氛很热烈,并且带动了一些学生发散思维,迸发出了新的火花,我惊讶于这个小小的备课顺序改变会有如此大的不同,更让我觉得教学如同指路一样,我们教师要学会中途确认学生掌握的程度,即教师应不时地检测学生,这应是教师时刻关心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切不可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一脸茫然时,教师仍陶醉于自己的教学讲演,一直往下进行,孰不知学生的思维与自己的教学早已分道扬镳。要知道,问路人没有我们知道的那么多、那么清楚,我们应该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复习旧知识,并能运用旧知识学到新知识,如此滚雪球式的模式,学生很轻松,易有满足感,这样才会有使不完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我觉得我们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小事,不时的进行换位思考,在教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学,学习如何更好的教,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得理解别人,进而让自己的付出能够有个好的着力点。因此相信自己只要善于换位思考,善于学习,必定会最先找到教学的更好方法,真正的教学合一,和谐教学!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
[2]郭郁婷.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