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16例血液病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合并中至重度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oyo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对血液病及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出血患者的止血疗效。

方法

以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16例合并中至重度出血的血液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非移植组及移植组患者各8例,两组患者应用rFⅦa的用法、用量无明显差异。同时,以同期15例allo-HSCT后发生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肠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未应用rFⅦa),将其与allo-HSCT后肠道aGVHD肠出血应用rFⅦa患者进行生存比较,总结患者应用rFⅦa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

①非移植组与移植组患者中,rFⅦa止血显效率分别为75.0%(6/8)和37.5%(3/8),显效中位时间分别为38.5和63.0 h,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01.0和29.0 d,OS率分别为50.0%(4/8)和25.0%(2/8),出血相关死亡率分别为50.0%(2/4)和83.3%(5/6)。②16例患者中显效者9例,无效者7例,显效组与无效组患者中,中位OS时间分别为268.0和24.0 d,OS率分别为66.7%(6/9)和0(0/7)。③同期肠道aGVHD合并肠出血患者,观察组(6例)与对照组(15例)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5.5和20.0 d。

结论

血液病患者尤其是allo-HSCT患者出血相关死亡率高,rFⅦa治疗有一定止血疗效;显效组患者OS率较无效组高;allo-HSCT后肠道出血患者采用rFⅦa治疗止血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与移植后导致出血的并发症控制不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首次获骨髓无白血病状态时血细胞恢复程度[包括完全缓解(CR,ANC≥1.0× 109/L和PLT≥100×109/L)、PLT未恢复(CRp)、ANC和PLT均未恢复(CRi)]对初治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获得骨髓无白血病状态后持续化疗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连续病例,分析诊断时疾病特征、诱导化疗方案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色氨酸代谢状态。方法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期间25例新诊断ITP患者纳入研究,男11例、女14例,中位年龄57(27~87)岁,初诊时中位PLT为16(0~32)×109/L。治疗方案:地塞米松40 mg/d×4 d,口服。治疗前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
目的研究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及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对Nalm-6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对依托泊苷(Vp16)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OGT抑制剂Alloxan构建低O-GlcNAc修饰的Nalm-6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Alloxan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lloxan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Vp16处理Nalm-6细胞12 h,We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共刺激分子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7例CLL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外周血CD8+、CD4+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的表达水平,以及树突细胞(DC)中PD-L1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PD-1/PD-L1表达与疾病分期、CD38表达、ZA
目的探讨p16基因缺失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Ph+ALL伴p16基因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改变及其预后。结果31.3% Ph+ALL患者合并p16基因缺失;p16基因缺失组与非缺失组相比,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WBC≥30×109/L)更常见,高表达CD20,更易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以累及7、8、1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脏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2008年12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脾切除术治疗的43例ITP患者纳入研究,男20例,女23例,中位年龄36(18~76)岁。以30例因胰腺疾病或脾外伤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9例,中位年龄47(21~69)岁。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