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唱词和曲调分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fa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平阴渔鼓作为我国山东地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说唱艺术,具有无本可循、无曲可依、灵活多变的整体风格,可以借助对唱、独唱等方式开展表演,曲调形式主要有大官腔、小官腔、过门鼓等,表演过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时平阴渔鼓的曲目较为丰富,唱词具有大传、私访、小记等类型,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将对于平阴渔鼓的音乐形态、艺术特征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呈现出合理化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非遗视域;平阴渔鼓;唱词曲调
  【中图分类号】J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102-02
  基金项目: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编号:ZC202011078。
  平阴渔鼓作为目前面临失传危机的一项传统说唱艺术,应该进行相应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对于山东平阴渔鼓唱词和曲调的分析论述,加强音乐特点的探究,使平阴渔鼓的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传承和发展。
  一、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概念阐述
  (一)山东平阴渔鼓概论
  山东平阴渔鼓是一项传统的曲艺说唱艺术形式,在演出的过程中主要由一人独立表演,演员的左臂应该通过自然弯曲环抱的方式夹住渔鼓,同时左手应该拿住简板,而右手则负责节奏的控制,使用中指和无名指进行鼓面的敲击,通过白口评书的方式进行剧本的演绎,以达到吐字清晰、形象逼真、感染力强的表演效果。山东平阴渔鼓在表演时通常有四句开场白,主要演唱的是以悲剧为主旋律的故事,颇有苍凉苦涩之感,能够使观众在体会劳动人民艰苦生活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有行云流水般的意境之美。
  目前平阴渔鼓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兵器赞》 《金殿赋》以及《凤凰三点头》等,表演的地点多为庙会和集市地摊,在农闲时节也多串村演出,表演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山东平阴渔鼓的音乐特点
  由于山东平阴渔鼓具有“官腔”寒韵调的特点,颇具五声音阶调式的说唱音乐风格,音乐语言通俗易懂,富有乡土化特点,地方方言特点突出,声音淳朴厚实富有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基本唱腔方面,山东平阴渔鼓的大官口唱腔和小官口唱腔特点鲜明,大官口唱腔的速度较慢,旋律性较强,句式通常为复句式,句式结构为眼起板落,主要是指在大板不发声时进行第一个字的演唱,能够有效地凸显出平阴渔鼓抑扬顿挫的结构美感。在唱腔板式的方面,在平阴渔鼓乐曲的开头处和结尾处,唱腔板式主要存在于这两部分,并具有较强的即兴演奏特点,灵活性较强。目前主要存在的板式类型有以下几种,分别为五鼓三板、凤凰三点头等,两者具有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特点,有助于调节渔鼓的节奏和情绪[1]。
  (三)山东平阴渔鼓的传承发展
  目前山东平阴渔鼓面临失传的风险,现如今只有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郭柳沟村的朱世年老先生能够演唱,而朱世年老先生的两个儿子,又不愿意学习渔鼓的演唱,给目前山东平阴渔鼓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山东平阴渔鼓的唱词和曲调的分析,深入地阐述平阴渔鼓的历史意义和对于现代音乐体系发展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宣传山东平阴渔鼓的音乐价值,促进山东平阴渔鼓的传承发展。
  二、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渔鼓起源于我国道教音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道家学者在山上借助竹子和树木等材料制作成渔鼓这一原始音乐器材,演唱的内容多反映人民群众实际生活,颇具替天行道的音乐内涵[2]。
  在宋元明清时期,平阴渔鼓的发展逐渐得到传播,并形成了不同的唱腔和演唱方式,主要可以分為东口、南口和北口三个派别,而山东平阴渔鼓则属于南口派系,歌唱特点雄壮有力,以说唱为主、唱白分明的特点十分突出,从非遗视域下进行山东平阴渔鼓的深入研究能够有效促进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
  (二)有利于为当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传统文化元素
  目前当代音乐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说唱的音乐形式也得到了深入的发展,但是在我国目前说唱音乐形式发展的过程中,外国音乐元素的过多融入,造成了异域化特点较为明显的问题,不利于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精神品质。对此,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研究和探索,能够将其中的唱词和曲调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探索将其融入当代音乐发展的有效途径,更好地从当代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中反映出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促进了当代音乐体系的良性发展。
  (三)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优秀美德
  山东平阴渔鼓的演唱内容均来自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主要以反映人民群众艰苦朴素的奋斗故事为主,其中既有以悲剧为主旋律的故事,也有以喜剧为主旋律的故事,悲喜交织构成了山东平阴渔鼓的演唱内容。在山东平阴渔鼓唱词的通俗性方面,主要通过富有地域特色的济南方言进行演绎,比如在《林翠翻车》的歌曲内容中,有这么一句“搭嘴一咬像砂糖,叫恁娘也尝尝咱种的面甜瓜”,反映出了劳动人民乐于分享、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在衬字的生动性方面,山东平阴渔鼓多使用“哎”“呀”“哼”“哇”等衬字进行气氛的烘托,从而在进行山东平阴渔鼓的演唱与研究过程中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优秀美德。
  三、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唱词和曲调分析
  (一)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唱词分析
  为了加强对山东平阴渔鼓的唱词分析,根据特定的山东平阴渔鼓作品进行有效的唱词研究,通过各式各样的表达手法分析,对于山东平阴渔鼓的各类曲目进行充分研究,主要包括对于大传、私访、小记三方面进行唱词研究,并且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山东平阴渔鼓进行细致的分析,从唱词通俗性、衬字生动性两方面进行研究,对于民间传说、田园生活等内容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促进对于山东平阴渔鼓唱词内涵分析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对于平阴渔鼓的曲目进行唱词研究时,在大传方面,大传主要是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于特定的历史故事进行有效素材的提取,借助传统小说故事的情节进行平阴渔鼓的说唱,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济公传》等,对此,朱世年老先生曾说:“你随便给我一篇小说段落,我便能给你编出一段渔鼓书来,现场说唱都没有问题”,充分体现出了平阴渔鼓唱词的灵活性。
  在私访方面,山东平阴渔鼓主要讲述的是古代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是皇帝为了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从而亲身进入劳动人民生活的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的民意获取方式。
  在小记方面,山东平阴渔鼓主要以历史事件和生活趣事为素材来源,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劳动趣事经过改编进行说唱,充分地反映出了山东平阴渔鼓来自人民群众的特点。
  (二)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曲调分析
  为了有效加强对于山东平阴渔鼓的曲调分析,深入了解了渔鼓曲调的特征,对于其说唱性以及拖腔等进行了分析,并从具体的渔鼓作品中进行了情景化的研究,主要从似说似唱的曲调、唱中有白的曲调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在拖腔方面,主要从大拖腔、小拖腔两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山东平阴渔鼓的说唱特点进行了艺术特征的分析,促进了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曲调分析成效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說唱性的方面,似说似唱的曲调特点尤为明显,平阴渔鼓的曲调具有朴实通俗的特点,曲调通常以级进为主,并伴有跳音和顿音,在旁人听来具有边说边唱的特点,在平阴渔鼓《双拜年》中,存在这样一句唱词“穿一件儿二毛以下的小皮袄儿喂”,借助了儿化音的特点,体现出了“说”这一风格。同时,语气词的加持给“唱”的风格体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喂”这一语气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渔鼓演唱的形式特点。
  在唱中有白的曲调方面,在《双拜年》这一平阴渔鼓曲目中,“这是小丫鬟把个包袱,放在春登,嗯 以上边,妈妈说,包袱里面,耶,包的啥”,这一句唱词体现出了唱白结合的特点,曲调自然顺畅。在拖腔方面,大拖腔和小拖腔的节奏时值不同,通常小拖腔会作为结尾进行干净利落的结束,也可以用作段落之间的过渡,起到平稳乐句连接效果的作用。
  在大拖腔方面,通常在乐曲的结尾处采取下行旋律的方式进行演绎,加强了乐曲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增大了情感表现的渲染作用。
  在拖腔与平阴渔鼓思想感情表达的方面,由于歌唱时在字句后延长音调能够起到凸显思想感情的作用,更好地增强了乐曲的感染力,加之以渔鼓说唱性的风格,使得平阴渔鼓的表演更加抒情动听、引人深思。
  (三)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在唱词和曲调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山东平阴渔鼓的传承与发展,对此,在本文上述的论述基础上,应该从唱词和曲调两方面进行有效地创新研究,针对山东平阴渔鼓的独有特点,建立健全山东平阴渔鼓创新发展的规范机制,明确唱词以及曲调的传统特点和创新要点,促进山东平阴渔鼓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传统音乐形式的传承与弘扬,加强非遗视域下山东平阴渔鼓的创新发展,本文进行了上述研究,以期能够为促进对于山东平阴渔鼓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卓.内蒙古爬山调中的“后山调”艺术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2]祁仁前草.土族《格萨尔》唱词语料库建设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贾静,女,山东平阴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 米芾书法与其山水绘画在形式与构成上具有“统一性”关系。米点的皴法将自然景致的趣味性与书法的抑扬顿挫相互融合,通过水墨在纸上的渗透彰显了“以书入画”的笔墨语言;米芾将书法笔意加之绘画中,使绘画创作看起来更加细腻,在书写方式的配合下,营造视觉效果上的变化;在绘画中追求黑白对比关系,书法中追求的错落有致,都源于米芾所推崇的“平淡天真”的性情流露。  【关键词】 米芾;书法;水墨山水;统一性  
期刊
【摘要】 孝文化是倡导人们修养品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中华文化精髓之一,千百年来在中华各民族间传承和发展着。云南彝文碑刻作为一种实物史料,记载了诸多的孝道行为,通过对这些史料的探究,分析孝文化内涵,包涵孝之以聚、孝之以德、孝之以礼等,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感恩教育及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 彝文碑刻;孝文化内涵;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人的地位高于一切,人的价值不是存在,而在于思考。这是美籍生物学家路 · 冯 · 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于1968年发表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中的一个核心论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工业化时代前期全球面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厂生产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局面中如何应对复杂局势,如何提升人的地位,如何体现人的价值的问题。专
期刊
【摘要】 《霸王卸甲》是我国具有影响力的琵琶传统武曲之一,乐曲以史实为创作背景描述了楚霸王项羽在公元前202年与汉高祖刘邦在垓下爆发的楚汉之争的情景。本文以刘德海先生改编版琵琶谱为例,从悲剧性审美视角出发,对乐曲《霸王卸甲》进行演奏意境分析和悲剧性审美解读。进而,加深对乐曲《霸王卸甲》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对乐曲有新的认识。  【关键词】 《霸王卸甲》;悲剧性;审美;意境  【中图分类号】J632
期刊
【摘要】 客家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本文以梅州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切入点,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重点探讨分析了该地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并以此为基,为客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科学性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语言现实、顺应社会规约、顺应心理动机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亚裔影片《摘金奇缘》中语码转换现象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语码转换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增進观众对影视作品深层思想的把握,同时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手段。通过对语码转换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进而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更好地推动日常交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对于文艺作品的探索热情也在不断提高。小品也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文艺形式,同时我国在小品剧本创作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使得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先阐述了小品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小品艺术的创作理念,分析了小品剧本创作的基本流程,同时还探索了小品剧本创作的核心控制要点,最终从多个角度探讨
期刊
【摘要】 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体现,发展到现代社会,书法对人的艺术熏陶及良好品质的塑造,仍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而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书法大家有很多,但其中苏轼书法的特点极为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传统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即便是在现代,苏轼书法作品不仅是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也是极具艺术价值的珍品。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苏轼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为今人研
期刊
【摘要】 新时期,“狗”类网络新词大量出现,不仅构词潜力大,生成能力强,而且结构类型个别化,语义类化,范畴转移。通过对这类词构词规律的探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对“狗”的类词缀化过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狗”类词缀形成中,主客体之间的象似性及其主观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网络新词语“狗”;类词缀;认知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萧红是女性文学史上的一位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的命运大都是以悲剧结尾的,这与萧红自身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大篇幅地回忆了呼兰这座小城里发生的故事,她将小城里的乡土百态、风俗人情融入女性悲剧中,由此来探讨当时女性的处境以及最后造成命运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 萧红;《呼兰河传》;女性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