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kang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福建省宁化县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全程社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从人员、经济、技术及政治方面,分析了当地水稻种植全程服务的现状,以及服务环节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针对目前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当地水稻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福建省宁化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75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地处闽西北武夷山东麓,东邻明溪县、清流县,西毗江西省石城县、广昌县,南接长汀县,北界建宁县,版图面积2 407 km2,耕地面积2.93万公顷,现辖11镇5乡210个行政村,2019年末总人口37.5万,其中乡村人口30.7万,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 783元。宁化县境内丘陵起伏,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之称,低山、丘陵、盆地占总面积的9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700~1 800 mm,年均日照时数1 757 h,为发展水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宁化县年产稻谷2.2亿千克以上,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达到2.57万公顷,但种植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了农户种粮积极性。2006年以来,宁化县通过引进先进农机设备,农机农艺相结合,示范推广新型机械化生产技术,增加农机保有量,实现了水稻生产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开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是当前宁化县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深化当前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模式的重要步骤,通过深入推进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增加了种粮效益,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1]。
  1 现状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稻生产中的机械化耕作土地、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统测统配施肥、机械化病虫防治、机械化收割和产品加工7个作业环节。
  1.1 服务面积逐年扩大
  宁化县实施机械化服务面积从2006年的耕作环节867 hm2、机收环节533 hm2,增加到2020年的耕作环节2.13万公顷、种植环节0.53万公顷、病虫害无人飞机防治环节0.27万公顷、收割环节1.8万公顷、烘干环节0.29万公顷,累计2020年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5.02万公顷。在此过程中,确定项目实施主导产业为水稻,选定作业服务方式及实施规模,宁化县水稻正向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转变。
  1.2 服务范围逐年拓宽
  从2006年水稻生产仅服务机耕、机收2个环节到2020年的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5个环节均开展社会化服务。
  1.3 服务主体逐年增加
  2006年,宁化县仅有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2020年从事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服务主体已达31家,其中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9家,这些服务主体均从事社会化服务2年以上,拥有与其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相匹配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和财务管理规范能够接受管理部门监管,所提供的服务在质量和价格方面受到农户的认可和好评,享有良好的信誉[2]。
  1.4 服务科技水平逐年提升
  2019年,宁化县开始推广应用北斗系统数据,在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作业机械安装惠达农业智能探测系统共计292台,其中收割机200台、拖拉机62台、插秧机30台,应用北斗大数据对每台作业机械的作业时间、作业面积、作业地点进行精确统计,有效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宁化县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2008年5月成立,拥有各类农机具321台套,建成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稻谷烘干储藏中心,于2012年被评为部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主要从事水稻耕、种、防、收、售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引进“惠达科技”农业北斗智能App管理系统,在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机具上安装智能终端65臺套,通过实时位置探测、作业核算、统一调度,实现了线上全程精准、高效、实时、便捷的一体化管理,促进了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提档升级,合作社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农户1.3万户,服务面积2.13万公顷,烘干稻谷16万吨,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0年度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1.5 服务效益逐年提升
  调查数据表明,委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种粮效益比纯手工水稻作业每667 m2增加纯收入200~300元,以机械化插秧为例,每667 m2人工插秧费用70元,机插费用25元,每667 m2减少费用45元,且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不宜倒伏,增强分蘖和抗逆性,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作业田块覆盖率不高
  各服务主体作业机械以适宜塅田、洋面田的作业机械为主,为追求经济效益,作业田块要求面积越大越好,但宁化县地处丘陵山区,约有40%的田块以坑垄田、排田为主。据统计,泉上镇、湖村镇、石壁镇等乡镇洋面田、塅田面积占80%,安远镇、水茜镇、曹坊镇等乡镇占66%,城南镇、河龙乡、方田乡等乡镇仅占43%,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难以实施。
  2.2 服务主体农机装备不配套
  各服务主体农机装备以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为主,而无人飞机、稻谷烘干机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宁化县无人飞机保有量86台、粮食烘干机48台,根本无法满足病虫害防治和稻谷烘干需求,影响机防、机烘社会化服务的开展,不能形成有效的“一条龙”全过程作业服务。
  2.3 服务对象规模化程度有限
  宁化县农村土地经营仍以小农户为主,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进度缓慢,宁化县目前水稻生产合作社76家流转土地0.15万公顷,家庭农场43家,流转土地533 hm2,制约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推进[3]。   2.4 社会化服务范围有待拓宽
  目前,宁化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仅局限于水稻生产的耕田、插秧、病虫害防治、水稻收割及稻谷烘干5个环节,未向产前生产信息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供应、产后稻谷深加工、大米销售等环节拓展延伸。
  2.5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合作社在规范发展上处于被动局面,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服务人才和专业农民团队。调查显示,大多数社会化服务主体成员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占比为42.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为22.4%,本科文化程度占比为12.3%,具有专业知识成员占比仅为22.8%,难以适应社会化服务的新需求。
  2.6 服务对象对社会化全程服务认识不足
  服务对象满足于单个生产环节依赖社会化服务,不敢放心将水稻生产全过程托管给社会化服务主体,经调查泉上镇、湖村镇等5个乡镇10个村100户农户中仅有30%的农户同意将水稻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
  3 对策
  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内部分工细化的必然产物,可以将其理解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其能够有效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竞争能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1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集中
  土地是水稻生产的关键要素,而新型经营主体则是解决“土地谁来种”的重要载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户成立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把小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连片适度集中流转,提高宁化县水稻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更好地解决分散式经营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以产业化经营推动社会化服务[3],为宁化县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夯实基础[4]。
  3.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整合
  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小水利等农田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3年以上、面积3.3 hm2以上的耕地进行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按“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要求,使之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为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创造作业条件。
  3.3 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装备水平
  补齐短板,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烘干厂房、大米加工厂房、电商销售平台等采取先建后补、先建后奖方式给予补助,打通社会化服务生产环节的“最后一公里”,保障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及时地顺利实施。
  3.4 鼓励和引导服务组织拓宽服务范围
  出台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产前种子和农资供应,产后包装销售的补助办法,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细化水稻生产的各个作业环节,进一步科学测定各作业环节的作业价格标准,从水稻生产“耕、种、防、收、烘”等“小全程”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大全程”服务转变,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大全程”服务组织模式。
  3.5 多渠道培训从业人员
  积极与省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全方面培训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将水稻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全部纳入服务环节中,提升相关建设人員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产出率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宁化县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使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得以规范化、细致化、透明化。
  3.6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类媒体各种新媒介,宣传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和成效,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托管,减轻投入压力,节约生产成本,分享社会化服务的好处和收益,从而为宁化县水稻生产提质增效、“提速换挡”创造良好氛围[5]。
  参考文献:
  [1] 罗明忠,陈江华,唐超.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行为:以水稻劳动密集型环节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35-43.
  [2] 项虹,刘团基.剖析当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惑与对策:关于安福县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5(2):93-96.
  [3] 童金花,冯春水,罗兴红,等.浏阳市开展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0(3):122-124.
  [4] 苏蕾.文登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措施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89-290.
  [5] 王承良.推进宁化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J].福建农机,2017(2):6-8.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生态建设中,竹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永泰县竹类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因此竹产业成为永泰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近年来,虽然永泰县的竹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地竹产业发展面临着竹类资源总量少质量差、经营水平较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等一系列瓶颈。为加快永泰县竹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对永泰县竹林资源、竹林经营现状、竹材加工发展态势
摘 要 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打造农业品牌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下,四川省加快农业转型的步伐,有利于帮助四川省在全面脱贫后的“过渡期”站稳脚跟。通过对四川省农产品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促进四川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四川省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农产品品牌研究;农业现代化;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志码:C DO
摘 要 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其价值和内涵也越来越清晰,不断激发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的再生功能。广西农业文化遗产无论在资源还是特色方面,都极具保护与利用价值。基于此,对广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构建一种新的活化保护模式,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广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通过检索文献分析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三农”问题及城乡发展的关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乡村振兴;中等收入陷阱;“三农
摘 要 人才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三农”人才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三农”人才队伍主要包括内生型人才和引入型人才,内生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基础,引入型人才则是人才队伍的发展助力。基于山东省引入型人才的现存问题,进行人才引进机制深化研究,以期促进“三农”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 人才引进;“三农”;乡村振兴;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C DOI: 10.
摘 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据很大比例,随着市场对玉米需求量的提升,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与研究也显得更加必要。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玉米种植技术的改革与创新,玉米产量和质量也大大提升。因此,对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其相关推广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 玉米;种植技术;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
摘 要 通过对云南省鹤庆县松桂镇2014—2020年烟农数量、年龄、结构、变化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发现烟农人数总体呈减少的趋势。需要加强政策实用性研究,加强职业烟农隊伍建设,稳定31—40岁年龄段烟农群体,精益化烟农服务,提高种烟效益,坚定烟农种烟信心,以稳定烟农群体,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实现松桂镇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烟农结构;对策;云南省鹤庆县松桂镇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
摘 要 做好森林资源管理,能够为我国环境保护及经济建设作出一定的贡献与支持。从生态林业发展的角度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能够在平衡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满足时代变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林业统一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为导向,分析有效完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模式,提出生态林业发展水平的改革与完善策略,以期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稳定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发展;管理
摘 要 针对四川省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并利用2015年以来马铃薯生产数据,设计了凉山州马铃薯产业规划,布局了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发展小型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预测了实施后可提高马铃薯商品率达89.6%以上,1年产生经济效益在43 755万元以上,为凉山州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路径。  关键词 马铃薯;加工;发展布局;四川省凉山州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
摘 要 村规民约作为规范村民日常行为的一种非正式制度,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乡风文明的建设、良好家风的培育及优秀文化的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分析村规民约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及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打造形式规范的村规民约的策略,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充实村规民约的内容,以发挥良好家风培育的制度功能,提升村规民约的执行力,以强化优秀文化传承的制度权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