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称与人称角度分析英汉句式翻译差异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fjwb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注重客体思维,而中方注重主体思维,这种主客体意识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汉语使用不同的表达法,即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本文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英语物称倾向和汉语人称倾向的不同表现形式,并选取沈从文的《边城》及金介甫的英译本为例,进一步指出,译者应适当转换,以符合英语重物称和汉语重人称的特点。
  【关键词】 物称主语;人称主语;《边城》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81-02
  一、英汉认知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英语的非人称倾向反映了西方人的客体意识,通常使用客观、冷静的表达方式来叙述客观事物。而汉语的人称倾向反映了中国人的主体意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虽含有一些理性主义因素,但是更加注重直觉、体验、领悟,具有悟性,通常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往往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
  二、英语物称的表现形式
  英语既使用人称主语表达,也使用非人称主语表达。当英语用非人称主语表达时,倾向于注重“什么事发生在什么身上”。
  (一)“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
  英语中所使用的“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的句式,常常含有一定的修辞色彩,如隐喻、拟人,语气上委婉含蓄,令人回味,反映了英美民族的幽默感。英语中的无灵主语是说,用来作主语的事物是没有生命的,但是通过主语与有灵意义的bring,come,discover,drive,enable等动词及表示语言、思维类的动词begin,make,come,tell搭配使用,来使得主语具有人的意识特征。
  1.以时间和地点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由“有灵动词”充当
  例1:These three festival days excited the people here exactly as they had fifty years before. They were still the days that meant the most.
  译文:三個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
  例1使用表示时间的词“three festival days”作无灵主语,谓语动词“excited”为有灵动词,将“节日的到来一如既往地使当地人感到兴奋”表达得生动形象,带有拟人化色彩,语气含蓄,令人回味。
  2.以表情情感和身心状态的名词作主语,谓语动词用“lead”等有灵动词充当
  例2:But as the days passed, her misery weakened a little.
  译文:但这分凄凉日子过久一点,也就渐渐淡薄一些了。
  例2中的“misery”(悲惨)为表示感情的名词,在句子中作无灵主语,谓语动词由有灵动词“weaken”充当,英语中只出现了物称,并未出现任何的人称,句子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而可以看出英语具有注重物称表达法的倾向。
  3.表示抽象概念事物名称的名词作主语
  例3:Cuicui's maturation made her grandpa recall events in the past.
  译文:因为翠翠的长成,使祖父记起了些旧事。
  上面的例子中以抽象名词“maturation”(成熟)、为主语,谓语动词由表示人称动作状态的有灵动词“make”充当,由此可见,英语的表达更加客观、理性,还体现出英语民族重客体思维。
  (二)非人称代词 it 的使用
  英语中的非人称代词“it”的使用具有明显的物称倾向,在使用“it”的时候,说话人可以避免提及自己或读者,避免使用“I”“she”“they”等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
  1.“It”用作先行词,代替真正的主语
  例4:It seemed to be her way of putting aside the present matter and wishing it away.
  译文:她其所以这样作,又似乎全只为了希望忘掉眼前的一桩事而起。
  “It”作为形式主语,代替了真正主语的位置,可以避免句子头重脚轻,但实际上“It”并没有任何意义。汉语往往从人的角度来叙述,使用人称主语,相对于英语来说,主观性更强,这个例子就是如此。而英语将其替换成“It”的形式主语,相对于汉语来说,客观性更强,语言客观冷静,符合英语重物称的表达习惯。
  2.“It”用作强调句
  例5:It was another man who took note of the old ferryman's discomfort and asked if he had something to discuss.
  译文:后来老船夫的神气倒为另外一个人看出了,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例6:It was the girl keeping him accompany who was Heaven's agent, letting him feel the power of life as the sun rose, and stopping him from thinking of expiring along with the sunlight when it faded at night.   译文: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It”用作强调词,引导出要强调的部分。例5中“it”强调看出老船夫神气不对的那个人。而例6中強调那个女孩子,也就是文中的翠翠译文的叙述客观冷静,加强了语气。
  3.“There be”句型
  英语的There be句式以及不定代词one作主语的句子也有非人称倾向。更加客观具体的描述事物,表现出西方人重物称的特点。
  例7:There were inns where merchants put up and barbers who stayed in place, not just the itinerant ones who set up their chairs in the street.
  译文:也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
  例8:There was no outward sign of it, but inwardly there was a big hitch.
  译文:虽不见诸形色,心中却有个疙瘩。
  以上的句子都用“there be”句型代替后面真正的主语,呈现出物称倾向,如例7主语“inns”、例8“outward signs”,但这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来说,汉语中不会出现这样的用法,所以往往会使用没有主语的句子(如例8)或者是省略主语(如例7)。
  4.被动句
  英语的物称倾向也可以通过被动句的使用表现出来。这种物称倾向可以使口气显得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例9:Chadong was built between the river and the mountains.
  译文: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
  例10:His suspicion was revealed in his smile and noted by the old ferryman, who continued, evidently flustered, “No.2, don't you believe me?”
  译文:这点意思在那个苦笑上,仿佛同样泄露出来,仍然被老船夫看到了,老船夫就说:“二老,你不信吗?
  例9中的原文“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为主动语态,而英译本中谓语动词“was built”为被动语态;例10中的译文以物称“his suspicion”作主语,谓语动词并列使用“was revealed”和“was noted”,表现出了英语句式浓厚的客观色彩,符合其重物称的语言特点。
  三、汉语人称的表现形式
  一般用“有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汉语常用人称即有生命的词做主语,或叫有灵主语,注重人称的表达,注重“什么人怎么样了”,多采用主动语态。汉语的“无灵主语”与“有灵动词”搭配通常用作隐喻或修辞手段——拟人化。
  例11:“He wouldn’t do any such thing. He said he'd come get me, so that’s what he’ll do.”
  译文:“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例12:His father replied: “He gave me money, a lot of it. I don't want his money! I told him that and still he bickered with me about it. He just wouldn't listen to reason!”
  译文:祖父就说:“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
  汉语重主体思维,注重人的状态、情感的表达,上面两个例子中分别以人称代词“他”(祖父)、“他”(坐船的人)作主语,搭配“来”“送”“吵”等有灵动词,体现了汉语重人称的倾向。
  四、结语
  主客体意识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英汉语使用不同的表达法。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因此,在英译汉或汉译英中,可以将“人称”和“物称”进行相互替换。译者在翻译时应使译文既具有原文的表现力、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从而将原文作者的意思尽可能精准地传达给读者。
  参考文献:
  [1]KINKLEY J C.The border town[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09.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增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沈从文.边城[M].杨宪益,戴乃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4]史玮璇,周琳.英汉散文互译中物称与人称主语的翻译策略[J].英语研究,2012,10(02):45-46+58.
  作者简介:
  周柏秀,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 新常态下,江西旅游业如何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时代命题。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满足旅游者旅游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本文深入分析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从江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出发,通过挖掘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文旅融合;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针对抗日战争的学术研究也在探索中一步步向前发展,渐渐地,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进入了历史学家的研究视野,近十年来相关研究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增添了抗日战争史的全面性、复杂性,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社会生活;《抗日战争研究》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期刊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在音乐方面的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强化,通过音乐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能够减少人们的生活压力。在声乐表演中,通过情感表达可以向听众传递相应的情感,不过,在情感表达方面也要注重技巧,对相应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融入,这样能够为声乐表演提供重要的帮助,有利于充分展示出声乐作品的艺术性,让听众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掌握声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声乐艺术情
期刊
【摘要】 《园冶》作为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被欧美学者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在生態文明已经全面到来的当代社会,《园冶》及其生态美学思想对于构建宜居城市、推动生态文明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园冶》中关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的解读,分析古代造园家对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的认知,从《园冶》的生态审美观、生态审美思想及其对当代生态文明社会的指导意义等方面着手,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与当代生态美学理论
期刊
【摘要】 书法与文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文化素养的不断积累,能够对书法创作以及继承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书法技艺的提高以及书法创作的发展,又能够进一步起到积累文化素养的作用。所以对于书法与文化素养之间的关系,应该以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观察,使书法能够切实的落实于中国的大文化环境之中。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书法与文化素养的关系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推动书法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书法创作中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期刊
【摘要】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伴随着第二次女权运动而逐渐兴起,它强调女性的权益和地位,旨在通过翻译活动来提高和突出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且对翻译和整个人类都有很大的意义。而《丰乳肥臀》揭露了那个时代下女性悲惨的命运,与女性主义紧密相关。本文旨在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来分析研究葛浩文译本的《丰乳肥臀》中对两性的描写,并且就此展开分析,看译本是否传符合原文的思想,是否递出原文中对女性的同情和
期刊
【摘要】 读书是一种情怀,而书店是寄托情怀的地方,所以传统书局需要转变面貌,跟上社会潮流,成为新时代文化的象征。本文将论述在传统书店室内设计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美观性,增加书店的意境感。  【关键词】 室内设计;独立书店;意境感;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TU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71-02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
期刊
【摘要】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通过模仿来完成一系列复制与传播的过程,语言模因是模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则是语言模因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以网络流行语中的“动物系”词汇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模因的相关理论,分析其在复制和传播中的模因类型、流行机制及教学启示,以期为此类流行语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模因论;“动物系”流行语词汇;流行机制;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H136
期刊
【摘要】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保护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在保护文物,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保护宝贵的遗产和不可再生资源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尤为重要的内容,而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收入文物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博物馆游览游客数量的不断提高
期刊
【摘要】 关于语言意义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而西方众多的语言哲学流派纷纷从不同意义角度去解读语言,阐述其价值,诞生了大量的语言意义理论。西方语言哲学流变观的梳理及其价值的探讨是本文研究的立足点,重点论述了形式语义论、语境决定论、语言用法论、语料库语言学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学派在语言意义研究中的积极作用,以期为更系统地研究西方语言哲学流变及其价值提供参考,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 西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