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宁波要加快建设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关键在于确立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中的优先发展地位,促进人才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系统谋划、扬长补短、精准施策、全面保障,以制造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支撑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一、夯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人才队伍基础
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目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一是引进集聚“中国制造2025”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围绕宁波制造业重点突破的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等细分行业领域,突出“高、精、尖、缺”的人才需求,依托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引进一批符合宁波产业发展需求的先进制造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要充分发挥宁波制造企业在引进集聚研发创新人才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全国学会服务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技术平台,以项目攻关、技术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制造业研发创新人才,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吸引海内外研发创新人才在宁波创新创业。
二是培养培育“中国制造2025”优秀制造企业家人才队伍。以提高宁波制造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提升宁波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构建“中国制造2025”企业家人才成长生态系统,深入开展“宁波市百名精英企业家培育工程”,启动实施“新甬商精英培育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加强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服务,实施百名精英“创二代”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领、文化上有内涵、责任上有担当的青年甬商队伍。
三是持续壮大“中国制造2025”技能人才队伍。启动并实施“技能宁波”计划,打造“技能宁波”城市品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等平台建设,为制造业技能人才提供培养实训平台。探索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本规律,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方面积累技能人才培训经验。深入实施“工匠培养”计划,实施“万名技师带高徒行动”,积极开展“技能之星”等职业技能大赛,遴选一批服务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大港工匠”和“首席工人”。争取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50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
二、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核心需求人才开发
引进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对准“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引进集聚一批符合宁波制造产业核心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宁波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加快推动智能化制造人才开发。加快发展智能经济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主抓手,也是制造业人才开发需要面向的主阵地。探索实施智能经济人才特别支持计划,在市级重点人才开发工程中单列智能经济人才引进专项。加快推进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等高端智能科研机构建设,加快筹建宁波机器人学院,推动成为智能化人才的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领军拔尖人才领衔、智能产业项目集聚的智能经济特色小镇、智能众创空间等。持续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建设机器人专业交易市场,探索举办世界机器人大赛及国际性论坛、博览会,使宁波成为智能经济人才集聚高地。
二是要加快推动复合型制造人才开发。实施“制造企业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骨干开发计划”,培养一支跨学科、跨专业,具有综合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制造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实施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优化高校、职业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培养方向,鼓励企业派工程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高校设置“互联网+”等相关专业,推进高等院校专业学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互联网+工业制造”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是要加快推动开放式制造人才开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向创客人才开放,培育一批以开放式制造为特点的智能创客人才。实施宁波制造业人才“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在国家重大战略下,依托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集聚和培养国际化制造人才。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并购海外研发中心,就地开发利用境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研究探索制造业职业资格国际和地区间互认,为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甬提供更为便利的出入境审批手续。
三、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制造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要成为试点示范,关键在于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制造业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制造业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在于完善制造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制造业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加强制造业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健全重点产业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制造业人才紧缺指数和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以专业性人才市场推动紧缺人才开发,建立新材料专业人才市场、智能装备制造业人才市场等重点产业人才市场。
二是创新制造业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制造业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出台优化高校、职业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职业教育优势专业、新兴特色专业,重点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服务现代港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品牌专业。创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机制,建成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业产教融合中心和创新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企业,对制造业企业接收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通过合作交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三是创新制造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推进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社会组织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在制造业企业率先实施“两个自主”的人才评价政策,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对人才职称和技能人才进行自主评价,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对行业内人才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自主评价。逐步形成企业自主评价实务操作标准模板,建立企业自主评价退出机制,探索推进制造业企业工程师自主评价工作机制。加大制造业人才开发投入开发力度,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建设中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作者单位: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
一、夯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人才队伍基础
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目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
一是引进集聚“中国制造2025”研发创新人才队伍。围绕宁波制造业重点突破的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等细分行业领域,突出“高、精、尖、缺”的人才需求,依托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引进“3315计划”,引进一批符合宁波产业发展需求的先进制造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要充分发挥宁波制造企业在引进集聚研发创新人才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制造业企业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全国学会服务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技术平台,以项目攻关、技术服务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制造业研发创新人才,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吸引海内外研发创新人才在宁波创新创业。
二是培养培育“中国制造2025”优秀制造企业家人才队伍。以提高宁波制造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提升宁波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素质,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构建“中国制造2025”企业家人才成长生态系统,深入开展“宁波市百名精英企业家培育工程”,启动实施“新甬商精英培育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战略眼光、开拓创新能力、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加强民营企业代际传承服务,实施百名精英“创二代”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政治上有方向、经营上有本领、文化上有内涵、责任上有担当的青年甬商队伍。
三是持续壮大“中国制造2025”技能人才队伍。启动并实施“技能宁波”计划,打造“技能宁波”城市品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积极推动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等平台建设,为制造业技能人才提供培养实训平台。探索适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本规律,从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实训装备、能力评价等方面积累技能人才培训经验。深入实施“工匠培养”计划,实施“万名技师带高徒行动”,积极开展“技能之星”等职业技能大赛,遴选一批服务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大港工匠”和“首席工人”。争取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50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比重达到30%。
二、推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核心需求人才开发
引进一批人才,有时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要对准“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引进集聚一批符合宁波制造产业核心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宁波制造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要加快推动智能化制造人才开发。加快发展智能经济是“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主抓手,也是制造业人才开发需要面向的主阵地。探索实施智能经济人才特别支持计划,在市级重点人才开发工程中单列智能经济人才引进专项。加快推进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等高端智能科研机构建设,加快筹建宁波机器人学院,推动成为智能化人才的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领军拔尖人才领衔、智能产业项目集聚的智能经济特色小镇、智能众创空间等。持续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建设机器人专业交易市场,探索举办世界机器人大赛及国际性论坛、博览会,使宁波成为智能经济人才集聚高地。
二是要加快推动复合型制造人才开发。实施“制造企业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骨干开发计划”,培养一支跨学科、跨专业,具有综合的技能和知识结构,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制造业复合型人才队伍。实施先进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制造业急需复合型人才,深化相关领域工程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优化高校、职业院校制造业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培养方向,鼓励企业派工程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支持高校设置“互联网+”等相关专业,推进高等院校专业学位建设,培养一支适应“互联网+工业制造”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是要加快推动开放式制造人才开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向创客人才开放,培育一批以开放式制造为特点的智能创客人才。实施宁波制造业人才“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形式选拔各类优秀人才重点是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学习培训,探索建立国际培训基地。在国家重大战略下,依托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境外制造业合作园区集聚和培养国际化制造人才。鼓励制造业企业设立并购海外研发中心,就地开发利用境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智力资源。研究探索制造业职业资格国际和地区间互认,为制造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甬提供更为便利的出入境审批手续。
三、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制造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要成为试点示范,关键在于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制造业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制造业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在于完善制造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构建一体化的制造业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加强制造业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健全重点产业人才信息库,定期发布制造业人才紧缺指数和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以专业性人才市场推动紧缺人才开发,建立新材料专业人才市场、智能装备制造业人才市场等重点产业人才市场。
二是创新制造业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制造业人才培养教育资源,出台优化高校、职业院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职业教育优势专业、新兴特色专业,重点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服务现代港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品牌专业。创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机制,建成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业产教融合中心和创新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阶段进入企业,对制造业企业接收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实习、通过合作交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三是创新制造业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推进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社会组织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在制造业企业率先实施“两个自主”的人才评价政策,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对人才职称和技能人才进行自主评价,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对行业内人才开展专业技术资格自主评价。逐步形成企业自主评价实务操作标准模板,建立企业自主评价退出机制,探索推进制造业企业工程师自主评价工作机制。加大制造业人才开发投入开发力度,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建设中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积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
(作者单位: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林依臻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