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绽放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9年,昂山素季被以颠覆政府、意图叛乱的罪名拘禁。这一拘禁就是六年,六年里,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奖项却只能由丈夫和儿子代领;六年里,她的丈夫麦克?阿里斯只获得了一次探视机会。那次探视之后,他送给了她一把小提琴,这是他获准送给她的唯一礼物,但在损坏之后,军政府坚决不允许维修人员上门维修。
  六年后,昂山素季获得了短暂的释放,但随后又被软禁,理由同样是她不愿意接受“离开缅甸换自由”的条件。
  再度被软禁后,昂山素季失去了最爱的那个人——身在英国的丈夫麦克?阿里斯罹患癌症,时日不多。弥留之际,他希望能见上妻子一面,缅甸当局却给了昂山素季一纸护照和一份通牒——从此以后,永不踏入缅甸。昂山素季痛哭失声,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出国。
  选择放弃出国的那天,昂山素季穿上传统的缅甸服装,发际间别上一朵丈夫最喜欢的玫瑰,前往英国驻缅甸大使馆,为丈夫录制告别视频。这段视频被她的朋友们偷运出境,但当它到达英国时,已是麦克?阿里斯去逝两天之后。
  在失去爱人与自由的磨难中,昂山素季在那间被“保护”的宅子里又呆了十一年。2010年11月13日,迫于国际压力,缅甸当局将昂山素季释放。此时的昂山素季年届65岁,在软禁中度过了近二十年。
  那天,有记者问她:“害怕吗?他们可能随时会再把你关起来。”65岁的昂山素季微笑作答:“不害怕,只要我是自由的,我就会尽可能多做些事情。”
  但提及最大的遗憾时,她沉默了好久。“没能和我的两个儿子亲密地生活在一起。”她答。只是,内心深处更深的伤痛,她不愿,也不敢提及。
  走出囚禁多年的房间后,昂山素季再次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次,她亲自去领取了这份属于自己的荣誉,也让世界终于听到了她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囚禁自由。强迫的沉默,只会让发言更有力量。”
  她用诺贝尔和平奖的奖金成立了信托,为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出力。她微笑着说:“让我当一次缅甸人民心中的英雄吧。”
  她总是微笑着,也正是用这种微笑战胜了缅甸军政府,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她是“我的英雄”,英国首相卡梅伦认为她“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灵感”……在她的家乡,人们尊敬地称她为“夫人”:“夫人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而在历史课本里,她的名字和甘地、曼德拉并列。
  昂山素季重新回到了民众的目光中,并于2012年成功竞选为国会议员,首度出任公职。人们期望着这小小的权力与她巨大的影响力相结合,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以温婉和坚定,昂山素季等到了缅甸开始走向自由和民主的这一天。但人们也在担心, 政治需要更强的领导力,也需要更多的妥协,这些年与外界接触有限的昂山素季是否能够应对?
  昂山素季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些问题——除了不断地推动民主自由进程,2013年年初,68岁的她公开表明要在2015年竞选下一任总统。
  然而这是一步险棋。缅甸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本人、父母、配偶、子女等不得有外国血统或外籍。而昂山素季的已故丈夫和两个儿子都是英国公民。
  这一条款是2008年写入宪法的,此前缅甸历部宪法中从未有过类似的限制。外界普遍认为,该条款是专门针对昂山素季制定的,甚至称其为“素季条款”。
  即使如此,她依然在努力推进修改宪法,这个过程的艰辛自不多言,更多的人则劝她放弃:“他们不过是利用你的名气和身份,在国际社会面前做出一副‘推进民主’的样子。”
  但昂山素季安之若素:“为了国家,我宁肯被利用。”即便失败,也要一试。这或许就是“夫人”所代表的精神。
  一声“夫人”包含了太多,不仅是那一刻唤起的对她的崇敬,还有她举手投足间的笃定自信与谦虚温和,她对于正义的执著追求,还有在任何情势下始终保持着的内敛与高贵。
  这是一个表示尊敬的称呼,更是一种自然流露、毫无矫饰的感情。
  编辑 陈陟  czmochou@163.com
其他文献
2014年12月,乔尔?戈麦斯作为德国大型能源集团EOAN能源部负责人,跟随德国代表团参加秘鲁利马气候大会。  这次气候大会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各方就2015年巴黎大会预计达成的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的要素交换意见,增进理解,缩小分歧。但令人遗憾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分歧较大,会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迫情况下,为促进更广泛的合作,大会不得不延迟会议时间。  戈麦斯身
期刊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果腹,可以谈情,可以传承,甚至可以御凶杀敌……宴席,这种揉和了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的最直接载体,则成了有关“吃”的内涵与外延最直接的见证。  五千多年过去,外核多变,内心沉积。宴,却演变成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东西——座上客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赔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只好强撑下
期刊
1926年,21岁的张荫麟在北京一家四合院见到伦慧珠后,才发现原先没有爱情的青春岁月,就像以诗织锦,再华丽,摸上去,亦是轻飘的、空洞的。  去伦家当家庭教师,张荫麟心里不是没有委屈。在清华,他以史、学、才出众,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学院四才子”。  张荫麟幼年丧母,读大学三年级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迫于生计,他到同在北京的广东东莞先贤伦明家中担任家庭教师,为伦明的掌上明珠伦慧珠教习国文。 
期刊
农历正月初三是我们全家万分悲痛的日子,含辛茹苦地抚育和培养我们五个子女几十年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从思想品德到文化知识再到处世做人,总是事无巨细,严格要求我们,从未放松和懈怠。他在我们五个子女身上花费了无数的精力,把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看作他最大的成就和光荣,相反,把自己的荣辱得失看得很淡。  作为他唯一的儿子,四岁学画画,六岁学拉琴,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后,都深深
期刊
张光仙,1961年生于南京市江宁区,花鸟画家。毕业于南京金陵美术学校国画班、北京清华美院全国美术理论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高卉民、张立辰、霍春阳,启蒙陈大羽、李罗、姜西等著名花鸟画家。现为中国一级美术师、一级工艺美术师,裱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系新西兰中国慈善书画院、中国水墨画研究会、中国国画院师生联谊中心、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学学会、江苏省花鸟研究会、霍春阳花鸟研究会等会员,被南京市郑和书画
期刊
我曾是个宅人,每到长假,基本就是被封印在床上。直到有一年,朋友要去武夷山帮人照看青年旅社,邀我同往,因为有各种便利,才勉为其难地动身了。没想一到了那里,三观立即为之一变。清晨打开窗户就是大王峰,月夜可以在玉女峰下游泳,心胸一开,胆子也大起来,竟在无人指引之下,独自从后山登临大王峰。一半路程都空山无人,几处悬崖竟没有护栏,旅程漫长得可怕。而当我豪气干云地下了山,发现竟只花了两个小时。  两小时,只够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青年画家管春雷的工笔花鸟画,倍感亲切与清新。说到亲切,在于近来我总是玩味思索宋人作画如何做到静穆精谨与峻厚,大气的圆融和谐,而感到清新,则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自然怡情和悦目了。前者有点学术研究的味道,后者则是自发的情感流露。但凡见到管春雷的画,无论专家学者还是普通书画爱好者都能讲出几分道道,对其珍爱之情溢于言表,大有“专家点头,群众叫好”的声势。  管春雷的画直承宋人花鸟的格法与
期刊
最害怕的时候,她让我平静  2008年8月28日,因为一起聚众斗殴事件,臧天朔被警方逮捕。在看守所里,他一开始还幻想自己一个星期就能回去,可是一天天过去了,直到二审下来,幻想彻底破灭。回忆起自己最初得知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时,臧天朔说:“不是伤心,也不是愤怒,就是觉得害怕,真的是怕了,六年,一切都要停下来,儿子才两个月,这可怎么办……”律师来看他,给他捎来妻子李梅的话:“亲爱的,我不会辜负你的,我会
期刊
他从事着世界最前沿的基因研究,还参与了20世纪全球三大科技创新之一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他却不喜欢“科学家”的称呼;他领衔的“生物界谷歌”华大基因贯穿产学研链条,营收几十亿,被资本市场趋之若骛,他却拒绝被称为“老板”; 他扬名于科技、产业、学校三界,但依然像个老顽童,不屑于世俗的条条框框。二十年过去了,他在科学界和商界横冲直撞,逢山开路,遇河搭桥。他就是汪建,非典型科学界“疯子”。  要狂妄要闪亮  
期刊
罗敏自述:女儿离家上学后,我们的婚姻一片冷漠  我和丈夫骆伟都是政府机关公务员,工作轻闲,女儿婷婷又如愿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我高兴地说:“我们算得上是最幸福完美的家庭了。” 然而,当女儿离开我们,到北京上学后,这种美好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  我们的生活像一下子失去了轴心,很茫然。骆伟变成了热衷于赴饭局的人,每天很晚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家;我则跟随一帮朋友去做美容、逛街。我俩尽量避免独处的尴尬,偶尔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