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生活趣事多》(统编本二下)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本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第1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首尾呼应,既保证了文本的完整性,又能激发起学生对太空生活与相关知识的兴趣。其他四个自然段围绕着“有趣”这一核心词语,向我们展示了在宇宙飞船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几件日常生活小事。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紧紧围绕太空“趣”事展开,体现激趣—探趣—品趣—说趣—求趣的一个层层深入学习的过程。以多种方式的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兴趣,用不同形式的读和说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太空生活之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内化“失重”的形象感知,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思考、体会,填补文字的空白,深刻品悟“趣”。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发挥想象,学习自主识记生字。把课外搜集资料与课内学习文本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大声读文三次,上网搜集有关宇航员太空生活的资料。
  2.制作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识“航、宇、宙”等15个生字,会写“宇、宙”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质疑激“趣”
  1.营造情境:欣赏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画面。
  2.质疑:太空生活究竟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3.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自读求“趣”
  1.自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1)要求标出自然段,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句子或段落可以读给旁边的同学听。
  2.认读生字。
  (1)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课中游戏,利用字卡巩固
  识字。
  提示: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3.检查读文情况。
  提示:采取指名读、小组分段读、轮读、接龙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引导发现:太空中究竟有什么趣事?
  三、指导朗读,内化品“趣”
  1.睡觉。
  (1)认读识记:“航、宇宙”。
  ①依托文本,结合事物图片和名称,学习生词“航天员、宇宙”。
  ②读词语,扩词识记。宇 宇宙 宇宙飞船;航 航空 航空公司。
  (2)指导书写:“宇、宙”。
  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字形,交流后引导。
  一看结构:上下结构,找共同偏旁。
  二看位置:上下宽度一致;所占位置上少下多。
  三看关键笔画:“宇”的最后一笔、“宙”的第七笔在竖中线上。
  提示:观察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尤其要找准竖中线上的笔画。
  ②师范写,生练写。
  ③展示评价。
  提示:教师按“正确”“美观”两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翻一个身就飘到别处去了。真有意思!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境?
  提示:想象情境,引导体验,再指导朗读。
  2.喝水。
  (1)认读识记:“稳、杯、饮”。
  ①联系生活,自主识记“杯”。
  ②做动作识记“饮、稳”。
  (2)指导朗读:我们来做一做动作。斜过来,水倒不出来;再多倾斜一点,还是倒不出来,再倾斜,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往下流。这真是没见过。
  提示:先做动作体验,然后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走路。
  (1)认读识记:“板、稍、舱”。
  ①联系生活,自主识记“板、稍、舱”。
  ②用“板”字扩词,用“稍”练习说话。
  (2)指导朗读:注意看插图。(身体倾斜的宇航员及鞋底带钩的鞋子)
  提示:看课件体验,再朗读。
  4.洗澡。
  (1)认读识记:“件、题、浴、室、密、固”。
  ①结合量词,识记“件”字,并能列举相关数量词:一件 。
  ②结合偏旁,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式识记“题、浴、室、密、固”,并联系生活组词,结合文本了解词语意思。
  (2)指导朗读:训练朗读,感受“奇特”。
  四、细读表达,感悟说“趣”
  1.细读感悟,了解“失重”。
  (1)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喝水、洗澡都这么奇特的原因。(第3自然段中一句话:因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2)无论睡觉、喝水、走路,还是洗澡,造成这些“奇特”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失重”。
  (3)所以在睡觉、走路、洗澡这三段中,用了一个共同的动词来说明宇宙飞船上的事物是失重的。(“飘”)
  (4)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东西才会飘?(羽毛、气球等。)
  (5)通过课前出示的自读资料《地球爷爷的手》,我们知道地球有地心引力,再能飘的羽毛、气球最后都得落到地上。但物体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地球引力,显得轻飘飘的,所以会发生这些有趣的事。这就是“失重”。
  2.训练表达,内化语言。
  (1)引导句式训练:“因为在宇航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所以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拓展表达太空趣事。“因为在宇航飞船里,________失去了重量,所以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互动求“趣”
  1.拓展延伸,交流互动。
  (1)“太空趣事交流发布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太空趣事呢?是怎么知道的,谁来向大家介绍?
  (2)同桌互相介紹。
  (3)全班交流汇报。
  作业设计
  1.阅读这篇课文。
  2.说一说:根据你知道的太空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假设自己在太空会发生什么趣事。
  资料链接
  1.《地球爷爷的手》(略)
  2.《太空吃饭讲究多》(略)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会思考、会问这些问题:何为语文?语文为何?语文何为?思考这些问题,缘于我对语文这门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性质、本体特征和目标的拷问。  焦鹏程老师提出“要基于儿童立场、生活维度、生命高度教语文”。从提法上看,不论是“儿童立场”,还是“生活维度”,抑或是“生命高度”,都不是什么创新的主张,似乎是一种“杂烩”,但从语文教学的原理、现行教学的实情方面分析,坚守儿童立场、生活维度和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清幽、陶醉”等词语。  2.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涵泳语言,朗读语段,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的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穷人对音乐的热爱。  4.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贝多
语文要素作为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单元编制的重要元素,在单元中并非如同文本、提示、练习题等实体,它是以非实体的方式,存在于单元学习的过程与情境之中,表现为学习的策略、视角、方法、工具等。它既是指对学生单元语文实践的指导,又是指学生单元学习的结果。但是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一旦以很少的文字被提炼出来,就成为抽象的概念,就容易陷入“要素空转”,即要素并没有落实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体验,而是简单地从课文中抽取出相关
文本解读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童真、童趣的眼睛看周围事物,告诉学生“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的道理。  课文配有两幅图画。第一幅图是渡口旁的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有助于学生了解枫树与喜鹊窝的位置关系。第二幅图展现了太阳初升时的美丽景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知识的场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课文共有13个自然
崔峦先生曾指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扎实、朴实。”综观当下的语文课堂,风起云涌,流派迭出,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如何让语文教学在这样的“异彩纷呈”中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如何删繁就简、求真务实,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读真思、真正提高语文素养?现以《猫》一课的备课构想为例,浅谈我是怎样通过层层递进的“涵泳三读”来追寻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语文课堂的。  《猫》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
自课程改革以来,口语交际教学被提升到相当的高度,但从实践层面考查又极不乐观,有些做法亟待反思、澄清和改进。  一、 口语交际教什么  在许多教师看来,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回答是:“这节口语交际课教什么?教辩论。”倘若再问下去,会说“主要辩论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类似的现象在教学中屡见不鲜。显然,教师对“教什么”缺乏自觉、主动的关切,或者说他们全然信赖教材,把教学要求视为学习内容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事物相连接”,在教育学中,“衔接”理论体现在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拉尔夫·泰勒的观点中。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课程组织应遵守三个原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这三个原则使“衔接”这一概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小衔接”就是指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之间语文教学的前后连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
编者按:今年五月,编者在江苏丹阳参加教研活动。活动中展播了张晨晖老师团队研发的几个整本书阅读“微课”,我当时就被震撼了。心想若是孩子们能看到这样的“微课”,一定会喜欢上读书,一定会成为一个“小书迷”。这样的导读策略太好了、太有效了!为了把这个好东西分享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受益,我们特约了这一组稿件,分别从总述及三个学段课例展现了此项研究的概况,希望能给大家启迪。再次感谢张晨晖老师及团队的
教学目标:  1.朗读诗句,交流心得,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古代著名诗人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品。  3.朗读感悟,积累语言,体会诗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优美性。  4.仿写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交流,统整诗歌特点  1.导语: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短诗三首》《绿》《白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4首诗歌,诗人以优美的
文本解读  《请你帮个忙》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本课的教学要点是“礼貌用语”。然而,语言本身及其学习、运用,只有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即语境中才有意义。作为教材体系内的语言学习,口语交际的意义情境是由教材创设的文本情境所规约的。《请你帮个忙》设计了问路、借笔、捡球三个教材情境,凸显出鲜明的生活性——口语交际的生活性是极具交际意味的。教材情境凸显出的生活性要求“礼貌用语”的使用也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