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墙体裂缝及渗漏等引起纠纷的增多,使得防止、控制砌体结构裂缝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分析了砖混结构房屋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控制裂缝的产生、发展,提高砖混结构房屋的可靠性。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一、前言
砖混结构房屋由于造价低廉,经济适用,在我国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造量大,但砖混砌体的抗拉、抗剪力较低,容易产生裂缝,损害房屋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为避免裂缝对房屋的危害,应以预防为主,从工程设计,施工方面采取措施,防止、控制裂缝的产生、发展。
二、温差裂缝
(一)温差裂缝类型
温养裂缝有八字缝、水平缝、斜裂缝等。
1.八字缝、斜裂缝:一般在房屋纵向两端对称产生,多数只在端部各裂一个开间,少数开裂两个开间并且大多数仅在屋顶开裂,少数向下裂二层,个别的向下裂三层。纵墙上有窗洞者,裂缝一般均通过窗口对角,靠窗口的一端,裂缝宽度大,有的八字缝上端与水平缝相连。当墙体一端伸胀受到限制时,八字缝变便为斜裂缝。
2.水平缝:多发生在顶层内外纵墙圈梁的下皮标高处,常在建筑物四角形成水平包角缝,少数可在端开间室内四周墙上裂成一圈。当纵墙窗洞多时,水平缝出现在洞上口标高处。当纵墙上门窗洞口不多,墙体砌筑质量较高,抗拉、抗剪内力较强时,在八字缝出现以前,可能在中段纵墙顶部(与屋面板接触处)出现水平鼓起缝。
(二)影响温差裂缝的因素
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屋面保温情况、窗洞大小、墙体厚度、室内外温度和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屋面保温好的,温差裂缝轻;屋面保温差的,温差裂缝较重;窗洞小的,温差裂缝轻;窗洞大的,温差裂缝重;墙体厚的,裂缝轻;墙体薄的,裂缝重;外墙裂缝轻,内墙裂缝重;施工质量好,裂缝轻;施工质量差,裂缝重。
(三)防止温差裂缝的措施
1.适当增加屋面伸缩缝,减少屋面热膨胀累积值。为防止墙体端部温差裂缝,须在屋面墙增设伸缩缝,其间距须考虑在屋面结构施工工程中。结构层完成后保温层或隔热层往往不能及时做完,使屋面处于裸露状况,故间距宜控制在30m一40m左右,这不仅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也与建筑物如住宅单元基本一致,屋面伸缩缝只需将屋面部分隔开。
2.充分发挥架空隔热板的隔热性能,建设架空高度由通常的两皮、三皮砖增加到五皮砖,且要保证隔热空间的通风,端部不得封闭。
3.切实保证施工质量。砌体砌筑质量是出现裂缝的内因,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砌材要认真湿润,做好内外墙接槎,不留直槎。提高砌体砂浆饱满度,保证设计标号。
三、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一)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一般在建筑物的下部,由下向上发展。首先产生在房屋底层,严重的可发展到两层以上,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在墙体中段产生下宽上窄的裂缝。裂缝一旦出现,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裂缝逐渐加宽延长。沉降稳定后,裂缝便停止扩大,保持原状,其产生的原因是地基土质软弱不均,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及地基含水量不正常变化,周围某些条件变化后,使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水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淘空,导致房屋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二)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对于基础,可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量少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合理布置建筑体形。建筑平面形状应求简单,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的质量重心与剐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有较大高度(或荷载)差异的建筑,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位置,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不均匀沉降使房屋产生纵向弯曲,纵墙应尽量避免转折、中断、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横墙间距不宜过大,且与纵墙牢固连接,同时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愈小,建筑物刚度就越大。设置沉降缝,在长度较大的条式建筑适当位置,平面转折,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地基或基础类型改变的部位,设置沉降缝,从屋顶到基础断开,把建筑物划分成若干刚度较大,长高比较小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增强房屋的态体性。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的基上的建筑物,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甚至箱形基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形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四、结构性裂缝
(一)结构性裂缝引发的原因
结构性裂缝是危险裂缝。一般产生在荷载较大的底层截面尺寸较小的空间墙,洞边墙,砖柱等处,以及大梁屋架支座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因荷载过大或砌体承载力低,局部承受不足,砌体受压破坏而产生竖向粉碎性裂缝。缝口上宽下窄,上段有不规则破碎裂缝。其引发原因有结构设计差错,砌体内埋设管线集中,施工质量低劣等原因,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局部承压不够,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砌体内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管线过于集中,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能力,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二)防治措施
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砖和砂浆强度等级,采用配筋砌体提高强度,或加大墙体厚度,设置附壁柱,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取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传来的荷载,保护已开裂的砌体;对结构加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加大截面尺寸,如将门窗洞口全部或部分用砖堵砌,增设附壁柱,在已裂砌体外灌注钢筋混凝土夹板,将已经裂缝的砖墙改为钢筋混凝土墙、柱,提高其承载能力。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一、前言
砖混结构房屋由于造价低廉,经济适用,在我国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建造量大,但砖混砌体的抗拉、抗剪力较低,容易产生裂缝,损害房屋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为避免裂缝对房屋的危害,应以预防为主,从工程设计,施工方面采取措施,防止、控制裂缝的产生、发展。
二、温差裂缝
(一)温差裂缝类型
温养裂缝有八字缝、水平缝、斜裂缝等。
1.八字缝、斜裂缝:一般在房屋纵向两端对称产生,多数只在端部各裂一个开间,少数开裂两个开间并且大多数仅在屋顶开裂,少数向下裂二层,个别的向下裂三层。纵墙上有窗洞者,裂缝一般均通过窗口对角,靠窗口的一端,裂缝宽度大,有的八字缝上端与水平缝相连。当墙体一端伸胀受到限制时,八字缝变便为斜裂缝。
2.水平缝:多发生在顶层内外纵墙圈梁的下皮标高处,常在建筑物四角形成水平包角缝,少数可在端开间室内四周墙上裂成一圈。当纵墙窗洞多时,水平缝出现在洞上口标高处。当纵墙上门窗洞口不多,墙体砌筑质量较高,抗拉、抗剪内力较强时,在八字缝出现以前,可能在中段纵墙顶部(与屋面板接触处)出现水平鼓起缝。
(二)影响温差裂缝的因素
温差裂缝的轻重程度与屋面保温情况、窗洞大小、墙体厚度、室内外温度和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屋面保温好的,温差裂缝轻;屋面保温差的,温差裂缝较重;窗洞小的,温差裂缝轻;窗洞大的,温差裂缝重;墙体厚的,裂缝轻;墙体薄的,裂缝重;外墙裂缝轻,内墙裂缝重;施工质量好,裂缝轻;施工质量差,裂缝重。
(三)防止温差裂缝的措施
1.适当增加屋面伸缩缝,减少屋面热膨胀累积值。为防止墙体端部温差裂缝,须在屋面墙增设伸缩缝,其间距须考虑在屋面结构施工工程中。结构层完成后保温层或隔热层往往不能及时做完,使屋面处于裸露状况,故间距宜控制在30m一40m左右,这不仅符合现行规范要求,也与建筑物如住宅单元基本一致,屋面伸缩缝只需将屋面部分隔开。
2.充分发挥架空隔热板的隔热性能,建设架空高度由通常的两皮、三皮砖增加到五皮砖,且要保证隔热空间的通风,端部不得封闭。
3.切实保证施工质量。砌体砌筑质量是出现裂缝的内因,施工人员要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砌材要认真湿润,做好内外墙接槎,不留直槎。提高砌体砂浆饱满度,保证设计标号。
三、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一)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一般在建筑物的下部,由下向上发展。首先产生在房屋底层,严重的可发展到两层以上,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在墙体中段产生下宽上窄的裂缝。裂缝一旦出现,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裂缝逐渐加宽延长。沉降稳定后,裂缝便停止扩大,保持原状,其产生的原因是地基土质软弱不均,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及地基含水量不正常变化,周围某些条件变化后,使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水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淘空,导致房屋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二)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减轻建筑结构自重。对于基础,可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量少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合理布置建筑体形。建筑平面形状应求简单,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的质量重心与剐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有较大高度(或荷载)差异的建筑,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位置,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不均匀沉降使房屋产生纵向弯曲,纵墙应尽量避免转折、中断、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横墙间距不宜过大,且与纵墙牢固连接,同时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愈小,建筑物刚度就越大。设置沉降缝,在长度较大的条式建筑适当位置,平面转折,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地基或基础类型改变的部位,设置沉降缝,从屋顶到基础断开,把建筑物划分成若干刚度较大,长高比较小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增强房屋的态体性。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的基上的建筑物,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甚至箱形基础;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形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四、结构性裂缝
(一)结构性裂缝引发的原因
结构性裂缝是危险裂缝。一般产生在荷载较大的底层截面尺寸较小的空间墙,洞边墙,砖柱等处,以及大梁屋架支座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因荷载过大或砌体承载力低,局部承受不足,砌体受压破坏而产生竖向粉碎性裂缝。缝口上宽下窄,上段有不规则破碎裂缝。其引发原因有结构设计差错,砌体内埋设管线集中,施工质量低劣等原因,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偏小,砌体局部承压不够,造成结构本身先天不足。砌体内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管线过于集中,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能力,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等级低,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
(二)防治措施
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砖和砂浆强度等级,采用配筋砌体提高强度,或加大墙体厚度,设置附壁柱,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取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梁,承担上部传来的荷载,保护已开裂的砌体;对结构加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加大截面尺寸,如将门窗洞口全部或部分用砖堵砌,增设附壁柱,在已裂砌体外灌注钢筋混凝土夹板,将已经裂缝的砖墙改为钢筋混凝土墙、柱,提高其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