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案是教师出于学生能够更为便利地开展自主学习而专门设计和编写的学习指导方案,并非简易浓缩版的教案。编写并使用学案的立足点和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式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立足于创新意识,去对教材进行审视和研究,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获得情感体验,更加重视生成知识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又能学会学习。所以,学案的编制需要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一、课时化原则
学案要分课时编写,对学习进行分课处理,使学生对每节课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任务对学生形成行为驱动,促使其养成按时按量完成相应任务的学习习惯,为此要避免以一个学案涵盖几个小专题的全部内容,而应一个小专题设计为1-2课时的学案。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节可以分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个小专题。
二、目标性原则
目标对任务的执行起到结果预测的作用,其能产生显著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生学习预期达到的成果就是所谓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和重要依据开展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持续通过评价他们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质量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更为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这里就必须借助学习目标为作为评价指针的衡量标准。所以,设定学习目标时,首先要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兴趣点凸显出来,促使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期待;其次还要为学生制定一个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的依据或者标准,使学生能够及时、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探索过程与结果。比如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知识与能力:(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3)会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在题目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探索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归纳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树立信心。
三、引导性原则
编写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主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学案编制应当遵循引导性原则。这样学案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探索性学习,并从探索学习中体会乐趣、惊喜和成就感,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以若干个小模块实现对知识的分解处理,并在每个模块中设置梯度较为合理且程度由浅入深的教学问题,同时适当地给予解答提示,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解题的技巧和思想。以下以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例加以说明:
1.复习思考:
1)什么是线段垂直平分线?怎样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2)什么是角的平分线?怎样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 OC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射线OC上的任意一点操作测量:取点P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过点P作PD⊥OA,PE ⊥OB,点D、E为垂足,测量PD、PE的长.
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PD与PE的大小关系,写出结论
四、梯度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编写学案时,要尽量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出发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还应具备一定的梯度性。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将本节选用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深入浅出、梯度较低的学习方案。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努力一下就能触碰到学习的成果,充分享受来自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更为主动的探索积极性。以下以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例加以说明:
例1.计算:(1);
例2.计算: (1)
例3.计算:(1);
例4.计算: (1);
学生的学习往往会经历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辨证思维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课前通常凭借直观感受开展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准备式学习,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为此教师应当首先设置难度较小且能够由学生直接回答的自主探究问题和体验式练习,然后通过深入的教学和广泛的互动,学生就能形成较高且较为理性的思维水平,进而可以通过适当点拨,加大問题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后端水平,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些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所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辨析能力,促进其进入到学习的后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编制学案时应当适当地设置一些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跨越式发展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王富英,王新民.数学学案及其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09,(2):19页.
[2] 杨衣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8):35页.
[3] 耿士宝.例谈初中数学“学案”设计的视角[J].教育学文摘,2011,(4):48-49.
[4] 徐晓红.浅谈“学案导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案的设计[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1,(3):22页.
一、课时化原则
学案要分课时编写,对学习进行分课处理,使学生对每节课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通过任务对学生形成行为驱动,促使其养成按时按量完成相应任务的学习习惯,为此要避免以一个学案涵盖几个小专题的全部内容,而应一个小专题设计为1-2课时的学案。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节可以分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个小专题。
二、目标性原则
目标对任务的执行起到结果预测的作用,其能产生显著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生学习预期达到的成果就是所谓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以学习目标为中心和重要依据开展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同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持续通过评价他们的学习进程和学习质量来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更为深入地进行自主学习,这里就必须借助学习目标为作为评价指针的衡量标准。所以,设定学习目标时,首先要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的兴趣点凸显出来,促使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期待;其次还要为学生制定一个能够帮助他们进行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的依据或者标准,使学生能够及时、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探索过程与结果。比如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为:
1.知识与能力:(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3)会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并会在题目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探索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归纳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树立信心。
三、引导性原则
编写学案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主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学案编制应当遵循引导性原则。这样学案才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开展探索性学习,并从探索学习中体会乐趣、惊喜和成就感,更加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以以若干个小模块实现对知识的分解处理,并在每个模块中设置梯度较为合理且程度由浅入深的教学问题,同时适当地给予解答提示,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解题的技巧和思想。以下以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例加以说明:
1.复习思考:
1)什么是线段垂直平分线?怎样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2)什么是角的平分线?怎样画一个角的平分线?
2. OC是∠AOB的平分线,点P是射线OC上的任意一点操作测量:取点P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过点P作PD⊥OA,PE ⊥OB,点D、E为垂足,测量PD、PE的长.
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PD与PE的大小关系,写出结论
四、梯度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编写学案时,要尽量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出发设置相应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还应具备一定的梯度性。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将本节选用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深入浅出、梯度较低的学习方案。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努力一下就能触碰到学习的成果,充分享受来自成功的喜悦,进而促进学生形成更为主动的探索积极性。以下以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五节《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例加以说明:
例1.计算:(1);
例2.计算: (1)
例3.计算:(1);
例4.计算: (1);
学生的学习往往会经历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辨证思维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课前通常凭借直观感受开展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准备式学习,此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为此教师应当首先设置难度较小且能够由学生直接回答的自主探究问题和体验式练习,然后通过深入的教学和广泛的互动,学生就能形成较高且较为理性的思维水平,进而可以通过适当点拨,加大問题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后端水平,教师可在课后布置一些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加明确所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辨析能力,促进其进入到学习的后发展区,因此,教师在设计编制学案时应当适当地设置一些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跨越式发展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王富英,王新民.数学学案及其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09,(2):19页.
[2] 杨衣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8):35页.
[3] 耿士宝.例谈初中数学“学案”设计的视角[J].教育学文摘,2011,(4):48-49.
[4] 徐晓红.浅谈“学案导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案的设计[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1,(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