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心理学思考,这无疑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课堂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互勉的能力。它在课堂中的融入,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台阶。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体育课堂 教学 有效探讨
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堂上塑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在课堂上,任课老师采用参与示范法,漂亮的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增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为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和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专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注意力向内集中或向外集中,注意范围的适合性,时空知觉判断能力的高低,力量、速度或距离差别感受性的好坏,动作记忆的编码方式,操作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动机强度的适宜与否等,也都影响着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成效。
二、运动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二)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
(三)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把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而且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安排好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完成各种项目的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任务。
(四)师生的和谐交流,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美国教育学家格林伦将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着做;第二种,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第四种,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体育学习中的恐惧与胆怯,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耽心自己会出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找到学生胆怯、恐惧的原因。
(五)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通过给予表扬、中肯的评价等,依然可以影响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败的人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我们把这种由外在因素激发的行为倾向称为外在动机。它能激发眼前、具体的期望行为、塑造长期的期望行为。
(六)课堂上的互助、互学、互勉,让学生产生归属于集体的幸福感
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是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好机会,更是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好时机。在体育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生生之间的鼓励与信任、表扬与帮助比师生之间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中学练,体验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成功。
(七)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基本部分的練习,机体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运动负荷,不仅肌肉处于紧张的用力状态,而且运动中枢神经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课的结束部分,必须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轻松自然的放松走,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以及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通过自我意识的引导和自我心理调整这正好使运动时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同时放松,使人体由高度紧张的运动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恢复,进而轻松愉快地结束一堂课的训练学习。这既是体育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的一个特点,也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结语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在体育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影响或作用非常大。体育教育者应加深对体育锻炼与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让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强,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6(6).
[2] 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9-10.
[3]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42-47.
[4] 葛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
摘 要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对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进行心理学思考,这无疑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体育课堂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的互助、互学、互勉的能力。它在课堂中的融入,使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台阶。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 体育课堂 教学 有效探讨
在课堂上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下面我們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课堂上塑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学质量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图拉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在课堂上,任课老师采用参与示范法,漂亮的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增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为教学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教学和训练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与人的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在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专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注意力向内集中或向外集中,注意范围的适合性,时空知觉判断能力的高低,力量、速度或距离差别感受性的好坏,动作记忆的编码方式,操作思维的敏捷性、正确性,动机强度的适宜与否等,也都影响着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成效。
二、运动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师在上课前既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等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计划,又必须在课中及时的调整运动负荷,以便有效的控制合适的运动负荷。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运动负荷测量方法是脉搏测量,最方便的是询问法和观察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定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二)根据教材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不同的教学内容,由于运动形式不同,对学生机体引起的变化也有差异。跑对心肺机能有明显的作用,活动过程中,脉搏的变化也很明显;而体操则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作用,脉搏变化就不那么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安排练习的次数、强度和练习与间歇的时间。
(三)根据季节、气候、时间的变化安排运动负荷
体育课堂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把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材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而且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因素,安排好体育教学中合适的运动负荷,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身心能够在一个适宜的运动负荷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完成各种项目的身体教育或身体活动的任务。
(四)师生的和谐交流,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美国教育学家格林伦将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着做;第二种,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第四种,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体育学习中的恐惧与胆怯,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的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大,耽心自己会出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找到学生胆怯、恐惧的原因。
(五)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激励者,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通过给予表扬、中肯的评价等,依然可以影响那些成功欲望不高、高度害怕失败的人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我们把这种由外在因素激发的行为倾向称为外在动机。它能激发眼前、具体的期望行为、塑造长期的期望行为。
(六)课堂上的互助、互学、互勉,让学生产生归属于集体的幸福感
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指导,是体育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之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好机会,更是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好时机。在体育课上,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生生之间的鼓励与信任、表扬与帮助比师生之间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作用更明显。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中学练,体验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成功。
(七)运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消除疲劳,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基本部分的練习,机体承受了一定程度的运动负荷,不仅肌肉处于紧张的用力状态,而且运动中枢神经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课的结束部分,必须选择一些逐步降低运动负荷的练习,如轻松自然的放松走,简单有趣的舞蹈动作,以及动作比较缓和的活动性游戏,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通过自我意识的引导和自我心理调整这正好使运动时紧张的肌肉和神经得到同时放松,使人体由高度紧张的运动状态迅速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恢复,进而轻松愉快地结束一堂课的训练学习。这既是体育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的一个特点,也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结语
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其心理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在体育活动影响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对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影响或作用非常大。体育教育者应加深对体育锻炼与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让体育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强,李高峰.自我效能理论研究及其在体育领域的运用[J].体育世界.2006(6).
[2] 牟先涛.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解决运动负荷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7(2):9-10.
[3]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综述)[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4):42-47.
[4] 葛操.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