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玉石村皮勒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勒是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险峻的山体和纵横的沟壑包围着村庄。小山村家家都有玉,黑碧玉和青白玉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门口的坐墩是玉,羊圈的门槛也是玉。但皮勒通往外界的交通工具只有骆驼和马,一些路段还要坐着铁笼子,从200米长的索道上滑过去。
  宝宝睡觉时垫着炒热的干牦牛粪,躺在用七彩线绣出来的摇袋上
  皮勒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地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深处。早春3月,由喀什地区动物保护站站长戴志刚,喀什地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谢林冬,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动物保护站站长阿不拉江,护林员米卢、尕瓦夏等组成的生态考察队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出发,探访玉石村皮勒。
  3月22日早上6点钟,我们就起床了,护林员米卢的妻子为我们准备了奶茶和馕,这就是高原人家的早餐。大家10分钟就吃完出发了,耳后留下的只有米卢妻子给米卢的一串串交代与叮咛,反正我们也听不懂塔吉克语。
  天亮的时候我们已经过了下班迪水库和瓦恰草场,来到了马尔洋达坂脚下,车子开始顺着冻土层的羊肠弯道往上爬。车上的人兴致很浓,我们在达坂上绕来绕去走了一个多小时,看到了几只雪鸡,远处也传来瓜瓜鸡和旱獭的叫声。马尔洋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最偏远,生存条件最艰苦的一个乡。它离县城130公里,位于昆仑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中,平均海拔4000米,地势险要。
  晚上9点40分,我们终于到了今天的宿营点撒日翁瓦孜沙汗,这里海拔2803米,我们就住在艾买提家,也只能住在他们家,周围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就他们一家人,是一个西来东往的重要驿站。艾买提江60多岁了,个子不高但很强壮。他是叶尔羌河上响当当的人物,他有一手利用橡皮筏子或木筏子在叶尔羌河上漂渡的绝活,当地人叫他能漂游的四脚蛇。
  艾买提江的老伴巴日给加尔和女儿依斯杜江、儿媳茹仙姑为我们准备了揪面片,我们每人吃了两大碗,那个舒服劲不言而喻。肚子里有东西了,精神也来了。大家在讨论明天行程的时候,艾买提江老人牵来了一只精心挑选的山羊非要犒劳我们。他老伴和女儿在烧火准备煮肉,儿媳茹仙姑在喂孩子,小宝宝嘟着小嘴用力吸着妈妈的奶水,一会儿工夫,宝宝的小肚肚鼓了,小嘴一张一张打着哈欠。这时他妈妈茹仙姑拿来一个小被子,将炒热的干牦牛粪放在被子上,厚厚得一层,然后将宝宝的小屁股放在了黑黑得热乎乎的牦牛粪上。高原上夜间气温低,这样做是为了给宝宝保暖,也是天然的尿不湿。
  小宝宝躺在摇袋里,摇袋是他妈妈茹仙姑用七彩线绣出来的,摇袋上的花草图案特别漂亮,两头用绳子系在房柱和墙上,悬在空中,妈妈用手一推,摇袋就在空中来回摇荡,小宝宝就这样慢慢睡着了。年轻的妈妈边摇边唱着优美的塔吉克族摇篮曲,实际上她是在唱自己的心情。茹仙姑就这样唱着:“我的……好孩子……妈妈对你说……那一年我在牧场去放羊……有一天有个小伙骑着牦牛去打狼……巴郎巴郎快长大……长大以后去放羊……”
  我们横七竖八地躺在炕上,聆听着原汁原味的塔吉克族歌曲,享受着从门口飘进来的羊肉的醇香,等待着那盘纯正的大块羊肉。
  进皮勒村,要坐着铁笼子,从200米长的索道上滑过去
  3月23日早上天麻麻亮,艾买提江老人就起来了,他用塔吉克语给大家交代这一路上要注意的事项,护林员尕瓦夏做翻译,大家听明白了,今天的路很难走,对大家是个考验。
  从撒日翁瓦孜沙汗出发,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从一片乱石堆中连滚带爬地出来了,当我们站在山崖上喘息着回头看时才发现,刚才经过的乱石坡发生了大面积的塌方和滑坡。放眼望去,那儿一片乌烟瘴气,大家走出那儿也就十来分钟,当时我们经过时并没有什么动静,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没有说话,但心里都很明白,大家侥幸逃过一劫,这是今天老天爷给我们看的第一个脸色。
  早上天凉,大家走得比较快,一口气我们来到了一片红柳林,这儿海拔2416米,这片林子大约有个五六十亩,在林子边上横躺着两棵被洪水冲下山的千年胡杨,身长七八米,腰围直径三四米,形状造型奇特,像一幅巨龙白骨。这一路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情景,有千年古红柳和胡杨,还有阿富汗胡杨的枯干。
  天越走越热,我们的行李都在骆驼的背上,骆驼一直沿河道行走,而我们一会在河道的鹅卵石上走,一会又像北山羊一样在悬崖峭壁上攀爬,本来要是骑骆驼过叶尔羌河会少走一些路,但赶骆驼的库尔班赛依提不愿意,他说太危险了,在叶尔羌河骑骆驼时,一旦水下石头打断骆驼的蹄子,那样人和骆驼都会落水。所以,他让大家绕山走,这样比较安全。大家都理解,硬着头皮继续走。
  11点半,我们终于到了有两户人家的地方,大家已走了5个多小时。这个地方叫帕塔肯,海拔2398米。主人沙力木远远看到有人要经过他家,他和妻子依扎提秀提前煮好了奶茶,备好了馕,等我们到了门前,沙力木帮我们绑好骆驼,给骆驼拿来了草料,邀我们到房子里休息喝茶。喝着香甜的奶茶,我们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温暖与踏实。沙力木说来这的人很少,只要是经过这里的人,他都免费提供食宿。
  这个叫帕塔肯的地方周围都是石头山,山上什么都没有,只有沙砾和石头。田地很少,也就炕那么大的几块,种地浇水很困难,为了解决水的问题,沙力木一家3年前从别处搬到这里,他和妻子用了3年的时间,沿河岸的山崖上修了一条五六公里长的引水渠,直达那几块豆腐块地。沙力木家有牛羊20只,最大的也就是那峰骆驼了。这里几乎看不到一棵大树,柴禾是在河道里捡来的,被洪水冲下来的树根和树枝,房子周围堆了很多,里边不乏有很多千年古根雕。
  从我们行走的路线可以看出,越往前走海拔越低,气温越高。大家已走的有点虚脱,高原汉子米卢首先挺不住了,脸色腊黄,蹲在鹅卵石里呕吐,他一直在高原寒区生活,到了低海拔地区有低山反应,加上天气炎热,米卢撑不住了。谢林冬老师的脚丫子已磨出杏核大小的水泡,水泡像一块果冻粘在脚底,一不做二不休,谢老师眉头一皱挑了它放了水。戴站长叫大家再坚持走10分钟,到河边休息,在那可以洗一洗降降温。中午这里没有遮凉的地方,大家头顶烈日快着火了却不敢下水,因为叶尔羌河的水太凉了,脚踩下去,那感觉像钢针直插到骨髓里。我们只好坐在河边,把手放在水里,海喝着清澈见底的叶尔羌河水,心里的燥热只能用这种方法缓解了。   太阳快落山了,天是凉了点,但人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话也没有了。驮老大库尔班赛依提让大家休息一会,软绵绵的沙子真舒服,大家或躺或坐或趴,很随便的。驮老大给大家鼓劲,再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说着他从骆驼的夹包里拿出了一瓶价值不超过10元的方瓶子酒,用塑料瓶子割了个酒杯,咕咕咕一人一大口,真是好酒啊,舒服。
  天黑了,我们来到了河边,库尔班赛依提说:“过了河不远就到了,但这是到皮勒的最后一道天险。”大家忙着修理铁笼子,我们要坐上这个铁笼子从200米长的索道上滑过去。对岸一片漆黑,微弱的光线只能看到忽隐忽现的水面,大家坐好后打开锁链,铁笼快速向前冲去,滑了没有多久,铁笼停下来了。因为到了上坡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喊着一二三的号子,用手在钢丝上扯拉缓慢向上滑行,很艰难。有人手流血了,有些东西好像也掉下去落在了河里,但大家全然不顾用力拉向对岸。到了对岸一片漆黑,我们站在崖壁上,下面是叶尔羌河。老天爷也真狠,刮起了大风,我们就在崖壁上向下摸爬,反正下边有多高也看不到,黑乎乎一片,只听到沉闷的水流声,凭感觉一步步爬到了河床。
  离皮勒村不远了,我们已经看见了微弱的亮光。骆驼在晚上也加快了步伐,由于谢老师和戴站长的脚磨伤了无法行走,他们俩被骆驼驮着走,跟在后面的我有点吃不消,脚下的流沙走起来太费劲,不跟紧又怕掉队。走了半个小时我感觉快要崩溃了,这时七拐八拐终于来到了一户人家,恍恍惚惚,也忘了向主人问好,埋头走进了房子,我对屋里的一个人说:“凉水。”小伙子端来了一大碗凉水,我一咕噜灌了下去。“还要。”我说。又来了一碗,一口气喝下去。啊,舒服点了,着火的心脏终于感到一丝凉意。谢老师他们还没有到,还在后面。我也顾不了了,我倒头就睡,身上瞬间出了一身大汗,主人给我盖了一件大衣,我就睡了过去。后来我又迷迷糊糊吃了一碗面,半夜4点多又迷迷糊糊吃了一块主人专为我们准备的羊肉。睡前我瞅了一眼谢老师他们,他们也都在炕头睡着了,这一夜我没有听到谢老师和戴志刚的呼噜声。
  皮勒村门口的坐墩是玉,羊圈的门槛也是玉
  一夜身都未翻一觉睡到了8点,我醒来后轻手轻脚走出房间,没有叫醒他们,想让他们多睡一会。在门口我试了试自己的胳膊腿感觉还比较灵活,一晚上的休息让我基本恢复了元气,我得好好看看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扛上相机用了20分钟爬上了一个较高的山坡,这就是皮勒,美丽的村庄坐落在四面环山的谷地中,村落果树萦绕,袅袅炊烟冉冉升起,感觉是淡淡的一种清香。金色的晨光从山尖上缓缓落下,一直照到了谷底。公鸡扯开了嗓门在石头墙头高唱,旁边的麦田里有两只狗在撒欢,羊儿一群群陆续向右边的山上走去,院子周围的梨树开着雪白的梨花,早起的蜜蜂已在百年古树间穿梭了几个来回。年轻的媳妇们头扎花巾,身披银饰在河边打水,70多岁的老奶奶亨祝坐在门口享受着早晨的阳光……
  皮勒是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最偏远的小山村,地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深处。险峻的山体和纵横的沟壑包围着村庄,通往外界的交通工具只有骆驼和马。当地民风纯朴,有高原原始村落之称。
  我们坐在梨树下的矮墙上,皮勒村65岁的塔吉克族老人拜尔迪为我们讲述了皮勒的过去,皮勒村有59户人家,男女老少400多人。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生产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牧业由于受草场的限制牛羊很少,水果再好也运不出去。收入几乎全靠捣腾石头,这里的石头那可不是一般的戈壁石,而是上品玉石。
  皮勒村山玉的开采最早始于秦汉,用山玉加工的各种玉器被汉唐至明清的王公贵族珍藏,时至今日还是一种风尚。皮勒村家家都有玉,黑碧玉和青白玉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门口的坐墩是玉,羊圈的门槛是玉,少则值千元,多则超万元,然而这些生活在聚宝盆里的人们还是过着清贫的生活。
  9点钟,我们来到了叶尔羌河,对面玉矿上干活的人看到我们要过河,主动划着大木排筏子过来将我们渡了过去。玉矿有个负责人叫阿里甫,他给我们讲了这个玉矿的历史,这个矿开采于1895年,英国人曾在这里开采过玉,世界上第一个合金钻头就在这使用过,钻孔还留着呢!这个玉矿主产白玉、清白和碧玉,属于上品山玉。
  这里的玉有两种价格,每公斤18元和38元两种。玉石运输方式有陆运和水运两种,陆运就是用骆驼驮玉石,从皮勒向上游走,每个骆驼驮250公斤左右,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运到马尔洋乡,再用汽车运走。水运是用橡皮筏子和木筏子顺叶尔羌河漂渡到下游大同乡。叶尔羌河水小的时候可用推土机的内胎,将两条内胎捆绑在一起,中间有一网兜可承载200至300公斤玉,一次放三四个内胎,三四个放渡的人一路跟随漂流到目的地,顺利的话,10天左右可以到达。等叶尔羌河水暴涨时,他们用大木排筏子,上面可载三五吨,由五六人驾驶,但在叶尔羌河上漂渡非常危险。
  我们参观了玉矿,他们开采的方法还是很落后的,他们在岩石上打孔,将膨胀剂注入,这样岩石会慢慢裂开,就这样一层层剥离。他们说过去开采方法比现在还落后,用炸药炸,大块玉石会震裂,把好玉都糟蹋了。现在比过去好多了,采下的玉大的用吊葫芦移到河边,小的是工人一块一块背到河边,工人有当地的塔吉克族人,也有内地四川人、甘肃人、江苏人。他们背上披一块羊皮,将玉石放在上面,背到河边。渴了喝叶尔羌河的水,热得受不了了,就在叶尔羌河里洗个澡。
  到了这儿可想而知到处是玉,玉石矿主很大方,“你们随便拿,挑好的,带回去那可是好东西。”但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玉兴叹。
其他文献
走进陶虎大师的工作室,一个个雕工精美、形态各异的玉雕作品跃入眼帘。然而,在这些玉雕作品中,让人一眼就能看中的却是一块没有经过雕刻、天然形成的美玉,这就是陶虎工作室的镇店之宝——关关雎鸠。  说起这块宝贝陶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块美玉其实就是和田白玉和墨玉的结合体,陶虎已经收藏了3年,但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它的名字。今年3月,他的一位北京朋友来到店里,看到这块玉石,十分喜爱。这块石头从正面看是一
8月8日,中国·新疆-2015“大阿尔泰”国际体育旅游节将在富蕴县民俗文化活动中心盛大开幕。这次集体育、旅游、摄影、商品展销为一体的国际性盛会,将使富蕴县体育、旅游发
一玉一世界,一石一人生。  滴水成冰的季节,裹挟着冬季的丝丝寒意,我们来到了博雅玉器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交易中心店,满脸的笑容,繁忙的电话,也丝毫不影响店主对我们的招手致意。当我们说明来意后,店主王建生宝贝似的从柜子里取出一件玉牌,这枚取意“人生风帆正启时”的玉器“一帆风顺”是博雅玉器总经理王建生目前最钟爱的一件宝贝。  这枚用和田籽料雕刻的玉牌是一幅远、中、近景几乎完美的风景构图。从近景高大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汉斯·克纳普带领的世界自然遗产专家考察组一行九月在喀纳斯进行科学考察。  考察组先后对喀纳斯地质公园博物馆、喀纳斯湖、喀纳斯湖头管护站、白哈巴村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哈纳斯村还体验了图瓦人的特色民俗。考察组行程紧凑,每到一处,都认真仔细地拍摄记录,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汉斯·克纳普对喀纳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喀纳斯生态环境非常好,
环游天山一千里黄金线“民歌争霸”赛2014年2月22日落下帷幕,森巴提、红柳组合、五叶草组合获进入三甲,
传承:拿起爷爷留下的“乃山丁”  午后,阳光蜿蜒照进这条朴素的小巷。铜锅、铜茶壶、铜阿不都壶(一种长嘴儿洗手壶)、铜抓饭铲、铜笊篱、铜火锅,安闲陈列在一个手推车上,经柔和的金辉照耀,犹如被施了魔法,获得了生命般鲜活欲动。  这是位于叶城县加满清真寺旁的小巷,51岁的维吾尔族人阿不力米提·吾买尔便是这些铜制品的主人。阿不力米提守着一间四五平方米的小作坊,叮叮当当地做了30多年铜匠,也延续了爷爷和父亲
每年万物复苏的春夏之交(5月底到6月初)、美丽的赛里木湖畔举办“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聚集全疆及国内外自行车爱好者。使一年一度的比赛成为国内外自行车车手翘首瞩
{Xn,n≥1}是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序列, Mn^(1) , Mn^(2)分别表示{X1 , X2, …, Xn }的第一个最大值与第二个最大值.若存在an〉0,bn使得P(Mn^(1)≤anx+bn)→wG(x)成立(其中G(x)为极值指数分布),则
2014年8月13日(即农历7月18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仙神——西王母的诞辰纪念日,同时在近期,“西王母神话”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双喜临门的日子里,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特举办“首届西王母诞辰纪念日(民间)文化庙会”,而活动一经启动,就吸引来大量游客。  本次文化庙会活动时间为8月13日—18日,为期6天。西王母文化庙会,以文娱、祈福、民间表演、新疆本地歌舞等活动“
和硕人用智慧培育着他们的山,他们的水,于是,山有了灵性,水有了灵性;和硕人用思想的火花燃烧着他们的山,他们的水,于是,山也抒情,水也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