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激烈地国际竞争格局中,科技实力日益决定企业命运。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才能获得国际化发展机遇和主动权。胜利油田立足突破石油工程国际尖端技术瓶颈,抢占国际高端市场,创新提出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优化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的功效初步彰显。本文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科技创新海外市场导向机制做初步探索,为抢占国际石油市场制高点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关键词】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研究
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集中体现了党对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是引领石油工业向高端市场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必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
科技创新是我国石油工业应对国际新挑战的战略选择。胜利油田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历史。为了打破国际高新技术市场对我国的垄断与控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应对国际新科技革命变革,提升科技实力,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就要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国际化市场导向机制,为创新驱动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1]近年来,胜利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攻关技术不断升级优化、国际市场规模迅猛扩大、油气储量日益提升。这些都赖于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力度。
(二)健全石油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要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胜利油田的科技攻关人员,响应国家“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的战略号召,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工程,破解国际高端市场发展瓶颈还有赖于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
落实石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就是要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解决好科技与能源安全发展深度融合问题;关键就是要释放出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健全体制机制,打通从科技强到品牌强、石油强、国家强的整体发展、持续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发展的通道,让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将国际石油高端市场为我所用,为国家奉献更多的石油宝藏。因此,健全石油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关系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落到实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举措。
(三)健全石油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应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重大举措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孕育兴起,新科学理论突破、新生产工具、新就业岗位、新投资热点、新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加快成熟和积累中,石油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特点。一是科技创新对石油工业国际化运营模式的作用更加关键。创新要素向哪里聚集,哪里就可能成为新的产业和经济制高点。二是国际化市场成为引导石油工业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关键力量,金融资本、商业模式等市场要素助推石油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和配置。石油工业竞争前移到对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争夺。三是石油企业成为配置科技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石油企业特别是跨国石油企业在全球配置研发链、生产链和供应链,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成为涉外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在此大背景下,国际市场和石油企业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竞争有了新赛场、新规则,各主要国家都在加紧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期更好地发挥出国际化市场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变为生产力、竞争力,抢占国际石油市场制高点。
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对各国而言是同样的,抢抓一步就是机遇,否则就是挑战。[1]同时,迅猛发展的国际石油工业变革与我国的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这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就可能在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实现向国际石油产业链高端的攀升。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更加自觉地驾驭石油开发国际化新趋势,加快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国际化市场导向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能源产业新变革。
二、胜利油田创新海外市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路径初探
胜利油田创新科技体制改革为健全海外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作出了积极探索。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石油工程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型格局雏形。
(一)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石油科技进步全面加快
胜利油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国家石油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工程,先后攻关完成陆相石油勘探、海油陆采及沙漠高原石油开发等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60多项,荣获科技大奖120余项,创新形成了海油陆采水平井、沙漠高原超深水平井、页岩气开发及煤层气双井连通水平井等26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科技创新支持新能源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晰,机制逐步完善,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生长点,加快了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我国石油工程走出去战略技术的快速提升。促使我国海外石油企业有原来的跟随到领跑,也有创市场到创效益的新跨越。胜利石油工程已有78支队伍抢占了中东、拉美、东欧、南亚36个国际石油高端市场,海外创收100多亿元。
(二)坚持市场导向的新型科技创新力量迅速成长,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78家科研团队和两万余人的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了胜利油田海外市场良好的创新局面。经过海外市场的打拼与锤炼,一大批创新型领军团队脱颖而出,一批石油工程研发组织茁壮成长。创新投入的主体和配置规律更加清晰。
胜利油田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兴油、以油报国的重要途径。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坚持走国际市场需要什么就攻关什么的技术创新之路,努力铸造抢占国际石油制高点的攻坚“利器”。创建国际石油高级人才培训基地。把实验室搬上海外石油市场,组织专家督导团,坚持常年深入海外分散的市场,送讲座、送技术、传经验,为海外员工苦练技能提供了平台。各海外项目部,基本实现了纵贯海外科研攻关项点的全覆盖;营造了表彰激励的创新创造氛围,把海外员工技术创新纳入科技创新创效考核体系;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自主创新成果展,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配置下,胜利石油工程研发投入专注于国际攻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科技经费投入则更加注重基础前沿研究、人才培养和新能源建设。 (三)政策与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海外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初步形成
科技进步激励办法、科研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形成了支持胜利海外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法规制度环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创效激励等管理机制有力地激发了海外市场创新活力。创新驱动成为海外项目部发展的核心战略,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在油田上下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加强,创新市场的宽度逐步拓长,海外员工的创新热潮持续升温,连续16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亿吨,科研成果转化率名列同行业之最。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持续创新,胜利油田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逐步完善,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石油铁军。但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与全球石油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的需求相比,我国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还只是初具雏形,仍面临着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石油海外企业和国际市场的作用,解决好石油科技与国际化通用模式发展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健全科技创新海外市场导向机制的思路与建议
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一)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石油工程创新价值要通过市场实现。充分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科研路线选择、科技要素价格等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市场导向作用,必须以海外企业和石油市场为核心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调动石油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海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创新工程等工作的引导下,我国石油工程海外市场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赶超阶段。必须下大力气提升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能力,大幅提高我国海外市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发挥石油国企创新骨干作用,激发海外市场创新活力。石油国企是共和国长子,是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要牵头带领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一起干,做好领头羊,形成良好的创新集群。
继续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石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参与国内外能源重点工程建设,鼓励石油企业加大先进技术收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研发实力较强的石油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攻关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石油基础前沿研究,提高海外石油工程原始创新能力。
深化石油工程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的市场化、国际化。鼓励引导应用型、面向产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国际高端市场转,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困,更多地为海外企业提供支撑和服务。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提高转制院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和国际高端研发能力。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考评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海外市场创新人才开展双向配置优化。
(二)构建适应海外石油工程科技创新环境的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
当前,国际石油高端市场激烈的竞争,最根本的是靠科技和人才实力的竞争。胜利油田在20多年的海外市场打拼,先后开拓18个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形成立足中东、挺进拉美、辐射东欧的国际化经营格局,海外市场逐步做大。但是大却不一定强。众所周知,西方石油巨头,不仅拥有一流的石油资源,更要有一流的商业管控模式和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市场人才队伍。与欧美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公司尚处于建立国际化科学运营管控模式的初级阶段。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胜利油田确立了“打造国际一流石油工程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一套“国际惯例+中方管理”石油科技创新国际化市场导向机制体系,走出一条国际国内管理模式相互融合、海内外油气资源为我所用以及科技人才共同开发的国际化经营之路。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应突出以下几点:
1、建立战略管控型运营模式,介于财务管控型和科研运营管控型之间,集分权相对适度。大多数国际石油公司选择采用战略管控模式。
2、建立商务与科技总体集中运行机制。许多国际石油公司都将商务和科研的管控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2]一些跨国石油集团还设置了高集中度的研发中心和国际化高新技术支持中心,其科研人员归属于专业技术公司统一管理。
3、科研管理的绩效化和职能管控的标准化融会贯通。各海外项目部以绩效最大化为总体原则,遵循板块内统一的标准和科研流程,[2]以科技创新绩效责任为主线汇总考核;职能部门管控要着眼于政策和制度的标准化,并根据海外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准,适度调整标准化程度。
4、海外项目建设与科技能力高度匹配。着力加强对海外大型油气田项目建设风险评估及优化管控,推行PMC+EPC工程管理模式;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管理,特别对于海外尖端科技项目的技术支持,要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建立面向国际石油高技能人才招聘、交流与培养的平台,建立国际化人才储备库,打造一支保障国际石油高端市场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
(三)建立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加快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立项、实施和评价的机制。企业是联系市场和创新的纽带,能够敏锐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在石油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上,多听企业意见,在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上,以海外市场投入为主。完善集团支持重点项目科技创新方式,探索科技经费投入新渠道,由事前投入扩展为事中和事后补助。在成果评价上,注重科技创新实际贡献,应用研究由发包商和专家等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成果的突破性、前瞻性和带动性;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性贡献。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石油科技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海外石油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科技型石油项目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石油工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石油创业板以及国际化市场模式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积极投资海外石油工程创投基金,带动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海外油气资源创新型企业。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提供创新平台
健全石油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需要深化海外市场科技体制改革,厘清国企市场关系,完善科技基础制度,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打破部门分割,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创新驱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要加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分割,加强科技部门、经济部门、综合部门互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石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提。各相关部门要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把强化国际基础前沿研究、石油工程战略高新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我国石油工程原始创新水平。科技经费投入要持续稳定支持事关国家能源长远发展和国际能源战略安全的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要积极引导海外企业加大对国际石油产业尖端技术研发力度。
要通过科技管理的基础制度建设,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推动石油工程科研成果全民共享。
提高国家石油工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水平。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办法,健全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
(五)深化科研评价奖励机制,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良好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是形成正确评价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关键措施。要加快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深化评价和奖励改革,统筹加强国际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等与科研人员评价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形成正确的评价考核体系。二是改革科技奖励制度,优化奖励结构、规范程序、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国际石油开发实用型人才,着力打造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健全石油工程海外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着力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确保国家能源建设稳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求是》,2013.23
[2]薄启亮.《企业管理》,2012.9
【关键词】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研究
十八大报告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集中体现了党对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是引领石油工业向高端市场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必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
科技创新是我国石油工业应对国际新挑战的战略选择。胜利油田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攻关、自主创新的历史。为了打破国际高新技术市场对我国的垄断与控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应对国际新科技革命变革,提升科技实力,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就要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国际化市场导向机制,为创新驱动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1]近年来,胜利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攻关技术不断升级优化、国际市场规模迅猛扩大、油气储量日益提升。这些都赖于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力度。
(二)健全石油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紧迫要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胜利油田的科技攻关人员,响应国家“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的战略号召,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工程,破解国际高端市场发展瓶颈还有赖于构建科学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作用尤为重要。
落实石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就是要发挥好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解决好科技与能源安全发展深度融合问题;关键就是要释放出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健全体制机制,打通从科技强到品牌强、石油强、国家强的整体发展、持续发展、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发展的通道,让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将国际石油高端市场为我所用,为国家奉献更多的石油宝藏。因此,健全石油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关系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否落到实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举措。
(三)健全石油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是应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重大举措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孕育兴起,新科学理论突破、新生产工具、新就业岗位、新投资热点、新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加快成熟和积累中,石油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特点。一是科技创新对石油工业国际化运营模式的作用更加关键。创新要素向哪里聚集,哪里就可能成为新的产业和经济制高点。二是国际化市场成为引导石油工业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关键力量,金融资本、商业模式等市场要素助推石油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和配置。石油工业竞争前移到对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争夺。三是石油企业成为配置科技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石油企业特别是跨国石油企业在全球配置研发链、生产链和供应链,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成为涉外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在此大背景下,国际市场和石油企业的作用更加突出,国际竞争有了新赛场、新规则,各主要国家都在加紧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期更好地发挥出国际化市场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变为生产力、竞争力,抢占国际石油市场制高点。
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对各国而言是同样的,抢抓一步就是机遇,否则就是挑战。[1]同时,迅猛发展的国际石油工业变革与我国的转方式调结构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这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就可能在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实现向国际石油产业链高端的攀升。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更加自觉地驾驭石油开发国际化新趋势,加快健全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国际化市场导向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全球能源产业新变革。
二、胜利油田创新海外市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路径初探
胜利油田创新科技体制改革为健全海外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作出了积极探索。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石油工程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型格局雏形。
(一)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石油科技进步全面加快
胜利油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国家石油科技重大专项攻关工程,先后攻关完成陆相石油勘探、海油陆采及沙漠高原石油开发等国家级科研攻关项目60多项,荣获科技大奖120余项,创新形成了海油陆采水平井、沙漠高原超深水平井、页岩气开发及煤层气双井连通水平井等26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科技创新支持新能源企业、产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明晰,机制逐步完善,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生长点,加快了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我国石油工程走出去战略技术的快速提升。促使我国海外石油企业有原来的跟随到领跑,也有创市场到创效益的新跨越。胜利石油工程已有78支队伍抢占了中东、拉美、东欧、南亚36个国际石油高端市场,海外创收100多亿元。
(二)坚持市场导向的新型科技创新力量迅速成长,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78家科研团队和两万余人的科技创新人才,形成了胜利油田海外市场良好的创新局面。经过海外市场的打拼与锤炼,一大批创新型领军团队脱颖而出,一批石油工程研发组织茁壮成长。创新投入的主体和配置规律更加清晰。
胜利油田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兴油、以油报国的重要途径。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坚持走国际市场需要什么就攻关什么的技术创新之路,努力铸造抢占国际石油制高点的攻坚“利器”。创建国际石油高级人才培训基地。把实验室搬上海外石油市场,组织专家督导团,坚持常年深入海外分散的市场,送讲座、送技术、传经验,为海外员工苦练技能提供了平台。各海外项目部,基本实现了纵贯海外科研攻关项点的全覆盖;营造了表彰激励的创新创造氛围,把海外员工技术创新纳入科技创新创效考核体系;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自主创新成果展,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员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配置下,胜利石油工程研发投入专注于国际攻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科技经费投入则更加注重基础前沿研究、人才培养和新能源建设。 (三)政策与法治环境不断优化,海外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初步形成
科技进步激励办法、科研成果转化实施办法等形成了支持胜利海外企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法规制度环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创效激励等管理机制有力地激发了海外市场创新活力。创新驱动成为海外项目部发展的核心战略,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在油田上下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加强,创新市场的宽度逐步拓长,海外员工的创新热潮持续升温,连续16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亿吨,科研成果转化率名列同行业之最。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持续创新,胜利油田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逐步完善,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科技创新石油铁军。但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与全球石油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的需求相比,我国石油工程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还只是初具雏形,仍面临着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石油海外企业和国际市场的作用,解决好石油科技与国际化通用模式发展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健全科技创新海外市场导向机制的思路与建议
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一项工程科技创新,可以催生一个产业,可以影响乃至改变世界。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我们将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提高工程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已成为各国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普遍共识和重要手段,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一)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石油工程创新价值要通过市场实现。充分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科研路线选择、科技要素价格等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市场导向作用,必须以海外企业和石油市场为核心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调动石油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海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在国家科技创新工程等工作的引导下,我国石油工程海外市场科技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赶超阶段。必须下大力气提升石油企业海外市场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能力,大幅提高我国海外市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发挥石油国企创新骨干作用,激发海外市场创新活力。石油国企是共和国长子,是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要牵头带领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一起干,做好领头羊,形成良好的创新集群。
继续做大做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支持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石油工程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参与国内外能源重点工程建设,鼓励石油企业加大先进技术收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研发实力较强的石油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攻关中心等技术研发机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石油基础前沿研究,提高海外石油工程原始创新能力。
深化石油工程科研院所改革,加快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的市场化、国际化。鼓励引导应用型、面向产业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国际高端市场转,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困,更多地为海外企业提供支撑和服务。深化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提高转制院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能力和国际高端研发能力。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和考评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海外市场创新人才开展双向配置优化。
(二)构建适应海外石油工程科技创新环境的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
当前,国际石油高端市场激烈的竞争,最根本的是靠科技和人才实力的竞争。胜利油田在20多年的海外市场打拼,先后开拓18个国际石油市场,逐步形成立足中东、挺进拉美、辐射东欧的国际化经营格局,海外市场逐步做大。但是大却不一定强。众所周知,西方石油巨头,不仅拥有一流的石油资源,更要有一流的商业管控模式和国际化、专业化的科技市场人才队伍。与欧美跨国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公司尚处于建立国际化科学运营管控模式的初级阶段。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胜利油田确立了“打造国际一流石油工程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一套“国际惯例+中方管理”石油科技创新国际化市场导向机制体系,走出一条国际国内管理模式相互融合、海内外油气资源为我所用以及科技人才共同开发的国际化经营之路。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运营管理模式的构建主要应突出以下几点:
1、建立战略管控型运营模式,介于财务管控型和科研运营管控型之间,集分权相对适度。大多数国际石油公司选择采用战略管控模式。
2、建立商务与科技总体集中运行机制。许多国际石油公司都将商务和科研的管控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集中。[2]一些跨国石油集团还设置了高集中度的研发中心和国际化高新技术支持中心,其科研人员归属于专业技术公司统一管理。
3、科研管理的绩效化和职能管控的标准化融会贯通。各海外项目部以绩效最大化为总体原则,遵循板块内统一的标准和科研流程,[2]以科技创新绩效责任为主线汇总考核;职能部门管控要着眼于政策和制度的标准化,并根据海外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准,适度调整标准化程度。
4、海外项目建设与科技能力高度匹配。着力加强对海外大型油气田项目建设风险评估及优化管控,推行PMC+EPC工程管理模式;IPMT:一体化项目管理团队;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管理,特别对于海外尖端科技项目的技术支持,要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建立面向国际石油高技能人才招聘、交流与培养的平台,建立国际化人才储备库,打造一支保障国际石油高端市场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
(三)建立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加快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立项、实施和评价的机制。企业是联系市场和创新的纽带,能够敏锐把握市场对创新的需求。在石油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上,多听企业意见,在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上,以海外市场投入为主。完善集团支持重点项目科技创新方式,探索科技经费投入新渠道,由事前投入扩展为事中和事后补助。在成果评价上,注重科技创新实际贡献,应用研究由发包商和专家等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成果的突破性、前瞻性和带动性;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性贡献。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石油科技创新创业的支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海外石油科技创新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科技型石油项目科技创新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石油工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促进石油创业板以及国际化市场模式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鼓励商业银行、保险机构等积极投资海外石油工程创投基金,带动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海外油气资源创新型企业。
(四)加强制度建设,为健全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提供创新平台
健全石油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需要深化海外市场科技体制改革,厘清国企市场关系,完善科技基础制度,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打破部门分割,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创新驱动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也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要加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打破行政分割,加强科技部门、经济部门、综合部门互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石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提。各相关部门要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把强化国际基础前沿研究、石油工程战略高新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工程来抓,增强预见性和前瞻性,提高我国石油工程原始创新水平。科技经费投入要持续稳定支持事关国家能源长远发展和国际能源战略安全的重大基础和前沿研究。要积极引导海外企业加大对国际石油产业尖端技术研发力度。
要通过科技管理的基础制度建设,规范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推动石油工程科研成果全民共享。
提高国家石油工程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水平。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办法,健全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
(五)深化科研评价奖励机制,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良好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是形成正确评价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关键措施。要加快科技创新机制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深化评价和奖励改革,统筹加强国际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项目经费等与科研人员评价晋升直接挂钩的做法,形成正确的评价考核体系。二是改革科技奖励制度,优化奖励结构、规范程序、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国际石油开发实用型人才,着力打造公平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健全石油工程海外科技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着力提升我国石油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确保国家能源建设稳步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刚.《求是》,2013.23
[2]薄启亮.《企业管理》,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