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其配套的思想文化领域的跨时代发展,而在我国这种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提起新课程改革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初高中学段,其实并不是这样,新课程改革本身就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既包含初高中学段,又囊括大学学段,而在大学学段进行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谈创新人才培养下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刍议。
关键词:大学学段;物理学科;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这样的传统教学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无法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此做了以下有意义的尝试。
1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对于人才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与传统仅重视知识掌握不同,新时代下的国家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随着时代的变革我们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三方面能力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社会取得成功。国家各种重大方针政策不断下达,作为高校老师我们也不断拓宽途径去培养学生的这三方面能力,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验教学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本身就是探究性的活动,其本意就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但实验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逼迫”学生去不断调整实验的实施,而这调整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也经常有学生反应“本来以为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实验却活脱脱忙了一天”,当学生说出这种“抱怨”的话语时其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表情的,这满足就来源于他们觉得一天的实验自己真的收获了一些东西,自己的能力真的有了提高。综上我们可以概括,物理实验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灵活的运用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则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高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通过调研本科生“大学物理”学习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当然也不知道该怎样为毕业后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做准备;对大学生活缺乏规划,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什么,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对于基础课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清楚,因此对基础课的学习不够认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对等,课堂上能听懂,课后不会做题,更不会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从而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上问题也是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3.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当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方式过于古板,多采用老师给学生数据和结论,让学生去证明结论的正确性的方式,要知道不论证明还是不证明结论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形式也导致学生的实验热情受到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际高校物理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内容,只给学生数据而不给学生结论,让学生自己实验去求得那些结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保持一种对实验内容的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的引领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大学物理杨氏模量的测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测量,在测量结束后再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如果不符合老师再详细的讲杨氏模量的具体意义,让学生根据这个意义去改进自己的实验步骤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学生改进的过程其实就是其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测量的内容的具体意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
3.2高校教师的创新引导能力和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甘于奉献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创新引导能力和开展创造性地教学。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教学效果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及时捕捉国内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及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将这些前沿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增强自身的创新引导能力,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用创新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该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发展潜力。
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共享、开放的课堂环境
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源头呈现多元性,学生获取信息具有便捷性,一方面大学生能够根据实践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进行知识的筛选学习,缩短学习认知周期;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学为逻辑起点,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文化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成果,提出教学要求,检测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提升创新素养奠定文化生存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气氛,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体验中认识问题产生的原理,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发散性思维,锻炼现实感知力和分析创新力,進行创新思维,提升创新素养。高校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实现网络授课和课堂讲授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借助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空中课堂等方式发挥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动态化,探索课堂育人新形态。
3.4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过程评价”体系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传统的课程“终结性”评价方式既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学、怎样学以及教师在其中是怎样教、发挥的作用及程度如何,也不能全面体现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已无法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化工专业的特点,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过程评价”考核体系,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习态度、课堂考勤、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验、线上学习情况等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更科学、全面地评判学生的课程成绩。“过程评价”体系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觉反思,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成效与质量,充分发挥学习过程评价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中的提升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
结语
大学物理教学发展到今日,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笔者们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进行细致研究,并跟随时代的步伐,继续发掘新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更为有利的第二课堂形式。
参考文献
[1]李亚员,王瑞雪,李娜.创新人才研究:三十多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J].高校教育管理,2018(03).
[2]熊素玲.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03).
作者简介:张燕,女,1980.09,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物理》校级一流课程
山东协和学院 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关键词:大学学段;物理学科;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这样的传统教学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无法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此做了以下有意义的尝试。
1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对于人才有了新的定义和要求,与传统仅重视知识掌握不同,新时代下的国家要求人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随着时代的变革我们也发现,只有具备了这三方面能力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社会取得成功。国家各种重大方针政策不断下达,作为高校老师我们也不断拓宽途径去培养学生的这三方面能力,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实验教学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本身就是探究性的活动,其本意就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但实验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逼迫”学生去不断调整实验的实施,而这调整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在具体实验过程中也经常有学生反应“本来以为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实验却活脱脱忙了一天”,当学生说出这种“抱怨”的话语时其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表情的,这满足就来源于他们觉得一天的实验自己真的收获了一些东西,自己的能力真的有了提高。综上我们可以概括,物理实验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灵活的运用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则能够实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作为工科高校主要公共基础课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通过调研本科生“大学物理”学习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清楚自己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当然也不知道该怎样为毕业后的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做准备;对大学生活缺乏规划,学习上缺少主动性,学校开什么课程就学什么,学习只局限于课堂;对于基础课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清楚,因此对基础课的学习不够认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对等,课堂上能听懂,课后不会做题,更不会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从而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以上问题也是基础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
3.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当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方式过于古板,多采用老师给学生数据和结论,让学生去证明结论的正确性的方式,要知道不论证明还是不证明结论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形式也导致学生的实验热情受到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实际高校物理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内容,只给学生数据而不给学生结论,让学生自己实验去求得那些结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保持一种对实验内容的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的引领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大学物理杨氏模量的测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测量,在测量结束后再检查学生的测量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如果不符合老师再详细的讲杨氏模量的具体意义,让学生根据这个意义去改进自己的实验步骤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学生改进的过程其实就是其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测量的内容的具体意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义。
3.2高校教师的创新引导能力和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甘于奉献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校教师队伍。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具有创新引导能力和开展创造性地教学。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教学效果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及时捕捉国内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及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将这些前沿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增强自身的创新引导能力,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视野。同时,用创新态度和科学精神去设计、实施、评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该给学生留下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发展潜力。
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共享、开放的课堂环境
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源头呈现多元性,学生获取信息具有便捷性,一方面大学生能够根据实践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进行知识的筛选学习,缩短学习认知周期;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学为逻辑起点,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文化资源和信息进行整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和成果,提出教学要求,检测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提升创新素养奠定文化生存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气氛,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体验中认识问题产生的原理,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发散性思维,锻炼现实感知力和分析创新力,進行创新思维,提升创新素养。高校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实现网络授课和课堂讲授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借助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空中课堂等方式发挥网络空间的自由、开放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动态化,探索课堂育人新形态。
3.4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过程评价”体系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传统的课程“终结性”评价方式既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学、怎样学以及教师在其中是怎样教、发挥的作用及程度如何,也不能全面体现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已无法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化工专业的特点,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过程评价”考核体系,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习态度、课堂考勤、上课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验、线上学习情况等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更科学、全面地评判学生的课程成绩。“过程评价”体系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觉反思,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成效与质量,充分发挥学习过程评价在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中的提升作用和价值引领作用。
结语
大学物理教学发展到今日,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笔者们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对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进行细致研究,并跟随时代的步伐,继续发掘新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更为有利的第二课堂形式。
参考文献
[1]李亚员,王瑞雪,李娜.创新人才研究:三十多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J].高校教育管理,2018(03).
[2]熊素玲.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8(03).
作者简介:张燕,女,1980.09,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物理》校级一流课程
山东协和学院 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