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这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论述,着重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只有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得以顺利进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从诸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含义的各种界定中,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做这样的概括:“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品德,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界定
从政治思想史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真正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则是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首次发表了研究政治社会化的论文,也正是他首次提出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从而揭开了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序幕。我们试图给政治社会化作如下定义: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个体学习和社会教化两方面相互作用,形成合格政治人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价值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意味着教育要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为具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培养政治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一重要使命,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起到了继承和发展主流政治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既有赖于他们对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的认识,也有赖于他们对政治生活技能的掌握,而这些往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作为其有效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来推动、实行和展开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塑造健全政治人格,提高参与政治生活能力,成为政治上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价值观念是一个合格政治人的核心,他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政治态度、政治取向乃至政治行为,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内在标志。”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掌握了解社会运行的政治观念和通行的政治行为准则,并进一步内化为自我意识,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品质,从而达到为现行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成了当代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形成,使他们具备了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了政治素质,为他们发挥个体价值奠定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政治认同感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认知结构,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将大量政治信息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将自己的政治认知结构与外部政治体系的系统认知结合起来,形成对外部政治体系及其运行过程的评价规范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快速的吸收接纳社会现行的政治体制,并能够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当中去,在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情感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的基础上,自觉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并积极服从服务于现行政治体系的运行。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导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实现方式,而政治社会化又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对社会成员进行的一种培养教化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间接的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特别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思想政治传播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方式以及朝着怎样的方向都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这种在一定社会中由统治阶级规定的并体现其意志的政治方向就是政治社会化中特有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使当代大学生认同现行的政治法律思想和政治法律制度,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为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指明了道路。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还保证了社会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维持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信任、支持和义务的承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当前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感和强烈的责任感,逐步适应现行政治体制,并做到支持和维护。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下,带着共同的政治信念,引导全民族人民向着共同的理想前进。从而保证了社会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王勤. 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6.
[2]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张耀灿,郑永远,刘书林,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4] 马凤歧. 教育政治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从诸多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含义的各种界定中,我们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做这样的概括:“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品德,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界定
从政治思想史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真正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则是1958年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首次发表了研究政治社会化的论文,也正是他首次提出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从而揭开了政治社会化研究的序幕。我们试图给政治社会化作如下定义: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个体学习和社会教化两方面相互作用,形成合格政治人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价值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完成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意味着教育要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为具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培养政治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一重要使命,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起到了继承和发展主流政治文化的主阵地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既有赖于他们对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的认识,也有赖于他们对政治生活技能的掌握,而这些往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作为其有效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来推动、实行和展开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塑造健全政治人格,提高参与政治生活能力,成为政治上合格公民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指引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价值观念是一个合格政治人的核心,他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政治态度、政治取向乃至政治行为,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内在标志。”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他们逐步掌握了解社会运行的政治观念和通行的政治行为准则,并进一步内化为自我意识,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政治品质,从而达到为现行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成了当代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形成,使他们具备了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了政治素质,为他们发挥个体价值奠定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2)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政治认同感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认知结构,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将大量政治信息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将自己的政治认知结构与外部政治体系的系统认知结合起来,形成对外部政治体系及其运行过程的评价规范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快速的吸收接纳社会现行的政治体制,并能够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当中去,在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情感上和意识上的归属感的基础上,自觉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并积极服从服务于现行政治体系的运行。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导当代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实现方式,而政治社会化又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对社会成员进行的一种培养教化活动,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间接的成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特别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思想政治传播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方式以及朝着怎样的方向都是由统治阶级决定的。这种在一定社会中由统治阶级规定的并体现其意志的政治方向就是政治社会化中特有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使当代大学生认同现行的政治法律思想和政治法律制度,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为大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形成指明了道路。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还保证了社会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维持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信任、支持和义务的承担。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当前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认同感和强烈的责任感,逐步适应现行政治体制,并做到支持和维护。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下,带着共同的政治信念,引导全民族人民向着共同的理想前进。从而保证了社会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王勤. 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6.
[2]加里布埃尔.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3]张耀灿,郑永远,刘书林,吴潜涛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4] 马凤歧. 教育政治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