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红色石刻标语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革命标语何止千千万,而大规模的革命石刻标语群只有粤东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原潮阳苏区地处大南山,地跨潮阳、普宁、惠来,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1927年境内有自然村100多个,人口5万多。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党组织和工农运动有相当基础。
  1928年,海陆丰农民运动转入低潮,由于敌众我寡,东江特委机关被迫于1928年3月27日,在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和红军第二、四师董朗、叶镛、徐向前的率领下,从海陆丰转移到大南山,开辟了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潮普惠苏维埃政权。大南山便成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前哨。
  从1927年到1935年,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坚持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地方反动势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一部分正规军,青史流芳。
  中共东江特委为了加强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使土地革命深入开展,特意组织石匠翁千等在大南山的巨石上錾刻大批革命标语,这是当时红军所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物证。
  翁千,一名登科,潮南区成田镇后坪村人。1879年出生,全家兄弟四人他为长。他连生九子一女。他的父亲翁娘枝,家贫如洗,因而,翁千只进私塾读书3个月,便跟父亲种田、打石。后坪村山地8千亩,山里蕴藏着无数油麻石,是刻制石砻、石臼和工艺品及高级建筑物的好材料。翁千自幼心灵手巧,刻苦用心,不仅能刻出深沟平底的碑字,而且“打巧”精细分明,栩栩如生,青壮年时就成为大南山一带著名的石匠。
  1926年,成田和沙陇农会崛起,翁千就和几个年纪较大的儿子,牵头联合全村的穷人,组织了后坪农民协会,并把该村的“三姓祠”作为农会会址。翁千为树立农会权威,还在芙蓉山边一块大石上刻下一张犁,长2.1尺,高1.5尺,犁身略高,似旗上的犁徽。象征红旗与石长存,还在附近的一块石上刻有“农民协会建造”的字样,并在对面山坡的石上也刻上犁徽。翁千刻犁之日,正是他为革命刻石之始。
  1928年,红军第47团驰骋山上山下。在此生死攸关时刻,是年夏,翁千受命于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全家三代人先后同上大南山。1930年,东江苏维埃政府从丰顺八乡山南来,在潮属大溪坝对面的顶狮埔,主持“惠潮普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如何在红五月夺取三县政权。翁千应命而到,毅然在石上錾刻下了“惠潮普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万岁”“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武装拥护苏联”“完成西南总暴动”(末2字未刻成)等四幅标语。从刻犁到刻标语,这是翁千为革命錾刻标语的跨越。
  同年秋,党中央决定成立闽粤赣边区,边区特委书记邓发、两广省委书记李富春前来指导。从此,潮普惠合为一县,大南山合为一个苏维埃特区。
  在赤竹丘建立红场,上级特派翁千专职在主要道路两旁,将岩石当白纸,錾刻标语。这个时期,党中央为纠正“左”倾路线,指明苏维埃要巩固才能发展。翁千便在阅兵台正面刻上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特别显眼的标语;还在盐岭径上刻上了“列寧主义万岁!”的标语。他的儿子笑称:“爸爸高升石司令!”大南山人民以歌谣赞道:“翁千高升石司令,刻苦耐劳心眼明,千山万石任调遣,点石成兵闹革命。”
  翁千在敌人必经之道刻标语,敌人对其恨之入骨,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派出暗探打手寻机报复。有一次,翁千在芦鳗坑搭架刻石标语。全文是:“苏维埃欢迎白军士兵拖枪到红军来”,分成两行,从上而下錾刻,当刻好上面七个字时,伪装成农民的敌人近身猛扑。翁千纵身跳下水中,敌人开枪猛打,水面泛起血花。次日,敌人大摇大摆到此收尸领取“花红银”(奖金),不料浮上水面的却是一条芦鳗。如今,那块大石上还留下“苏维埃欢(在右边)”、“兵拖枪(在左边)”,作为历史的见证。
  从1928年夏至1931年冬,翁千和助手辛勤配合,冒着生命的危险,由盐(岭)汤(坑)径到雷岭径,纵横数十里的路边石,都已成了闪闪的金星—刷上银朱色的革命石刻标语群。在那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翁千带领儿子及亲属,一起坚持革命斗争,浴血奋战,其次子、四子、六子、堂弟、堂侄等五人,先后为革命献身。
  1933年,翁千病危,临终嘱咐媳妇官美香道:“你们不可离开本村,赤派一定会再来的!”他终年54岁。翁千遗下的铁锤、铁笔保存到1963年春,由官美香亲手献给文物工作组,现仍保存于潮南区大南山潮阳革命历史纪念馆。人们以歌谣赞道:“血刻石标震南山,忠烈满门数翁千,赤派到底全家愿,留得丹心在人间。”
  1963年2、3月间,经文物工作组调查发掘,把仅存的石刻标语,逐字刷上红银朱,并逐一拍摄,让它“阴天代红日闪光,黑夜像星星发亮”。经查证核实,总数36石,57幅,467个字。计原潮阳市红场镇25石,37幅,312个字;普宁市汤坑径7石,10幅,81个字;惠来县盐岭径4石,10幅,74个字。除上述以外,还有“实行全国总暴动”“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准备夺取全广东政权”等革命石刻标语。翁千呕心沥血,创造新字,赋予新含义,丑化敌人,歌颂中国共产党。例如“打倒帝国主义、国民党!”,丑化“国民党”是“猪狗党”,“党”字左边加个反犬偏旁;“工农兵团结起来!”彭湃在日本留学时,为革命组织命社名“赤心”,回国创办刊物也名《赤心》,他给大南山人民也留下一颗赤心,翁千运用变体字,在“团结起来”的“团”字中间刻上“赤”字。
  大南山区的广大革命群众把革命石刻标语当作指路明灯。1935年,古大存率队北上兴梅坚持革命斗争,大南山的武装斗争虽然暂时中断了,但从广大人民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自觉巧妙保护革命石刻标语来看,当地的革命斗争还在继续。他们与古大存这支队伍遥相呼应,红旗不倒。
其他文献
阳江历史文化悠久,文学底蕴厚重。关天试是阳江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除了《梦里家山》《田园问舍》两部散文作品集之外,还有一些作品散见于杂志报纸当中。  他深爱着自己的故乡,思想和情感之根始终深深地扎在乡土里。在作品中,他构筑了一个独特的乡土世界。这里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淳朴和善的村民百姓、丰富悠久的艺术习俗,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关天试看来,乡村是他灵魂的栖息地。对于故乡的人和事,他始终满
期刊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连州湟川河有两处“双溪”景象。一处是城北鸬鹚嘴西溪(今东陂河)与星子河相汇处,这是唐代双溪;另一处是城南淳溪与星子河交汇处,这是宋代双溪。两处双溪名声的传播,与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有关。  唐代双溪诗见于刘禹锡《海阳十咏》。公元815年,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因写了一首题为《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的诗,得罪了权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工作期间,不但重
期刊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上海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它所引领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纯文艺运动,更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  革命战争期间,有一批富有才华的岭南潮州青年,走在时代前列来到上海投身革命,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当中,有戴平万、洪灵菲、冯铿、陈波儿、柯柏年、梅益等。这群潮州青年在中
期刊
庄岐洲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海陆丰人民武装领导人之一,曾任海陆丰人民自卫队副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五团副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第六团团长,中共陆丰县委书记,东江第一支队第五团政委兼任中共海丰县委书记,汕尾军管会主任。  庄岐洲是陆丰人,1918年6月出生。1937年底参加革命,化名吴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陆丰搞地下党工作。  1941年7月,庄岐洲身份暴露。
期刊
孔洞,位于怀集县东部凤岗镇崇山峻岭中,与阳山县交界,距离怀集县城50多公里,虽然地处偏僻山区,却时常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探秘。时隔10多年,最近我又走进这个有点神奇且让人带有几分遐想的地方。  1月31日,笔者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孔洞村。这里高山环绕,绿野田畴,因进村要穿过一条弯曲的山槽,如穿山洞般,故称孔洞。孔洞人并不姓孔,有成、何、黄、陈等姓人家,其中成姓居多。全村3万多亩面积中80%为山地,人口1
期刊
摘 要:过去的20年里,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这一中国式的乡村旅游形式有一个时兴的称呼,叫作“农家乐”。它是指农民在自己的农家院里招待都市客人,为他们提供具有典型的乡土、家庭、真实、环保、健康和传统等象征意义的乡野食物和居住环境。农家乐农家院的空间为城乡之间的遭遇、社会边界的制造和农民主人与都市客人之间的身份认同政治提供了鲜明可观的场域。通过关注农家乐农家院的空间,探讨了都市客
期刊
摘要:具身化(embodiment)是近年来人类学的一个新兴主题,而感官人类学则是一个前沿领域,让学界关注身体感官与文化具身化的过程。“感官、记忆与认同”学术研讨会是国内感官人类学的一次学术探索,从学科层面上探索具身化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展望感官人类学的研究前景与价值,同时以“味觉与认同”“嗅觉、视觉与认同”“听觉与认同”等分主题民族志报告展现了感官人类学研究的可能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感官
期刊
1927年南昌起义后,主力部队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等率领下,向广东进发。从三河坝分兵后,南昌起义军主力进入潮汕地区并建立红色革命政权,前后共7天,被称为“潮汕七日红”。  中央苏区创建后,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瑞金的秘密交通线。从1930年到长征前,经潮汕进入中央苏区的主要领导干部就有200多人,他们当中有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杨尚昆、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
期刊
摘要:主题为“人类学与都市文明”的第十七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18年11月3日—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议题涉及都市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时空与社区、新移民与城镇化、都市音乐与艺术等,与会学者讨论了在现今世界都市人类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通过自己的研究展现了都市人类学研究的一些着力点。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人类学家不仅要关注边缘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也应该关注人类学意义上的都市文明。  关键词:都市文明
期刊
汕头是一片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这里刻写了许许多多的红色经典。“潮汕七日红”、大南山革命根据地、中央红色交通线、潮侨抗日斗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当年革命先驱在这里浴血奋战的艰苦历程。它们背后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为这座城市鲜亮的红色记忆。  “潮汕七日红”  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期间,周恩来派共产党员杨石魂等人以特派员身份到东江地区各县,发展工农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地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