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模式,多种网络资源的引入,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渗透性特征。但是,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平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发展路径
引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力载体,能有效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巨大承载性,将海量的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向学生对象扩展,最大限度地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加有效地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立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多样性教育形式替代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固定形式,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形式表达和传输,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对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这种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地,有助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
1.1教育主体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思政信息。在此教育层面中,教师在思政教育实施中占据主体地位,能够以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把控思政教育方向及内容,凸显自身教育的权威性。而在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教师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处获取思政信息,也可在网络平台中获取思政信息。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应关注教育主体的创新,教师应根据思政信息,立足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较多的思政内容,然后将整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整个教育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2教育介体创新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介体发生了改变,教育介体是连接教育主体及客体的纽带,借助此平台,能够传递思政信息,并且加以引领客体进行获取思政信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直以来,学生都在课堂教学这个介体中获取思政信息,而在新媒体视域下,教育介体发生了改变,思政介体延伸到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平台,拓宽了思政信息传递的广度。因此,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不仅要创新与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思政介体,也要延伸网络及社会介体,在此层面中传递思政信息,拓宽思政信息传递广度。
1.3教育环体创新
教育环体是思政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体现在思政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在以往思政教育实施中,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打造思政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融入到其中,获取具有价值的思政信息。而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打破以往教育环体的局限性,丰富了教育环体内容与方式。
2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2.1教育内容分散,导致深度欠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符合积极的社会主流思想,能否有针对性地集中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能否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潮流起到引领作用,对于发挥其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新平台甚至新阵地层出不穷,展现出强大的网络社群力量。然而,分析发现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所宣传的内容含金量有限。究其原因,在于不少高校为补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项目上架的要求,将海量的信息直接上传至学校相关网络平台,未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更未进行深度设计。这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与高校主流教育思想偏离。
2.2主体需求错位,导致理念角度偏差
精准定位符合青年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方式和理念,并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聚焦点和重点施力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牢固阵地,是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服务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声的有力平台。
3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探析
3.1聚焦社会主流思想,开发设计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内容体系
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坚实基础。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教育内容泛化、深度欠缺的根本体现在于其内容集中性与目标针对性的欠缺,不能聚焦主流思想,对标现实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聚焦主流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统筹设计并严格审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国际形势分析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内容充分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阵地作用,将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流思想切实传达到学生内心深处,达到引领学生思想发展的目的。
3.2建构以人文活动为基础的思政教育体系
当前网络信息平台已经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必须以文化介入的形式为突破点,通过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令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组建,令学生将课余时间应用到活动中,以此来分化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效果,但此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效果,逐渐将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思维转变到实体类活动中,通过文化活动的推广,令学生认知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储备。
3.3建构以规范制度为约束体的思政教体系
网络监管机制的建设则是对网络环境形成一种定性化的制约,通过法律制度的渗透,令网络平台所宣扬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效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网络平台中可得以价值观以及情感观层面地彰显,进一步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立足点。对此,网络监管机构与教育部门,应結合现阶段网络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科学性的行为准则,以此来保证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操作是建立在规范体制之上来执行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下,令高校思政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教育,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特性、思政教育开展形式之上,确保思政理念全过程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体系中。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育体系,可发挥出正确的教育引导职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圈层化”困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2]骆郁廷.吸引、判断、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1).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发展路径
引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力载体,能有效利用网络虚拟空间的巨大承载性,将海量的教育内容通过网络向学生对象扩展,最大限度地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范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更加有效地解答学生的思想疑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建立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多样性教育形式替代了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固定形式,以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形式表达和传输,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对差异化和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求。这种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地,有助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和发展。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
1.1教育主体创新
一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在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思政信息。在此教育层面中,教师在思政教育实施中占据主体地位,能够以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把控思政教育方向及内容,凸显自身教育的权威性。而在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教师的权威性受到冲击,学生不仅能在教师处获取思政信息,也可在网络平台中获取思政信息。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应关注教育主体的创新,教师应根据思政信息,立足于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借助网络平台获取较多的思政内容,然后将整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整个教育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2教育介体创新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介体发生了改变,教育介体是连接教育主体及客体的纽带,借助此平台,能够传递思政信息,并且加以引领客体进行获取思政信息,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直以来,学生都在课堂教学这个介体中获取思政信息,而在新媒体视域下,教育介体发生了改变,思政介体延伸到网络平台以及社会平台,拓宽了思政信息传递的广度。因此,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中,不仅要创新与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思政介体,也要延伸网络及社会介体,在此层面中传递思政信息,拓宽思政信息传递广度。
1.3教育环体创新
教育环体是思政教育实施的全过程,体现在思政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在以往思政教育实施中,通常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打造思政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融入到其中,获取具有价值的思政信息。而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打破以往教育环体的局限性,丰富了教育环体内容与方式。
2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2.1教育内容分散,导致深度欠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否符合积极的社会主流思想,能否有针对性地集中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能否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潮流起到引领作用,对于发挥其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新平台甚至新阵地层出不穷,展现出强大的网络社群力量。然而,分析发现很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介所宣传的内容含金量有限。究其原因,在于不少高校为补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项目上架的要求,将海量的信息直接上传至学校相关网络平台,未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更未进行深度设计。这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缺乏针对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与高校主流教育思想偏离。
2.2主体需求错位,导致理念角度偏差
精准定位符合青年大学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方式和理念,并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聚焦点和重点施力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牢固阵地,是宣传国家方针政策、服务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声的有力平台。
3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探析
3.1聚焦社会主流思想,开发设计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内容体系
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坚实基础。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教育内容泛化、深度欠缺的根本体现在于其内容集中性与目标针对性的欠缺,不能聚焦主流思想,对标现实问题。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聚焦主流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统筹设计并严格审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国际形势分析等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内容充分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效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阵地作用,将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流思想切实传达到学生内心深处,达到引领学生思想发展的目的。
3.2建构以人文活动为基础的思政教育体系
当前网络信息平台已经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完整性与时效性,必须以文化介入的形式为突破点,通过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令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例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组建,令学生将课余时间应用到活动中,以此来分化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效果,但此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效果,逐渐将学生对网络平台的依赖思维转变到实体类活动中,通过文化活动的推广,令学生认知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储备。
3.3建构以规范制度为约束体的思政教体系
网络监管机制的建设则是对网络环境形成一种定性化的制约,通过法律制度的渗透,令网络平台所宣扬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效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网络平台中可得以价值观以及情感观层面地彰显,进一步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立足点。对此,网络监管机构与教育部门,应結合现阶段网络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出科学性的行为准则,以此来保证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操作是建立在规范体制之上来执行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下,令高校思政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教育,为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发展特性、思政教育开展形式之上,确保思政理念全过程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体系中。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育体系,可发挥出正确的教育引导职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参考文献
[1]陈志勇.“圈层化”困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20,(5).
[2]骆郁廷.吸引、判断、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