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南有秋瑾,北有青霞。”刘青霞是辛亥革命时期与秋瑾并驾齐驱的妇女活动家、教育家、政治家。她生于官宦之家,嫁于豪门巨富。丈夫早逝,她撒尽千万家财,支持教育、资助革命。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巾帼英雄”、“天下为公”8字盛赞她。
当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起“护法运动”大旗时,身在开封的刘青霞热血沸腾,决定南下广州参加革命。
1917年9月中旬,刘青霞与儿子刘鼎元一起离开开封,乘火车准备南下广州。当母子二人到达南京时,火车上突然有几个人来到他们面前,其中一人对青霞说道:“刘女士,我们已跟随你多时了,上方有令,您到达南京后,只能返回,不能再去别的地方了。”
“为什么?”青霞看了看面前的几个来者不善的人,厉声说道,“难道我连自由都没有了?你们是什么人?”
来人又说道:“我们是政府专门派来保护你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孙中山在南方作乱,段总理要讨伐他。你是知名人士,政府为你的安全着想,故不让你随便走动,尤其不能南下,以免受乱党之害。如果你在南京有事,我们可暗中保护,若无事,就请折回北方。”
于是,青霞母子在这帮人的监视下,重又回到开封。
刘青霞回到开封不久,便又独自一人再次离开开封,北上北京,继续参加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北京女子法政学校的工作。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刘青霞见到了早已在日本就认识的鲁迅。此后,由鲁迅介绍,刘青霞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相识。他们对刘青霞十分敬仰,知道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所以见面都称她为“刘先生”。
刘青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仁人志士相识后,更坚定了她投身国家事业的信心。1918年年底,刘青霞捐资支持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成为中国最早了解和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女性。
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亲自参加,陈独秀在散发传单时不幸被捕,许多爱国学生也被反动军警逮捕。
刘青霞身在北京,当听到陈独秀和部分爱国学生被捕的消息后,她发动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向北洋政府抗议,要求释放陈独秀和被捕的学生。此时,孙中山、李大钊和社会各界人士也都纷纷致电政府,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和陈独秀教授。在全国人民的抗议下,北京政府最终将陈独秀和部分爱国学生释放。
正当刘青霞在北京置身社会事业时,刘氏家族为争夺财产已将她告到了时任河南督军的赵倜那里,刘青霞不得不从北京回到开封应诉。
1919年9月,赵倜在督军府亲自接见刘青霞。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劝说刘青霞将巨额家产捐给省府一部分,以解地方财政之紧急。
刘青霞不好驳赵倜的面子,但又清楚赵倜是个与革命为敌的反动政客,她不愿意将有用之钱财捐给反动政府用于镇压革命。于是,她便答应捐资5万元,支持省府发展教育,并要省府造出用款计划。
刘氏族人诉刘青霞一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因双方各执一词、错综复杂,最后仍是不了了之。
官司暂告一段落,青霞的心里稍稍平静,便从开封回到尉氏师古堂小住。在尉氏这段时间里,刘青霞完成了一桩心事:就是儿子刘鼎元的婚姻大事。
然而,当师古堂举行婚礼时,以刘宪德为首的刘氏族人却咬牙切齿。因为这意味着刘青霞名下的巨额财产将后继有人,不但有了儿子继承,而且将会有孙子继承。刘氏族人在刘宪德的带领下,男男女女几十口冲入师古堂,一下子搅乱了师古堂的喜庆气氛。他们来到青霞和刚拜过堂的青霞的儿子儿媳面前,一个个横眉冷对。
青霞看着刘宪德和刘氏族人,怒道:“刘半仙,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告诉你们,你说的事,纯粹是做梦,办不到!你们愿怎么告就怎么告,我奉陪到底!现在我请你们离开师古堂。”
刘青霞打定了主意:她要将名下的财产用到社会事业上,决不能留给刘氏族人。此后,刘青霞从公茂典家产中提出大量现金,分别捐给开封、北京、上海的学校、报社。与此同时,刘青霞还秘密将钱款派人送往上海,支持孙中山。
刘氏族人闻讯,直骂她是个疯女人,是刘氏家族的丧门星。指责刘青霞不该这样将刘氏家族的大量钱财捐给社会,应尽早拨出现金弥补公茂典的亏空,结果被刘青霞断然回绝。
刘青霞为避开刘氏族人的纠缠,1920年秋,她去了北京,从此在北京继续从事进步活动,并时刻关注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
刘氏族人再次将刘青霞告上法庭,法庭的传票寄到了北京刘青霞的手中。
此时,已经多年不见的刘积学来找她说道:“青霞大姐,孙先生和宋庆龄女士、何香凝女士都盼着你能早日赶到广州,参加新政府的工作,中山先生和庆龄女士都提议让你做‘出征军人慰劳会’会长,为打倒军阀,再建共和出力呢。”
刘青霞激动得满眼含泪,感慨地说道:“我一生心系革命,心系共和,但在这军阀统治的北方,我是报国无门啊。这些年,围绕我的财产,刘氏族人与我斗,军阀与我斗;刘氏族人连年告我,军阀明里暗里敲诈我,真是让我恨死了这个地方的丑恶势力,如果不走出去参加革命,我会在这个地方压抑死的。这次你亲自来,我下了决心也要到广州去,为革命为共和国而奋斗。”
当晚,刘青霞将所存的金条和部分银元提出,交与刘积学,说道:“他们对我监视得很严,我怀疑他们一直在暗中监视我的行踪。”
当火车到达湖北与河南交界的信阳时,五六名军警突然出现在刘青霞的面前。为首的对刘青霞说道:“刘女士,对不起,请您下车。”
刘青霞站在车站上,望着南去的列车,她看见刘积学在向她缓缓地挥手致意,眼神里充满着无限的遗憾之情。刘青霞抑制不住内心潮涌般的感情,泪如雨下……
1921年6月初,刘青霞为了应付刘氏族人的起诉,便在开封请了律师,与刘氏族人打官司。一个月后,法庭判刘氏族人败诉。
不久,河南的时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22年初夏,河南督军赵倜被罢免职务,冯玉祥将军入主河南,做了河南督军。
刘氏族人见新督军上任,便又掀起了与青霞的争产恶浪,一纸诉状将刘青霞告到了督军府。冯玉祥接到刘氏族人的诉状后,极为重视,决心要彻底解决此案。
1922年夏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冯玉祥将军派人派车请刘青霞到督军府谈话。
冯玉祥将军上任后,勤政爱民,惩办贪官,兴办教育,从严治军,受到河南人民的称赞。给刘青霞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冯玉祥将军对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关心支持,他任河南督军后,将没收原督军赵倜的财产分别拨给几所中学充作教育经费。
刘青霞乘车来到督军府,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冯玉祥。
冯玉祥对刘青霞这位当时名扬中国的传奇女杰非常钦敬,谈话中称刘青霞为“刘先生”,刘青霞深深感到冯玉祥谦和的人品,并有相见如故的感觉。故此,二人谈话十分融洽。
在谈到孙中山时,冯玉祥说:“我知道刘先生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刘先生却不知我亦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崇拜者,不瞒刘先生,我景仰中山先生已20年矣,且彼此多有信函往来,可谓神交已久。虽然至今未能有机会当面聆听中山先生教诲,然中山先生为国为民奋斗之精神却一直鼓励着我,使我矢志献身国家。”
当谈及刘氏族人与青霞的官司时,冯玉祥曾劝青霞道:“刘先生,刘家人因争财而连年起诉你,外人不知刘家事,故而10余年案无结日。刘先生曾愿捐全部家产给孙先生修筑铁路,其精神感动国人,可惜最终未能如愿。我细查此案,知刘氏族人乃贪得无厌之辈,不夺得刘先生之财产,一日不会善罢甘休。我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冯将军请赐教。”
冯玉祥说道,“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国有。将有用之钱财,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永绝刘氏族人夺产之恶念。”
刘青霞听罢冯玉祥的话,点点头,说道:“我乃一病体之人,自知将不能长久于世,虽怀一腔报国之志,然终将抱憾而去。将军此言甚合我意,若能如将军之言,将有用之钱财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我愿捐全部家产而无怨无憾。与将军一席言,知将军乃爱国之将领,十分钦敬,十分信任,近日即着手捐献之事。”
冯玉祥闻刘青霞之言,深为感动。
1922年夏5月中旬,刘青霞毅然决然将自己名下的财产清单亲手交给了冯玉祥,将价值数百万的家产捐献给了国家。
从此,刘氏族人的黄金美梦灰飞烟灭。
1923年春二月初六,正准备起程北上北京的刘青霞病情恶化,突然昏迷不醒,并从此走完了她坎坷传奇、47岁的生命历程……
(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辛亥女杰刘青霞》 作者:郑旺盛)
当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举起“护法运动”大旗时,身在开封的刘青霞热血沸腾,决定南下广州参加革命。
1917年9月中旬,刘青霞与儿子刘鼎元一起离开开封,乘火车准备南下广州。当母子二人到达南京时,火车上突然有几个人来到他们面前,其中一人对青霞说道:“刘女士,我们已跟随你多时了,上方有令,您到达南京后,只能返回,不能再去别的地方了。”
“为什么?”青霞看了看面前的几个来者不善的人,厉声说道,“难道我连自由都没有了?你们是什么人?”
来人又说道:“我们是政府专门派来保护你的,现在是非常时期,孙中山在南方作乱,段总理要讨伐他。你是知名人士,政府为你的安全着想,故不让你随便走动,尤其不能南下,以免受乱党之害。如果你在南京有事,我们可暗中保护,若无事,就请折回北方。”
于是,青霞母子在这帮人的监视下,重又回到开封。
刘青霞回到开封不久,便又独自一人再次离开开封,北上北京,继续参加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北京女子法政学校的工作。在北京的这段时间里,刘青霞见到了早已在日本就认识的鲁迅。此后,由鲁迅介绍,刘青霞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相识。他们对刘青霞十分敬仰,知道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所以见面都称她为“刘先生”。
刘青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批仁人志士相识后,更坚定了她投身国家事业的信心。1918年年底,刘青霞捐资支持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杂志,成为中国最早了解和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女性。
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亲自参加,陈独秀在散发传单时不幸被捕,许多爱国学生也被反动军警逮捕。
刘青霞身在北京,当听到陈独秀和部分爱国学生被捕的消息后,她发动北京女子学务维持会、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向北洋政府抗议,要求释放陈独秀和被捕的学生。此时,孙中山、李大钊和社会各界人士也都纷纷致电政府,要求释放被捕的学生和陈独秀教授。在全国人民的抗议下,北京政府最终将陈独秀和部分爱国学生释放。
正当刘青霞在北京置身社会事业时,刘氏家族为争夺财产已将她告到了时任河南督军的赵倜那里,刘青霞不得不从北京回到开封应诉。
1919年9月,赵倜在督军府亲自接见刘青霞。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劝说刘青霞将巨额家产捐给省府一部分,以解地方财政之紧急。
刘青霞不好驳赵倜的面子,但又清楚赵倜是个与革命为敌的反动政客,她不愿意将有用之钱财捐给反动政府用于镇压革命。于是,她便答应捐资5万元,支持省府发展教育,并要省府造出用款计划。
刘氏族人诉刘青霞一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因双方各执一词、错综复杂,最后仍是不了了之。
官司暂告一段落,青霞的心里稍稍平静,便从开封回到尉氏师古堂小住。在尉氏这段时间里,刘青霞完成了一桩心事:就是儿子刘鼎元的婚姻大事。
然而,当师古堂举行婚礼时,以刘宪德为首的刘氏族人却咬牙切齿。因为这意味着刘青霞名下的巨额财产将后继有人,不但有了儿子继承,而且将会有孙子继承。刘氏族人在刘宪德的带领下,男男女女几十口冲入师古堂,一下子搅乱了师古堂的喜庆气氛。他们来到青霞和刚拜过堂的青霞的儿子儿媳面前,一个个横眉冷对。
青霞看着刘宪德和刘氏族人,怒道:“刘半仙,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告诉你们,你说的事,纯粹是做梦,办不到!你们愿怎么告就怎么告,我奉陪到底!现在我请你们离开师古堂。”
刘青霞打定了主意:她要将名下的财产用到社会事业上,决不能留给刘氏族人。此后,刘青霞从公茂典家产中提出大量现金,分别捐给开封、北京、上海的学校、报社。与此同时,刘青霞还秘密将钱款派人送往上海,支持孙中山。
刘氏族人闻讯,直骂她是个疯女人,是刘氏家族的丧门星。指责刘青霞不该这样将刘氏家族的大量钱财捐给社会,应尽早拨出现金弥补公茂典的亏空,结果被刘青霞断然回绝。
刘青霞为避开刘氏族人的纠缠,1920年秋,她去了北京,从此在北京继续从事进步活动,并时刻关注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
刘氏族人再次将刘青霞告上法庭,法庭的传票寄到了北京刘青霞的手中。
此时,已经多年不见的刘积学来找她说道:“青霞大姐,孙先生和宋庆龄女士、何香凝女士都盼着你能早日赶到广州,参加新政府的工作,中山先生和庆龄女士都提议让你做‘出征军人慰劳会’会长,为打倒军阀,再建共和出力呢。”
刘青霞激动得满眼含泪,感慨地说道:“我一生心系革命,心系共和,但在这军阀统治的北方,我是报国无门啊。这些年,围绕我的财产,刘氏族人与我斗,军阀与我斗;刘氏族人连年告我,军阀明里暗里敲诈我,真是让我恨死了这个地方的丑恶势力,如果不走出去参加革命,我会在这个地方压抑死的。这次你亲自来,我下了决心也要到广州去,为革命为共和国而奋斗。”
当晚,刘青霞将所存的金条和部分银元提出,交与刘积学,说道:“他们对我监视得很严,我怀疑他们一直在暗中监视我的行踪。”
当火车到达湖北与河南交界的信阳时,五六名军警突然出现在刘青霞的面前。为首的对刘青霞说道:“刘女士,对不起,请您下车。”
刘青霞站在车站上,望着南去的列车,她看见刘积学在向她缓缓地挥手致意,眼神里充满着无限的遗憾之情。刘青霞抑制不住内心潮涌般的感情,泪如雨下……
1921年6月初,刘青霞为了应付刘氏族人的起诉,便在开封请了律师,与刘氏族人打官司。一个月后,法庭判刘氏族人败诉。
不久,河南的时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22年初夏,河南督军赵倜被罢免职务,冯玉祥将军入主河南,做了河南督军。
刘氏族人见新督军上任,便又掀起了与青霞的争产恶浪,一纸诉状将刘青霞告到了督军府。冯玉祥接到刘氏族人的诉状后,极为重视,决心要彻底解决此案。
1922年夏五月初五,正是端午节,冯玉祥将军派人派车请刘青霞到督军府谈话。
冯玉祥将军上任后,勤政爱民,惩办贪官,兴办教育,从严治军,受到河南人民的称赞。给刘青霞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冯玉祥将军对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关心支持,他任河南督军后,将没收原督军赵倜的财产分别拨给几所中学充作教育经费。
刘青霞乘车来到督军府,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冯玉祥。
冯玉祥对刘青霞这位当时名扬中国的传奇女杰非常钦敬,谈话中称刘青霞为“刘先生”,刘青霞深深感到冯玉祥谦和的人品,并有相见如故的感觉。故此,二人谈话十分融洽。
在谈到孙中山时,冯玉祥说:“我知道刘先生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刘先生却不知我亦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崇拜者,不瞒刘先生,我景仰中山先生已20年矣,且彼此多有信函往来,可谓神交已久。虽然至今未能有机会当面聆听中山先生教诲,然中山先生为国为民奋斗之精神却一直鼓励着我,使我矢志献身国家。”
当谈及刘氏族人与青霞的官司时,冯玉祥曾劝青霞道:“刘先生,刘家人因争财而连年起诉你,外人不知刘家事,故而10余年案无结日。刘先生曾愿捐全部家产给孙先生修筑铁路,其精神感动国人,可惜最终未能如愿。我细查此案,知刘氏族人乃贪得无厌之辈,不夺得刘先生之财产,一日不会善罢甘休。我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冯将军请赐教。”
冯玉祥说道,“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国有。将有用之钱财,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永绝刘氏族人夺产之恶念。”
刘青霞听罢冯玉祥的话,点点头,说道:“我乃一病体之人,自知将不能长久于世,虽怀一腔报国之志,然终将抱憾而去。将军此言甚合我意,若能如将军之言,将有用之钱财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我愿捐全部家产而无怨无憾。与将军一席言,知将军乃爱国之将领,十分钦敬,十分信任,近日即着手捐献之事。”
冯玉祥闻刘青霞之言,深为感动。
1922年夏5月中旬,刘青霞毅然决然将自己名下的财产清单亲手交给了冯玉祥,将价值数百万的家产捐献给了国家。
从此,刘氏族人的黄金美梦灰飞烟灭。
1923年春二月初六,正准备起程北上北京的刘青霞病情恶化,突然昏迷不醒,并从此走完了她坎坷传奇、47岁的生命历程……
(摘自河南文艺出版社《辛亥女杰刘青霞》 作者:郑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