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运用。本文将此理论运用于音乐教育领域,创造性地将“耗散结构”理论与高师音乐教育相结合研究,探寻出“耗散结构”理论下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以期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耗散结构;高师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TU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2
引言
高师音乐教育是我国各大高师院校普遍开展的一个学科,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的实施与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美育政策来提升美育地位,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实施手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美育师资主力军的高师音乐教育,面对美育愈来愈受重视的这一新局势,同时面临着新的变革与发展。
物理学中的概念——“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是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使其保持不平衡性,变无序为有序,并持续拥有稳定有序的状态。在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可用“耗散结构”理论进行研究探讨。高师音乐教育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不平衡、开放的“耗散结构”,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出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的学生,从而获得中国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耗散结构与高师音乐教育
(一)“耗散结构”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当一个系统被独立出来,或在一个均匀环境中,所有运动会因为各种摩擦力而停止,由于热传导,温度会趋于一致,最终变成无序、混沌的一团物质。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提出一个概念即“熵”,熵指的是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熵值越大,系统越无序,熵值越小,系统越有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伊里亚·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1977年,普利高津因为这个理论的提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不同于经典热力学的“系统的静止平衡态”,它认为系统并不是一定趋向于从有序到无序的状态,而是可以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对抗“熵增”,增加“负熵”,一直维持有序稳定的状态,形成“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开放性,即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二是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平衡态”概念是指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热力学系统的各部分长时间不发生变化的状态,平衡即无序的状态,不会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认为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要远离平衡态,通过一定幅度的涨落机制获得变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二)高师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类院校的师范专业开设的音乐教育专业。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家逐渐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音乐师资匮乏的现状。195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从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正式拉开序幕。现阶段,我国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美育的文件如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美育得到高度重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步伐依旧停滞不前,存在着恪守陈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师范性不强、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而高师音乐教育的诟病又会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呼唤改革、亟待发展。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就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的完整体系,如果高师音乐教育能够从“耗散结构”理论中汲取养分,收获启示,形成稳定的耗散结构,就可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耗散结构理论下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笔者根据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对策。
(一)高师音乐教育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导向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需具备开放、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特性,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创新变革,培养出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2017年“十九大”召开,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年10月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此次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分级(三级)分类(三类)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次师范专业革新性的评估工程,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典型师范专业,应该打头阵跟进国家的政策导向,具备开放、不平衡的特征,及时的作出调整与变革,领会师范认证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根据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确定认证级别,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自上而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全面深入的改革,培养出社会认可、学校满意的音乐教育师范生。
(二)高师院校努力建设并充分引进优质慕课
“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使高师音乐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就要使其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加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获得新的能量和动力,保持不平衡性。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造福于莘莘学子,音乐教育师范生可以参与学习国内国外的优质慕课,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学校师资有限、课程有限的局限性,慕课的出现有利于提升音乐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高师院校要努力建设、研发面向音乐师范生的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精品课程,同时,也可在院校自身建设的同时开放性地引进校外优質音乐慕课,让音乐教育师范生能够随时随地进入到各类优质先进的音乐课堂。为了使师范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师院校需鼓励他们更多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规定毕业须修满其他学科的慕课选修学分,通过充分利用慕课,使音乐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音乐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高师院校扎实做好音乐教育实习工作
“教育实习”是体现高师教育“师范性”最重要的内容,是音乐师范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契机、获得音乐教学能力的关键手段。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立师范院校——南洋公学师范院起,就已开师范生实习的先河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发展至今,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实习却有走流程之嫌。现阶段,高师安排音乐教育学生实习的时长非常短,每个师范生真正上讲台施教的时间更是短暂。追其原因可能是高师院校将教育实习集中在一学期进行,除去参观学校和教育见习,真正教育实习的时间也并没有完整的一学期,且高师音乐教育师范生的扩招,学校安排每个学生上台试教的机会减少甚至被完全剥削。长此以往会导致音乐教育师范生步入职场后却并不具备合格的教学能力。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征,高师院校可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开放”。
(四)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做新时代终身学习型教师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开放系统”,对抗“熵增”,增加“負熵”。如果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深度止步不前,与时代脱轨,所教出来的音乐教育师范生则学不到先进的音乐知识,他们毕业后在基础教育岗位任教便会造成教学理念落伍的局面。同时,音乐教师拒绝改变,拒绝学习和成长的错误观念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最终陷入教育的恶性循环。而有着终身学习观的音乐教师,教学之余能保证单独的练琴、练歌、写作时间,在给学生教学和指导时,有能力进行高水平的示范,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和“开放性”,这无疑会让他们在学生心目中更有信服度且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师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对新知识、新事物永远好奇的进取心,促进自身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结语
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耗散结构”为高师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高师音乐教育需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导向,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指引;高师院校要努力建设、充分引进优质慕课,利用互联网科技,让师范生享有优质全面的教育资源;高师院校扎实做好音乐教育实习工作,让师范生真正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提升能力;高师音乐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在新时代的社会中作出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成为终身学习型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是我国音乐教育界热切关注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会逐步逼近我们共同期待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宋毅,何国祥.耗散结构论[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1
[2]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五十年之回顾与思考[J].音乐研究,1999(04):69-79.
[3]郭志峰.耗散结构与音乐的趋同倾向[J].人民音乐,1989(03):24-25.
[4]蔡梦.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相关思考[J].人民音乐,2018(02):46-48.
[5]陈兆肆.民国时期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的讨论[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01):86-92.
[6]许洪帅.改进学校美育——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J].美育学刊,2018,9(06):17-25.
[7]戴锡玲,曹建国,王全喜.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关键词浅析——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44-47.
【关键词】耗散结构;高师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TU2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2
引言
高师音乐教育是我国各大高师院校普遍开展的一个学科,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的实施与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美育政策来提升美育地位,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实施手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美育师资主力军的高师音乐教育,面对美育愈来愈受重视的这一新局势,同时面临着新的变革与发展。
物理学中的概念——“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是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使其保持不平衡性,变无序为有序,并持续拥有稳定有序的状态。在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可用“耗散结构”理论进行研究探讨。高师音乐教育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建立不平衡、开放的“耗散结构”,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出具有良好审美能力的学生,从而获得中国音乐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耗散结构与高师音乐教育
(一)“耗散结构”理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当一个系统被独立出来,或在一个均匀环境中,所有运动会因为各种摩擦力而停止,由于热传导,温度会趋于一致,最终变成无序、混沌的一团物质。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提出一个概念即“熵”,熵指的是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熵值越大,系统越无序,熵值越小,系统越有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比利时物理学家伊里亚·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1977年,普利高津因为这个理论的提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理论不同于经典热力学的“系统的静止平衡态”,它认为系统并不是一定趋向于从有序到无序的状态,而是可以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对抗“熵增”,增加“负熵”,一直维持有序稳定的状态,形成“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开放性,即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二是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平衡态”概念是指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热力学系统的各部分长时间不发生变化的状态,平衡即无序的状态,不会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普利高津认为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要远离平衡态,通过一定幅度的涨落机制获得变化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二)高师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或综合类院校的师范专业开设的音乐教育专业。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国家逐渐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音乐师资匮乏的现状。195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第一个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从此,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正式拉开序幕。现阶段,我国进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美育的文件如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美育得到高度重视,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步伐依旧停滞不前,存在着恪守陈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师范性不强、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而高师音乐教育的诟病又会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新时代,高师音乐教育呼唤改革、亟待发展。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就可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的完整体系,如果高师音乐教育能够从“耗散结构”理论中汲取养分,收获启示,形成稳定的耗散结构,就可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二、耗散结构理论下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笔者根据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对策。
(一)高师音乐教育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导向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需具备开放、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特性,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创新变革,培养出优秀的音乐教育人才。2017年“十九大”召开,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培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年10月决定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此次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分级(三级)分类(三类)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次师范专业革新性的评估工程,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典型师范专业,应该打头阵跟进国家的政策导向,具备开放、不平衡的特征,及时的作出调整与变革,领会师范认证的核心理念与基本要求,根据院校自身的发展情况确定认证级别,对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自上而下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毕业要求等全面深入的改革,培养出社会认可、学校满意的音乐教育师范生。
(二)高师院校努力建设并充分引进优质慕课
“耗散结构”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要使高师音乐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就要使其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加强与外界事物的联系,获得新的能量和动力,保持不平衡性。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造福于莘莘学子,音乐教育师范生可以参与学习国内国外的优质慕课,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学校师资有限、课程有限的局限性,慕课的出现有利于提升音乐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有利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高师院校要努力建设、研发面向音乐师范生的富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精品课程,同时,也可在院校自身建设的同时开放性地引进校外优質音乐慕课,让音乐教育师范生能够随时随地进入到各类优质先进的音乐课堂。为了使师范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师院校需鼓励他们更多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规定毕业须修满其他学科的慕课选修学分,通过充分利用慕课,使音乐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推动音乐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三)高师院校扎实做好音乐教育实习工作
“教育实习”是体现高师教育“师范性”最重要的内容,是音乐师范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契机、获得音乐教学能力的关键手段。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盛宣怀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立师范院校——南洋公学师范院起,就已开师范生实习的先河并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发展至今,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实习却有走流程之嫌。现阶段,高师安排音乐教育学生实习的时长非常短,每个师范生真正上讲台施教的时间更是短暂。追其原因可能是高师院校将教育实习集中在一学期进行,除去参观学校和教育见习,真正教育实习的时间也并没有完整的一学期,且高师音乐教育师范生的扩招,学校安排每个学生上台试教的机会减少甚至被完全剥削。长此以往会导致音乐教育师范生步入职场后却并不具备合格的教学能力。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开放性特征,高师院校可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开放”。
(四)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做新时代终身学习型教师
高师院校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开放系统”,对抗“熵增”,增加“負熵”。如果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深度止步不前,与时代脱轨,所教出来的音乐教育师范生则学不到先进的音乐知识,他们毕业后在基础教育岗位任教便会造成教学理念落伍的局面。同时,音乐教师拒绝改变,拒绝学习和成长的错误观念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最终陷入教育的恶性循环。而有着终身学习观的音乐教师,教学之余能保证单独的练琴、练歌、写作时间,在给学生教学和指导时,有能力进行高水平的示范,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和“开放性”,这无疑会让他们在学生心目中更有信服度且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所以,高师音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保持对新知识、新事物永远好奇的进取心,促进自身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结语
非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耗散结构”为高师音乐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高师音乐教育需积极跟进国家政策导向,时刻关注国家的政策指引;高师院校要努力建设、充分引进优质慕课,利用互联网科技,让师范生享有优质全面的教育资源;高师院校扎实做好音乐教育实习工作,让师范生真正的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提升能力;高师音乐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在新时代的社会中作出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成为终身学习型音乐教师。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是我国音乐教育界热切关注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会逐步逼近我们共同期待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宋毅,何国祥.耗散结构论[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41
[2]马达.高师音乐教育五十年之回顾与思考[J].音乐研究,1999(04):69-79.
[3]郭志峰.耗散结构与音乐的趋同倾向[J].人民音乐,1989(03):24-25.
[4]蔡梦.普通高校专业音乐教育学科发展相关思考[J].人民音乐,2018(02):46-48.
[5]陈兆肆.民国时期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问题的讨论[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01):86-92.
[6]许洪帅.改进学校美育——改革开放40年学校美育重大政策研究[J].美育学刊,2018,9(06):17-25.
[7]戴锡玲,曹建国,王全喜.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关键词浅析——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