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哲学专著是一九○九年问世的。至今已经历了八十个年头。八十年来,这本书不仅在俄国、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很广的。早在一九三○年,在上海就出版了中译本,以后无论是在延安解放区,还是在白区,在各个时期都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有的版本连年再版,印数不断扩大。全国解放以后成立了专门从事马列主义著作的翻译机构,这本书又多次经过集体校订出版。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是国家干部必修的马列主义著作之一,在各大专院校哲学系,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无庸置疑,列宁的这本著作,对我国的革命实践一直有着十分现实而深刻的意义。几十年来,它帮助我们用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解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问题,帮助我们明辨是非,站稳立场,不断把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那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列宁的这本书是否还有用呢?列宁在书中所阐述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反映论问题是否过时了呢?是否正确呢?近几年来在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是有争论的。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哲学体系的各部分(物质观、自然辩证法、反映论和唯物史观)结合的根基是错误的,是以自然为本体,结果人类历史沦为“无主体的过程”,使人成为“必然规律的追随者”。有的同志说得更为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某些具体结论和重要论点本来就是错的,如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一些基本思想。”还有同志认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阐述的反映论是机械反映论,并说这种机械反映论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不难看出,这类意见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是持否定的态度。
当我们近几年来读到这类文章和见到这类观点时,是有许多想法的。恰恰是这几年我们正在从事《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十八卷(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卷)的校订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写出自己的前言,和编写出自己的注释,我们把完成这项工作当作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结合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来思考、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今年纪念这本著作发表八十周年之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卷书的新版问世了。我们希望这卷书的出版,能推动广大读者去阅读和研究它,也希望有助于争论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段《前言》中的话: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出色地完成了当时历史所赋予的任务。它回击了马赫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思想混乱。它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在总结当时革命斗争新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着重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些重要原则。这部著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这段话,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对这部著作的总的看法,因此我们一直毫不含糊地说,这部著作没有过时,其中的理论也没有过时。它对我国当前的实践和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这里我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
“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26页)
今天我们阅读、研究列宁的著作,对列宁的论点作分析时,也应该如此,这才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原著的态度。
下面我们想就以上问题展开来作一些探讨。
当我们研究一部著作时,都应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分析,要了解它当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所起到的革命作用。我们都知道,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并不是平铺直叙地逐章节地来阐述哲学原理,而是写作手法很特别的长篇论战檄文。斯大林曾评价这部书是“一部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集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翻开俄国的历史,了解到一九○五年十二月武装起义失败后出现了一种十分严峻的形势,革命走向低潮,沙皇政府解散了第二届国家杜马并镇压了社会民主党杜马党团,接着大力摧毁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大批的革命者遭到监禁和流放,甚至被杀害,在这种政治形势的影响下,思想理论战线发生了极度的混乱。一批时髦的作家、哲学家、理论家冒出来,讥笑革命,谩骂革命,从理论上谴责和批评马克思主义,这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革命也产生了悲观、失望和动摇,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出现了一种抛弃马克思主义以寻求新的主义来取代的趋向。一时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派,如召回主义、取消主义、寻神说、造神说,在哲学上追随唯心主义——俄国的马赫主义。马赫主义本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一理论,否定物质是第一性的,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它从右边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陷入不可知论。俄国的马赫主义者亦步亦趋,也跟着宣称相信外部世界的真实性是“神秘主义”,说恩格斯的辩证法也是“神秘主义”,他们也认为唯物主义已经过时了,应加以“补充”和“修正”,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评视为时髦。他们还把一九○五年的革命失败归之于“上帝的惩罚”,在群众中鼓吹创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战线的这种混乱,严重地腐蚀人民的斗志,涣散了人们的革命情绪,直接阻碍了俄国革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之间的斗争已经无法避免,并且提到首要的地位上来了。怎么办?列宁决心拿起笔来进行这场特殊的战斗,这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战斗,能否取胜?如何取胜?列宁全身心地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既深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同时也阅读了大量马赫主义者及其唯心主义理论前人的著作,掌握了大量的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第一手材料及有关的最新文献。《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是这些研究和心血的结晶,这是一部十分尊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自己在一九二○年第二版序言中提到:
“尽管这是一本和俄国‘马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著作,可是我希望,它作为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介绍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所得出的哲学结论的参考书,将有所裨益。”(《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十八卷第11页)
这本书出版以后,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就连受到列宁在书中批评的普列汉诺夫,也说这本书写得好。历史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本书出色地完成它所担负的使命,澄清了理论界的混乱思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革命。如果这本书真是象有的同志所说的“一些基本思想”“本来就是错的”,那恐怕连一天都站不住,更谈不上这八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唯批》这本著作的战斗性和科学性是谁也抹煞不了的,正是这些特点使它放射着光辉。
再谈谈列宁在《唯批》中所阐述的反映论问题。因为这是争论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有的同志认为列宁的反映论是直观反映论的观点,这个观点有一定代表性,那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何在呢?我们摘引一下他们的原话:“一般讲反映论都是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反复强调的是:事物、现实独立于人以外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它们的反映、摹写、照相。列宁在这里是把‘反映’和‘摹写’、‘照相’作为同义语的。”这种概括未免太断章取义了,太不尊重原著了。那么,在相应的地方列宁是怎样说的呢?列宁说:
那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列宁的这本书是否还有用呢?列宁在书中所阐述的哲学观点,尤其是反映论问题是否过时了呢?是否正确呢?近几年来在学术界对这些问题是有争论的。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传统的哲学体系的各部分(物质观、自然辩证法、反映论和唯物史观)结合的根基是错误的,是以自然为本体,结果人类历史沦为“无主体的过程”,使人成为“必然规律的追随者”。有的同志说得更为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某些具体结论和重要论点本来就是错的,如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一些基本思想。”还有同志认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阐述的反映论是机械反映论,并说这种机械反映论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不难看出,这类意见对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所阐述的基本理论是持否定的态度。
当我们近几年来读到这类文章和见到这类观点时,是有许多想法的。恰恰是这几年我们正在从事《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十八卷(即《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卷)的校订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写出自己的前言,和编写出自己的注释,我们把完成这项工作当作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结合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来思考、分析,作出自己的判断。在今年纪念这本著作发表八十周年之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卷书的新版问世了。我们希望这卷书的出版,能推动广大读者去阅读和研究它,也希望有助于争论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段《前言》中的话: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出色地完成了当时历史所赋予的任务。它回击了马赫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思想混乱。它在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在总结当时革命斗争新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着重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些重要原则。这部著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这段话,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对这部著作的总的看法,因此我们一直毫不含糊地说,这部著作没有过时,其中的理论也没有过时。它对我国当前的实践和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这里我想起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
“一个人如果想研究科学问题,首先要在利用著作的时候学会按照作者写的原样去阅读这些著作,首先要在阅读时,不把著作中原来没有的东西塞进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第26页)
今天我们阅读、研究列宁的著作,对列宁的论点作分析时,也应该如此,这才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原著的态度。
下面我们想就以上问题展开来作一些探讨。
当我们研究一部著作时,都应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分析,要了解它当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所起到的革命作用。我们都知道,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并不是平铺直叙地逐章节地来阐述哲学原理,而是写作手法很特别的长篇论战檄文。斯大林曾评价这部书是“一部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集成”,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翻开俄国的历史,了解到一九○五年十二月武装起义失败后出现了一种十分严峻的形势,革命走向低潮,沙皇政府解散了第二届国家杜马并镇压了社会民主党杜马党团,接着大力摧毁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大批的革命者遭到监禁和流放,甚至被杀害,在这种政治形势的影响下,思想理论战线发生了极度的混乱。一批时髦的作家、哲学家、理论家冒出来,讥笑革命,谩骂革命,从理论上谴责和批评马克思主义,这时俄国社会民主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对革命也产生了悲观、失望和动摇,对马克思主义表示怀疑,出现了一种抛弃马克思主义以寻求新的主义来取代的趋向。一时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派,如召回主义、取消主义、寻神说、造神说,在哲学上追随唯心主义——俄国的马赫主义。马赫主义本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一理论,否定物质是第一性的,否定它的客观存在,它从右边批判康德的“自在之物”,陷入不可知论。俄国的马赫主义者亦步亦趋,也跟着宣称相信外部世界的真实性是“神秘主义”,说恩格斯的辩证法也是“神秘主义”,他们也认为唯物主义已经过时了,应加以“补充”和“修正”,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评视为时髦。他们还把一九○五年的革命失败归之于“上帝的惩罚”,在群众中鼓吹创立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战线的这种混乱,严重地腐蚀人民的斗志,涣散了人们的革命情绪,直接阻碍了俄国革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赫主义之间的斗争已经无法避免,并且提到首要的地位上来了。怎么办?列宁决心拿起笔来进行这场特殊的战斗,这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战斗,能否取胜?如何取胜?列宁全身心地开始了科学研究工作,既深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同时也阅读了大量马赫主义者及其唯心主义理论前人的著作,掌握了大量的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第一手材料及有关的最新文献。《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是这些研究和心血的结晶,这是一部十分尊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列宁自己在一九二○年第二版序言中提到:
“尽管这是一本和俄国‘马赫主义者’进行论战的著作,可是我希望,它作为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介绍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现所得出的哲学结论的参考书,将有所裨益。”(《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十八卷第11页)
这本书出版以后,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就连受到列宁在书中批评的普列汉诺夫,也说这本书写得好。历史的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本书出色地完成它所担负的使命,澄清了理论界的混乱思想,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了革命。如果这本书真是象有的同志所说的“一些基本思想”“本来就是错的”,那恐怕连一天都站不住,更谈不上这八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唯批》这本著作的战斗性和科学性是谁也抹煞不了的,正是这些特点使它放射着光辉。
再谈谈列宁在《唯批》中所阐述的反映论问题。因为这是争论中涉及最多的一个问题。上面我们已经提到有的同志认为列宁的反映论是直观反映论的观点,这个观点有一定代表性,那么得出这个结论的根据何在呢?我们摘引一下他们的原话:“一般讲反映论都是根据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本书反复强调的是:事物、现实独立于人以外存在,而人的意识是它们的反映、摹写、照相。列宁在这里是把‘反映’和‘摹写’、‘照相’作为同义语的。”这种概括未免太断章取义了,太不尊重原著了。那么,在相应的地方列宁是怎样说的呢?列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