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北京电台文艺广播特别策划、录制了70集大型系列评书《京华英雄》,8月15日12:30开始在FM87.6《评书连播》里播出。这部评书展现了70位北京地区抗日英雄的伟大生平事迹和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由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王王月波、徐德亮等老中青三代评书演员共同演播。能邀集这么多评书名家一起完成一部作品,对文艺广播来说是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而在演播背后还有许多令人感慨、感动的故事。
老中青三代评书演员共同演播前所未有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地区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吉鸿昌、佟麟阁、聂耳、曹火星、黄浩等70位“京华英雄”是其中的代表。为了更生动地展现抗日英雄们的传奇事迹,北京电台文艺广播邀请了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十多位评书演员,其中有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田占义等评书大家,有刘朝、王玥波、徐德亮、李菁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中青年骨干演员,还有张硕、肖璞韬、赵亮等评书新秀,称得上是有史以来阵容最强大的评书演播团队。“这套评书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它更是当下中国评书界的一次大聚会,是老中青三代评书演员的优秀代表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共同送上的一份厚重的大礼。”《评书连播》编辑徐北威表示。
节目监制张宏介绍,无论是评书名家还是评书新秀,听说要录制这部《京化英雄》后都立马答应下来,没有一个人问给多少钱,也没有人提额外要求,大家都特别配合。
老艺术家倾情创作的评书作品让人感动
评书演播带有传奇性,而《京华英雄》全部都是真人真事,改为评书难度不小。张宏介绍说,评书《京华英雄》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一集一个人物,每集20来分钟。因为材料不多,文字简练,改编时必然要添加一些东西,但又不能随意乱加,因为要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或者加一些当时的市井民情、人们的生活状态。
抗日英烈白乙化是位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曾用三八步枪击中低空飞行的日机驾驶员,致使敌机撞到山上。“刘兰芳老师改编得非常精彩,把白乙化的英雄形象和看到敌机轰炸后怒火中烧的心理与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张宏坦言,几年前她曾到抗战纪念馆参观,看到过英雄白乙化的事迹,当时觉得很神奇,但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听刘兰芳演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活灵活现,特别鼓舞人心、让人感动,“老艺术家真是了不起!”
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已进耄耋之年,小时候在东北沦陷区生活,“提起当年日军侵华的历史他满腔义愤,作为亲历者,他把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英雄的崇敬都融在书里了。”张宏说,评书《京华英雄》的片花是单田芳录制的,他说得慷慨激昂,“演员们的二度创作给评书添色加彩。”
不论是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还是年轻的后起之秀,他们在创作、录制过程中的认真态度也让张宏感动不已。除了查阅资料,他们还与电台主创、现有文章的作者多次沟通,了解情况,改编后询问改得是否恰当。“我们录制的那些天正赶上北京特别热,但演员们都按照协商好的时间完成了录音,没提任何要求。”
武警文工团演员刘朝是刘兰芳的徒弟,从小学习声乐,评书《京华英雄》的主题歌就是由她演唱的。录歌那天刘朝感冒刚好,她觉得状态不佳唱得不够好对不起电台,也对不起这部作品,于是后来又跑到录音棚自费重新录了一遍。
采访英雄后人使评书演绎得更加精彩
对于李苦禅,以前大家都知道他是位画家,近年随着档案的解密,人们才逐渐了解到他曾从事过抗日地下工作,是“黄浩情报组”的成员,遭受过日本宪兵队的酷刑而没有屈服。
在评书录制前,《京华英雄》的主创人员和《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抗日情报生涯》这一集的演播者徐德亮,专程登门采访了李苦禅的儿子李燕。“我们采访是为了加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使作品内容更丰满。”张宏表示,李苦禅这个人物太有代表性了,他身上体现了文人的气节、中国人的骨气。
采访中,李燕回溯了父亲的抗日情报生涯,其中讲到很多细节。比如,李苦禅会武功,想去前线杀敌,在黄浩的劝说下留在了北平,因为他是文化名人,留下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李苦禅当年常卖画筹集抗日资金,还用自己精湛的画技给地下工作者化装,使同志们躲过了敌人的暗哨盘查。李燕告诉大家,父亲的画案总是一丝不乱,小时候父亲也常教育他东西不能乱放,现在回想,一定是地下工作的严谨让父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那天李燕教授说起父亲很是兴奋,还挥毫写就‘京华英雄’四个大字送给我们。”张宏表示一定会好好收藏这幅墨宝,不仅因为李燕是位艺术家,更因为他还是英雄的后代。
张宏透露,系列评书《京华英雄》在制作播出后将被收入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留存,“我们要把这部作品打造成颂扬爱国英雄、倾诉家国情怀、彰显民族正气的文艺精品。”
老中青三代评书演员共同演播前所未有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地区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吉鸿昌、佟麟阁、聂耳、曹火星、黄浩等70位“京华英雄”是其中的代表。为了更生动地展现抗日英雄们的传奇事迹,北京电台文艺广播邀请了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老中青三代十多位评书演员,其中有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田占义等评书大家,有刘朝、王玥波、徐德亮、李菁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中青年骨干演员,还有张硕、肖璞韬、赵亮等评书新秀,称得上是有史以来阵容最强大的评书演播团队。“这套评书不仅仅是一部作品,它更是当下中国评书界的一次大聚会,是老中青三代评书演员的优秀代表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共同送上的一份厚重的大礼。”《评书连播》编辑徐北威表示。
节目监制张宏介绍,无论是评书名家还是评书新秀,听说要录制这部《京化英雄》后都立马答应下来,没有一个人问给多少钱,也没有人提额外要求,大家都特别配合。
老艺术家倾情创作的评书作品让人感动
评书演播带有传奇性,而《京华英雄》全部都是真人真事,改为评书难度不小。张宏介绍说,评书《京华英雄》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一集一个人物,每集20来分钟。因为材料不多,文字简练,改编时必然要添加一些东西,但又不能随意乱加,因为要保证作品的真实性,只能在细节上下功夫,或者加一些当时的市井民情、人们的生活状态。
抗日英烈白乙化是位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曾用三八步枪击中低空飞行的日机驾驶员,致使敌机撞到山上。“刘兰芳老师改编得非常精彩,把白乙化的英雄形象和看到敌机轰炸后怒火中烧的心理与状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张宏坦言,几年前她曾到抗战纪念馆参观,看到过英雄白乙化的事迹,当时觉得很神奇,但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听刘兰芳演播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活灵活现,特别鼓舞人心、让人感动,“老艺术家真是了不起!”
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已进耄耋之年,小时候在东北沦陷区生活,“提起当年日军侵华的历史他满腔义愤,作为亲历者,他把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英雄的崇敬都融在书里了。”张宏说,评书《京华英雄》的片花是单田芳录制的,他说得慷慨激昂,“演员们的二度创作给评书添色加彩。”
不论是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还是年轻的后起之秀,他们在创作、录制过程中的认真态度也让张宏感动不已。除了查阅资料,他们还与电台主创、现有文章的作者多次沟通,了解情况,改编后询问改得是否恰当。“我们录制的那些天正赶上北京特别热,但演员们都按照协商好的时间完成了录音,没提任何要求。”
武警文工团演员刘朝是刘兰芳的徒弟,从小学习声乐,评书《京华英雄》的主题歌就是由她演唱的。录歌那天刘朝感冒刚好,她觉得状态不佳唱得不够好对不起电台,也对不起这部作品,于是后来又跑到录音棚自费重新录了一遍。
采访英雄后人使评书演绎得更加精彩
对于李苦禅,以前大家都知道他是位画家,近年随着档案的解密,人们才逐渐了解到他曾从事过抗日地下工作,是“黄浩情报组”的成员,遭受过日本宪兵队的酷刑而没有屈服。
在评书录制前,《京华英雄》的主创人员和《国画大师李苦禅的抗日情报生涯》这一集的演播者徐德亮,专程登门采访了李苦禅的儿子李燕。“我们采访是为了加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使作品内容更丰满。”张宏表示,李苦禅这个人物太有代表性了,他身上体现了文人的气节、中国人的骨气。
采访中,李燕回溯了父亲的抗日情报生涯,其中讲到很多细节。比如,李苦禅会武功,想去前线杀敌,在黄浩的劝说下留在了北平,因为他是文化名人,留下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李苦禅当年常卖画筹集抗日资金,还用自己精湛的画技给地下工作者化装,使同志们躲过了敌人的暗哨盘查。李燕告诉大家,父亲的画案总是一丝不乱,小时候父亲也常教育他东西不能乱放,现在回想,一定是地下工作的严谨让父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那天李燕教授说起父亲很是兴奋,还挥毫写就‘京华英雄’四个大字送给我们。”张宏表示一定会好好收藏这幅墨宝,不仅因为李燕是位艺术家,更因为他还是英雄的后代。
张宏透露,系列评书《京华英雄》在制作播出后将被收入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留存,“我们要把这部作品打造成颂扬爱国英雄、倾诉家国情怀、彰显民族正气的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