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欺凌,英文是School bullying,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这是我当班主任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我带初三的那一年,两个女生跑来告诉我一件事,说班里一个男生给另一个女生杯子里倒一种药水,还把那个药水盒子的包装拿给我看。我一看盒子上写着这是一种催情药水,服用后会让女人情绪迷乱,催情动念。我大吃一惊,连忙赶去处理。所幸没有酿成恶果,可能是药水被大量稀释,也可能根本就是假药,卖给小孩骗人的,那个女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只是在回家后觉得有些燥热,脸红,喝了点水休息了一晚上就没有什么症状了。
事情发生后,我分别联系两边的家长,先了解情况,再找时间一起坐下来商谈解决方法。先说女孩这边:这个女生学习成绩比较不理想,品行还是挺不错的。家庭情况稍有特殊,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生活,偶尔去妈妈那里住。父亲做小生意,时间不宽裕,仅能顾得了孩子的生活,思想交流很少很少,而且不善于和孩子交流。母亲比父亲能说会道,但是母亲更忙,对孩子的管理有心无力。但这些并不能构成孩子被水中放药的任何原因。经过多方了解,这个女生和这个男生没有什么交集,被选择放药纯属偶然。
再来看看这个男孩。男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也属于后段位,平时表现属于经常犯小错误的,大的问题基本没有出现过。有些时候还挺想上进挺爱表现,只不过想法总是被现实打击,散漫和缺乏自控力让他难以为继。他的父亲做装修,常年不在家。妈妈做点小生意,到处摆地摊,也经常不在家。平时就老听到孩子说“今晚我家就我自己”这样的话。平时和家长就孩子独自在家这个问题联系过,但是没得到解决。出现上述放药事件后,男孩子妈妈后悔地回想说,孩子平时在家的确是有点失控。经常和自己已经辍学的小学同学一起玩,有时候晚上趁家人睡着了偷偷溜出去(邻居告诉他妈妈的,他妈妈都没有察觉),有时候周末和那些孩子整天的混在一起。为了这个,他的父母一起严厉地批评了孩子,甚至晚上把他关起来。但是外边的损友的吸引力太大了,孩子一有机会就和他们在一起。这种催情药水,就是损友中的一个曾经给自己“女朋友”买来用的。我的这个学生好奇,同时也有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见多识广”的心理,就买了带到学校来。其实一开始他没打算给某位女同学下药,是在班里几个男生的撺掇起哄怂恿下一时冲动把药水倒进了女生的水杯里。
双方家长坐到一起之后,男孩妈妈处理的有点激动,让男孩给对方家长跪下了。女孩父母当然非常生气,不过事后带孩子做了身体检查,没有大碍才放心了点。现在双方商谈,我和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在场。最终的结果是女孩也不要什么赔偿了,但是女孩家长提出不想让孩子在学校再见到这个男孩子,一是怕再出事,二是怕对自己家姑娘造成心理负担和心灵伤害。男孩家长同意这个要求,双方都觉得这件事比较丢人,希望私下里解決。后来女孩正常上学,男孩在教育机构上了一段课,直到毕业。
这件事虽然没有酿成恶果,但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在两个孩子的心中都留下了非常不美好的回忆。回想这件事,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以及处事原则的影响。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和被欺凌的孩子都缺乏这种归属感。
二、后天成长环境对孩子的重大影响。
性格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教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想给孟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班里这个男生受周围“损友”的影响,受家里监管不力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滋生了犯错误的温床。所幸学校班级的氛围严肃有序,友爱和谐,让他不至于铸成大错。
三、预谋犯错和冲动犯错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有预谋犯错和冲动犯错从动机上来说有本质不同,可导致的后果有时候并无差异。这个孩子带来药水,有炫耀的意思,也许也有恶作剧的想法。都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头脑简单,一时发热,不计后果,只想表现自己,于是发生了这件不应该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
四、如何避免此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
这必须需要全社会协作。首先加强市场管理,让孩子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类违禁物,其次家庭管理必须到位,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也要有细致有效的沟通。还有学校班级的管理也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创设班级情境,用友爱和监督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美好和谐的校园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美好回忆,不应该成为一生的梦魇。让我们共同研究,携手共建,避免校园欺凌,解决校园欺凌。为了可爱的花朵,家校联合,社会铺路,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真正的明净花园。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804356)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肖丽红。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欺凌,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这是我当班主任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我带初三的那一年,两个女生跑来告诉我一件事,说班里一个男生给另一个女生杯子里倒一种药水,还把那个药水盒子的包装拿给我看。我一看盒子上写着这是一种催情药水,服用后会让女人情绪迷乱,催情动念。我大吃一惊,连忙赶去处理。所幸没有酿成恶果,可能是药水被大量稀释,也可能根本就是假药,卖给小孩骗人的,那个女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只是在回家后觉得有些燥热,脸红,喝了点水休息了一晚上就没有什么症状了。
事情发生后,我分别联系两边的家长,先了解情况,再找时间一起坐下来商谈解决方法。先说女孩这边:这个女生学习成绩比较不理想,品行还是挺不错的。家庭情况稍有特殊,父母离异,她跟着父亲生活,偶尔去妈妈那里住。父亲做小生意,时间不宽裕,仅能顾得了孩子的生活,思想交流很少很少,而且不善于和孩子交流。母亲比父亲能说会道,但是母亲更忙,对孩子的管理有心无力。但这些并不能构成孩子被水中放药的任何原因。经过多方了解,这个女生和这个男生没有什么交集,被选择放药纯属偶然。
再来看看这个男孩。男孩子在班里学习成绩也属于后段位,平时表现属于经常犯小错误的,大的问题基本没有出现过。有些时候还挺想上进挺爱表现,只不过想法总是被现实打击,散漫和缺乏自控力让他难以为继。他的父亲做装修,常年不在家。妈妈做点小生意,到处摆地摊,也经常不在家。平时就老听到孩子说“今晚我家就我自己”这样的话。平时和家长就孩子独自在家这个问题联系过,但是没得到解决。出现上述放药事件后,男孩子妈妈后悔地回想说,孩子平时在家的确是有点失控。经常和自己已经辍学的小学同学一起玩,有时候晚上趁家人睡着了偷偷溜出去(邻居告诉他妈妈的,他妈妈都没有察觉),有时候周末和那些孩子整天的混在一起。为了这个,他的父母一起严厉地批评了孩子,甚至晚上把他关起来。但是外边的损友的吸引力太大了,孩子一有机会就和他们在一起。这种催情药水,就是损友中的一个曾经给自己“女朋友”买来用的。我的这个学生好奇,同时也有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见多识广”的心理,就买了带到学校来。其实一开始他没打算给某位女同学下药,是在班里几个男生的撺掇起哄怂恿下一时冲动把药水倒进了女生的水杯里。
双方家长坐到一起之后,男孩妈妈处理的有点激动,让男孩给对方家长跪下了。女孩父母当然非常生气,不过事后带孩子做了身体检查,没有大碍才放心了点。现在双方商谈,我和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在场。最终的结果是女孩也不要什么赔偿了,但是女孩家长提出不想让孩子在学校再见到这个男孩子,一是怕再出事,二是怕对自己家姑娘造成心理负担和心灵伤害。男孩家长同意这个要求,双方都觉得这件事比较丢人,希望私下里解決。后来女孩正常上学,男孩在教育机构上了一段课,直到毕业。
这件事虽然没有酿成恶果,但给双方家庭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在两个孩子的心中都留下了非常不美好的回忆。回想这件事,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以及处事原则的影响。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和被欺凌的孩子都缺乏这种归属感。
二、后天成长环境对孩子的重大影响。
性格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教育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想给孟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班里这个男生受周围“损友”的影响,受家里监管不力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滋生了犯错误的温床。所幸学校班级的氛围严肃有序,友爱和谐,让他不至于铸成大错。
三、预谋犯错和冲动犯错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有预谋犯错和冲动犯错从动机上来说有本质不同,可导致的后果有时候并无差异。这个孩子带来药水,有炫耀的意思,也许也有恶作剧的想法。都是青春期的男孩子,头脑简单,一时发热,不计后果,只想表现自己,于是发生了这件不应该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
四、如何避免此类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呢?
这必须需要全社会协作。首先加强市场管理,让孩子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类违禁物,其次家庭管理必须到位,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也要有细致有效的沟通。还有学校班级的管理也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创设班级情境,用友爱和监督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
美好和谐的校园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美好回忆,不应该成为一生的梦魇。让我们共同研究,携手共建,避免校园欺凌,解决校园欺凌。为了可爱的花朵,家校联合,社会铺路,让我们的校园成为真正的明净花园。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校园欺凌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1804356)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肖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