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育中探究学生人格结构缺陷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学习实践新课程理时,必须认真揣摩新课程、新核心素养的思想理念基础、现实价值作用,深刻认识新课程、新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科教育的学科素养与科学性。教师只有从心理上完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建构,才可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教师必须通过丰富的阅读开拓眼界与思路,增强自己的知性因素,强化自己人格中理性的维度,不断增强审美特质,才能具备国家所需要的专业、人格素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 课堂;教师;学生;人格;缺陷
  国家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足见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只有更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深化课程改革,夯实立德树人目标基础,中国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次提出的核心素养是一套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经过长达20多年的研究发现,必须建立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突出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等必备品格,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等关键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節的变革。
  一、课堂的传统教学现状
  从我国当今的课堂教育现状来看,会发现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多么迫切而必要。笔者观摩了几次课堂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课堂气氛严肃紧张,学生双手平放桌面,坐得端正笔直地听讲,在老师提问时有序地作答,老师按照教学计划一字不差地完成课本知识讲授。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流行教案共享,即一个年级,每个教学内容处理的课堂设计与提问、方法策略、课内外作业都是集体备课研究的结果:同样的导入语,一样的问题讨论,同样的教学环节、过程,同样的评价。即便如此,仍然出现有的教师处理得精彩,有的老师处理得空洞乏味的情况。这样的课堂只能算是一辆知识搬运车,老师只是一位知识搬运工。核心素养突出强调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可能会遗忘,但一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怕遇到问题。
  大家都知道,教师教授的每一堂课都渗透着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时,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内容时必然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与课文传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碰撞或者共鸣,更应该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须把这些因素作为课堂讨论交流的重点。如果只考虑这篇文章要灌输哪些知识点,将知识讲解作为重难点,只考虑将文章的表面意思讲清楚,而不是将文章当作了解一个作者、时代的窗口,当作了解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事件以及与他相关联的事物时,那么这篇课文就只是一篇课文,而不是一类课文。
  叶圣陶的名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早已广为人知。教师上课讲授的课程内容只是一个样例,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以后,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教师没有将这篇文章的精髓提炼好,没有将课文作为一个典范,提炼出它的一般特征,学习这类文章的一般步骤与规律,只是就事论事,那么学生今后依然无法独立地去学习理解评判其他文章。
  二、应该呈现的教学课堂
  任何一个课程篇目,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好的教师讲授一篇课文,会问学生,作者认为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令人惊奇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动植物是什么样的,老师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找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发现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去自由读,自由发现,自由表达:我读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判断与推断是什么,判断推断的依据是什么。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容易在学习中获得完整学习体验,对学习内容有完整的印象,产生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力。
  如果当今的学校教育课堂依然不能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令学生感受到鼓舞与激励的平台,那么中国想要培养创造性人才仍然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三、封建传统思想意识的流弊
  中国人缺乏创造性由来已久,一般都归咎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认为它是造成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精神、思想上先天性缺钙的祸根。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表面向来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似乎很有骨气,但实际上远未形成独立人格。因为历朝历代,无论你多么有才华,有能力,有抱负,如果没有君王、各级官员的赏识提拔,那么你都是“白丁”,你的才华就不可能有施展的余地,你的个人价值很难得到及时的实现。唐代的王勃、李白,才高八斗,不就依然惶惶然四处求官!一但求官成功,进入官场,他就必须无条件服从,因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虽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但实际上,陶渊明是向往官场的,不然他不会在官场几进几出,他的确有才华,只是没办法改变自己的个性。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利用官场这个大机器,使知识分子从骨子里就形成了不需要独立思维、张扬个性的遗传基因。直到当代,这种基因依然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虽然无数国人痛感中国人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精神,自由的个性,但冰冻三尺,积重难返。
  虽然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将代表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思想作为教育国人的主要思想体系,但其中的价值标准已经基本异化,不复儒家思想原本的模样。儒家思想中,积极的反而湮灭,比如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敢于创造自己的理论主张,追求个人的恬淡宁静生活的品质,只有孔、孟做到了,后代的荀子,再后来儒家传人都只是重复前人,至多略有发展而已。在改造思想意识、培养理想人格、强大精神心理方面并未给国人带来积极普遍的影响。有学者就指出:“儒家思想沦为理想人格并没有成为国民人格的唯一源泉,中国的现实人格是源于儒道佛三家融合后的理想人格,但现实人格却又并非这一理想人格的完全再现,它在人格中心结构——‘仁义’的方向上发生了变化。”
  四、改革形势下教师的重任
  在国家如此强调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形势下,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一员,只有不断更新知识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心理上完成自己的人格建构历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如果教师在日常研修、培训、备课时,不能努力增强自己的知性因素,强化自己人格中理性的维度,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特质,那么再美妙的课程内容,教师也无法体味,更遑论将它传达给学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
  教师在学习实践新课程理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时,不能仅仅将新课程、新核心素养的思想理念生搬硬套,甚至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而是必须认真揣摩新课程、新核心素养的思想理念基础、现实价值作用,深刻认识新课程、新核心素养中对于学科教育的学科素养与科学性,培养合格公民的基本认识,培养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同时认真审视、健全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以追求并实践、完善自己的独立人格作为理想。这样,才能保证在培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时,造就他们有活力、有思想的人格特质,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精神的一群庸碌之辈,达成培养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那么,我们民族复兴的大业定然不远矣!
  要达成培养合格公民的育人目标,让孩子不庸碌,应该首先从教师做起。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其他文献
彭江云教授从事临床工作数十载,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燥痹之人易肝郁化火,伤津耗液加重病情,临床上擅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内热证的燥痹,疗效
目次一、介绍(一)国际贸易争端中的法律和交际手段(二)反复参与理论和WTO二、WTO争端的变化模型(一)制度效果(二)法律实力和复杂性(三)贸易影响(四)世界经济影响(五)争端经验对争端转变由评
[摘 要] 跨文化能力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新课程改革视域下,跨文化能力培养更具有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构建了融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发现,融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是由知识、动机、技能构成的有机结合体,融合了高中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要义。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得到了提高,体现在知识、动机和技能上的递进优化;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正】(二)不动产税之种类如上所述,台湾现行与不动产有关之税捐,其种类分布在消费税(交易税)、财产税及所得税。这些不动产税分别按其所属之种类,有其不同之课税的正当性。
<正> 一些基本实验 1.带电体同中性体的相互作用静电学的第一个基本实验就是两种物体互相摩擦之后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的概念就是由此引入的。这个实验会联想起两个问题
<正> 对于是否存在真空,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古希腊以来的一些原子论者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粒子和虚空。他们是承认真空存在的。但是,自亚里斯多德以来一直到十六世纪,在欧
<正> 本刊1983年第4期问题讨论栏刊登了汪昭义同志《电偏转和磁偏转遵从一致的独立性原理吗?》一文(下简称“电文”),文章就带电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的运动,用电场和磁场分别
【正】目次:一、导言:对可接受性的探寻二、围绕可接受性展开的建议:平衡风险和收益三、对可接受技术的界定(一)抽样限制(二)复杂性(三)战略应答(四)个体差异(五)评估基准的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面对国际挑战时所需人才的主要特质。何谓“核心素养”,如何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这些问题值得教者深思。主题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的内涵上都具有创造性、指向性,其目的旨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利用主题教学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现实意义。如何在主题教学中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制定、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如何进行合理地设
目的:探讨累及骶髂关节的银屑病关节炎(PsA)血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PsA患者112例,根据是否累及骶髂关节分为骶髂关节受累组(SIJ-PsA组)35例与非骶髂关节受累组(NSIJ-PsA组)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