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用户群妁特点及需求,棵讨了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为这些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情报室;个性化服务;气象科技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021(2010)01—0109—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印本文献为服务主体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科研工作的要求。因此,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成为一种必然。
气象专业情报室是为气象科研、业务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部门,担负着独特的使命。在网络环境下,专业情报室如何充分发挥好其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等优势,探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文献资源特点
馆藏文献是按照气象专业研究领域、业务工作的需求,经过筛选、补充和长期积累而成的,因此具有学科特色突出、专业系统完整和中外文版本兼有等特点。
2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用户群特点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担负着为本单位和省局气象系统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责。其用户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用户;第二类是从事业务工作的用户;第三类是从事行政、后勤工作的用户。第一类用户是气象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专业知识精深、科学研究素养高、外文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特点,是情报室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对象。第二类用户是气象理论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具有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讲究时效的特点。是情报室开展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第三类用户是普通读者,具有人数多、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是情报室开展常规服务的基本对象。
3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特点
不同的用户群,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专家学者用户的需求为:收集最新的学术论文、会议报告等理论研究成果,并提供与其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信息,提供最新、最全、最权威的气象信息咨询和查新服务,使他们能够及时跟踪学科研究动向,始终保持走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业务工作用户的需求为:及时、准确地提供与业务工作相关的专业信息和原始数据资料,跟踪、收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情况,与时俱进,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搞好气象业务工作。普通读者的需求为:提供丰富的藏书,热情周到、便捷的文献借阅服务。
4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个性化服务对策
4.1 构建信息贵源导航平台,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馆藏书刊的繁多,网络资源的庞杂使得用户选择所需信息资源成为瓶颈问题。情报室通过对重点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加工,重点介绍各种类型网上资源的获取途径、使用方法和更新情况等导航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既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储存地。又是信息资源使用的导航平台。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要求。要把“用户至上”的思想融会贯通于用户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服务”,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的特点,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4.2 加强馆藏建设,突出特色资源
根据气象科学研究发展的需求和情报室担负的职能,采取了“复合型模式”(即:传统馆藏+数字资源)开展馆藏建设,将传统馆藏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资源选配上注重听取专家的意见,因为专家学者既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凭借他们对气象科学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使馆藏更加专业、更具有前沿性、结构更加优化。印本文献资源方面,侧重气象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书籍和刊物的购置,加大气象专业原始数据、会议学术论文等宝贵资料的收藏力度。目前情报室拥有中外文图书文献4万余册。为了适应全球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每年都投入相当经费,加快数字资源的建设步伐,努力拓展馆藏学科范围。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馆藏书目数据库》、《专业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系统的建设,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数字图书馆体系。
情报室与数字信息资源供应单位洽谈,陆续开通了《CNKI系列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方正Apahi中文电子图书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服务系统,它们涵盖了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的所有科技文献资料,用户能够在所局域网上通过Web浏览器进行数字资源的查询、检索、阅读和下载,可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4.3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
(1)为了沟通与交流便利,在所局域网中情报室主页上开辟了“BBS”、“留言版,等栏目,建立用户咨询建议箱,为科研用户提供一个即时的个性化网络服务平台,科研(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栏目反映使用信息资源遇到的任何问题,由信息服务人员及时给予解答,帮助科研(业务)人员充分利用馆藏和网上资源。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与信息服务人员交流,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情报室服务水平和质量。
(2)建立“数字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改善用户信息环境。该系统将情报室的主要信息资源与服务以及国内外主要搜索引擎的功能集成进来,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操作界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条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捷径。
此外,通过这些网上服务平台收集、汇总用户提出的信息需求,开展了不同检索主题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如:《四川省志·气象志》和《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文集》的编纂;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收录、引用情况的检索、统计等。
4.4 密切联系科研课题,做好跟踪服务
围绕科研课题开展专项服务是情报室的重点工作。为了做好文献信息的跟踪保障服务,主要在课题立项、研究、结束3个环节上下功夫。信息服务人员及时跟踪科研课题立项情况,主动与课题负责人联系。集中时间进行情报调研、立项查新和国内外当前同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的收集,并加以整理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科研人员把握课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科研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主动推送服务,由人工或智能软件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对专题信息进行不断地更新、补充,使科研人员能及时了解与课题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课题结束时,信息服务人员还提供科研课题查新、专利申请等服务,做到有始有终、全程服务。
2004—2008年,情报室先后跟踪服务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及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5 紧贴气象业务工作,做好实时信息服务
气象业务工作的信息服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信息服务人员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查询等服务方式,依据气象业务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原始数据收集、专题资料汇编、现有资源回溯加工等方面工作,并将这些信息用FTP方式及时准确地发送给用户,缩短服务时限。尽可能地满足气象业务工作及时性的要求。
网上定制服务是做好实时信息服务又一有效手段。气象业务人员通过Web站点与情报室进行联系,把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如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等),用网上表格形式告诉信息服务人员,随后,倌息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将结果用同种方式返送给用户,从而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定题等活动。
[关键词]专业情报室;个性化服务;气象科技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021(2010)01—0109—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人员对科技信息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印本文献为服务主体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科研工作的要求。因此,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成为一种必然。
气象专业情报室是为气象科研、业务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部门,担负着独特的使命。在网络环境下,专业情报室如何充分发挥好其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等优势,探讨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文献资源特点
馆藏文献是按照气象专业研究领域、业务工作的需求,经过筛选、补充和长期积累而成的,因此具有学科特色突出、专业系统完整和中外文版本兼有等特点。
2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用户群特点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担负着为本单位和省局气象系统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职责。其用户群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事科学研究的用户;第二类是从事业务工作的用户;第三类是从事行政、后勤工作的用户。第一类用户是气象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专业知识精深、科学研究素养高、外文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特点,是情报室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对象。第二类用户是气象理论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具有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强、实际工作经验丰富、讲究时效的特点。是情报室开展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第三类用户是普通读者,具有人数多、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是情报室开展常规服务的基本对象。
3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特点
不同的用户群,对信息的需求不同。专家学者用户的需求为:收集最新的学术论文、会议报告等理论研究成果,并提供与其研究课题相关的知识信息,提供最新、最全、最权威的气象信息咨询和查新服务,使他们能够及时跟踪学科研究动向,始终保持走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业务工作用户的需求为:及时、准确地提供与业务工作相关的专业信息和原始数据资料,跟踪、收集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情况,与时俱进,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搞好气象业务工作。普通读者的需求为:提供丰富的藏书,热情周到、便捷的文献借阅服务。
4 气象科研机构情报室个性化服务对策
4.1 构建信息贵源导航平台,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馆藏书刊的繁多,网络资源的庞杂使得用户选择所需信息资源成为瓶颈问题。情报室通过对重点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加工,重点介绍各种类型网上资源的获取途径、使用方法和更新情况等导航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既是文献信息资源的储存地。又是信息资源使用的导航平台。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要求。要把“用户至上”的思想融会贯通于用户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真正做到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服务”,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的特点,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4.2 加强馆藏建设,突出特色资源
根据气象科学研究发展的需求和情报室担负的职能,采取了“复合型模式”(即:传统馆藏+数字资源)开展馆藏建设,将传统馆藏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资源选配上注重听取专家的意见,因为专家学者既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凭借他们对气象科学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使馆藏更加专业、更具有前沿性、结构更加优化。印本文献资源方面,侧重气象专业及其相关学科书籍和刊物的购置,加大气象专业原始数据、会议学术论文等宝贵资料的收藏力度。目前情报室拥有中外文图书文献4万余册。为了适应全球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每年都投入相当经费,加快数字资源的建设步伐,努力拓展馆藏学科范围。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系统》、《馆藏书目数据库》、《专业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系统的建设,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数字图书馆体系。
情报室与数字信息资源供应单位洽谈,陆续开通了《CNKI系列全文数据库》、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方正Apahi中文电子图书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服务系统,它们涵盖了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的所有科技文献资料,用户能够在所局域网上通过Web浏览器进行数字资源的查询、检索、阅读和下载,可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4.3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服务
(1)为了沟通与交流便利,在所局域网中情报室主页上开辟了“BBS”、“留言版,等栏目,建立用户咨询建议箱,为科研用户提供一个即时的个性化网络服务平台,科研(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咨询栏目反映使用信息资源遇到的任何问题,由信息服务人员及时给予解答,帮助科研(业务)人员充分利用馆藏和网上资源。用户还可以通过平台与信息服务人员交流,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情报室服务水平和质量。
(2)建立“数字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改善用户信息环境。该系统将情报室的主要信息资源与服务以及国内外主要搜索引擎的功能集成进来,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操作界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条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捷径。
此外,通过这些网上服务平台收集、汇总用户提出的信息需求,开展了不同检索主题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如:《四川省志·气象志》和《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文集》的编纂;科研人员发表论文收录、引用情况的检索、统计等。
4.4 密切联系科研课题,做好跟踪服务
围绕科研课题开展专项服务是情报室的重点工作。为了做好文献信息的跟踪保障服务,主要在课题立项、研究、结束3个环节上下功夫。信息服务人员及时跟踪科研课题立项情况,主动与课题负责人联系。集中时间进行情报调研、立项查新和国内外当前同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的收集,并加以整理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科研人员把握课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科研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开展主动推送服务,由人工或智能软件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检索,对专题信息进行不断地更新、补充,使科研人员能及时了解与课题有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课题的研究水平。课题结束时,信息服务人员还提供科研课题查新、专利申请等服务,做到有始有终、全程服务。
2004—2008年,情报室先后跟踪服务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及时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料,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5 紧贴气象业务工作,做好实时信息服务
气象业务工作的信息服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信息服务人员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查询等服务方式,依据气象业务人员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原始数据收集、专题资料汇编、现有资源回溯加工等方面工作,并将这些信息用FTP方式及时准确地发送给用户,缩短服务时限。尽可能地满足气象业务工作及时性的要求。
网上定制服务是做好实时信息服务又一有效手段。气象业务人员通过Web站点与情报室进行联系,把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如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等),用网上表格形式告诉信息服务人员,随后,倌息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工作,将结果用同种方式返送给用户,从而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定题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