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和进步,人们也感觉到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但是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总是觉得生活压力很大,有的甚至出现了心理疾病,特别是部分青少年也出现了这种现象,这更令人感到惋惜。所以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教育共识,世界各国因此也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然,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判定标准。
心理健康就一般意义而言,它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的心理因素在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虽然中外学者对它内涵的详细界定至今还有争论,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并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适应,都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即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完整及协调。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众多的科目中,思想品德课有其独特性,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因此如何挖掘与思想品德课内容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成为每一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从多方面去尝试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好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应该带着新的理念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的课程中就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增强自尊自信、塑造良好性格、寻求真挚友情、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等。还有九年级教材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八年级教材中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等,这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等方式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广泛,其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做一个自尊的人、做情绪的主人、扬起自信的风帆、做意志坚强的人、挫折孕育成功等等。其资源的丰富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相比的,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笔者在教学《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时,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里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船夫:“你研究过数学吗?”“没有。”“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掉进了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我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通过这则哲理故事,学生领悟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
三、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不少的活动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节时,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赛唱歌,然后请学生说说唱歌的感受,接着趁着学生这股兴奋劲,请他们说一些和情绪有关的成语,最后总结出了四种基本情绪类型。接着请学生来表演这四种情绪,先个人表演,然后是两个人表演照镜子。学生兴致勃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为下一课时作铺垫。在这一课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同时也使一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表现出来,使他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体验情绪的奇妙和复杂,通过行为训练,对如何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理想境界。
四、通过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现代健康观或健全的人格角度来讲,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教师可以以其生命的成就来启发学生。一位幼年因病致残,又聋又哑又盲的人,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是一种什么力量使她能取得比一般人更大的成功?从而让学生懂得具有健全心理的重要意义。精神饱满、思想丰富、能负重任,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找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例子,如霍金、张海迪、桑兰、张士柏等,这些人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明白真正健康的人的含义,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克服狭隘、自卑、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
五、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有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健康心理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
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教师教风的优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风的好坏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師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都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和注意这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体、美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可以说,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广泛而深远。
(责任编辑 袁 妮)
心理健康就一般意义而言,它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的心理因素在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虽然中外学者对它内涵的详细界定至今还有争论,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并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适应,都视心理健康为一种内外协调的良好心理功能状态,即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完整及协调。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人格统一完整。心理健康标准是对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众多的科目中,思想品德课有其独特性,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有许多知识点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因此如何挖掘与思想品德课内容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的课程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成为每一个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从多方面去尝试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好多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应该带着新的理念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从中挖掘有价值的、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的课程中就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正确看待自己、锻炼心理品质、善于调节情绪、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增强自尊自信、塑造良好性格、寻求真挚友情、陶冶高雅情趣、培养爱国情操、增强自律能力等等。还有九年级教材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八年级教材中珍爱生命,创造生命价值,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等等,这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行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典型事例评析等方式给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导向。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广泛,其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做一个自尊的人、做情绪的主人、扬起自信的风帆、做意志坚强的人、挫折孕育成功等等。其资源的丰富是任何其他学科都无法相比的,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笔者在教学《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时,引用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里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航行中,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答:“我不懂。”哲学家:“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又问船夫:“你研究过数学吗?”“没有。”“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续交谈时,一阵巨浪把船掀翻,哲学家和船夫都掉进了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我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整个生命!”通过这则哲理故事,学生领悟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才能立足于世。
三、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有不少的活动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节时,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竞赛唱歌,然后请学生说说唱歌的感受,接着趁着学生这股兴奋劲,请他们说一些和情绪有关的成语,最后总结出了四种基本情绪类型。接着请学生来表演这四种情绪,先个人表演,然后是两个人表演照镜子。学生兴致勃勃,同时,他们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为下一课时作铺垫。在这一课时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同时也使一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演能力等表现出来,使他们在高涨的情绪中体验情绪的奇妙和复杂,通过行为训练,对如何表达情绪、调节情绪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理想境界。
四、通过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从现代健康观或健全的人格角度来讲,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美国作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用“忘我就是快乐”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教师可以以其生命的成就来启发学生。一位幼年因病致残,又聋又哑又盲的人,在那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是一种什么力量使她能取得比一般人更大的成功?从而让学生懂得具有健全心理的重要意义。精神饱满、思想丰富、能负重任,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找一些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例子,如霍金、张海迪、桑兰、张士柏等,这些人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学生明白真正健康的人的含义,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克服狭隘、自卑、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
五、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有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的健康心理
课堂心理气氛是班集体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课堂活动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
课堂心理气氛主要受到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的时空环境三个因素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教师教风的优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学风的好坏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師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焦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师对管理对象的偏爱,都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决定因素,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和注意这些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体、美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局面的安定和谐。可以说,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广泛而深远。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