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在国家广电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广电局在电视剧创作生产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面向市场、面向观众,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鲁剧”成为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10年来,山东相继推出了一大批个性特征鲜明、艺术品质优良、文化内涵丰富、地域文化色彩突出的影视作品。有34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68个奖项,在荧屏上形成一个个收视热潮,被誉为“鲁剧”现象。去年,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和蔡赴朝等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鲁剧”创作给予充分肯定。
“鲁剧”经验和体会
国家广电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是“鲁剧”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广电总局和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为“鲁剧”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去年4月,广电总局在山东召开了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田进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全国电视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年初,广电总局召开全国影视创作座谈会,蔡赴朝局长就进一步推动影视创作繁荣的思路和措施,作了重要讲话。今年4月,李京盛司长专程出席山东省电视剧工作会议,对“鲁剧”创作给予有力指导。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影视创作,同时,省委宣传部和省广电局从人、财、物各个方面给予坚实支持,保证了重点剧目按时开机、按时完成。从而形成了从省委、省政府,到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的行政推动合力。
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是“鲁剧”崛起的根本保障。山东广电局始终自觉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出效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尊重电视剧产业的市场规律,把主旋律的厚重与大众艺术的通俗相融合,把思想性与艺术系、观赏性相统一,以大气而朴实的风格征服观众、赢得市场;立足山东大地,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在厚重题材中注入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大染坊》《铁道游击队》《闯关东》《沂蒙》《南下》都是在“山东故事”的叙事中,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大部分作品都包涵了对当下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关照和思考。弘扬主旋律,是“鲁剧”始终的责任担当。
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是“鲁剧”崛起的内在动力源泉。多年来,山东电视剧创作一直通过走市场求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电视剧“制播分离”,把电视剧创作从山东电视台“剥离”出来,成立面向市场、独立运作的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2008年又按照总局要求,将中心转企改制成了山东影视集团。今年4月,山东广电局组织召开了全省电视剧工作会议,对社会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创作积极性,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在走市场的过程中,“鲁剧”创作的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完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清醒的前瞻意识是“鲁剧”崛起的关键。在“鲁剧”创作生产中,山东广电局努力把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方向,提高对电视剧市场发展和观众需求的预见性,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每部作品在立项之前,都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前瞻性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前期方案,确保科学决策,避免盲目上马,规避各种风险。在此前提下,再从表现题材、艺术样式、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流的创作团队是“鲁剧”崛起的强大支撑。通过加强人才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政策,培养和锤炼了一支编、导、摄、美、服、化以及制片管理、经营销售等全方位人才队伍。以王文杰、张新建、赵冬苓、张辉力、孔笙、陈敏正为代表的创作团队,经验丰富,专业水准高,凝聚力强,为“鲁剧”创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山东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宝贵财富。我们还把全国创作、表演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纳入“鲁剧”创作人才库中,根据作品题材类型,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如与著名编剧高满堂合作的《闯关东》《钢铁年代》,与青年知名导演管虎合作的《沂蒙》,与著名作家梁晓声合作的《知青》等,都是人才战略结出的丰硕成果。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是“鲁剧”崛起的有力品质保证。始终视艺术质量为电视剧的生命线,坚持以优取胜、以特色取胜,严把策划、剧本、拍摄、制作以及审看、修改等艺术创作的每个环节,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一个细节,精心策划,精心打磨,以精品意识锻造“鲁剧”品牌。《闯关东》剧本曾经八易其稿;在《沂蒙》拍摄期间,导演和演员为了追求影像风格的原生态等艺术效果,俯下身子体验生活,反复揣摩故事情境和角色特征,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精髓;《知青》仅剧本创作修改就用了两年,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辗转8省市,行程1.7万公里??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广电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山东电视剧创作生产还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全省电视剧产量不高,过于依靠山东影视集团“一枝独秀”,社会制作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题材还不够丰富,风格还不够多样等等。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我国电视剧创作繁荣发展。
“鲁剧”创作生产下一步规划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鲁剧”创作方向,以新的更高要求,推出更多为全国人民喜爱的优秀“鲁剧”作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鲁剧”创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加快培育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继续支持社会电视剧制作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鲁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别是扶持、激励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加快发展。深化山东影视集团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山东影视集团在“鲁剧”创作生产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条件成熟时,推动山东影视集团上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鲁剧”创作生产的扶持和引导。紧紧围绕加强引导、提升电视剧的品质和质量这一主题,山东省将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山东省电视剧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两个作用,加强对社会制作经营机构发展的引导,把“鲁剧”创作生产推向新水平。
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创作更多优秀“鲁剧”作品。继续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精髓,保持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尊重艺术规律和传播规律,为“鲁剧”开掘更丰富的创作源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精品带动,创作生产思想性观赏性相统一、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影视作品。近期突出抓好电视剧《大金脉》《创业年代》《追捕渣滓洞刽子手》《大舜》,电影《止杀令》等重点项目的播出推介,以及电视剧《青岛往事》《长大成人》《战长沙》等的创作拍摄。
积极推动“鲁剧”走出去。“鲁剧”已有多部电视剧走出国门,在欧美和亚洲一些国家电视台播出,多次参加国际电视节并获奖。通过在意大利、法国拍摄《创业年代》,密切了与欧洲影视界的联系。今后的“鲁剧”创作将在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外观众的收视心理和需求,开展更多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创作更多更好具有国际视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影视作品,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近10年来,山东相继推出了一大批个性特征鲜明、艺术品质优良、文化内涵丰富、地域文化色彩突出的影视作品。有34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68个奖项,在荧屏上形成一个个收视热潮,被誉为“鲁剧”现象。去年,刘云山、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和蔡赴朝等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鲁剧”创作给予充分肯定。
“鲁剧”经验和体会
国家广电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是“鲁剧”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广电总局和山东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为“鲁剧”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去年4月,广电总局在山东召开了全国电视剧工作会议,田进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全国电视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年初,广电总局召开全国影视创作座谈会,蔡赴朝局长就进一步推动影视创作繁荣的思路和措施,作了重要讲话。今年4月,李京盛司长专程出席山东省电视剧工作会议,对“鲁剧”创作给予有力指导。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影视创作,同时,省委宣传部和省广电局从人、财、物各个方面给予坚实支持,保证了重点剧目按时开机、按时完成。从而形成了从省委、省政府,到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的行政推动合力。
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是“鲁剧”崛起的根本保障。山东广电局始终自觉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坚持走正道、出精品、出效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又尊重电视剧产业的市场规律,把主旋律的厚重与大众艺术的通俗相融合,把思想性与艺术系、观赏性相统一,以大气而朴实的风格征服观众、赢得市场;立足山东大地,深入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在厚重题材中注入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大染坊》《铁道游击队》《闯关东》《沂蒙》《南下》都是在“山东故事”的叙事中,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大部分作品都包涵了对当下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关照和思考。弘扬主旋律,是“鲁剧”始终的责任担当。
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是“鲁剧”崛起的内在动力源泉。多年来,山东电视剧创作一直通过走市场求发展。在全国率先实行了电视剧“制播分离”,把电视剧创作从山东电视台“剥离”出来,成立面向市场、独立运作的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2008年又按照总局要求,将中心转企改制成了山东影视集团。今年4月,山东广电局组织召开了全省电视剧工作会议,对社会电视剧制作机构的创作积极性,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在走市场的过程中,“鲁剧”创作的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完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清醒的前瞻意识是“鲁剧”崛起的关键。在“鲁剧”创作生产中,山东广电局努力把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大方向,提高对电视剧市场发展和观众需求的预见性,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每部作品在立项之前,都认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前瞻性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形成前期方案,确保科学决策,避免盲目上马,规避各种风险。在此前提下,再从表现题材、艺术样式、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流的创作团队是“鲁剧”崛起的强大支撑。通过加强人才的培训、管理和使用,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政策,培养和锤炼了一支编、导、摄、美、服、化以及制片管理、经营销售等全方位人才队伍。以王文杰、张新建、赵冬苓、张辉力、孔笙、陈敏正为代表的创作团队,经验丰富,专业水准高,凝聚力强,为“鲁剧”创作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山东电视剧创作生产的宝贵财富。我们还把全国创作、表演等方面的优秀人才纳入“鲁剧”创作人才库中,根据作品题材类型,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如与著名编剧高满堂合作的《闯关东》《钢铁年代》,与青年知名导演管虎合作的《沂蒙》,与著名作家梁晓声合作的《知青》等,都是人才战略结出的丰硕成果。
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是“鲁剧”崛起的有力品质保证。始终视艺术质量为电视剧的生命线,坚持以优取胜、以特色取胜,严把策划、剧本、拍摄、制作以及审看、修改等艺术创作的每个环节,一个镜头、一句台词、一个细节,精心策划,精心打磨,以精品意识锻造“鲁剧”品牌。《闯关东》剧本曾经八易其稿;在《沂蒙》拍摄期间,导演和演员为了追求影像风格的原生态等艺术效果,俯下身子体验生活,反复揣摩故事情境和角色特征,以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精髓;《知青》仅剧本创作修改就用了两年,拍摄过程中主创团队辗转8省市,行程1.7万公里??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广电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山东电视剧创作生产还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全省电视剧产量不高,过于依靠山东影视集团“一枝独秀”,社会制作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题材还不够丰富,风格还不够多样等等。我们将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我国电视剧创作繁荣发展。
“鲁剧”创作生产下一步规划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鲁剧”创作方向,以新的更高要求,推出更多为全国人民喜爱的优秀“鲁剧”作品。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鲁剧”创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面向市场、面向观众,加快培育电视剧产业发展的市场主体,继续支持社会电视剧制作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鲁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别是扶持、激励民营电视剧制作机构加快发展。深化山东影视集团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山东影视集团在“鲁剧”创作生产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条件成熟时,推动山东影视集团上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鲁剧”创作生产的扶持和引导。紧紧围绕加强引导、提升电视剧的品质和质量这一主题,山东省将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山东省电视剧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两个作用,加强对社会制作经营机构发展的引导,把“鲁剧”创作生产推向新水平。
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创作更多优秀“鲁剧”作品。继续深入挖掘齐鲁文化的精髓,保持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尊重艺术规律和传播规律,为“鲁剧”开掘更丰富的创作源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弘扬主旋律,坚持精品带动,创作生产思想性观赏性相统一、两个效益俱佳的优秀影视作品。近期突出抓好电视剧《大金脉》《创业年代》《追捕渣滓洞刽子手》《大舜》,电影《止杀令》等重点项目的播出推介,以及电视剧《青岛往事》《长大成人》《战长沙》等的创作拍摄。
积极推动“鲁剧”走出去。“鲁剧”已有多部电视剧走出国门,在欧美和亚洲一些国家电视台播出,多次参加国际电视节并获奖。通过在意大利、法国拍摄《创业年代》,密切了与欧洲影视界的联系。今后的“鲁剧”创作将在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特点的同时,充分考虑国外观众的收视心理和需求,开展更多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创作更多更好具有国际视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影视作品,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做出新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