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经济总量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与否,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必须切实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挑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仍然存在着较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我国经济发展必将受到外部环境的巨大约束,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同时,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这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最近,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就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发达经济国家正在试图或者说被迫减少其负债消费模式。
其次,如果不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将会面临着进一步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失衡并增长的现象。从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上看,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 我国的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失衡问题,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存在的失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需求结构来看,内需和外需不均衡,投资和消费不协调,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外贸出口的依赖比较大,这一点从近年来我国的居高不下的外贸依存度就可以看出来。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不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降,也恰恰说明了我国经济对于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以及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
从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的发展。虽然农业一直被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受制于其规模化经营不足的问题,农业始终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之中且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
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凸显。由于历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既表现为地区间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差异,还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虽然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当前,我国正处于只有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否则我们的经济就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1.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我们国家必须及时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坚持把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以此来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有效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总的来说,就是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具体来说,调整产业结构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保护行业生产能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二是突破关键环节,加快工业结构升级转型。也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新型化,大力促进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此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强化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管理咨询、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结构的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就是要重点支持新能源、生物、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我们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3.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或者说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这一进程既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更是一种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要统筹城乡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关键的应该是着眼于制度体制层面的改革,以制度的公平矫正城乡关系的不平等。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也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题功能区战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开发秩序,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开发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此外,更主要的是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引导产业跨区域有序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经济总量成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的同时,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有很多重大的经济结构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的成败与否,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
首先,为了应对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必须切实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挑战。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因此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仍然存在着较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如果我们不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我国经济发展必将受到外部环境的巨大约束,难以保持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同时,当前世界经济正进入新的结构调整期,这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最近,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就指出,当前世界经济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发达经济国家正在试图或者说被迫减少其负债消费模式。
其次,如果不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将会面临着进一步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存在着失衡并增长的现象。从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上看,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 我国的三次产业发展很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失衡问题,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存在的失衡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需求结构来看,内需和外需不均衡,投资和消费不协调,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于外贸出口的依赖比较大,这一点从近年来我国的居高不下的外贸依存度就可以看出来。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需求的不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迅速下降,也恰恰说明了我国经济对于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以及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
从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的发展。虽然农业一直被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受制于其规模化经营不足的问题,农业始终处于低速增长的状态之中且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
从空间结构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凸显。由于历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既表现为地区间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差异,还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的差异。虽然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当前,我国正处于只有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否则我们的经济就不能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1.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
针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问题,我们国家必须及时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坚持把充分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以此来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
2.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而有效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总的来说,就是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具体来说,调整产业结构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重点保护行业生产能力,稳定重要农产品供给,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
二是突破关键环节,加快工业结构升级转型。也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传统工业的新型化,大力促进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此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强化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管理咨询、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结构的提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就是要重点支持新能源、生物、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需要我们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在国家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3.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或者说是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这一进程既是一个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更是一种对利益格局的调整。我国要统筹城乡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最关键的应该是着眼于制度体制层面的改革,以制度的公平矫正城乡关系的不平等。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也是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题功能区战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开发秩序,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开发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此外,更主要的是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引导产业跨区域有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