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的形象与抽象的笔墨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珂是20世纪写实水墨人物画文脉之中的一位具有继承与革新精神的水墨画家,他的作品在坚守写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传统中国画对线的书写性要求及泼墨、破墨、积墨等用墨技巧,形成了以写实形象与意象造型相结合的朴实而厚重的画风,在当代画坛独具一格。本文将从形式语言的角度分析王珂水墨人物画在笔墨与造型、写实形象与意象的融合统一以及笔墨的构成关系等水墨人物画的核心要素,从理论上揭示其隐含在画面与形象之中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王珂;写实水墨;人物;笔墨
  笔墨与造型的问题一直是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无疑是一边向西方写实艺术学习,一边向中国传统绘画挖掘,但是要真正做到游刃于二者之间并形成富有精神内涵的个人面貌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更是艺术家综合修养与创造力的体现,当代水墨人物画家王珂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被充分地凸显出来。
  王珂的水墨人物作品在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其艺术特点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在创作方法上坚持写实主义原则,在创作题材上以关注和表现普通民众的形象及生活为主,并借助现实题材来表达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及人文关怀精神。第二,在绘画语言本体的探索上,始终围绕着写实造型与意象造型的关系展开,力求使作品达到写实艺术的严谨性与水墨意味的表现性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王珂近20年的水墨探索尤其是近期作品呈现出了笔墨与造型的高度统一,远观是写实的形象与统一的画面,近看则是抽象笔墨的节奏交织,笔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被更加意象化的综合运用于形象的再现之中,如《同事系列》、藏民系列以及大型历史题材《秦始皇统一六国》(图1)等作品。因此本文拟针对王珂所创造的写实水墨人物新画风,重点从形式语言的角度阐述其形象的表现、写实形象与意象的融合统一以及笔墨的构成关系等水墨人物画的核心要素,从理论上揭示其隐含在画面与形象之中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艺术创作观念的形成
  早在80年代初期,美术学院科班出身的王珂的写实造型观念和方法就已经形成。后来在“85美术新潮”的影响下,曾经尝试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探索成果转化到水墨人物的表现之中,但最终还是把写实水墨作为创作的主要方向。
  2000年至200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两段学习经历,是王珂写实绘画造型观念逐渐成熟的阶段。其中,在卢沉、韩国臻两位老师的影响下,开始深入研究写实水墨人物的造型方法并在写生中不断积累创作经验;在张立辰“笔墨结构理论”的影响下,他开始把写实造型的研究重点转向笔墨语言对形体的重构,尤其是开始了对泼墨、破墨、积墨等墨法的综合运用与实验。对写实水墨人物及传统笔墨语言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了把具有科学性质的写实水墨人物转换成真正意义上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意象造型。这一点诚如画家自己所述“我觉得写实的水墨人物画的最高境界是把写实的形象融进抽象的笔墨关系中成为一个整体,从而让观赏者勿略其各自的独立存在”。在意象造型方面,画家一方面通过对传统绘画美学理性思考与创作实践,努力在笔墨表现方面超越写实绘画对意象造型的束缚,力图通过综合运用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语言来解构人物形体,进而使写实的形象兼具抽象笔墨的审美意味。
  二、艺术语言分析
  (一)形象叙事
  写实人物尤其是主题性绘画创作无疑是具有叙事功能的,王珂的写实绘画则具有以形象进行叙事的特点。如其作品陕北系列、藏民系列、同事肖像系列等所显现的那样,直观的形象总是占据画面的主要位置,形象本身就在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与生存状态。如表现旷工的《旷工劳模》(图2),就是一组具体的旷工形象的呈现,使我们与旷工有一种面对面的感觉,这就是形象叙事的目的,表达一种面对面的感受,从而传达作者与激发读者对众多底层人物或者是普通人物的人文关怀。形象叙事必然是通过形象的直观性也就是通过形象的具体而微的塑造来呈现,这本身使王珂的人物画哪怕是人物众多的作品更多的具有肖像画的性质,众多的形象被直观地呈现在画面之中,同时也就是被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王珂写实人物的本质特点可以概括为用形象本身来叙事而不是通过人物来叙述故事。
  此外,关于王珂人物画的形象叙事必须要阐明的一点是——虽借助近距离肖像的形式进行叙事,但他的人物画绝不是单纯的肖像画,除以肖像为目的而创作的同事肖像系列之外,在其他的作品中人物基本都被赋予在一定的现实情境之中,也就是说画家更关注的是表现对象的社会身份及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境遇。如《边陲小镇》《陕北小镇》《快乐陕北》《老俩口》等作品,人物在现实情境中被表现,从而赋予了形象更丰满的生活意味。由于画家善于感受与捕捉农民与藏民形象中的朴拙感并且能够不加掩饰不遗余力的进行表现,因而画面中的形象呈现出未加修饰的自然美与朴拙美,所以理论家王镛先生评价其为“朴素的写真”①是非常贴切的。王珂绘画给人的朴素的印象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淳朴意味;二是画家再现人物形象的语言方式所具有的朴素美感。朴素的形象与朴拙的语言正是王珂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审美价值所在,也是画家本人的性情禀赋与艺术修养和艺术追求的必然结果。
  (二)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融合
  1 .笔墨语言特征分析
  王珂的绘画所呈现的写实形象与笔墨语言兼具人文精神与形式审美意蕴的双重内涵,因而写实的形象不仅亲切感人且富有艺术审美意味,是意象造型与写实造型的融合。这是画家对造型形式语言不断实验与提炼的结果,有意味的写实形象使写实人物除去了自然主义的琐碎,同时以写实与人文关怀为前提的笔墨语言使意象造型不至于成为空洞的语言符号和技术堆砌。
  在绘画技法来看,王珂的写实人物绘画主要通过勾线和泼墨结合的水墨语言来进行表现。在人物的具体表现过程中,面部表现的较为准确深入,眉眼等五官及面部轮廓在勾线的基础上,以色代墨进行深入的形体塑造及神态的表达,这点与“徐蒋体系”所提倡的科学精神相符;与深入刻画的面部不同,身体部分则以或快或慢或连或断的书写性线条来赋形,同时以简练而有力的泼墨深入赋形,最后以泼墨与积墨的方式进行整体画面的协调,从而形成了复杂而有序的笔墨交响。纵观王珂的绘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面部、手部及衣服的装饰部分用色,面部手部以外的绝大部分用墨,因此色与墨形成了量与质、少与多的强烈对比。最终,两组语言对比的结果——面部的写实与身体的写意、面部的色与身体的墨——第一印象是面部被充分突出,形象叙事凸显,克服了传统人物画千人一面的程式化或类型化倾向;第二是畫面的整体面貌既具有写实绘画的严谨性又具有写意人物画酣畅淋漓的书写性和泼墨、积墨形成的厚重感。由此可以看出王珂的写实水墨人物画的意象造型特征是通过面部形象的写实表现与身体的泼墨写意来呈现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身体部分的泼墨写意是造型高度凝练和概括的结果,是经过画家主观处理之后的符合人体比例与结构关系的笔墨结构。   2.画风的演变分析
  写实与意象,写实是手段,意象是目的,从写实造型到意象造型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下面将通过陕北系列、藏族系列、近期作品等三个时期的作品分析来展现画家在写实与意象的融合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不同阶段的笔墨与造型的变化特点。
  (1)陕北系列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边陲小镇》《陕北小镇》《快乐陕北》《老俩口》等主要创作于2002年至2006年,是画家早期艺术探索的成果。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与笔墨关系遵从客观形象的自然形态与解剖结构关系,光和色也被广泛运用于画面之中,泼墨、破墨、积墨等墨法的综合运用中充分利用了水的渗化效果,画面呈现了丰富而斑驳的墨痕与水痕。在线和墨的关系方面,以书写性的线对形的建构为主,在线的基础上进行泼墨与积墨的处理,最后通过泼洒大面积的淡墨统一画面,从而使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抒情意味,写实叙事特征也较为明显。如作品《老俩口》(图3)中对泼墨法与积墨法的艺术处理,使背景与人物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时间感,背景的斑驳墨痕所产生的迷离般的光感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背景中的钟表又切实的起到了关于时间的暗示效果,使观者对画面中老俩口所经历的人生岁月产生无限的联想。这种泼墨技巧在藏民系列的作品中也被广泛运用,均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可视为对泼墨技法表现形式的新发展。
  (2)藏民系列
  藏民系列的作品如《藏地所见》(图4)《和谐圣地》《拉卜愣晒佛节所见》《温暖的家园》等是画家继陕北系列创作之后的又一新的题材形式,藏民题材的作品自2008年以来一直是画家创作的重点。具体来看,这一时期的作品面部特征在语言上变化不大,但是在身体的塑造中线的痕迹却越来越少,墨的分量越来越足,墨既是笔又是面达到了直接表现形体概括形体的作用,笔墨开始消解具体的解剖结构,将自然形态的体和面直接转换成了抽象的笔墨,用笔肯定而有节奏,用墨自然而具有干湿浓淡的变化,早期的类似轻音乐一样的水墨意味变成了重金属的节奏,乡土抒情与写实叙事逐渐被形象的直观性代替。
  (3)近期作品
  在王珂的近期作品中,尤其是2015年创作的《同事系列》(图5),将写实性的形象叙事和泼墨、积墨的抽象笔法发挥到极致,画面去除了对人物身份及生活状态起暗示作用的背景而是直接单纯地表现形象,生动而传神。在这里早期线面结合的画风骤然改变,除面部及衣领等处有少量的线条存在之外,其他部分则纯粹用笔墨直接概括形体,干笔湿笔笔笔交织,淡墨浓墨有次序的复叠,从画面中的笔墨痕迹可以看出画家是在一种快速的书写状态下完成的,在高度的写实造型与丰富的笔墨经验基础上所呈现的意象化的写实形象,彻底的实现了“再现性的具象内容与韵律性的抽象形式的合二为一”②。从《同事系列》来看,人物的面部结构与神态的精微表现以及衣饰部分的概括与简化,从线面结合到以面为主的泼墨与积墨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王珂在写实水墨意象人物造型方面的娴熟与概括表现能力。
  结语
  王珂的水墨人物画秉承20世纪以来“徐蒋体系”尤其是徐悲鸿所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學为用”的写实主义精神,吸取近一个世纪以来写实水墨人物画家实践探索的成果,一方面坚守“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积极利用西方写实绘画的传统经验,同时又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探索水墨语言的可表现性,以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泼墨写意绘画的意象造型观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最终取得了不一般的艺术成就。
  此外,在当代多元的水墨画语境中,王珂坚守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深入研究写实造型与笔墨语言,使中国画意象造型的美学传统在当代写实水墨人物的表现中展现出新的高度,在追求“新”“异”与“自我”的时代以及在传统资源的继承与革新方面无疑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注释:
  ①王镛.朴素的写真——王珂的水墨人物画[J]美术,2010(10).
  ②罗杰·弗莱.弗莱艺术批评文选[M].沈语冰,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期刊
发军弟与我同窗,职业教员,很有范儿,早年游学京都,开天眼。近几年,其名频频出现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项重要展览之中,且都是最高奖,着实让人有些“眼红”,无疑这些骄人的创作成果也奠定了他在河南省中青年美术家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位置,更是当代中国中青年画家中的翘楚。  发军弟主攻水墨人物画,内容以表现现代都市边缘人物为主,造型精准且不失意趣,作品尺度大,在偌大的空间里承载着众多的人物,在处理上极具挑战性
期刊
艺术是心性的自然流露,每当毛笔拂过纸面,洇润的墨色徊还,就是与自己最真诚的交流和心迹的自然呈现。  作画如修行,静境为难,唯心无尘埃,方得笔下隽永……导师何家英先生的言传身教时时感染和激励着我,教我以最真诚单纯的心境对待绘画,通过对墨迹的审视而警醒和认知自我。  唯愿默默的体悟生之静美,使之于笔下纯化而再现。  《藏女》  2005年深秋西行考察,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藏区,看到什么都倍感新奇:牦牛、雪
期刊
【摘要】陈淑霞作为当代美术思潮中极有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其风景油画作品通过传统美学理念传达着当代性。本文通过浅析2002年至2007年间陈淑霞风景油画作品的一水两岸式构图,空疏的美学意境,朦胧迷蒙的画面感,感知陈淑霞风景油画所传达的传统水墨山水的卧游情结。  【关键词】陈淑霞;油画;泛舟江湖;卧游情结  中国传统的水墨山水,脱胎于壁画的衬托,在精神上传达出隐逸、乐山乐水与泛舟江湖的卧游情结。到了宋
期刊
画贵造境。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莫不以此为要,艺术史表明,艺术与非艺术的品质差别,亦在于有无境界或境界的高下。  青年画家陈志峰,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南开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他擅做花鸟画,兼工带写,作品呈现形神气韵俱足与简净典雅的风神,给人留下极深印象。做为在学院学术背景、氛围环境中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学者型画家,在作品中志峰强调文化韵致的表达,关注超越现实的视觉美感营造。当然,更重要的是,以有
期刊
姚震西是一位画家,一名编辑,一个性格沉静自知内省的人,一个广西人。孟子说要“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那么要讨论和判断姚震西的画,上述概况是要知道的。若深入一步,则不能仅止于此。  从作品显示的阶段性来看,姚震西从科班学习开始到今天,他在花鸟画领域摸索了三十多年,其风貌从力求工稳到一味爽快,再转而致力于语言的纯粹精到——这过程与三十多年来中国画调整转变的历程大体合拍,但是个人风貌的具体成因则
期刊
期刊
去年,刚做完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人物水墨画大展的郑军里,今年暑假期间远赴甘南采风写生,又画回来50幅依旧笔墨精妙的人物水墨画。长时期进行广西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郑军里,这回行旅域外,题材的拓展,也相应带来了表现技法和风格面貌的变化。其实从去年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人物画开始,这种新的尝试和变化就已初露端倪了。  绘事之变,总是自然而至的,如同生命生态一样,题材画法领域的拓展也在其中。郑军里在题材上拓展域外的
期刊
余传伟画水彩画是近几年的事,但却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除了天资之外,恐怕更多的是用心精研使然。  他大学的课业是设计,并曾从事过多种职业,不管际遇如何,绘画却仍是他始终的不舍。  余传伟的水彩画有一种别样的气息。读他的画就如同吟一首民国时期的抒情叙事小诗,感动便不经意的在心里流淌了,自然、随性,并隐约有故事。  画里面有岁月的流痕,有追梦的心跳,也有平淡的生活感悟。  画画,不过是他生活日常的一个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题款是融诗词、书法、绘画、印章为一体的艺术样式,本文以齐白石的清供作品为例,分析清供图这一独特花鸟画表现形式里农家乡愁、情趣寄托、托物言志、艺术品格、慈悲胸怀等诸多的精神性表现内涵。  【关键词】清供图;题款;花鸟绘事;精神性表现  中国画的题款从起源到发展形成,渊源久远,经历漫长,最后发展为诗、书、画、印高度融合的艺术样式,成为中国画独特的风格特征。题款艺术则在其发展中又产生了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