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战胜时间抵住流年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离让爱情更加热烈。她偷偷给他写信,且越来越炙热动人。她纯洁、勇敢的爱让他感动,他们通信越来越频繁。
  他是哲学界巨擘,为了“五四运动”提倡的科学与民主,他在白色恐怖中以一支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最终遭迫害。在他不幸的人生中,唯一幸运的是遇到她,那个为爱永葆热情的女子。

吹醒了梦中的呢喃


  1945年10月的一天,夏君璐打开位于重庆黄桷垭小镇的家门,迎接三姐归来。她的目光锁定在三姐身旁的男子身上。他是三姐的同学,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赶赴印度训练,日本投降后退伍,忧国之心让他无心返回校园,想尽快在舆论界谋一个职位。因当时的国民政府设在重庆,他便暂时来夏家落脚。
  他不高大,也不算英俊,可夏君璐对他莫名地热切起来。白天,她不顾自己是路痴,自告奋勇带他同游黄桷垭;晚上,她向他请教铅笔画,和他一起吟诵李白的诗句。他才气过人,17岁就出版了40万字的译著《逻辑基本》,考入西南联大后,成为金岳霖最得意的学生。在夏君璐眼里,他温文尔雅,举手投足之间尽是风流。一周后,他搬去重庆,在独立出版社开始政论写作,只知“读书、思想、辩论”的他并不知道,这个灵秀淡雅的高中女生,已对他一见钟情。
  勇气在身体里酝酿,全家准备搬到重庆城里时,夏君璐借机给他写了第一封信:“殷学士福生兄:星期六(一月十二日),决定搬进城。兄来舍下请到中一路167号。您有一个布口袋在我这里。”那时,他还叫殷福生。信末,她刻意写了邀请他的理由,颇有些此地无银。
  他像兄长一样,送给她书,送给她小兔子。他性格孤僻,生活中常常一天说不上几句话。她不管,憧憬著、盼望着,接二连三给他写信。像一阵风吹醒了梦中的呢喃,不知怎的,情感爬进各人的心里。她说“福生”不好听,他便改名“海光”。

她使他向往


  他们的恋情遭到家人反对。为了阻止他们见面,父亲把夏君璐安排到武昌学风最好的圣希理达女子中学就读。而随国民政府南迁,殷海光去了南京。
  可距离让爱情更加热烈。她偷偷地给他写信,且越来越炙热动人。她纯洁、勇敢的爱让他感动,他们通信越来越频繁。因她就读的学校对男女通信管理颇为严格,他不得不用了很多化名。“我每发信给您,像愚笨的学生交作文给先生看……但我是厚皮脸。”他说。
  因文笔犀利,他被《中央日报》聘为主笔,时代的洪流把他推上政治舞台。她不希望他“偏袒国民党”。可“说真话”又让她非常担心,切切地提醒他“不要过分,被打击的滋味不会好受”。她也关心他的身体,叮嘱他“常常日光浴,尤其清晨的最好,并且鱼肝油不要忘记吃,应该随身带着”。
  1947年11月,金陵大学文学院聘请殷海光任教,因很受学生欢迎,他不到两个月就升为副教授。他在信中,有了无限的畅想:“我希望有个贤淑的……有一个好的小家庭,有一两个‘小土匪’,著一两本有学术价值的书,种种花,栽栽菜,做个教授以终老。”对于爱,他羞于说出口,但信中的省略号,足以令她开怀。
  他想辞掉《中央日报》主笔,专心做教授,可文章屡屡轰动,几次递辞呈,均不获允。他心境不佳时,只有端详她的照片,才能感到一点喜悦和希望。
  不久,徐蚌会战打响,殷海光以主笔身份亲临前线。面对“赤野千里,庐舍为墟”,他对国民党的统治深感绝望,煎熬中写出社论《赶快收拾人心》。文章对国民党政权给予无情批判,令蒋介石大怒。

照着心头的冬天


  局势越来越乱,《中央日报》已开始往台湾省搬迁,他希望她“慢慢设法来台”,投考台湾大学。
  1949年6月3日,在殷海光的安排下,夏君璐抵达台湾省。爱情的小舟在时代的大海中颠簸翻腾,终于平安进入基隆港。
  因对当局的陈腐之气愈发不满,殷海光自觉无力扭转,遂退出报界,在傅斯年的邀请下,到台湾大学执教。夏君璐也考入台湾大学农化系,她的志向是毕业后做他的妻子,过他梦想中读书、种花的生活。
  殷海光终是放不下那份家国责任,在台大授课之余,他和胡适、雷震一起创办了《自由中国》,并兼任主笔。1953年,夏君璐毕业,他们正式结婚,3年后,女儿殷文丽出生。在温州街的家,她尽情地种植、烹饪、饲养,他终于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自由中国》推出的一系列社论戳到了国民党的痛处,随着“雷震案”爆发,编辑们被暗杀、被抓捕,殷海光也被特务日夜监视。书不能教,文章不能发表,人人谈“殷海光”色变。没有收入,只得靠夏君璐给人做衣服艰难度日。
  即使这样,她的爱仍然坚如磐石,在被软禁的小院,他们挖池子、造假山,栽杨柳、种睡莲。狭小的空间里,她为他开辟出无限乐土。院外,疾风骤雨;院内,恬静幸福。在梦想的大庄园,他坚持读书写作,并完成多部著作,其中《中国文化的展望》成为现代思想史上一部重要文献。
  殷海光因此长年心情郁结,不幸罹患胃癌。在学生们资助下,他做了手术,术后只能进食流质食物。于是,夏君璐在院里种了一小片麦子,每天早上给他打青汁;他瘦成皮包骨,无法走动,太阳挪到哪儿,她就把他抱到哪儿。她像阳光一样,照着他心头的冬天。
  1969年9月6日,被禁锢11年之后,殷海光在夏君璐的怀中含冤去世,年仅50岁。
  (摘自《读书文摘·经典》)(责编 满天)
其他文献
“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全世界宣布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宣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由此在2007年两会上就教育议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激起了两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也引起了教育界,尤其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这项政策结束了1997年我国大学实施招生并轨以来师范生收费教育的历史,恢复了改革开放以后一度实施过的师范生补助教育的政策。   中国师范院校从
大多数人刚开始工作时都有颇高的心气和斗志,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站稳脚跟。一些新人生怕让团队和上司失望,所以哪怕不是100%有把握完成的工作,也先一把揽下来,无意中许下了没法兑现的承诺——  “好的,我本周五前就能写好50页的行业分析报告。”  “没问题,这个估值模型交给我吧。明天肯定能搭建好。”  高盛前两年的一个实习生M毕业于一所欧美顶尖大学,各方面均出类拔萃。可几乎所有带过她的同事,都发现了
一、从常态课与公开课对比中认识上好常态课的重要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方兴未艾,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也应运而生,诸如示范课、观摩课、试验课、研究课,等等。这些公开课,除了少数教师作秀外,应该说大部分是优质课,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新课标的施行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多数教师对公开课的感觉往往是:听课时激动,教学中难用,真如摆设的花瓶,好看而不中用。笔者认为,即使是精彩的
“90后”古风美食主播李子柒在海外走红了。这个四川女孩的微博粉丝超2100万,抖音粉丝超3000万,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全球粉丝超700万,视频作品经常收获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浏览量。李子柒的视频为什么能受到全球网友的欢迎?她视频中所展现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新华社发表评论说:“今天,全世界都在向东看。在世人关注的目光中,李子柒的视频打开了一个精巧别致的窗口,和众多精彩纷呈的窗口一起,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多元
前不久,我到一家公司找他们的副总裁大江一起去参加活动。一见面,大江就问我有没有助理人选推荐给他一個。我记得大江是有助理的,就问他怎么了。  大江叹口气说:“你看,今天是工作日,现在已经9点半了,还没见她人影。我刚打电话跟她要我参加活动的资料,她来了一句‘正在吃早餐’就挂了……你说,我是老大还是她是老大?”  大江这番话,让我很意外。大江一直以包容宽厚著称,现在提出要换助理,应该是真的生气了。  接
朋友结婚,只有剑锋的妻子柳叶来晚了。她一面温声软语地向大家道歉,一面浅笑盈盈地拿出一对包装别致的水晶天鹅,送给新人做礼物。剑锋却半是说明半是埋怨地说:“本来说好我去单位接她,结果半路上告诉我有事出不来了,拖到现在——就这么一个差事,整天忙得兵荒马乱的,没辙!”  柳叶再次“抱歉抱歉”,解释公司里的突发情况……看到剑锋貌似还要来劲,有哥们儿站出来说话了:“找到柳葉这么好的老婆,没事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化学概念是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正确的化学概念,既是化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十分重视学科的基本概念教学,他认为,人类虽然能够识别众多事物的各个方面,但如果对遇到的每件事都做出独立的反映,人类很快就会被环境的复杂性弄得不知所措,因此,要确立范畴且形成概念。认知规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
黛小姐去年6月结婚,婚后和老公一起出国,他读博,她也正申请学校。她和老公感情很好,日子过得很美满。  前几天,他无意中冤枉了她,她非常生气,老公哄了半天也没哄好。黛小姐火气越来越大,顺口飙了几句粗话。这是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的事,老公很生气,拍桌子和她吵起来。  老公余怒未消,踢了一下衣柜,没想到衣柜是铁皮的,很薄,一下子倒了,正好砸在她头上。黛小姐大哭,吓得老公连忙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就是想制
不少男人下班回家,就只有两个动作:吃和睡。不少女性朋友向我抱怨:  “为什么袜子脱了,不能放到洗衣篮里去?”“为什么饮料喝到剩一口,就是不愿意喝完?”“为什么吃完的零食包装要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扔进垃圾桶?”  虽然我也是男人,但确实不能否认,很多男人回到家就是很懒惰。但是,我真的很想说,我们懒惰也是有原因的。上班这么累,回到家就是要放松一下嘛,要不然,日子多难过啊。  我知道,现在不少家庭是夫妻都
不在婆家找地位  我在结婚头几年,每次回婆家,老公和孩子才是重点,那时,我特别纳闷、不解,平时很爱自己、尊重自己的老公,回到婆家就像变了一个人,对父母唯命是从,和家人一起把我这个老婆当“外人”。  在融不进的婆家里,我根本找不到存在感,经常偷偷掉眼泪,而老公则一副无辜的样子,认为我是矫情、多疑。年复一年都是如此,以至后来,提起过年回婆家,我就很恐惧,不愿意回去。  直到有一天,一位婚姻幸福的前辈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