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里的楚长城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佛已经遥远,却又如此亲近。顺着荡荡秋风的指引,我又一次走进楚长城。
  虽然已是深秋,但这个位于南召县板山坪镇,名叫周家寨的山上,松绿栎黄,一棵棵、一簇簇火红如烈焰般的黄栌、枫叶,更增添了深秋的韵致。
  眼前的楚长城,是一段斑驳古老的墙体,用清一色不规则的花岗岩石块堆砌而成。它曲折迂回在高峻的山脊上,虽然高低宽窄不一,但从它磅礴的气势上,仍可窥见当年的壮观与雄奇。如今,它则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显得平和、质朴、安详,让人心生敬意。
  很长时间,人们并不知道,盘旋于山巅上的这条长龙,到底是什么?更不知道,它修于何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当人们知道它是楚长城时,无不为之惊愕。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长城是横亘于祖国北方的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有谁能想到,在我们的家乡,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竟然也有长城。并且,是被称之为“长城之父”的楚长城!
  在铺满落叶的山野里穿行,一股淡淡的泥土味儿,混杂着一些腐朽植物的气息扑面而来,强劲的山风,卷起满地黄叶,掠过树梢,掠过石砌的城墙,飘落远方。我看着“黄叶漫卷西风”的景象,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苍凉,心里升起无以名状的感动和震颤。周家寨这个地方,是个状如莲花的形胜之地,名曰莲花寨,而从高处俯视,恰似一个金斗,故又得名金斗关。楚长城为何会建在这里?因为,山下有一条西通内乡,远连陕西武关的著名古道,把着这条古道,就掐断了西去和北上去路,以楚人的聪明才智,楚长城修在这里,是恰当不过的事情。站在楚长城上眺望,一条长约40公里,连结6座山峰的巨龙,围成面积20平方公里城池。这样的城池,可屯兵上万,即便有千军万马来犯,也难以逾越城池半步!
  我行走在楚长城上,感慨岁月的流逝与无情。原本高大的城墙,已被岁月剥蚀得不成样子。它的顶部,大部分已经坍塌,留下2米左右高度,我毫不费力就爬了上去。其上的花岗岩顽石,成了苔藓、地衣等孢子植物的乐园,它们恣意地生长着,灰白、翠绿、墨黑,一片一片,繁茂无比。但完好的城墙,还能看出其旧貌:底部宽约3米,顶宽2米左右,高4—6米,顶部分还有雉堞、瞭望口等。楚人用他们高超的建筑艺术,把未曾打制的散乱山石组合在一起,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雄踞于高山之巅。
  秋风吹动着林涛,呜呜咽咽,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楚国在西周时期,只是个弹丸小国,但他们不因其小而自卑,而自甘平庸,自暴自弃,他们有着“问鼎中原”的远大志向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消灭诸侯小国,逐渐向北扩张,终于发展为“欲以观中国之政”的春秋五霸之一,国运兴盛八百余年。这呜呜的风声里,有他们离别家园,告别亲人的嘤嘤啜泣;有他们驾着柴车、披荆斩棘,开山劈路的声声呐喊;有他们搬运石块,修筑长城的阵阵号子;还是有他们思念亲人,思念战友的轻轻诉说;这风声里,仿佛有楚人太多的痛苦和不幸,也有他们太多的不屈和顽强。
  我站在楚长城上,山风毫无遮挡地吹来,带着哨音,带着尘埃,带着枯叶和树枝,在耳畔不停地怒吼。楚长城上的每块石头,每条缝隙,都产生巨大的共鸣,整座大山,整个天宇,都响彻着震耳发馈的呼啸。我登上山巅的楚长城,仿佛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那些尘土,那些落叶和树枝,仿佛成了上万支响箭,齐刷刷向我射来。射在我肩上,射在我头上,射在我胸口。我忽然感到,我仿佛已成为一名楚国的戍卒,在亲手筑起的楚长城上,迎着敌人的冲锋,迎着敌人的箭矢,忽然就站起身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坦然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箭簇插满全身,然后訇然倒下。为自己的祖国,为理想和誓言,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自己的祖国。而我的耳边,忽然回响起了楚人豪迈壮丽的诗句:“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在这样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斗中,我披着犀甲,驾着战车,迎着旌旗蔽天的敌人,冒着密密麻麻在空中交错坠落的箭簇,义无反顾地冲向敌人。现在,我最终倒下了,我是微笑着倒下的,因为我是为理想而死去的,死得其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死,我也将成为鬼魂中的英雄。
  也许是秋风太过强劲,也许是我为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深深地感动着,眼中竟盈满了泪水,忘却了时间,忘却了寒冷,久久地深情凝视着。眼前的楚长城,它是那样的雄浑,那样的壮美,那样的巍然屹立,坚韧不屈,它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我心中永远不朽的图腾!
  晨雾中的五朵山
  苍山如海,晨雾漫卷。
  如果不是夜宿山上,不是在这阴阳交割的早晨,五朵山那奇幻缥缈的景象,你是难得一见的。
  这样的早晨,万福宫静若处子,雾气轻逸地蒸腾着,从玉皇殿前一位道人的发髻上流过,而他似乎并未发觉,只顾挥动着扫帚,小心地清扫着台阶上的尘埃和落叶。
  也许闵公祠的基座太过沉重,雾气很轻易地就把它抹去了,只把闵公质朴清雅的身姿托在虚空中,把他慈悲的情怀牵送得更高,把他道家的仙气传递得更远。
  山上的路已被雾气遮掩,只能看见近前星星点点的秋菊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散漫在道路两旁。偶有秋风吹来,这里的每一条沟壑,每一堵山崖,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路的前头是更浓的雾,雾的深处,圣朵、禅庵朵、摩云朵、姮女朵、娇女朵五峰并峙,如五朵出水的莲花,去尽了山的棱骨,似“欲掩还羞”的少女,把薄纱系在腰间,端庄秀丽,尽显妩媚。
  踏云而行,感觉是异样的,仿佛鞋上也带了云雾,每一步都轻盈飘逸起来。行路间,丝丝缕缕的云雾,总会跑来缠绕你,跟随你,亲昵你,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寸步不离。越向上走,云雾愈深愈浓,忽然间会有一只小鸟从云雾里攒出来,扑到面前,带来几声的啁啾,搅动几个雾的漩涡,未及看清样子,又倏忽而去,只留一瞥漂亮的剪影,让人猜想不已。
  在五朵山旅行,有雾伴随,就不会寂寞。一丝丝一缕缕的白雾,身着羽衣,成群结对,来去匆匆,行脚遍野。在流泉“叮叮咚咚”的伴奏下,它们在山坳里、亭台间、栈道上翩翩起舞,姿态纤柔;在疏朗的竹林里,它们东一片,西一片,和你捉着迷藏,让你永远也逮不到它们;在每一个转弯处,趁你不备,它们会迎面而来,和你撞个满怀;在渺无人迹的地方,它们扑到你身上,抚摸你的肌肤,亲吻你的脸颊;它们在你小憩的石凳边,拿一块素雅的方巾,轻抚你的脸颊、脖颈、臂膀,那凉凉爽爽的感觉,让你舒服又惬意。   到了遇真亭,你不妨停下脚步,放眼远望。云雾绕在山峦上,像纱裙、像飘带,像草帽,阿娜多姿,气象万千。云雾在树梢上飘动,似闲逛的柳絮,似翻卷的幔帐,似轻舞的罗衣,姿态万千,幻化无穷。云雾在山坳里汇聚,像泡沫,像丝绵,像积雪,厚厚的,虚虚的,让人思绪飘邈,充满幻想。云雾在山涧里流泻,如飞瀑,如白练,如琼浆,绵绵长长,柔美轻盈。这变幻莫测的云雾,在展露自己幽隐奇幻的同时,也为五朵山装点一份灵动与神秘。
  登上金顶,大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觉。这里白玉台阶,雕梁画栋,勾沿飞角,金瓦覆顶,恍若天上宫阙。抬头看天,瓦蓝瓦蓝的,像被人刚刚擦拭过一样,干净得让人惊心。忽然觉得,身边似少了什么?哦,云雾!那“剪不断,理还乱”如影随形的云雾呢,它们都去哪儿了?朝山下望去,适才发现,不知不觉间,竟把云雾撇在山下了。五朵山下,云雾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幔帐,覆盖了一切。远处的群山、村庄、河流、绿树,不见了踪影。刚才见过的玉皇殿、文昌庙、财神庙、土地庙、闵公祠,还有那停车场上的人影车流,甚至那立于云头的遇真亭,统统都不见了。脚下的云海看似平静,但只是一阵微风吹起,云海便骚动起来,云朵们开始你挤我攘,你追我逐。这一片涌动了起来,另一片也跟着涌动起来,一片云朵迅疾而来,一下子骑到另一朵的云头上,而后面的云朵复又涌上,把前面的云朵压在身下。云朵不断地叠压、变幻,一会儿是悠悠奇峰,一会儿是深沟大壑,一会儿是人影幢幢,一会儿是万马奔腾。前面的云朵忽然间消失了,而后面的云朵突然间失去了支撑,似踏空的奔马,纷纷跌入万丈深渊,幻化成一条瀑布,或崩塌的雪山,仿佛能听到“轰隆隆”的声响,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我终于发现,在这些云朵逃离的地方,有一轮红日慢慢出现,似一个驾云高手,挥动千万条神鞭,在云海里抽动,那些云雾到处窜动,四下躲藏,天空中是何等的动荡不安。但最终,它们一片片被太阳的光芒捕获,被镀上一层耀眼的金光,那些云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心甘情愿地接受太阳的洗礼。云海一片一片地被太阳统治,整个天空光芒万丈,炫目无比。不多时,这万里云雾,竟被融化、剥离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山下的村庄田园、河流绿树,庙宇道观一切又光润如画,呈现眼前。
  站在五朵山的峰顶上,静观这云卷云舒,思绪也似流云,涨涨落落,起起伏伏。当年的玄武真人,为何要脱离红尘,摆脱人生的苦难,来到这五朵极顶,静心修炼。我想,这五朵山观云,恐怕也是他常修的课目吧,是否从观云中,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而五朵山的云雾,生动活泼,热情奔涌,温柔轻盈。一旦有一轮红日照耀,一切都变为乌有,似在演绎着人生的意味。如果看透了,这是不是人生的大境界?
  其实,人性是冥顽的,生活是散乱的,我们时时、事事被物欲所惑,好似被眼前的云雾遮了双眼。闲暇的时候,不妨登上五朵山,听一听山风,看一看云雾,即便没有醒悟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但我们的心起码会安定下来,离虚妄会远一些,离本真就会近一些。
其他文献
估计用一本书也写不老胡这人前半生的传奇经历。他读职高,后来去高考,数学接近满分;在他老家开了个台球室,然后变成了那儿最大的ktv赚了很多钱,最后又在一个月内转卖散尽家财;北漂的时候建了个地下室乐队,啥乐器都玩儿;爱户外旅行,差点儿被雪崩埋了,也差点儿从海拔五千以上的山口的滚落悬崖……总之,他的前三十年逍遥又嚣张,就像是打仗——紧锣密鼓轰轰烈烈,破人心弦。  可谁又能想到三十岁之后的他又如何了——灯
期刊
摘要:壁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的文化相互依托、相互映衬。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四君子”题材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常被用来表示以德为美的载体,并且对中国文人的人格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四君子;以德比美;时代精神;文化意蕴  一、传统四君子题材的来源及发展史  “四君子”是指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中,对冬梅、幽兰、青竹、雅菊四种草木题材的美称,是我国绘画艺术中所用的专门术语
期刊
摘要:从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包豪斯的观念与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以包豪斯而名垂青史并且影响至今的观念,教育模式与设计艺术实践都是与“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这个核心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从包豪斯的历史脉络上观察包豪斯,分析包豪斯产生之前的历史背景以及包豪斯被迫关闭后在魏玛,芝加哥和乌尔姆的发展,而不是仅仅观察他的14年之内的包豪斯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包豪斯——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观念引导
期刊
荥阳汜水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北临黄河,南连嵩岳。春秋时期属郑国,战国时期属韩国,秦设虎牢关,汉置成皋县,隋开皇二年始称汜水县。境内的虎牢关位列中国八关之首,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有“两京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溫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扣人心扉的历史故事更使汜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唐初李世民利用汜水虎牢之优势,生俘窦建德,再败王世充,于此奠定了唐王朝的基业。宋
期刊
摘要:根雕,是一种雕刻方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期刊
摘要:根雕艺术在中国历史悠久,精美的木雕根雕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的起,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时代变迁根雕应随时代所变,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结合物件的实用性功能性把根雕工艺应用到老百姓生活上来提高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互联网,物联网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根雕工艺也要有这个时代特征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数字化智能化是根雕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期刊
摘要:石涛画语录是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的绘画观点,理论与实践都有涉及,通过阅读石涛画语录的一些绘画观点颇有感悟,所以在这里主要论述一下画语录中所要求的一名画家所应该具有的修养和远尘脱俗的心境。  关键词:石涛;气魄;修养  石涛和尚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法名原济,号大涤子,自称苦瓜和尚。清初著名画家,书画理论家,有很多传世名作,他的理论著作《画语录》是影响后世绘画、美学等的经典之作。整部著作共十
期刊
一、罗尔豪小说语言的灵性与智慧  读完罗尔豪的中小说集《野猪林》,我终于忍禁不住,要为他写一篇评议文字了。  小说,是各类文学作品中最复杂最难掌握的一种写作形式。要想写好小说,需要一种天生的灵性与慧根。这种灵性与慧根,体现在小说写作的各个层面:起承转合,故事架构,情节铺展,生活场景布设,人物性格塑造,思想深度开掘,社会内涵延伸……但最基本、最重要也最能体现作家天赋大小的却是小说的语言,尤其是小说开
期刊
三年前,把父亲压箱底的书翻出,竟发现这有着鲜红封面的《活着》。于是被好奇心占据的我看完了这本书,只觉得压抑充斥整个心灵,同时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接连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世界上。于是《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进书堆,我讨厌余华,讨厌他的残酷。  今天,我又重拾这本书,或许是经历了这三年的岁月,成熟许多,亦或许是独自生活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活着的痛苦。于是,带着“我为何而活?”这个
期刊
摘要:豫剧文化源远流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地方戏剧目,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们国家艺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对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肩负起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豫剧它利用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传播环境,先后多次登上世界舞台,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豫剧;海外传播  一、豫剧的起源与发展  清朝初期,是豫剧的萌芽阶段,此时的豫剧还叫“河南梆子”。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