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3月29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联合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发起的“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在北京启动。 该项目推动了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体系与中华老字号发展的对接,计划在新华社全媒体矩阵中以专门版面、页面和时段,发布中华老字号各类信息,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华老字号振兴的良好氛围;将安排传播资源充分展示入选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将安排公益性线上线下平台,推广老字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联合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发起的“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在北京启动。
该项目推动了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体系与中华老字号发展的对接,计划在新华社全媒体矩阵中以专门版面、页面和时段,发布中华老字号各类信息,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华老字号振兴的良好氛围;将安排传播资源充分展示入选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提升美誉度;将安排公益性线上线下平台,推广老字号企业产品,为有个性需求的企业提供有效资源供给。“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选择第一批服务对象。
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正荣,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中粮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骆家駹,中国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殷建豪,中华老字号品牌委员会主任、浙江省老字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丁惠敏,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付杰等共同启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
刘平均介绍,2013年以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连续开展了5次公益性的品牌价值评价发布工作,颁布实施了25项与品牌评价相关的国家标准。2016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同新华社共同发起“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首次发布了老字号品牌价值评价板块。本次启动的“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是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与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联手支持中华老字号发展的升级行动。
丁惠敏表示,中华老字号是中国商业史的创造者和记录者,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者,在老字号的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以中华老字号品牌为载体,以保护老字号为根本,深入挖掘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入挖掘老字号品牌内涵,从而推动老字号顺应时代、创新发展,对全国老字号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增强实力、走向世界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国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成为首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的企业。成立于1949年的中茶,是世界500强之一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在中华老字号序列中是唯一的全品类茶叶企业,连续多年在茶行业百强中排名第一。
《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方立新代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机构发言。他表示,中茶以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茶文化为使命,以“国饮中茶”为品牌主张,在全球塑造“茶礼”的品牌形象。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库力量,围绕中茶的品牌特质,定制系统化的海内外推广方案,与中茶一道,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品味中国。
骆家駹表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的启动实施,对做强民族品牌、振兴中华老字号、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茶愿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国家品牌网的帮助下,继续做振兴中华老字号、壮大民族品牌的先行者和推进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是响应品牌强国战略的综合服务体系,旨在“服务民族企业发展,助力中国品牌建设”。新华社拥有独特的信息服务资源,包括丰富的媒体资源、强大的传播渠道和高端的智库力量。《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等21种报刊以及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搜索、新华广播、新华电视、户外大屏集群、社交媒体集群等,每天覆盖数十亿人次。新华社下属的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中国图片集团、中国新闻发展公司、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广告联合责任有限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有限责任公司、新华出版社、新华社印务科技公司、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专业机构,提供经济信息、金融资讯、交易撮合、智库、市场研究、创意策划、信用评价、指数发布、数据库、专业影像、专业出版、“一带一路”建设等全方位服务。
出席启动仪式的嘉宾还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瞭望周刊社原总编辑姬斌,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敏,芜湖市鸠江饭店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汪茹,湖州老恒和酿造有限公司副总裁盛明健,杭州方回春堂国药馆有限公司副总裁丁黎,绍兴咸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勇等20余家老字号企业负责人和新华社旗下媒体、机构负责人。
其他文献
4月10日,一场名为“央企助力 搞活青岛——2019春季央企青岛行”的活动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出席并讲话,会议由青岛市长孟凡利主持,21家中央企业负责人参加,规格之高罕见。 “这是国务院国资委组团第一次走进一个副省级城市。”王清憲表示。 但与此相比,王清宪讲话中那些与品牌相关的内容更令《中国名牌》关注。他说:“希望青岛本地的企业能够积极融入全球
3月底4月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青岛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对包括青岛在内的胶东半岛提出了“要努力建设世界知名的半岛城市群”的战略目标。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青岛正在积极对接上海的现代服务业,打造山东半岛面向国际的“客厅”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平台。如今的青岛,已经开始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比如胶东半岛的龙头城市、对外開放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议沿线的重要城市等等。 那么问题也来了,青岛究竟应该
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促销日并不能被称为一种节日。但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发达的今天,促销活动通过电商平台可以汇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需求,将碎片化的需求整理之后,使得促销日具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基础。人工节是对这些电商促销活动的广泛概括。由特例到化学反应 2009年11月11日,淘宝推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节“双11”。作为网络促销的第一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岛众多外向型品牌企業面临复杂而困难的局面,遭遇贸易壁垒、低端形象等许多问题,营销与传播手段过于传统,亟待制定新的全球化品牌战略。 如果说“青岛金花”战略的实施,启动了青岛品牌建设的序幕,是青岛品牌建设的1.0版;品牌创建活动由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向政务品牌和社会各领域延伸,形成了青岛的品牌经济,是青岛品牌建设的2.0版;而青岛获评“品牌之都”,成为城市品牌建设
提到香格里拉,就躲不开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詹姆斯·希尔顿在上世纪30年代书写了一个似乎不存在的疆域。四名西方旅客坐飞机意外闯入了隐匿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神秘之域,遇见了被称作香格里拉的喇嘛寺,与最高喇嘛探讨宗教与哲学,寻觅金矿,了解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最后,有的人留下了,化身为历史的眼睛,而那些离开的人却突然丢失了记忆。 在此之后,有无数的人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爬上青藏高原,寻找他们精神上的
应该看到,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青岛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未来之路。 青岛市统计局于2016年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当年,青岛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比为3.7:41.6:54.7;而2011年三次产业占比为4.6:47.6:47.8。五年间,青岛明显第三产业占比提升。2016年,青岛新兴产业产值超过4000亿元。第三产业在青岛的发展呈现高增速、高比重、高贡献率三
青岛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见到大海的地方。那是2004年,因为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个考察团,我第一次来到青岛,站在那个著名的栈桥上远眺,在岸边拣了几个贝壳留作纪念,然后,面朝大海,合影留念。 是的,当时的我更多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体验了大海带给青岛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景。但很显然,风景不是海洋带给青岛这座城市的全部,尽管我们注意到,在青岛的产业发展中,海洋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高(2018年超过了25%)
为什么青岛能成为中国少有的“品牌之都”?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自然都离不开当地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基因。 正如烟花三月的苏杭多渔歌唱晚,在江南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间展现柔美长情;而霓虹璀璨的深圳最明显的特征却是夜如白昼,在滨海的热带风情、车水马龙中流露激情繁华……而青岛,由于齐文化与海洋文化的双重叠加,它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商业创新和激情涌动。 文化基因 沈健基告诉《中国名
王清宪到任后第一次率队赴深圳考察,当媒体问及对深圳什么印象最深刻时,他讲了两点:“一是深圳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二是深圳各级政府官员尊重市场、利用市场的自觉,为企业服务的自觉与周到。” 的确,到过深圳调研的人都知道,深圳因“小政府,大服务”的运转机制而备受赞誉,一度被高盛称作“中国城市发展的蓝本”。那么,在新的发展条件下,青岛又应该学习哪些经验呢? 护花使者 青岛人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对于上世纪八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副将梅花镶嵌字内,使之天然成为一体,远看像篆字飞舞,近看似梅花盛开的梅花篆字?是极具表现力的昆曲?还是那黑白对比、虚实结合的芜湖铁画…… 以上列举的,不过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小部分。很多中华民族通过生产生活创造出来的艺术隗宝,如今却渐渐不为人所关注。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博物馆首任馆长潘震宇在接受《中国名牌》采访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表示了惋惜。他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