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老年患者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技术含量较高,现总结其使用技巧如下。
1 穿刺前的评估
穿刺前应先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做好知情同意,向清醒患者讲明目的、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取得配合。
2 血管的选择
血管的选择传统观点认为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处,下肢浅静脉不作为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因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而且下肢血运较差,糖尿病患者如出现静脉炎很难恢复。同时在关节、患肢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供较正常肢体差,血液循环相应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
3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细、短型号留置针,因为型号小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对输入高分子、高浓度以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用相对型号大的留置针,这样不影响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患者体内,不影响药物疗效,同时对血管刺激性相对要小些。
4 穿刺方法
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右手将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左右,直接从血管正上方快速穿刺进针,皮肤血管一次性穿刺到位,见回血或血管突破感后,迅速降低进针角度,平行将留置针前行1-2cm左右,左手退针芯少许,继而右手继续将外套管送入血管,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用透明敷贴固定。由于该留置针的置管方法直接从血管正上方快速穿刺,避免了血管滑动。穿刺见回血后,左手稍退针芯,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要避免左右手同时操作,无法固定绷紧皮肤,导致皮肤形成皱褶,不易穿刺成功的现象。
如何避免操作时刺破血管,可采用边退针芯边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首先,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
5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据文献报道5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IU/mL)和2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IU/mL)进行封管是安全、可靠的,临床上多采用连续、不间断和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正压封管方法,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
6 固定
用透明敷贴将留置与皮肤固定,并注明日期、时间。注意其松紧适宜,对于出汗的皮肤先用纱块擦去汗液再行固定,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详细向其讲解留置针的优点、安全性及作用,让患者了解留置针使用的注意事项,教会其肢体正确摆放的方法,避免留置针受压,避免穿衣盖被时外力牵拉拔针。置留置针侧肢体应适量小幅度运动,注意抬高肢体远端,有效促进静脉的回流。
7 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不少研究报道留置时间可在7d以上,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最佳时间规定为72~96h。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5~7天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凝血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天。
8 留置针阻塞
留置针导管不畅的处理导管不畅为留置针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多发生在留置2d以上。常见原因:①血液反流;②药物配伍不当;③患者凝血机制异常。血液反流原因有:未能正压封管;患者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临床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无法冲管,存在阻力,无法抽到回血。护理方法:①每次输液完毕后先0.9%NaCl溶液充分冲管,然后用肝素液正压封管,采用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使套管针内保持正压,以拔出针头时尖端有液体自然流出为佳,封管后将连接管上的夹子夹好,发现留置针内有回血再次封管。②置管后告知患者应避免置管肢体过多活动,避免置管肢体下垂,并妥善安置,避免受压。
9 小结
了解并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巧,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诊疗技术,其临床应用已进行了探索,技术日臻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患者的身体条件、医疗器材及护理操作仍然是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玉英.静脉留置针使用技巧的探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84
[2] 闫俊芬.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318-4320
[3] 胡珈.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应用的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23
1 穿刺前的评估
穿刺前应先对穿刺部位进行评估,做好知情同意,向清醒患者讲明目的、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取得配合。
2 血管的选择
血管的选择传统观点认为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处,下肢浅静脉不作为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因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而且下肢血运较差,糖尿病患者如出现静脉炎很难恢复。同时在关节、患肢选择血管穿刺不易留置成功,因为在关节处,随着关节的活动,留置针易移位滑出血管;在患肢,由于血供较正常肢体差,血液循环相应较慢,留置针易发生堵管。
3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细、短型号留置针,因为型号小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对输入高分子、高浓度以及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选用相对型号大的留置针,这样不影响输液速度及输液量,保证药物及时准确的输入患者体内,不影响药物疗效,同时对血管刺激性相对要小些。
4 穿刺方法
穿刺时,采取适当的进针角度与速度,右手将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左右,直接从血管正上方快速穿刺进针,皮肤血管一次性穿刺到位,见回血或血管突破感后,迅速降低进针角度,平行将留置针前行1-2cm左右,左手退针芯少许,继而右手继续将外套管送入血管,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用透明敷贴固定。由于该留置针的置管方法直接从血管正上方快速穿刺,避免了血管滑动。穿刺见回血后,左手稍退针芯,避免针芯触及血管壁。要避免左右手同时操作,无法固定绷紧皮肤,导致皮肤形成皱褶,不易穿刺成功的现象。
如何避免操作时刺破血管,可采用边退针芯边正确掌握送管时机和技巧,提高一次穿刺、送管成功率,避免静脉内膜受损;首先,在穿刺见回血后即松止血带并打开调速器,在液体缓慢输注的条件下继续送管,保证及时冲净残留在留置针腔内的血液,防止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而发生堵管。其次,输液过程中,延长管呈U型固定,肝素帽高于留置针尖端,不易回血,减少堵管的发生。
5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据文献报道5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IU/mL)和2mL肝素封管液(含肝素62.5IU/mL)进行封管是安全、可靠的,临床上多采用连续、不间断和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正压封管方法,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达到正压封管。
6 固定
用透明敷贴将留置与皮肤固定,并注明日期、时间。注意其松紧适宜,对于出汗的皮肤先用纱块擦去汗液再行固定,做好患者、家属的解释工作,详细向其讲解留置针的优点、安全性及作用,让患者了解留置针使用的注意事项,教会其肢体正确摆放的方法,避免留置针受压,避免穿衣盖被时外力牵拉拔针。置留置针侧肢体应适量小幅度运动,注意抬高肢体远端,有效促进静脉的回流。
7 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的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不少研究报道留置时间可在7d以上,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最佳时间规定为72~96h。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5~7天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凝血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天。
8 留置针阻塞
留置针导管不畅的处理导管不畅为留置针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多发生在留置2d以上。常见原因:①血液反流;②药物配伍不当;③患者凝血机制异常。血液反流原因有:未能正压封管;患者过度活动;局部肢体受压。临床表现为:输液不滴或滴速过慢,无法冲管,存在阻力,无法抽到回血。护理方法:①每次输液完毕后先0.9%NaCl溶液充分冲管,然后用肝素液正压封管,采用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使套管针内保持正压,以拔出针头时尖端有液体自然流出为佳,封管后将连接管上的夹子夹好,发现留置针内有回血再次封管。②置管后告知患者应避免置管肢体过多活动,避免置管肢体下垂,并妥善安置,避免受压。
9 小结
了解并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技巧,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减少患者痛苦及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静脉留置针作为新一代诊疗技术,其临床应用已进行了探索,技术日臻完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患者的身体条件、医疗器材及护理操作仍然是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汪玉英.静脉留置针使用技巧的探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84
[2] 闫俊芬.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318-4320
[3] 胡珈.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输液中应用的护理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