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陈郡谢氏家族的书画修养与诗赋创作之关系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六朝陈郡谢氏家族有着工书善画的门风。谢氏子弟的书画修养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谢氏作家的诗赋在写景方面借鉴了书画艺术的表现技法,既注重空间的安排(远近、大小、虚实等),也讲求色彩的运用(丰富性、协调性等),此外,还善于捕捉光度、描摹线条,显示出高超的写景技巧。谢氏家族的创作活动为六朝文学走上形式美的道路积累了艺术经验。
  关键词:谢氏;绘画;诗赋;技法转化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245-04
  
  陈郡谢氏家族是六朝最负盛名的文学世族,不仅文人众多,累世有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集团,而且他们的文学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谢氏家族各类文学作品中,山水诗赋最具特色,也最能体现谢氏家族文学的艺术成就。谢氏子弟普遍爱好山水、善写山水,这与谢氏家族的门风家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仅谈谢氏家族工书善画的门风与谢氏作家山水诗赋写景手法之关系。
  
  一
  
  宗白华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书法、绘画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作为能够抒发个人情感、表现个人精神境界的手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
  晋、宋以来,爱好书法的人很多,且名家辈出。《颜氏家训·杂艺篇》记载:“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元代学者刘因《荆州裨编》也说:“魏晋以来,其学始盛,白天子、大臣至处士,往往以能书为名,变态百出,法度备具,遂为专门之学。”均表明书法艺术在六朝时期已蔚然可观。中国绘画在六朝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题材比较全面,人物画、宗教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都达到了比较高的艺术水准;技巧日渐成熟,“目想毫发,皆无遗失”、“随意点染,即成数人”的写真技巧,“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的运笔技巧等,纷然出现。尤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画山水序》、《古画品录》等著述,总结绘画经验,探讨绘画理论,引导画家创作的方向。这一切都体现出了六朝绘画的勃兴。
  世族是六朝一切事物的中心,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均由世族把持。陈郡谢氏作为六朝一流的世家大族,在书法与绘画艺术的领域,自然走在审美时尚的前列。谢氏家族爱好书法、擅长书法者不乏其人,比如:谢安“善行书”(《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谢综“善隶书”(《宋书》卷五十二《谢综传》),谢眺“善草、隶”(《南齐书》卷四十七《谢眺传》),谢贞“工草、隶、虫、篆”(《陈书》卷三十二《孝行传》),尤其是谢灵运的书法更为一绝。《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记载:“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南史》卷十九《谢瞻传》又云:“(瞻)尝作《喜霁诗》,灵运写之,混咏之,王弘在坐,以为三绝。”另据张怀灌《书断》所载:“安石隶、行、草入妙。兄尚字仁祖,弟万字万石,并工书。”又载谢道韫:“有才华,亦善书,甚为舅所重。”谢尚为谢安从兄,谢万为谢安之弟,谢灵运为谢安从子谢玄之孙,谢跳为谢灵运从子,谢综为谢胱从父,谢贞为谢安九世孙。可见,陈郡谢氏累世能书,并且行、草、隶、虫、篆各体皆擅,真可谓书法世家了。
  绘画也是陈郡谢氏家族的门风所尚。谢氏家族中的善画者,见于《历代名画记》的,就有谢灵运、谢稚、谢庄、谢惠连、谢约等人。据《历代名画记》记载,谢灵运于浙西甘露寺天王堂外壁画有菩萨六壁;谢庄“性多巧思,善画,制木《方丈图》”,还曾“作《画琴贴序》,序其画”;谢惠连“书画并妙”;谢稚有《孝经图》、《游仙图》、《杂竹样》;谢约善山水,有《大山图》。就绘画题材而言,《大山图》是山水画,《游仙图》及“菩萨六壁”是宗教画,《孝经图》是人物画,《杂竹样》则是花鸟画,而山水、人物、花鸟、宗教正是六朝绘画的四类主要题材。谢氏子弟于此四科各有所成,由此可见谢氏家族的绘画修养是颇高的。
  具而论之,书法艺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笔画、结构、章法。笔画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要素,大书法家赵孟頫认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兰亭跋》),充分强调了用笔的重要性。用笔就是起笔、运笔、收笔种种笔画的书写过程。因此,书法归根结底是笔画线条的艺术。当黑色的线条落在白纸上,线条本身的粗细、枯湿、方圆及线条组合后对空间的分割,就会产生美感。而绘画艺术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笔法、章法、设色法。中国绘画的用笔和书法用笔一样,都是关于线条的艺术;章法又称布局、构图、经营位置,是指对画面中物象之疏密、聚散、虚实、远近、大小、阴阳的安排;设色法又称色彩法,就是指物象色彩之浓淡、明暗、冷暖、素艳的调配。说到底,绘画就是线条、布局、色彩的综合艺术。
  谢氏子弟在书法与绘画方面的良好修养,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物象的认知能力,加强了他们对线条、色彩、布局的审美感知,并积累起有关描摹线条、组织色彩、安排布局的艺术经验。当他们把这些经验和绘画的相关知识转移运用到他们的诗赋创作中时,就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二
  
  谢氏家族的文学创作,借鉴了绘画中的布局艺术。谢氏家族文学在表现山水题材之时,有着对空间方位的敏感,注重山水景物的布局,即讲求物象之虚实、远近、大小、动静的和谐搭配,使文学意象呈现立体性、层次感。这种布局上的艺术主要表现为两点:其一,以一个画面为背景,集中描写主体景物,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其二,注重描写多方位的景物,前后左右、上下远近都得到展示,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以一个画面为背景,集中描写主体景物,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这是中国山水画最典型的布置法。谢氏子弟以此画法作诗,胜意纷呈。如谢万《兰亭诗》(之一):“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罗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崿吐润,霏雾成阴。”举目远眺,但见修竹茂林,林中水流淙淙,水边花萼吐蕊,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就完成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视线集中于一座孤屿,孤屿被江水环绕,天空中是朵朵白云和一轮红日,笔墨简练,但刻画出的形象却有生动鲜明的效果。谢眺《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高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用工致精丽的手法,描写京邑的龙盘虎踞之势,将京城的宏丽建筑“高楼”、“飞甍”与佳山秀水“绿水”、“垂杨”相结合,城阙之美和自然之美交相辉映。
  选定一个画面,通过视线的移动依次描写四周景物,层次丰富,意境更见深远,这也是中国山水画 的常用章法。这种山水画法也运用到了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写作中来。作者观景的立足点是固定的,但视线则不再静止于一点,而是将远近左右的景物依次浏览一遍。比如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连嶂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立于城门外向远处眺望,将远处的景色一一收入眼底。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红叶,都笼罩在暮色中。再如“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日末涧增波,云生岭逾叠。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登上戍石鼓山》)——左右顾盼,俯仰玩昧,人眼者各有胜处:左边是宽阔之地,右边乃狭长地带;远处,余晖之中涧水波光粼粼,云雾笼罩山峰层峦叠嶂;近处,香草抽出新芽,水草长出嫩叶。又如:“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俛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溅。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一旁的小路曲折细长,环绕的洲渚清新秀美。低头看乔木的树梢,抬头听山谷的流水。石头横在中间,溪水从两边流过,林木密集,几乎中断了小路。这些诗句,通过对不同方位景物的观照描写,增加了山水诗的表现力和画面的丰富性、立体感。再看谢胱《游敬亭山诗》:“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上面是遮天蔽日的树枝,下面是迂回环绕的小溪,藤萝交错,树枝缠结。又如《后斋回望诗》:“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先是简笔勾勒宣城明山秀水的大致轮廓,然后细部刻画近处的夏木、秋荷,视线由远及近,画面富有层次感。
  绘画的布局艺术,还要讲求画面上景物大小、动静、虚实的和谐搭配。这些技巧也常常为谢氏家族的文学创作所借鉴。如谢灵运的“俯濯石下潭,仰看条上猿”(《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修竹茂林》)、“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这是远景与近景的结合。谢眺《游东田诗》在“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的背景下,刻画鱼戏荷动、鸟散花落的景象;《冬日晚郡事隙》在“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的画面上,描摹“飒飒满池荷,翛翛阴窗竹”的细致物态;《宣城郡内登望》在“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的大背景下,捕捉“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的微妙情状,则是大小错落、虚实相生。谢混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游西池》),谢眺的“寒革分花映,戏鲔乘空移”(《将游湘水寻句溪》),“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又是动与静的搭配。远近结合、虚实映发、动静搭配,形成了“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产生出引人入胜的魅力。
  
  三
  
  谢氏诗歌在写景之时,还善于借鉴绘画中的设色艺术,非常重视色彩的运用。一是注重色彩的丰富性,谢氏子弟笔下的景物白(素)、红(朱、丹)、绿(嫩绿、碧绿)、青、蓝、紫等颜色都有,体现出对色彩的敏感;二是注重不同色彩的搭配,或同一色系相映生辉,或不同色系对比出彩,或明或暗,或浓或淡,讲究色彩搭配的和谐自然。
  写景而注意景物丰富的色彩,在谢氏家族的创作中较为普遍,比如“碧林辉英翠,红葩擢新茎”(谢万《兰亭诗》)、“兰起湛露,竹带素霜。蕊点朱滴,薰流清芳”(谢安《与王胡之》)、“长杨荫清沼,游鱼戏绿波”(谢尚《赠王彪之》)、“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谢尚《游西池》)等,都是运用色彩刻画景物的成功例子。
  在诗中着力刻划景物的色彩,并取得显著效果的,首推谢灵运。“连嶂叠巘崿,清翠杳深沉。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晚出西射堂》),诗中以浓重之笔描绘晚秋之景,深红浓绿,显得浓艳厚重;“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中桃红柳绿,春光烂漫,一排清新秀美的的景色;“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诗句描写初冬之际南方山水的奇异景色,凝重而不失鲜明。除了发现并捕捉自然界丰富的色彩,谢灵运还善于组织不同的色彩,如“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入东道路》)——原野遍布“繁绿”,废墟映着“红桃”,碧绿夹着粉红,色彩秾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落花覆盖着小路,路边的枯黄草丛中点缀着初生的新草,残红映着嫩绿,色彩淡雅。哪怕同样是红与绿的组合,也是风采各异。此外,谢灵运还善于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勾勒出极富层次感的画面。
  谢胱也是着色胜手。《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样写景:“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华丽的京邑宫室、明亮的阳光、锦缎一般的落日残照、素绢一样的江流、喧闹的群鸟、缤纷的花木,共同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缤纷的图画。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联,用人们熟悉的生活用品比喻山水自然,一个“绮”字,一个“练”字,在艳丽与素雅的对比中,形象更为生动,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佳句。王闽运《八代诗选》就说:“以‘绮’、‘练’相对生色耳,若作单句便不能佳。”再看《高斋视事诗》:“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雪的洁白、山的黛青、依稀可辨的村庄、模糊一片的树木,全用冷色调,描绘出一幅冬日里雪后初晴的迷人风光。其他如“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入朝曲》),“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出下馆》),“徘徊发红萼,葳蕤动绿施。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咏风》),“天明开秀萼,澜光媚碧堤”(《登山曲》),“紫葵窻外舒,青荷池上出”(《闲坐》),“塘边草杂红,草际花犹白”(《送江中曾还远馆》)等诗句,也都是善于运用色彩刻画景物的成功之例。
  绘画除了讲究色彩的层次搭配,还要注重画面的光感,谢氏子弟在诗歌创作中也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光度。以谢灵运的诗为例:“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这首诗写的是:在清晨日出之前,深山中幽暗朦胧;天光变亮后,一切才清晰起来。作者着力捕捉凌晨时分山谷间岩下光线的瞬息变化,笔致紧凑而不失灵动。作者在这里成功运用了光线的明暗变化,使山水诗富有绘画之美。
  
  四
  
  书法、绘画艺术培养起来的谢氏子弟对线条的敏感,也会从他们的诗歌创作体现出来。“时竟夕阳澄,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游南亭》)——雨后山林,清朗明净,半轮落日隐于一抹远山之后,轮廓清晰。这里用“半规”形容地平线上半轮太阳,非常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而“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过白岸亭》)一句,近景线条密集,远景线条稀疏,二者形成了鲜明反差,也突出了景物的空间方位,有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历来为人称赞的善用线条刻画景物的佳句。 谢氏文人山水诗注重景物的布局、色彩、光度、 线条,这些表现手法在其他文体特别是赋中也时有体现,如谢庄《月赋》:“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此段先写雨后天晴月光照耀下的洞庭湖景象:波光荡漾,树叶飘飞,秋菊隐隐飘香,秋雁声声哀鸣,“无一字说月,却无一字非月,清空彻骨,穆然可怀”。接着描写清辉笼罩之下的大地、澄彻清明的夜空、黯然失色的繁星、如同披上白绢素练的亭台楼阁,好一幅清秋皓月图。再如《杜若赋》:“柳含色于远岸,泉镜流于枉渚。荫绿竹以淹留,藉幽兰而容与。览兹荣之悦茂,纷为芳于清箕。观夫结根擢色,发曜垂英。缘春兰以纤布,荫凉潭而影清。景奕奕以四照,枝靡靡而叶倾。冒霜蹊以独蒨,当春郊而径平。”这一段不仅善于经营位置,使景物层次分明,而且又随类赋彩,刻画细微生动。
  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以“六法”为标准对六朝画家进行了品评,这“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关于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标准问题,是中国千百年来画家和艺评家一直所追求创作的最高指导原则,它指画家表现于画面上的物象生动传神,能在欣赏者的内心产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一定的绘画技巧。而“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就是对六朝绘画经验的概括、总结,涉及到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巧,归结起来也就是笔法、设色法、章法三个方面。谢氏家族的山水诗赋在艺术表现上与绘画技法多异曲同工之处,显然是吸收和转化了绘画创作的艺术经验。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明诗》又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这些话概括了刘宋以降文坛上的创作新风。所谓“文贵形似”、“巧言切状”、“极貌以写物”,也就是说文学的艺术表现日渐受到重视,文学走上了形式美的道路。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以谢灵运、谢眺为代表的谢氏文人,把在书法、绘画领域培养起来的审美经验和相关知识,转化运用到诗赋创作活动中去,从而成为“巧言切状”、“极貌以写物”的创作高手,他们无疑是这种文坛新风的实践者和引导者。
  
  责任编辑:行 健
  
  作者简介:周昌梅,女,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后。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多数地区都会出现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太重的情况,这有悖于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目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开展很不利;目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减负已经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习负担不只是心理上的负担,主要是教学教材过多、所学课程和作业过多,以及考试和课后的辅导班所产生的负担过重等原因;还包括观念深层的复返。本文主要对佳木斯中小学生产生学习负担重的原因进行份详细,并给出相应的改
摘 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水暖施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低温的地区和对温度要求相对较高的区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在建筑建设应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更好的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水平,一定要在施工中对重点的施工流程予以控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水暖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水暖施工;管理;技术  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水暖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对整个建
本文提出了分析S参数微波网络的增广网络原理,给出其封闭信号流图和约简信号流图,并详细讨论了它们的拓扑和代数特征。导出了一个一次生成网络全部外特性的全符号表达式的代
摘 要:主要阐述当前国内移动式装船机的相关工艺布置, 分析了二种类别装船机的构造特点, 阐述当前装船机的结构问题, 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关键词:装船机 ;伸缩臂架 ;溜管 ;尾车  世界三大散货 ( 铁矿石、 煤炭、 粮食) 的运输过程中, 装船机械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因为其体形小、 机构相对简单, 造价比卸船机低,因此并未引起一些制造厂商的足够重视, 装船机正在成为国内中小制造厂商以至于私营
摘 要:碎石注浆桩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大量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公路结构的刚度及强度,还能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开发和提高现代化交通建设的形势下,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碎石注浆桩施工技术,对提高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公路工程施工中碎石注浆桩技术原理、特点、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碎石注浆技术;原理;特点;技术应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设置快乐的口语环境和全面培养口语交际素质来提高学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并且被广泛应用在煤矿开采中。通过相关的无线技术以及互联网传感器能够对煤矿开采作业实施管理和检测,从而能够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避免相关事故的发生.物联网技术在煤矿企业中的运用,能够较好的实现其安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关键词:物联网;煤矿;自动化系统;设计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煤矿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得到蓬勃发展,煤矿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性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智能门禁系统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其引进到现有系统中,能够显著提升系统安全、可靠性。本文将对智能门禁系统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智能门禁软件系统拓展应用,旨在为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智能门禁系统;扩展性;应用  前言:近年来,
摘 要: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普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通信网络的数据通信功能日益强大,企业对高职通信类专业人才,特别是数据通信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大。《数据通信》是通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为提高该课程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验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设计,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