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很多的转折期,正确处理好转折期的各种不适应才能让个体顺利地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学段转折期是个体进入学校后必然会面对的。作为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与人相处,这就涉及到人际适应问题。因此,怎样才能处理好各个转折期的人际适应不良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关键词: 关键期;学段转折期;人际适应
【中图分类号】D42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287-01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生涯中存在着多个学段转折期,引导学生顺利度过各个转折期的衔接障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学段转折期概述
学段转折期是个体进入学校后从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的一个特殊时期,一般的,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和大学新生阶段。而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学段转折期可能并不是处于某一敏感期,但却因其处于过渡阶段这一特殊性,使得相应的研究变得有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3岁的婴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这一时期的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入学,所以把初入幼儿园排除在学段转折期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始于6岁左右的儿童,这也是学龄期的开始,此时儿童的主要任务从游戏转到了学业上。
11、12岁开始进入少年期或青春期,也正是初中的起始时间。生理的加速发展使他们具有敏感的“身体自我”。同时,此阶段容易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过渡性。
14、15岁~25岁左右,个体处于青年期,这个阶段涵盖了高中和大学。大学阶段学生面临全新的环境,人际关系也面临极大的挑战。而高中与初中统称为中学,是因其相似的教学管理模式,经过初中三年的成长,高一新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人际不适,所以本文中,高一年级不列入学段转折期人际适应的研究范围。
2学段转折期的人际关系现状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未能完全融入班集体这一组织,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同学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对友谊的认识尚浅,未形成稳定的友谊关系。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很大,且有老师的影响力大于家长的趋势。
进入初中,是叛逆期的开始阶段。受生理、学校管理、个体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表现出与小学阶段迥异的生活、学习态度。他们要求摆脱老师、家长的愿望强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影响师生关系及亲子关系。同时,初中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现象,同性之间的友谊也变得牢固。
步入大学,学生又面临着新环境的挑战,大学学习的充分自主性,让学生体验到自由的同时,也体验到淡漠疏远的师生、同学关系。很多大学生在新生阶段都会感慨“知音难觅”,容易产生孤独和苦闷感。
3实现学段转折期的人际适应
要顺利实现学段转折期的人际适应,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3.1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对老师是崇拜和依赖的,这个时候师生关系的重心应该在于老师,低年级小学老师更应该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真实和安全感,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一切情感。初中伊始,老师的权威还是占很重要地位的。学生对老师虽不再崇拜和依赖,但依然能够服从老师的安排。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可以把老师当作亦师亦友的一个角色。到了大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远没有中学阶段的密切,但任何时候,对老师的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大学生也不例外。除了任课教师,大学中还存在另一位老师——辅导员,他们与学生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辅导员应积极关注新生的身心状况,出现问题时积极解决,从而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从学生的角度上,则是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双方互惠互利,共同顺利度过大学生涯。
3.2同伴关系。
小学一年级学生并没有太多的体验,还不太明白友谊这种感情,。需要在老师的教育下从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开始慢慢发展其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初一新生的班集体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只是面对全新的集体成员,应该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他人,并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待人,不因自己的情绪干扰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要的。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规范,并适应它,从而获取自信;其次,引导学生组织适当的班集体活动,促进成员间逐渐深入的交往。对于早恋现象,老师也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现象,应集中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另外,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突出,可能因此而疏远了与同伴的关系。基于此,大学新生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现实中实现沟通交流的需求。很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这也是缓解大学生不应不良的一个理想去处。
3.3亲子关系。
一年级的小学生独立性和自制力有所发展,开始要求摆脱父母的权威。这时候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实现与孩子建立朋友的和谐关系。到了初中,青春期的叛逆出现,对父母的反抗表现地尤其明显。此时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尊重和认可他们,同时也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感。大学时期,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这时父母的影响力明显减弱,但父母的关怀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刚入学的不适应感。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张洪民.浅谈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及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2009(8).
[3]证树琼.怎样培养小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2,18(2).
[4]刘爱华.初中新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发展(科技教育),2010(6).
[5]刘浩川.大一新生由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4).
[8]張天从.高校新生角色适应的困境与出路探究[J].总裁,2009(3).
关键词: 关键期;学段转折期;人际适应
【中图分类号】D422.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287-01
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生涯中存在着多个学段转折期,引导学生顺利度过各个转折期的衔接障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1学段转折期概述
学段转折期是个体进入学校后从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的一个特殊时期,一般的,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和大学新生阶段。而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学段转折期可能并不是处于某一敏感期,但却因其处于过渡阶段这一特殊性,使得相应的研究变得有意义。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3岁的婴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这一时期的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入学,所以把初入幼儿园排除在学段转折期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始于6岁左右的儿童,这也是学龄期的开始,此时儿童的主要任务从游戏转到了学业上。
11、12岁开始进入少年期或青春期,也正是初中的起始时间。生理的加速发展使他们具有敏感的“身体自我”。同时,此阶段容易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心理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矛盾性和过渡性。
14、15岁~25岁左右,个体处于青年期,这个阶段涵盖了高中和大学。大学阶段学生面临全新的环境,人际关系也面临极大的挑战。而高中与初中统称为中学,是因其相似的教学管理模式,经过初中三年的成长,高一新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人际不适,所以本文中,高一年级不列入学段转折期人际适应的研究范围。
2学段转折期的人际关系现状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刚入学的小学生还未能完全融入班集体这一组织,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同学之间竞争多于合作,对友谊的认识尚浅,未形成稳定的友谊关系。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很大,且有老师的影响力大于家长的趋势。
进入初中,是叛逆期的开始阶段。受生理、学校管理、个体的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表现出与小学阶段迥异的生活、学习态度。他们要求摆脱老师、家长的愿望强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影响师生关系及亲子关系。同时,初中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现象,同性之间的友谊也变得牢固。
步入大学,学生又面临着新环境的挑战,大学学习的充分自主性,让学生体验到自由的同时,也体验到淡漠疏远的师生、同学关系。很多大学生在新生阶段都会感慨“知音难觅”,容易产生孤独和苦闷感。
3实现学段转折期的人际适应
要顺利实现学段转折期的人际适应,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3.1师生关系。
由于小学生对老师是崇拜和依赖的,这个时候师生关系的重心应该在于老师,低年级小学老师更应该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真实和安全感,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一切情感。初中伊始,老师的权威还是占很重要地位的。学生对老师虽不再崇拜和依赖,但依然能够服从老师的安排。这个时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可以把老师当作亦师亦友的一个角色。到了大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远没有中学阶段的密切,但任何时候,对老师的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大学生也不例外。除了任课教师,大学中还存在另一位老师——辅导员,他们与学生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辅导员应积极关注新生的身心状况,出现问题时积极解决,从而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从学生的角度上,则是积极配合辅导员工作,双方互惠互利,共同顺利度过大学生涯。
3.2同伴关系。
小学一年级学生并没有太多的体验,还不太明白友谊这种感情,。需要在老师的教育下从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开始慢慢发展其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初一新生的班集体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只是面对全新的集体成员,应该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正确看待他人,并以宽容、理解的心态待人,不因自己的情绪干扰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必要的。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规范,并适应它,从而获取自信;其次,引导学生组织适当的班集体活动,促进成员间逐渐深入的交往。对于早恋现象,老师也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针对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现象,应集中于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另外,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突出,可能因此而疏远了与同伴的关系。基于此,大学新生应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在现实中实现沟通交流的需求。很多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这也是缓解大学生不应不良的一个理想去处。
3.3亲子关系。
一年级的小学生独立性和自制力有所发展,开始要求摆脱父母的权威。这时候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实现与孩子建立朋友的和谐关系。到了初中,青春期的叛逆出现,对父母的反抗表现地尤其明显。此时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多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充分尊重和认可他们,同时也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感。大学时期,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这时父母的影响力明显减弱,但父母的关怀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刚入学的不适应感。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张洪民.浅谈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及对策[J].人力资源开发,2009(8).
[3]证树琼.怎样培养小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报,2002,18(2).
[4]刘爱华.初中新生适应能力的培养[J].发展(科技教育),2010(6).
[5]刘浩川.大一新生由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策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4).
[8]張天从.高校新生角色适应的困境与出路探究[J].总裁,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