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形势下探索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而迫切课题。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特别是增强看齐意识,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首要问题,也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还是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经验,都体现了增强共产党员看齐意识的迫切性和现实性。因此,深刻把握看齐意识的本质内涵,切实增强践行看齐意识的自觉性,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 看齐意识; 基本修养; 实现途径;共产党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3-0083-05
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不断考验着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多次强调看齐意识,要求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不断增强全体共产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
一、看齐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共产党员任何情况下都要具有看齐意识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列宁进一步强调:“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2]我党在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中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3]1937年10月,毛泽东在《论鲁迅》中进一步重申“两个先锋队”思想,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4]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固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因此,对每一名党员来说,始终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向党的性质看齐,始终向党的根本目标看齐,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庄严宣布,我们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毛泽东也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6]“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7]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对全党全国人民郑重承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着眼全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强调没有自己任何一点私利,个人利益永远与党的利益根本一致。每一名党员是否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是否具有看齐意识的“试金石”。
(二)看齐意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巨大辉煌,始终从政治上高度重视看齐意识是我们的宝贵经验。在我党的第一部党章中,就特别强调各地党组织“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挥监督”、“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须绝对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虽然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看齐意识,但意识到了集中统一的重要性。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也强调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國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8]要求红军集中统一的实质上就是看齐意识。
然而,我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奉行消极看齐,给红军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在长征后期,张国焘个人私欲膨胀,公然对抗中央,奉行“山头主义”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王明1937年回到延安后,到处宣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随后又在武汉工作期间大搞“自由主义”,忘乎所以,自作主张。张国焘和王明作为党内高级干部,恰恰是因为严重缺乏“看齐意识”,给中国革命、党的事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给当时党内思想、组织造成了极大混乱。为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在这关键历史时刻,毛主席强调向党中央看齐,意义重大,它为全党步调一致地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建国后,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突出强调了团结这一主题,这对强化看齐意识,维护党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重要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党内思想统一,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严肃党的纪律、进一步促进党的团结、进一步维护党的权威,看齐意识逐渐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三)看齐意识是我们党进行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时代要求
“中國当代问题”是从伴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长期积累在今天的集中显现,一些问题是发展经历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今天的“时代性课题”,确切地说就是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9]在今天如何破解。解决“中国当代问题”需要 “唱响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全党上下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
增强看齐意识是确保我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多次谈到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习近平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中国奇迹,必须需要全党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增强看齐意识是确保我国能够用大国智慧化解 “修昔底德陷阱”的制胜法宝。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看齐意识是确保我国避免掉进“塔西佗陷阱”的关键所在。所谓“塔西佗陷阱”,归根到底就是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习近平告诫全党:“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就是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甚至是造成一盘散沙,四分五裂,我们全党必须强化看齐意识予以应对。
二、看齐意识的本质内涵
看齐意识,是指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做到服从党的利益、听从党的号召、维护党的权威,这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基本修养。无论是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还是强调核心意识,最终都要着眼于看齐。从本质上讲,增强广大党员的看齐意识,就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
(一)向党中央看齐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中国共产党有近8900万党员,是一个大党,也是一个老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集中统一”是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习近平在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向党中央看齐就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遭到镇压和围剿,针对这一情况,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就特别强调党的权威的重要性,指出“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的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邓小平也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这话讲了几年了。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10]
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历史思维、立足于中国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谋划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逻辑,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自觉性,忠于职责,忠于事业,忠于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不跑偏、不走样,切实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二)向党的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理论自信源于理论的正确。而理论的正确则来自于理论的彻底。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只有科学的理论才是指导实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1]我们党的理论是彻底的、科学的理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党的理论都迸发出了无穷无尽的能量,转变成了无比强大的“武器的批判”,转变成了开天辟地、雷霆万钧的“物质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国国情,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创新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这些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现阶段,我们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最紧要的就是坚决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看齐。 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持“四个自信”,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在今天贻害无穷,他们往往打着“为历史人物正名”、“还原历史真相”、“档案解密”的旗号,虚化历史、歪曲历史、臆造历史、戏说历史,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目的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理论,否定今天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担责、为时代担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着眼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不断创新治党、治国、治军新局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并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这些部署,需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任何党组织和任何党员都不准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不准先斩后奏,更不准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属于部门和地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对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整体谋划,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创新性的开展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切实增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自觉性。
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之源、戰略谋划,是把握发展机遇、赢得发展新优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
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就要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出的经验,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根本、发展的全局,也是我们发展的短板。“五大理念”的提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三、增强看齐意识的有效途径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一个拥有近8900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广大党员主动树立看齐意识,才能上下同心、其利断金,才能凝聚起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树立看齐意识,要把好“思想关”、“方法关”、“行为关”,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一)要锤炼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要求的进一步深化,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体现的是产党员基本修养,是增强看齐意识的思想要求。
要有 “铁一般信仰”。信仰是旗帜,是方向,是引领。有了信仰,人才会有追求,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误入歧途。共产党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信仰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要始终爱党、言党、忧党、兴党、护党,对党绝对忠诚,不忘誓言,永远跟党走。要有“铁一般信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信仰是理想信念的前提基础,理想信念是信仰的具体体现。有了坚定的信念,人的意志力才会强大,人的精神追求才会高尚,人的行为才会有奉献牺牲精神。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重视纪律,什么时候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纪律涣散,什么时候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让党员干部坚守“底线”,勿碰“红线”,始终让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有“铁一般”的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党员干部只有具备“铁一般”的担当,用“三严三实”要求来谋事创业做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敢作敢为,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应对各种挑战。
(二)要牢固树立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与否,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方法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问题。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是看齐意识的实践要求。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方向,指导工作。只有运用历史思维,才能明确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既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还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辉煌,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才会坚定理想信念,紧紧跟随党中央,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把今天的事情做好。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认识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善于运用矛盾,找准关键,把握发展规律。要运用辩证思维,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意义。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要在正视矛盾中解决问题,要在工作中取得主动。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善于打破陈规旧俗、打破条条框框。我们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跨出固有的束缚、跳出习惯思维,找到新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不断开创新局面,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善于找到自己最低的出发点,明确自己的危机与风险,获取积极向上的有利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自动权。 (三)要始终坚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欲、慎友”
古人早有“见贤思齐”之说,是对个人修为的一种要求。“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欲、慎友”就是强调共产党员的内心修为,知行合一,做到知其责、知其位、知其政。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心中有德,行为有责,这是看齐意识的行为要求。
要“慎独”。就是要求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高度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动自发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種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名党员是否具有坚强党性的重要标志。要“慎微”,就是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敬畏历史、敬畏群众、敬畏法律、敬畏道德,做到洁身自好,切实明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要“慎初”。 “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把住人生第一次,走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要 “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终,才能善终,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关节点。要“慎言”。决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更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恶意传播小道消息;也不能满嘴牢骚,怨天尤人,埋怨抱怨。要“慎欲”。所谓慎欲,过分的欲望就是突破底线和红线,谨慎地把握好欲望的度。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但人的欲望如果过多,人的行为就会失控。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毁掉自己。要“慎友”。慎友,就是慎重选择朋友交往,净化社交圈。少交损友、利友、酒友,多交益友、贤友、诤友。
[参考文献]
[1][5][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1,413.
[2] 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8.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20.
[4][8]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78.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7]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61.
[9] 邓小平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7-278.
〔关键词〕 看齐意识; 基本修养; 实现途径;共产党员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7)03-0083-05
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不断考验着新一届中央领导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多次强调看齐意识,要求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不断增强全体共产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风格。
一、看齐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共产党员任何情况下都要具有看齐意识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列宁进一步强调:“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2]我党在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中也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3]1937年10月,毛泽东在《论鲁迅》中进一步重申“两个先锋队”思想,指出:“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4]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固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体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因此,对每一名党员来说,始终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始终向党的性质看齐,始终向党的根本目标看齐,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庄严宣布,我们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毛泽东也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6]“它必须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只能为中国群众的利益说话。”[7]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对全党全国人民郑重承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显示了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着眼全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强调没有自己任何一点私利,个人利益永远与党的利益根本一致。每一名党员是否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检验是否具有看齐意识的“试金石”。
(二)看齐意识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巨大辉煌,始终从政治上高度重视看齐意识是我们的宝贵经验。在我党的第一部党章中,就特别强调各地党组织“直接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指挥监督”、“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须绝对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虽然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看齐意识,但意识到了集中统一的重要性。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也强调指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國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四军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8]要求红军集中统一的实质上就是看齐意识。
然而,我党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奉行消极看齐,给红军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在长征后期,张国焘个人私欲膨胀,公然对抗中央,奉行“山头主义”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王明1937年回到延安后,到处宣扬“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随后又在武汉工作期间大搞“自由主义”,忘乎所以,自作主张。张国焘和王明作为党内高级干部,恰恰是因为严重缺乏“看齐意识”,给中国革命、党的事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给当时党内思想、组织造成了极大混乱。为解决这些问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说:“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在这关键历史时刻,毛主席强调向党中央看齐,意义重大,它为全党步调一致地去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力量。
建国后,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突出强调了团结这一主题,这对强化看齐意识,维护党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分别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重要文件,进一步促进了党内思想统一,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进一步严肃党的纪律、进一步促进党的团结、进一步维护党的权威,看齐意识逐渐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三)看齐意识是我们党进行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时代要求
“中國当代问题”是从伴随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长期积累在今天的集中显现,一些问题是发展经历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互相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今天的“时代性课题”,确切地说就是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9]在今天如何破解。解决“中国当代问题”需要 “唱响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需全党上下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始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
增强看齐意识是确保我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多次谈到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习近平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中国奇迹,必须需要全党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增强看齐意识是确保我国能够用大国智慧化解 “修昔底德陷阱”的制胜法宝。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这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看齐意识是确保我国避免掉进“塔西佗陷阱”的关键所在。所谓“塔西佗陷阱”,归根到底就是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习近平告诫全党:“我们当然没有走到这一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谓不严重,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会危及党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就是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甚至是造成一盘散沙,四分五裂,我们全党必须强化看齐意识予以应对。
二、看齐意识的本质内涵
看齐意识,是指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做到服从党的利益、听从党的号召、维护党的权威,这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和政治要求,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基本修养。无论是强调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还是强调核心意识,最终都要着眼于看齐。从本质上讲,增强广大党员的看齐意识,就是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
(一)向党中央看齐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中国共产党有近8900万党员,是一个大党,也是一个老党,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集中统一”是执政发展的根本所在,齐则有序,齐则有力,齐则有效。习近平在同中办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是政治要求,而且是政治纪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是全面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光口头讲讲,要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上;必须是坚定的,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向党中央看齐就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权威,首先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遭到镇压和围剿,针对这一情况,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就特别强调党的权威的重要性,指出“获得胜利的政党如果不愿意失去自己努力争得的成果,就必须凭借它的武器对反动派造成的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对付资产阶级的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邓小平也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不能搞违背中央政策的‘对策’,这话讲了几年了。党中央、国务院没有权威,局势就控制不住。”[10]
维护党中央权威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历史思维、立足于中国现实、着眼于未来发展,谋划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逻辑,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众望所归、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自觉性,忠于职责,忠于事业,忠于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不跑偏、不走样,切实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二)向党的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
理论自信源于理论的正确。而理论的正确则来自于理论的彻底。只有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只有科学的理论才是指导实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1]我们党的理论是彻底的、科学的理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党的理论都迸发出了无穷无尽的能量,转变成了无比强大的“武器的批判”,转变成了开天辟地、雷霆万钧的“物质力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国国情,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进行了一系列新的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创新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这些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现阶段,我们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最紧要的就是坚决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战略新理念新思想看齐。 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坚持“四个自信”,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在今天贻害无穷,他们往往打着“为历史人物正名”、“还原历史真相”、“档案解密”的旗号,虚化历史、歪曲历史、臆造历史、戏说历史,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其目的就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党的理论,否定今天改革开放的成果。因此,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是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三)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人民担责、为时代担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着眼于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不断创新治党、治国、治军新局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并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的决策部署。落实好这些部署,需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自觉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对党中央决策部署,任何党组织和任何党员都不准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不执行,不准先斩后奏,更不准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属于部门和地方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部署,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对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整体谋划,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创新性的开展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切实增强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自觉性。
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我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之源、戰略谋划,是把握发展机遇、赢得发展新优势、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
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就要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得出的经验,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根本、发展的全局,也是我们发展的短板。“五大理念”的提出,集中反映了我们党认识把握发展规律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思想指引。
三、增强看齐意识的有效途径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一个拥有近8900万党员的大党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广大党员主动树立看齐意识,才能上下同心、其利断金,才能凝聚起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树立看齐意识,要把好“思想关”、“方法关”、“行为关”,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一)要锤炼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是对新时期党员干部要求的进一步深化,体现的是共产党人的精气神,体现的是产党员基本修养,是增强看齐意识的思想要求。
要有 “铁一般信仰”。信仰是旗帜,是方向,是引领。有了信仰,人才会有追求,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不会误入歧途。共产党员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用信仰之光照亮人生之路。要始终爱党、言党、忧党、兴党、护党,对党绝对忠诚,不忘誓言,永远跟党走。要有“铁一般信念”。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信仰是理想信念的前提基础,理想信念是信仰的具体体现。有了坚定的信念,人的意志力才会强大,人的精神追求才会高尚,人的行为才会有奉献牺牲精神。要有“铁一般的纪律”。“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重视纪律,什么时候事业就会取得成功;什么时候纪律涣散,什么时候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就是让党员干部坚守“底线”,勿碰“红线”,始终让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要有“铁一般”的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党员干部只有具备“铁一般”的担当,用“三严三实”要求来谋事创业做人,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敢作敢为,以高昂的精神状态应对各种挑战。
(二)要牢固树立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与否,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方法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问题。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科学的方法是看齐意识的实践要求。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方向,指导工作。只有运用历史思维,才能明确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既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还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辉煌,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才会坚定理想信念,紧紧跟随党中央,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把今天的事情做好。辩证思维能力,就是善于认识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善于解决矛盾,善于运用矛盾,找准关键,把握发展规律。要运用辩证思维,深刻认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意义。深刻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意义,要在正视矛盾中解决问题,要在工作中取得主动。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善于打破陈规旧俗、打破条条框框。我们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跨出固有的束缚、跳出习惯思维,找到新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不断开创新局面,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善于找到自己最低的出发点,明确自己的危机与风险,获取积极向上的有利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自动权。 (三)要始终坚持“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欲、慎友”
古人早有“见贤思齐”之说,是对个人修为的一种要求。“慎独、慎微、慎初、慎终、慎言、慎欲、慎友”就是强调共产党员的内心修为,知行合一,做到知其责、知其位、知其政。身正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心中有德,行为有责,这是看齐意识的行为要求。
要“慎独”。就是要求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高度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动自发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自律、更是一種境界。能不能做到慎独,是检验一名党员是否具有坚强党性的重要标志。要“慎微”,就是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敬畏历史、敬畏群众、敬畏法律、敬畏道德,做到洁身自好,切实明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要“慎初”。 “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把住人生第一次,走好人生第一步,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要 “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慎终,才能善终,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把握好人生的每一个关节点。要“慎言”。决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更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恶意传播小道消息;也不能满嘴牢骚,怨天尤人,埋怨抱怨。要“慎欲”。所谓慎欲,过分的欲望就是突破底线和红线,谨慎地把握好欲望的度。欲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但人的欲望如果过多,人的行为就会失控。凡事总要有个尺度,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势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毁掉自己。要“慎友”。慎友,就是慎重选择朋友交往,净化社交圈。少交损友、利友、酒友,多交益友、贤友、诤友。
[参考文献]
[1][5][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411,413.
[2] 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8.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20.
[4][8]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2,78.
[6]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7]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61.
[9] 邓小平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