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繁荣持续发展,还尤其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食品检验是鉴定食品质量是否过关的标尺,因此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分析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入手,探讨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应从食品样品抽取、样品制备、检验方法的最佳选择、仪器校准与试剂调配、实验室环境及检验人员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等方面来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食品检验 样品抽取 检验方法
1.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
1.1 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广大消费者购物时会先查证产品质量是否过关,一般以标注生产许可证或者免检产品标识的食品最有保证。而有上述证书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每个季度做一次官方的食品检验。只有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够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1.2关系到企业的繁荣持续发展
质优产品向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众多企业之所以能够繁荣持续发展的,就是因为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及质量过关的产品。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自己产品的质量,或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那么不仅会影响该企业的信誉,还会导致该企业最终走向破产倒闭。
2.制约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2.1食品样品抽取的方法不准确
从需要检验的食品中按照规定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即为样品。样品的抽取关系到这批食品整体质量的好坏,占据整个食品检验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地位。如果样品抽取的方法不准确,就会导致选择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那得出来的食品检验结果就不能够反映整批食品的整体质量效果。
2.2食品检验方法选择不正确
检验人员一般都会按照国家标准的方法来检验食品,但是国家标准中会罗列多种检验方法,选择何种方法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要考验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践经验水平高低了。一旦选择检验方法出现错误,必然会影响到整批食品检验的最终结果。
2.3食品检验使用的仪器不准确
在食品检验的整个过程中,仪器的使用比较频繁。如果仪器本身存在缺陷或者使用时没有对仪器进行校准,那也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4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某些偏远地区的政府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放低对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导致该地食品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当知识水平有限的检验人员面对高难度、有争议的问题时,难以给出准确的答复,这样就使得检验结果和实际情况差距拉大,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某些检验人员职业素质偏低,不能准确记录食品的质量问题甚至私自修改检验结果,导致食品检验与实际不符,无法达不到检验效果。【1】
3.对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出的几点建议
3.1样品的抽取与制备
在抽取样品时应该遵循随机原则,要从整批食品中抽取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保证数量满足检验的要求。务必保证抽取样品时使用清洁的工具,不能让有害物质通过使用工具进入样品中。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还应该想方设法使样品的微生物状态与理化指标不发生改变,最重要是不能够受到任何污染。
样品的制备最关键的是样品的均匀度。对于固体样品,检验人员要将其进行粉碎混匀,如大米、黄豆、茶叶等的各项目都要粉碎后才能取样。对于液体样品,在检验前就要搅混均匀,比如检测食醋、酱油。但是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就要先振摇,然后用干滤纸过滤。
对其他样品的制备,比如对混合型的食品就要抽取代表性样品的主要部分;在检测啤酒时,如果是检测浊度就要把气除掉,但是不能够进行过滤,如果是检测酒精度项目,就既要除气又要过滤。对于保健食品中的胶囊就要抽取其中的内容物进行检验。【2】
3.2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
检验人员在依据产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检验的性质、实验室条件以及样品的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有一种检验方法叫仲裁法,是检验方法中较多采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对结果有争议的检验。仪器分析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检验方法,但如果实验室的条件不适合用该检验方法的话还可以适用化学分析法。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还要考虑食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如果是不同食物都含有该种成分,但成分含量却不同,那选择的检验方法就会有很大区别。就检测食物中钙成分的含量为例,每100 g牛奶中钙成分的含量一般是100mg,检验人员单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就可以进行测量,而对于100g鹿产品胶囊,也用该检验方法进行测量就会出现较大误差,因为鹿产品胶囊中的钙含量是20%左右,检验人员应该选用EDTA 滴定法进行测量。
3.3仪器校准与试剂检验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要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要及时发现仪器的缺陷并加以维修。可以自动校准的仪器则要保证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自校,最好能够制作核查周总结与计划。如果是有气密性要求的仪器,则要经常检查其气密性,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计量器的精确性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检验人员在选购计量器时务必选择数值标示精确的计量器,而且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维护。检验人员还需要定期对计量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
检验试剂的质量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因为其在检验过程中会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各类检验试剂的会有不同的保质期、贮存方式以及使用方法。某些检验试剂的保质期很长,比如金属元素溶液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而某些检验试剂比如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就要现在用现在配制。某些检验试剂的贮存方式要求比较特殊,如某些溶液要在低温中存放,否则颜色出现变化后就要重新配制。某些检验试剂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存放中如果被氧化,浓度就会发生变化,就起不到检验效果了。因此,检验人员要关注检验试剂的保存与使用,在配制试剂时保证准确的取量定容。【3】
3.4实验室环境的严格要求
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压、粉尘等各项参数都属于实验室环境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不仅会影响仪器的精准度,还会使原先良好的实验条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体的检验结果。在选择容量法进行分析时,检验人员应该在室温为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检验。为了消除温度对食物容量的影响,在检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或者葡萄酒酒精度、总浸出物时,就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而检测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只有温度控制在10至30摄氏度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
3.6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水平
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配备必须合理,各个等级的检验人员比例配备应适当。即使是偏远地区,也应该配备一位高水平的检验人员。
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某些误差,关键是看该误差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失误造成的。因此,检验人员应该加强平时的专业水平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以更好适应相关的检验工作。
3.5重视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
样品与工艺生产的特殊性使得某些检验项目存在某些关联性,所以对有关联性的项目进行检查,也能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酱油为例子,如果检测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与全氮值的一半差距很大,那么说明酱油的检验结果肯定有存在题,这样就必须重新检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很明显的例子则是,如果检测桶装饮用水时能够嗅到非常大的异味,则说明水中游离氯指标肯定出现错误了。【4】
结语
食品的安全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检验则是保证食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检验人员必须了解制约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再相应通过改善各个方面来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
【1】邢秀英.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传播.2011(2):70
【2】陈晶浅.论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J].科学实践.2012(1):320
【3】李福林.张剑平.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主要控制因素[J]黑龙江科学.2011(1):53-54
【4】张伊春.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科技论坛.2011(1):77
【关键词】食品检验 样品抽取 检验方法
1.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性
1.1 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广大消费者购物时会先查证产品质量是否过关,一般以标注生产许可证或者免检产品标识的食品最有保证。而有上述证书的企业一般都会在每个季度做一次官方的食品检验。只有质量合格的食品才能够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1.2关系到企业的繁荣持续发展
质优产品向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众多企业之所以能够繁荣持续发展的,就是因为拥有一个好的品牌及质量过关的产品。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自己产品的质量,或者故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那么不仅会影响该企业的信誉,还会导致该企业最终走向破产倒闭。
2.制约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2.1食品样品抽取的方法不准确
从需要检验的食品中按照规定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即为样品。样品的抽取关系到这批食品整体质量的好坏,占据整个食品检验过程中十分关键的地位。如果样品抽取的方法不准确,就会导致选择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那得出来的食品检验结果就不能够反映整批食品的整体质量效果。
2.2食品检验方法选择不正确
检验人员一般都会按照国家标准的方法来检验食品,但是国家标准中会罗列多种检验方法,选择何种方法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要考验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实践经验水平高低了。一旦选择检验方法出现错误,必然会影响到整批食品检验的最终结果。
2.3食品检验使用的仪器不准确
在食品检验的整个过程中,仪器的使用比较频繁。如果仪器本身存在缺陷或者使用时没有对仪器进行校准,那也难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4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某些偏远地区的政府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放低对检验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导致该地食品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当知识水平有限的检验人员面对高难度、有争议的问题时,难以给出准确的答复,这样就使得检验结果和实际情况差距拉大,导致最终结果不准确。某些检验人员职业素质偏低,不能准确记录食品的质量问题甚至私自修改检验结果,导致食品检验与实际不符,无法达不到检验效果。【1】
3.对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出的几点建议
3.1样品的抽取与制备
在抽取样品时应该遵循随机原则,要从整批食品中抽取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并保证数量满足检验的要求。务必保证抽取样品时使用清洁的工具,不能让有害物质通过使用工具进入样品中。在抽取样品的过程中还应该想方设法使样品的微生物状态与理化指标不发生改变,最重要是不能够受到任何污染。
样品的制备最关键的是样品的均匀度。对于固体样品,检验人员要将其进行粉碎混匀,如大米、黄豆、茶叶等的各项目都要粉碎后才能取样。对于液体样品,在检验前就要搅混均匀,比如检测食醋、酱油。但是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就要先振摇,然后用干滤纸过滤。
对其他样品的制备,比如对混合型的食品就要抽取代表性样品的主要部分;在检测啤酒时,如果是检测浊度就要把气除掉,但是不能够进行过滤,如果是检测酒精度项目,就既要除气又要过滤。对于保健食品中的胶囊就要抽取其中的内容物进行检验。【2】
3.2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
检验人员在依据产品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检验的性质、实验室条件以及样品的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择最佳的检验方法。有一种检验方法叫仲裁法,是检验方法中较多采用的方法,也适用于对结果有争议的检验。仪器分析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检验方法,但如果实验室的条件不适合用该检验方法的话还可以适用化学分析法。选择不同的检验方法还要考虑食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如果是不同食物都含有该种成分,但成分含量却不同,那选择的检验方法就会有很大区别。就检测食物中钙成分的含量为例,每100 g牛奶中钙成分的含量一般是100mg,检验人员单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就可以进行测量,而对于100g鹿产品胶囊,也用该检验方法进行测量就会出现较大误差,因为鹿产品胶囊中的钙含量是20%左右,检验人员应该选用EDTA 滴定法进行测量。
3.3仪器校准与试剂检验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要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要及时发现仪器的缺陷并加以维修。可以自动校准的仪器则要保证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自校,最好能够制作核查周总结与计划。如果是有气密性要求的仪器,则要经常检查其气密性,以保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计量器的精确性也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检验人员在选购计量器时务必选择数值标示精确的计量器,而且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维护。检验人员还需要定期对计量器进行校准,以保证检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
检验试剂的质量也会影响检验结果,因为其在检验过程中会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各类检验试剂的会有不同的保质期、贮存方式以及使用方法。某些检验试剂的保质期很长,比如金属元素溶液的保质期长达一年。而某些检验试剂比如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就要现在用现在配制。某些检验试剂的贮存方式要求比较特殊,如某些溶液要在低温中存放,否则颜色出现变化后就要重新配制。某些检验试剂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比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存放中如果被氧化,浓度就会发生变化,就起不到检验效果了。因此,检验人员要关注检验试剂的保存与使用,在配制试剂时保证准确的取量定容。【3】
3.4实验室环境的严格要求
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气压、粉尘等各项参数都属于实验室环境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不仅会影响仪器的精准度,还会使原先良好的实验条件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体的检验结果。在选择容量法进行分析时,检验人员应该在室温为2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检验。为了消除温度对食物容量的影响,在检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或者葡萄酒酒精度、总浸出物时,就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而检测饮料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时,只有温度控制在10至30摄氏度的范围内,才能保证准确的检验结果。
3.6提高检验人员素质水平
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配备必须合理,各个等级的检验人员比例配备应适当。即使是偏远地区,也应该配备一位高水平的检验人员。
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某些误差,关键是看该误差是偶然发生的还是失误造成的。因此,检验人员应该加强平时的专业水平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以更好适应相关的检验工作。
3.5重视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
样品与工艺生产的特殊性使得某些检验项目存在某些关联性,所以对有关联性的项目进行检查,也能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酱油为例子,如果检测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与全氮值的一半差距很大,那么说明酱油的检验结果肯定有存在题,这样就必须重新检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很明显的例子则是,如果检测桶装饮用水时能够嗅到非常大的异味,则说明水中游离氯指标肯定出现错误了。【4】
结语
食品的安全问题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检验则是保证食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检验人员必须了解制约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然后再相应通过改善各个方面来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资料】
【1】邢秀英.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科技传播.2011(2):70
【2】陈晶浅.论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J].科学实践.2012(1):320
【3】李福林.张剑平.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的主要控制因素[J]黑龙江科学.2011(1):53-54
【4】张伊春.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科技论坛.20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