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境学在语言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与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语境学在语言学界都受到了广泛的注视。我国语言学家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概述和回顾了我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
关键词语境 中国学者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语境对语言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对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在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提出构成语境的六要素,并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之后,王德春与张志公又分别研究了语境与修辞学及语义的联系。除此以外,其他学者如:陈新仁,何兆熊,张弓等也对我国语境研究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主要介绍以上学者在语境研究中所形成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 陈望道对语境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明确了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的语辞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他还在书中提出了“六何”说,也就是构成语境的因素。“何故”指写、说的目的;“何事”指写、说的事项;“何人”就是要认清是谁对谁说的;“何地”即写、说者所在的地点;“何时”就是写、说的时间;“何如”则指怎样写、说。
陈望道不但提出了语境的要素,而且还说明了修辞对语境的依赖关系:“我们知道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多半是对应语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情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以及其它种种关系,因此或相嘲谑,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隐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但是,陈望道认为上述的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的随机措施,应用什么方式应付当前的题旨和情境,大抵没有定规可以遵守,也不应受什么条规的约束。”也就是说修辞适应语境无规律可循。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局限性,他没有探索语境规律,也没有能展开充分的论述。
2 王德春对语境的研究
王德春对我国的语境研究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他继承并完善和发展了陈望道的思想。他主要研究了语境与修辞学各方面(语体、风格、文风、修辞方法、言语修养等)的关系。
王德春把构成语境的因素分成了两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主观因素包含身份、职业、思想、修养、性格、处境和心情等。处境和心情被细称为临时主观因素。他指出使用语言时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构成了特定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交际过程中,言语环境诸因素总是交错在一起影响着语言的使用。
王德春将语境学研究与修辞学各方面的研究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推进了语境学及修辞学的研究。他指出修辞的各个领域都同语境有关,整个语言的使用都要受语境的约束,修辞效果要结合语境来衡量。因此,必须重视语境的研究,建立语境学,把语境学作为修辞学的基础。由此,他以分析使用语言环境为基础,对语体、修辞方法、风格和文风等修辞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王德春的研究,语体即言语的功能变体,是由于语境不同而形成的使用语言特点的体系。语境的客观因素对语体起着极大的约束作用。而风格则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特色,是个人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语境的主观因素决定了使用语言的个人风格。文风则指人们使用语言的作风,它主要依赖于构成语境的主观因素;也依赖于客观因素如时代因素。对于修辞方法,王教授指出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显示修辞效果,因此修辞方法的采用必须依赖语境。他也指出语言的美丑和言语修养的高低都是依赖语境而显现出来的。评判语言美和言语修养的主要标准还是言语环境。
其次,他还指出言语环境的分析研究对于语言理论、语言实践、语言教学以及文艺创作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他提出分析言语环境可以明确语言的全民性、规范性和言语的创造性;可以更确凿地证明语言和思维的辨证统一关系;除此以外,分析言语环境还是建立修辞学的基础;对美学和文艺学的某些问题以及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有指导作用。
3 张志公对语境的研究
张志公曾说道:“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
张志公把语义与语境联系起来,分别讨论了现实语境与语义的关系,时代、社会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个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他认为交际有一定的场合。口头交际总是有当时的现实环境,书面交际总有上下文,因此,要确切地理解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需要和现实语境联系起来。语言单位越小语义就越模糊;语言单位越大语义就越明白。
张志公说:“语汇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及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语汇的意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时代的、社会的语境会制约许多词语的意义。”他认为有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我们对它们今天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对使用这些词语的时代、社会的语境比较熟悉。对它们在古代的意义,只能在对当时的时代、社会的语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理解得准确、深刻。
另外,他还谈了个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他说:“个人语境指的是一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个人方言基础等,同时也指在与人交际时的心理精神状态等。” 他分别讨论了个人语境的各方面与语义的关系。
(1)文化教养和知识水平。不论是听读一方还是写说一方,个人文化教养越好,知识水平越高,对语义的理解就越准确、深刻,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说写一方的思想表达还受听读一方个人语境的影响。要看对象写文章和说话,不了解听读者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就不能达到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
(2)生活经验。人们对词语基本意义的理解尽管相同,但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往往会给它带上一种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便是主观心理对语义所起的作用。
(3)个人方言基础和语言风格。这两方面也是广义的个人语境。方言基础不同,对词语的使用和词语意义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在语言风格上,有人说话直率,有人委婉含蓄。风格不同,有时使用的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就不同。因此,要准确地理解语义,需对说写一方的个人语言风格有所了解。
4 其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
除了上述的三位学者外,我国其他的学者对语境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
20世纪60年代,张弓从修辞的原则和修辞的要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修辞的原则即“结合现实语境,注意实际效果”。结合现实语境包括如下内容:(1)联系说话时情境;(2)利用时间,地点等条件;(3)利用自然景物特点;(4)适合说话人和听者的关系;(5)适合听众读者的情况;(6)照顾上下文的关系等。
另外,何兆熊将语境研究与语用研究结合,将语境知识分成两大类: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图示如下:
陈新仁对语境也是颇有研究的。他分别从说话人的角度和听话人的角度总结出语境的功能与作用。首先,从说话人的角度看,语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2)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的方式;(3)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其次,他又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把语境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确定指称对象;(2)消除歧义;(3)充实语义。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是很有成果的。他们不仅总结概括出语境的要素与功能,而且有效地将语境研究娆别与修辞、语义、语用研究等结合起来,使语境研究得到充分的发展。语境研究仍然有很大的空间,跟着这些前辈的足迹,我国的语境研究会有更重大的突破并取得更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2]陈新仁,何自然.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德春.修辞学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5]王德春.现代修辞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
[7]张志公.现代汉语(上).武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关键词语境 中国学者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语境对语言研究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对修辞学、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在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提出构成语境的六要素,并强调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之后,王德春与张志公又分别研究了语境与修辞学及语义的联系。除此以外,其他学者如:陈新仁,何兆熊,张弓等也对我国语境研究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主要介绍以上学者在语境研究中所形成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 陈望道对语境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明确了语境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的语辞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凡是成功的修辞,必定能适合内容复杂的题旨,内容复杂的情境,极尽语言文字的可能性。”他还在书中提出了“六何”说,也就是构成语境的因素。“何故”指写、说的目的;“何事”指写、说的事项;“何人”就是要认清是谁对谁说的;“何地”即写、说者所在的地点;“何时”就是写、说的时间;“何如”则指怎样写、说。
陈望道不但提出了语境的要素,而且还说明了修辞对语境的依赖关系:“我们知道切实的自然的修辞多半是对应语境的:或则对应写说者和读听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双方共同的经验;或则对应写说者的心情和写说者同读听者的亲疏关系、立场关系、经验关系以及其它种种关系,因此或相嘲谑,或相反诘,或故意夸张,或有意隐讳,或只以疑问表意,或单以感叹抒情。”但是,陈望道认为上述的种种权变,“无非随情应境的随机措施,应用什么方式应付当前的题旨和情境,大抵没有定规可以遵守,也不应受什么条规的约束。”也就是说修辞适应语境无规律可循。正是由于这个观点的局限性,他没有探索语境规律,也没有能展开充分的论述。
2 王德春对语境的研究
王德春对我国的语境研究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他继承并完善和发展了陈望道的思想。他主要研究了语境与修辞学各方面(语体、风格、文风、修辞方法、言语修养等)的关系。
王德春把构成语境的因素分成了两类: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主观因素包含身份、职业、思想、修养、性格、处境和心情等。处境和心情被细称为临时主观因素。他指出使用语言时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构成了特定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在交际过程中,言语环境诸因素总是交错在一起影响着语言的使用。
王德春将语境学研究与修辞学各方面的研究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推进了语境学及修辞学的研究。他指出修辞的各个领域都同语境有关,整个语言的使用都要受语境的约束,修辞效果要结合语境来衡量。因此,必须重视语境的研究,建立语境学,把语境学作为修辞学的基础。由此,他以分析使用语言环境为基础,对语体、修辞方法、风格和文风等修辞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根据王德春的研究,语体即言语的功能变体,是由于语境不同而形成的使用语言特点的体系。语境的客观因素对语体起着极大的约束作用。而风格则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特色,是个人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语境的主观因素决定了使用语言的个人风格。文风则指人们使用语言的作风,它主要依赖于构成语境的主观因素;也依赖于客观因素如时代因素。对于修辞方法,王教授指出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显示修辞效果,因此修辞方法的采用必须依赖语境。他也指出语言的美丑和言语修养的高低都是依赖语境而显现出来的。评判语言美和言语修养的主要标准还是言语环境。
其次,他还指出言语环境的分析研究对于语言理论、语言实践、语言教学以及文艺创作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他提出分析言语环境可以明确语言的全民性、规范性和言语的创造性;可以更确凿地证明语言和思维的辨证统一关系;除此以外,分析言语环境还是建立修辞学的基础;对美学和文艺学的某些问题以及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有指导作用。
3 张志公对语境的研究
张志公曾说道:“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
张志公把语义与语境联系起来,分别讨论了现实语境与语义的关系,时代、社会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个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他认为交际有一定的场合。口头交际总是有当时的现实环境,书面交际总有上下文,因此,要确切地理解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需要和现实语境联系起来。语言单位越小语义就越模糊;语言单位越大语义就越明白。
张志公说:“语汇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以及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语汇的意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时代的、社会的语境会制约许多词语的意义。”他认为有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我们对它们今天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对使用这些词语的时代、社会的语境比较熟悉。对它们在古代的意义,只能在对当时的时代、社会的语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理解得准确、深刻。
另外,他还谈了个人语境与语义的关系。他说:“个人语境指的是一个人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个人方言基础等,同时也指在与人交际时的心理精神状态等。” 他分别讨论了个人语境的各方面与语义的关系。
(1)文化教养和知识水平。不论是听读一方还是写说一方,个人文化教养越好,知识水平越高,对语义的理解就越准确、深刻,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另一方面,说写一方的思想表达还受听读一方个人语境的影响。要看对象写文章和说话,不了解听读者的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就不能达到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目的。
(2)生活经验。人们对词语基本意义的理解尽管相同,但由于生活经验不同,往往会给它带上一种个人的主观色彩,这便是主观心理对语义所起的作用。
(3)个人方言基础和语言风格。这两方面也是广义的个人语境。方言基础不同,对词语的使用和词语意义的理解就会有所不同。在语言风格上,有人说话直率,有人委婉含蓄。风格不同,有时使用的一些词语的含义也就不同。因此,要准确地理解语义,需对说写一方的个人语言风格有所了解。
4 其他学者对语境的研究
除了上述的三位学者外,我国其他的学者对语境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
20世纪60年代,张弓从修辞的原则和修辞的要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修辞的原则即“结合现实语境,注意实际效果”。结合现实语境包括如下内容:(1)联系说话时情境;(2)利用时间,地点等条件;(3)利用自然景物特点;(4)适合说话人和听者的关系;(5)适合听众读者的情况;(6)照顾上下文的关系等。
另外,何兆熊将语境研究与语用研究结合,将语境知识分成两大类: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图示如下:
陈新仁对语境也是颇有研究的。他分别从说话人的角度和听话人的角度总结出语境的功能与作用。首先,从说话人的角度看,语境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根据交际目的,确定说话的大体内容;(2)根据交际场合,确定说话的方式;(3)根据交际条件,确定交际渠道。其次,他又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把语境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确定指称对象;(2)消除歧义;(3)充实语义。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语境的研究是很有成果的。他们不仅总结概括出语境的要素与功能,而且有效地将语境研究娆别与修辞、语义、语用研究等结合起来,使语境研究得到充分的发展。语境研究仍然有很大的空间,跟着这些前辈的足迹,我国的语境研究会有更重大的突破并取得更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2]陈新仁,何自然.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德春.修辞学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5]王德春.现代修辞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
[7]张志公.现代汉语(上).武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