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增强生物膜耐寒性,提高低温环境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硝化性能,本文以投加磁性载体构建新型MBBR反应器(R2),同时以投加商用载体作为对照组(R1),在不同温度(14℃±1℃和9℃±1℃)下长期运行,考察了低温下磁性载体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性能和生物膜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生物膜微生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低温运行阶段(0~60天),R2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均优于R1.特别在9℃±1℃时,R1和R2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1.94mg/L、7.60mg/L,R2对氨
【机 构】
:
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增强生物膜耐寒性,提高低温环境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硝化性能,本文以投加磁性载体构建新型MBBR反应器(R2),同时以投加商用载体作为对照组(R1),在不同温度(14℃±1℃和9℃±1℃)下长期运行,考察了低温下磁性载体对反应器污染物去除性能和生物膜生长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生物膜微生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低温运行阶段(0~60天),R2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均优于R1.特别在9℃±1℃时,R1和R2出水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1.94mg/L、7.60mg/L,R2对氨氮平均去除率比R1提高了16.2%.低温下,磁性载体明显提高了生物膜硝化活性,并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分泌,维持和改善了生物膜的形貌结构.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9℃±1℃下不同载体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两种载体的大多数优势属均能降解有机物;磁性载体富集了更多的硝化菌属,其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的相对丰度比商用载体分别提高了1.82倍和1.05倍,并且驯化富集了MND1和Candidatus_Nitrotoga两种特有硝化菌属.从生物膜特性和硝化菌群丰度的角度解释了两个反应器氨氮去除效果的差异性,表明低温下磁性载体MBBR具有更好的硝化性能,可进一步开发应用.
其他文献
为合理探讨使发光聚氨酯智能化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涂层整理的方式制备出具有热敏变色功能的柔性发光聚氨酯复合材料(LP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材料表面粗糙不平;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明涂层工艺和颜料的添加未影响材料中稀土发光材料的物相结构;反射率和发射光谱测试显示材料具有优异的热敏变色发光特性,标准光源下材料自身颜色可通过人体体温来改变(由红色变为白色),经紫外-可见光源激发后,在黑暗环境中形成低温红光-高温白光的体系,充分展示其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应用潜力.
通过预氧化和氨水水热法在含有不同壁数的碳纳米管表面成功引入含氮基团,从而获得了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并研究了纳米管壁数对不同NCNT氧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各NCNT中氮元素的含量和含氮基团的种类相似,但不同含氮基团的比例则相差较大,其中平均壁数为2.5的NCNT样品含有最低的吡啶氮和石墨氮比例,而该样品却展现出最高的电子转移数和最大的氧还原反应极限扩散电流.分析表明,NCNT的氧还原反应活性决定于纳米管壁数,而不是吡啶氮和石墨氮活性基团的比例,即NCNT的内壁为反应电荷的转移提供了有效导电
作为储热和热管理技术的重要材料之一,相变储能材料通常具有储热密度较大、相变温度变化较小的优势,但其热导率较低,热传递效率较差.本文将泡沫铜用于石蜡相变储能材料的传热强化,通过测定相变储能材料储放热过程的温度变化,考察了添加泡沫铜对相变储能材料储放热速率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且在实验基础上对储能材料的放热过程进行建模并求解,得到温度云图,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添加泡沫铜后,石蜡的相变储热和放热时间分别缩短了16.67%和14.71%;储放热过程复合材料中心层与外层中心点的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91.5
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ATCase)是嘧啶生物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其活性的反馈调节机制在控制嘌呤和嘧啶合成途径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检测该酶活性的方法是基于安替比林和2,3-丁二酮肟的显色法.然而,该方法需先避光反应16h,再在45℃水浴30min并均匀光照,操作比较繁琐.本研究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PDAB)盐酸溶液为显色试剂,建立了一种检测ATCase活性的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ATCase催化产生的N-氨甲酰基-L-天冬氨酸(N-CP-L-Asp)与PDAB在室温下反应15min,可生成黄色物质并能通
为提高阿维菌素叶面沉积率及其抗紫外分解性能,本文设计构建了叶面亲和的纳米载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玉米醇溶蛋白(Zein),得到表面携带正电荷的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并将其用于负载阿维菌素.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改性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4.92nm的载药纳米粒子,载体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为(34.75±0.18)%.与植物表面的静电作用提升了纳米粒子悬浮液在植物表面的润湿性能,接触角大小随PDMDAAC接
目前餐厨垃圾中的盐度对其厌氧消化产甲烷有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使用铁-碳微生物电解池来强化高温厌氧消化.本文使用零价铁作为微生物电解池的阳极,提高微生物的耐盐能力,增强了阳极的氧化作用,从而促进产甲烷过程.结果表明,铁-碳微生物电解池的累积产甲烷量最高达到了1110.67mL,比对照组提高了68.18%.随着Na+浓度的提高,水解酸化过程受到了抑制,而铁-碳微生物电解池促进了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并且促进了丙酸和丁酸转化为乙酸的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铁-碳微生物电解池促进了Met
采用浸渍法制备KF/MgCO3前体,经高温焙烧后获得了一系列KF/MgO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DMC)和甘油(GL)酯交换反应合成甘油碳酸酯(GC).系统考察了KF负载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N2吸脱附等温线、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哈米特酸碱滴定等一系列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KF负载量为20%(质量分数)时,经550℃焙烧所获得的20%KF/MgO-550催化剂活性最高.经过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当催化剂与甘油的相对质量分数为2%,DMC与GL的摩尔比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城市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中的氮磷元素,本研究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和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一体式反应器中分别建立了反硝化除磷(DPR)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DA)工艺.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185天,在缺氧/厌氧和外加COD/NO-3-N比仅为0.7条件下,PO3-4-P和TN的去除率高达96.91%和97.75%,最终出水PO3-4-P和TN的浓度低至0.22mg/L和3.30mg/L,意味着该系统极佳的脱氮除磷效果不依赖氧气和有机碳源量.DPR对系统PO 3-4-P和TN的
化学吸收法作为目前最有效的CO2捕集技术,吸收剂常用有机胺,但过高的再生能耗和成本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基于传统有机胺溶剂开发出来的相变吸收剂被认为可以大幅减少解吸能耗,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相变吸收剂的常见类型、分相机理,并根据其具体组成进行了种类划分,对比分析了常用相变吸收剂和传统乙醇胺(MEA)吸收液的再生能耗,并指出温度、CO2负荷以及相分离等因素对相变吸收剂的工艺流程长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在制备相变吸收剂的过程中,可加入活化剂来降低CO2富液黏度,加入助溶剂来提高传质特性.本文阐
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曲拉通X-114)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水溶液中曲拉通X-114的紫外光谱产生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0~350nm范围内,曲拉通X-114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23nm,AEO-9的紫外吸光度接近于0;在水溶液中,AEO-9能减弱曲拉通X-114的紫外吸光度,降幅达3.4%;AEO-9还能显著降低曲拉通X-114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当AEO-9的浓度从0增加到0.050mmol/L和0.100mmol/L时,曲拉通X-114的表观cmc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