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s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接近,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对物理课堂进行了探究性教学尝试,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创设情景、设问引思、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例如,在对“压强”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如下问题情景:某学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位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一位穿平底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为什么高跟鞋鞋跟在地上的压迹会比平底鞋深?有的同学可能会猜想到高跟鞋和平底鞋面积不同。接着,在引导学生思考面积大小和压力效果有什么关系呢?有的同学会猜想:是不是平底鞋面积大把压力分散到大的面积上,减弱了压力作用?压力作用的效果是不是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系?这样教师通过设置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感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同时学生从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悦,使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了强化,为学生的发展预留出空间。
  
  二、形成概念,探究内涵
  
  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而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必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对于物理概念的教学更要注重概念产生的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概念的本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对“密度”教学设计时,先展示大小、形状一样的两个勺子。一个是铝做的,一个是不锈钢做的,让同学们观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经过讨论很快得出:体积相同,物质不同。进一步思考尝试会得出质量不同。接着引导同学们探究“质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让学生探究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具体科学问题常常是由多个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研究方法的初步意识。当研究质量与体积、物质两者中的某一量的关系时,应保持另外量相同,在此基础上经过学生进一步探究不难得知:“物质不同的物体,体积相等质量不等;质量相等而体积不等。物质相同的物体,体积相等质量也相等。”进而得出相同体积下不同物质质量大小不同,这种特性由物质本身决定的,至此密度概念不攻自破。经历概念形成过程,为日后物理概念的建立打下了伏笔。
  
  三、发现规律,探究本质
  
  学习过程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与问题的情景中,让学生体验一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体验探索的痛苦与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对“探索凸透镜成像的条件”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首先让学生探究凸透镜可以成不同情况的像:请同学们利用点燃的蜡烛、纸屏、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试着找一下蜡焰的像。同学们开始试着操作,为了防止实验过于复杂,教师予适当指导,并提示用粉笔在桌上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点,在凸透镜的两侧沿直线标出焦距和二倍焦距位置,让同学自主找烛焰的像。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通过知识载体培养学习能力。经过探索实验学生大致能总结出三种情况,(1)根本没有找到像,(2)找到了放大的像,(3)找到了缩小的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组实验分别探索三种情况的内因,让同学经过探索、讨论,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防止了为实验而实验。学生自主探索物理规律,并真正理解规律应用条件及规律的内涵,学生就会牢牢掌握规律并应用于实践中去。
  总之,通过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不重视科学技能;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不到真正落实的情况。通过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全体意识、表现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平等意识明显增强,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自主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平等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集力,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你,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    一、换个地点——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韩磊,学习成绩差,行为放纵,习惯顽劣,常常放学不回家,经常打架,被请到办公室成了家常便饭,我苦口婆心劝导过无数次,无效。一天放学,一个学生跑来告诉我,韩磊又要聚伙打架。我一听,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 生物 兴趣 培养 策略     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生物不参加中考,被大家认为是小科的情况下,这就对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及教学艺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    一、多用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
期刊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以情激学     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 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的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  我首
期刊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成长的基本场所,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家庭实质上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学校是孩子学习的基本单位。所以他们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天然环境。孩子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家庭这个环境中,成人之前就生活在学校这个环境里,所以他们对其影响当然非常敏感,不难发现,家庭和学校对个性差异的影响则位于教育结构的首位。有时看似非常简单的因素却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决定着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决定着他的行为和活动,因此,如何做
期刊
目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而有效教学要求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中学生正处在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语言学习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可塑性大,喜欢参与英语口语交际,像小孩刚学说话一样,无所顾忌,敢于开口。因此,口语交际活动易于开展。也容易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注意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和环境    我们知道,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英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并尝试运用“三结合”与“三利用”的教法这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三结合”,即是从备课到课堂,始终将课文的“训练重点”、“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相结合,充  分把握新教材编写的特点    1、结合训练重点。语文教材中,“训练重点”往往提得很精简,
期刊
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抓得紧、抓得细,就会象毫末之苗终成合抱之木一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教师产生了一种近乎错误的认识,认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可有可无,说多了耽误时间,说少了无济于事,教学的任务之重,作文的次数又有限。于是,每次作文干脆简单的把题目往黑板上一写,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冥思苦想各显神通。殊不知,长此以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下面就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教学整合谈一谈我在教学中体会。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多媒体软件集图像、声音、文体于一身。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