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女起解》中祟公道与路人对话,有台词:“净剩下往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啦。”这个八沟,就是承德的平泉县。自承德往东,有数条大山谷横亘,本地称沟,名字好记:头二三四五六七,到八沟,逾90公里,就到平泉。平泉羊汤是一绝。我们来这都起早走高速,来了先吃羊汤烧饼,鲜香无比。
平泉建有契丹文化博物馆,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塑像。我去过多次,看内中文物和史料,就觉得有一人的往事提得少些——其实此人在辽朝很重要。倘若不是她力挽狂澜,耶律阿保机之后的契丹能否仿效中原行帝制,都很难说。这个女人就是述律平。
她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为月理朵。书上说她很有政治远见,有军事才能,勇敢果断过人。公元907年,辽太祖建立契丹国(太宗时改为辽),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公元926年,太祖死,她以皇后身份摄军国事。
契丹在耶律阿保机之前是没有皇帝的,联盟可汗由八个部落酋长共议推选,三年选一次。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废庸推能,但另一个结果是引发混乱争斗,相互杀伐。耶律阿保机学习中原改为帝制,世袭,使政权稳定,却也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已经发生的大反叛就有三次。他在位时尚且如此,现在突然归天,一些人就蠢蠢欲动要恢复旧制。
如同干草遇火星,一旦点燃,后果无法收拾,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等别人行动,述律平先下手。在太祖的棺前,她以民族旧习“亲近臣子应追随侍奉太祖”为由,命令一些有谋反倾向的人为太祖殉葬。然而,事情并非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简单。马上就有赵思温等元勋重臣表现不服,赵思温在众人面前反问她:“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葬?”
这话问得很有道理。如果述律平回答不了,她的权威就将不复存在。可以想象,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幕:赵思温问罢,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看这个女人做何反应。这个回答太难了,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能镇住赵思温和他身后的人,不用别人再开口,她就得收回刚刚下达的命令。然后,那些不用殉葬的就会心中欢喜,并以轻蔑的眼光看着这个死了丈夫的寡妇。
关键时刻,这个女人用左手拿起一把“金刀”——应该是饰以黄金的刀,锋利无比。我注意到书上写她是左手执刀,应该是个左撇子吧,这在惯用右手的人看来很别扭。难道,她回答不出,要亲手杀人吗?或者被人问住,要杀自己?不,如果想自己陪先帝去,只能自缢或饮毒酒,岂能血淋淋地去陪;杀赵思温?也不可能。人家只不过是向你发问,即便该杀,也得说出罪在哪里。
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毫不犹豫挥起金刀,一刀下去,竟砍断自己的右手。然后神情平静,让人放在太祖棺内,说道:儿女幼小不可离母,暂不能相从于地下,现以此手代之。
去一手,留一手,成“一把手”!赵思温等人没有办法,慑服了。有一种说法是赵等全部为太祖殉葬,還有一种说法是众皆甘受太后驱驭不动异心。而述律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往下,杀气收敛。重要的是,辽国统制由此得以传继,江山社稷免于崩裂。
成语“壮士断腕”,借壮士手被毒蛇咬,断腕以免毒散全身,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而当知道历史上真有当众断腕之人,且是位皇后,不由得毛骨悚然——然后就明白何为“一把手”,“一把手”之所以有权威,可能就与这有关。
遇事犹豫不决,关键时无断腕勇气,难成真正的“一把手”。当然,这是指精神层面,不是真的用刀砍自己手腕。而当下改革攻坚,砥砺前行,遇到特别大的难题,有时还真得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不可!
平泉建有契丹文化博物馆,立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塑像。我去过多次,看内中文物和史料,就觉得有一人的往事提得少些——其实此人在辽朝很重要。倘若不是她力挽狂澜,耶律阿保机之后的契丹能否仿效中原行帝制,都很难说。这个女人就是述律平。
她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为月理朵。书上说她很有政治远见,有军事才能,勇敢果断过人。公元907年,辽太祖建立契丹国(太宗时改为辽),封述律平为“应天大明地皇后”,公元926年,太祖死,她以皇后身份摄军国事。
契丹在耶律阿保机之前是没有皇帝的,联盟可汗由八个部落酋长共议推选,三年选一次。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废庸推能,但另一个结果是引发混乱争斗,相互杀伐。耶律阿保机学习中原改为帝制,世袭,使政权稳定,却也引起许多人的不满,已经发生的大反叛就有三次。他在位时尚且如此,现在突然归天,一些人就蠢蠢欲动要恢复旧制。
如同干草遇火星,一旦点燃,后果无法收拾,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等别人行动,述律平先下手。在太祖的棺前,她以民族旧习“亲近臣子应追随侍奉太祖”为由,命令一些有谋反倾向的人为太祖殉葬。然而,事情并非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简单。马上就有赵思温等元勋重臣表现不服,赵思温在众人面前反问她:“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葬?”
这话问得很有道理。如果述律平回答不了,她的权威就将不复存在。可以想象,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幕:赵思温问罢,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看这个女人做何反应。这个回答太难了,可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不能镇住赵思温和他身后的人,不用别人再开口,她就得收回刚刚下达的命令。然后,那些不用殉葬的就会心中欢喜,并以轻蔑的眼光看着这个死了丈夫的寡妇。
关键时刻,这个女人用左手拿起一把“金刀”——应该是饰以黄金的刀,锋利无比。我注意到书上写她是左手执刀,应该是个左撇子吧,这在惯用右手的人看来很别扭。难道,她回答不出,要亲手杀人吗?或者被人问住,要杀自己?不,如果想自己陪先帝去,只能自缢或饮毒酒,岂能血淋淋地去陪;杀赵思温?也不可能。人家只不过是向你发问,即便该杀,也得说出罪在哪里。
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个女人毫不犹豫挥起金刀,一刀下去,竟砍断自己的右手。然后神情平静,让人放在太祖棺内,说道:儿女幼小不可离母,暂不能相从于地下,现以此手代之。
去一手,留一手,成“一把手”!赵思温等人没有办法,慑服了。有一种说法是赵等全部为太祖殉葬,還有一种说法是众皆甘受太后驱驭不动异心。而述律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往下,杀气收敛。重要的是,辽国统制由此得以传继,江山社稷免于崩裂。
成语“壮士断腕”,借壮士手被毒蛇咬,断腕以免毒散全身,比喻做事要当机立断,不可迟疑。而当知道历史上真有当众断腕之人,且是位皇后,不由得毛骨悚然——然后就明白何为“一把手”,“一把手”之所以有权威,可能就与这有关。
遇事犹豫不决,关键时无断腕勇气,难成真正的“一把手”。当然,这是指精神层面,不是真的用刀砍自己手腕。而当下改革攻坚,砥砺前行,遇到特别大的难题,有时还真得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