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传薪人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草传薪》即将问世,我十分高兴为之作序。
  章草的形成与兴起至今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章草前承秦隶,后启今草,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当今草书、行书、楷书的发展源头。章草古朴典雅的特点,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书法家的青睐。不少著名书法家在章草中下过功夫,如古代的王羲之、赵孟俯、祝枝山,直至现代的王蘧常、郑诵先、李天马都在章草中有其独到的建树。王世镗先生曾经说过:“习今而不知章,是无规矩而求方圆,未见其可也。”《草诀歌》有云:“目未寓章草,落笔多荒唐。”《书学概论》说过:习今草而昧于章草“等于学帖而无碑,其卑俗浮滑,自不待言。
  章草自唐宋之后,逐渐沉寂。“概自赵宋后,章草始日亡”,确实指出了章草尴尬的历史处境。就当前的书坛而论,研习章草的人并不多,以章草为书体的创作也日趋见少。章草的继承和发扬的任务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章草传薪》的作者许思豪先生是我们上海书协理事、上海书协篆隶专委会副主任,这本专著是他多年来研究章草的集中体现。其成果之一是用章草书写了古今诗词一百首,创作了丰富多彩的章草作品,这是对章草优秀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体现了其融古出新的章草风格。其成果之二是洋洋数万字的“章草手记”。这些“章草手记”记载了作者对章草的研究心得。在“章草手记”中,作者对章草的笔法、结构作出了前所未有的提炼和概括,从章草的书法实践提高到了书法理论的层次;对历史流传的著名的章草方面的汉简木牍、碑帖墨迹作出了精辟的分析点评,对章草的优秀传统做了系统的介绍;对历史上在章草领域里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书法家做了简介,使我们对章草传承的历史脉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还对章草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章草的运笔”、“章草的运墨”、“章草的创新”、“章草的境界”等等,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这些“章草手记”还与创作的章草作品放在一起,使我们不仅看到了章草的创作,还可以通过阅读“章草手记”去体会作者的内心思考和创作背景。“手记”既是作品的旁白,又为作品增加理论的色彩,不失为本书的可圈可点之处,堪称是书法实践与书法理论研究的巧妙结合。这样的章草专著正弥补了当前书坛的空白。
  还值得一提的是,《章草传薪》与作者前几年出版的《金文拾贝》和《草书纵横》形成了姐妹篇。这三本专著所写的都是古今诗词一百首,诗词的内容也一样,正可以参阅金文(钟鼎文)、今草、章草三者不同书体在书法创作中的应用。当前的上海书坛,十分需要有一批扎扎实实的研究成果,十分需要有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作品,十分需要能够潜心学习、相互交流、继承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作品是硬道理,唯有好作品才有历史流传的价值。历史是最公正、最无私、最无情的鉴定师。在历史鉴定师那里,所有的头衔、所有的炒作和所有的吹捧都无法侥幸,都不可能开到后门。
  思豪有今天的造诣,离不开著名书法家李天马先生的悉心培养。这点在本书的很多地方都有表述,寄托着思豪的怀念之情和感恩之情。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上海主编《书法》杂志时,常常有机会与李老交往。抚今追昔,令人感慨。同时为思豪的学生操守、师生情义,投去赞许的目光。
  还值得一提的是,思豪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担任集团公司和工商协会的领导职务。商海沉浮,竞争激烈,工作纷繁,应接不暇,做好本职工作已经是不容易的事了,但是,他能够忙中偷闲,在业余时间里潜心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荣辱不惊的平和之心以及持之以恒的坚强毅力。在当今,能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章草传薪》的出版,是对我国书法艺术创作的有益尝试,也是上海书法界章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突破。我殷切期待思豪一如既往,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许思豪
  1955年生,1965年拜我国著名书法家李天马先生为师。198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1994年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1999年为上海书画研究院兼职画师。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篆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海派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1984年在全国《文汇》书法竞赛中获奖。之后作品多次在上海、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上展出。
  2000年主编《李天马书法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2007年2月,专著《金文拾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9年2月,专著《草书纵横》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9年《人民画报》特刊专版介绍作者和书法作品。
  2009年第1期《海派书画》专版介绍作者专著《金文拾贝》。
  2009年6月中国《书法报》专版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专刊》第12期、第47期专版介绍作者及其金文、行书、草书作品。
  2012年2月,专著《章草传薪》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许思豪现为高级经济师,MBA。曾担任上海玉石雕刻厂副厂长,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总经理,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宝玉石协会副会长。现任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公司董事长,上海新世界集团副总裁,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宝玉石协会副会长。
  章草的形成与兴起至今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章草前承秦隶,后启今草,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当今草书、行书、楷书的发展源头。章草古朴典雅的特点,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书法家的青睐。许思豪先生多年来研究章草,用章草书写了古今诗词一百首,创作了丰富多彩的章草作品,这是对章草优秀书法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体现了其融古出新的章草风格。
其他文献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今年5月期间联合主办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而又深刻地阐释和提出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文艺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的问
期刊
席秀良,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期刊
在城市空间形态上,现代会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延伸,为城市社群的交往休闲提供了场所。会所是自由人观念交流与共享的联合体,是以休闲、分享、娱乐、社交为纽带的,在当代语境下可供自由选择的城市集体社交空间的一种。  一、沙龙、会馆与会所  会所,顾名思义,乃因缘会聚之所在,从中衍生出无限后续的可能。“会所”英文为“Club”,音译即为“俱乐部”。300多年前,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巴黎举办了“蓝色沙龙”
期刊
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国。  从尼泊尔的蓝毗尼园 Iumbibni (古印度之迦毗罗卫城蓝毗尼园), 到印度北部比恰尔邦伽耶城南郊的菩提伽耶Buddha gaya摩诃菩提寺,到印度北部波罗奈城的鹿野苑Sarnath,再到中部奥兰加巴德的阿旃陀Ajanta石窟群、埃洛拉Ellora石窟群,还有博帕尔城附近的世界第一佛塔桑吉 Sanchi古塔……这里既是梵义圣地的佛祖降生地、证成正觉
期刊
由上海丹鼎画院主办的《上海丹鼎画院成立首展》于2012年5月6日在上海图书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为祝贺上海丹鼎画院揭牌成立,有北京李荣海,江苏萧平、方骏、尹石,上海韩硕、杨正新、张培础、陈琪、夏明来,浙江中国美院张谷旻、仁量,江西蔡超等40余位优秀艺术家展示他们120余件精品力作。展览作品有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其中夏明来的瓷画作品尤以青花、墨彩见长,并形成了强烈的与众不同的个人艺术风格。  上
期刊
喜闻画家曹颖平先生荣获第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美术“最佳创作奖”。笔者前去他家拜访祝贺,曹先生很理解我未能欣赏他在画展上那些作品的缺憾,于是就搬来了近百幅水粉画作,置于长茶几上,一一翻给我欣赏。其中就有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江泽民、爱因斯坦、白杨、赵丹、张瑞芳、孙道临、秦怡、索菲娅·罗兰、帕瓦洛蒂、马拉多纳、阿里、比尔·盖茨、基辛格、安南、克林顿等的水彩肖像画。  曹颖平先生196
期刊
江南丝竹源于明代苏州、昆山一带,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广泛流传于上海、江苏南部、浙江西北部地区。从清末起,苏南和上海等地业余组织起来的丝竹乐团体相当活跃。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发展,他们经常聚会,交流演出经验,也常参加一些喜庆活动,通过演出实践,提高了演奏技巧,丰富了演奏曲目。原有江南丝竹曲谱较简单,长年来在众多演奏者的相互切磋中,创造了不少独特技法,使乐器表现能力达到一定高度,逐渐形成了
期刊
“我的这些纸上作品都是开放性的……”在画室,周长江指着一幅未完成的“盒子纸画”如此说,“比如这张纸,这里撕坏了,我觉得撕坏痕迹是个元素:这张纸是元素,笔墨是元素,黑的,白的,甚至瓦楞纸的纹路也是元素,这张画里有6个元素,我都要把它们摆平。就如同交响乐中的乐器,越多越难摆平。这就是绘画形式语言问题,需要推敲。画的时候用笔蛮快的,但是画前画后要想好多时间,才能继续画下去。所以一幅画完成需要很长时间……
期刊
这个汇聚在上海美术馆的展览,让我们从繁琐的中国工笔画三矾九染的古老传统中看到对当代观念的穿越。艺术家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年龄尚有参差,理想也不完全一致。其中一部分人的作品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而其余一部分蓬勃于最近的10年,甚至我们可喜地看到有更为年轻一代的后继者不断加入。这种新工笔力量的汇聚大概起始于2005年前后,由此逐渐蔓延成一种柔和但却可观的力量。  这群艺术家我把他们视为传
期刊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之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