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常住人口中异地务工人员数量已经超过户籍人口数量,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问题,既是留住外来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中高考;政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78-01
一、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
当前,大量农民工举家来到城市,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比较起来,在入学机会、入学成本等方面,面临着‘上得了学却升不了学’这一突出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我国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也制约着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中高考问题,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表现在以下方面: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能参加中考,到了初三,他们将不得不选择回原籍继续读书、直接就业,或者在城市就读职业中学、技校或中专(即所谓“三校”)。回原籍实际上就是由流动儿童转变为留守儿童,他们将不得不在亲戚家或学校寄宿,还需要适应新的教材体系和学习节奏,事实上很多孩子回到农村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不少人又回到城市;以初中的学历直接就业,往往只能从事最低端的工作;在城市就读“三校”,很多孩子和家长又不甘心,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的社会评价较低,未来的就业前景也不是十分明朗。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不能在资金充裕的公立学校就读,只能进入条件很差的民办学校上学。他们在至关重要的高考方面也处于劣势:通常从高中起就必须告别父母,独自返回老家并适应新的学校和教学大纲。
目前,流入地中高考政策已经在大多数省份颁布,但是在落实中仍需要探索。部分省市仅面向本省省内流动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流动青少年儿童这一庞大群體,政策惠及的人群有限。同时,部分城市要求户籍地和流入地的中考命题相同时,才能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这种对流动地域的限制实际上已经将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排斥在政策的覆盖面之外。部分城市的异地中高考政策规定繁琐,涉及部门众多,而且规定只有数量有限的学校才能接纳需要借考的学生,给诸多需要在流入地中考的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从全国的角度来看,能够在流入城市参加中考的农民工子女非常有限。
总之,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学与高校入学考试的深层障碍。
二、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及解决
(一)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着眼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制定并调整相关教育政策,为其创造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教育发展惠及他们。
各省份应当将不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在农民工子女入学、购房租房、卫生计生服务、在城镇有序落户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把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同时,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可以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
(二)制定和完善农民工子女中高考的办法
按照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工子女异地参加中、高考的办法必须进一步调整,从而改变受户籍制约的“升学难”问题,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对大城市而言,就采取与户籍脱离的升学制度改革,如:允许为流入地作出特殊贡献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报考,以进城农民工家庭在流入地居住年限、纳税多少以及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为准入标准,满足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可以报考等。中小型城市随着户籍制度的完全放开,凡是在当地连续接受2年以上初高中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和当地生源享有无差别的升学机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基础较差的农民工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文化知识水平,从而成长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如2014年上海推出政策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中高考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政府财政保障的数量接近90%,其中在公办学校就学的比例保持在80%。2015年,29个省份共有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三)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在目前的情况下,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情况,同时还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渐进的改革和推进,从逐渐缓解到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政策的研制要遵循渐进、稳妥的原则。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但由于国情决定,要在全国大范围高速推行还面临不少难题,高考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问题是和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户籍改革真正的难点在于各省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公共福利的非均等化,学籍改革与户籍改革二者如何协调是需要具体研究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个省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分阶段,分情况推进。
(四)开拓教育资源
鼓励地方通过新建学校和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方式,开拓教育资源,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需求,并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助。
(五)教育成本问题
流入地的哪一级政府应该负担非户籍高中学生的公共教育成本,除了学生家长负担的学杂费外,非户籍高中学生在公办学校的财政投入应该由哪一级政府负担?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性利益,而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下,基础教育经费主要由区县负担。这种收益与成本负担的不匹配,是区县政府不愿意接纳非户籍学生进入所属公办学校的重要原因。
如果实行流入地中考,非户籍高中生的财政投入经费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经费一样,应该以流入地省、市为主,由中央、省、市和区县共同分担。公办学校是否可以收取学费以外的借读费或择校费,也是流入地中考引发的财政问题。义务教育法和政策文件明确不许收,但实际上部分学校还是收取非户籍学生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对非户籍学生进入公办高中如何收费,现行的法律和政策文件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其父母在城镇长期工作,作为纳税人,其子女应该享受公共教育,收费上不应差别对待。
结束语
农民工子女在随迁地参加中高考意向强烈,但是现实仍存在一定困境。笔者建议,对于已出台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区,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参加流入地中考的强烈意愿,对高中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并合理配置。其次,各地现行政策存在“一刀切”与简单化现象,各地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葛新斌,尹姣容.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困局的成因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
[2] 魏山,周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功能探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工;中高考;政策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378-01
一、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
当前,大量农民工举家来到城市,为城市发展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障碍,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比较起来,在入学机会、入学成本等方面,面临着‘上得了学却升不了学’这一突出问题,这不仅影响着我国儿童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也制约着我国全民族素质的普遍提高。积极解决农民工子女流入地中高考问题,是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
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表现在以下方面:
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不能参加中考,到了初三,他们将不得不选择回原籍继续读书、直接就业,或者在城市就读职业中学、技校或中专(即所谓“三校”)。回原籍实际上就是由流动儿童转变为留守儿童,他们将不得不在亲戚家或学校寄宿,还需要适应新的教材体系和学习节奏,事实上很多孩子回到农村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不少人又回到城市;以初中的学历直接就业,往往只能从事最低端的工作;在城市就读“三校”,很多孩子和家长又不甘心,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的社会评价较低,未来的就业前景也不是十分明朗。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不能在资金充裕的公立学校就读,只能进入条件很差的民办学校上学。他们在至关重要的高考方面也处于劣势:通常从高中起就必须告别父母,独自返回老家并适应新的学校和教学大纲。
目前,流入地中高考政策已经在大多数省份颁布,但是在落实中仍需要探索。部分省市仅面向本省省内流动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流动青少年儿童这一庞大群體,政策惠及的人群有限。同时,部分城市要求户籍地和流入地的中考命题相同时,才能允许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这种对流动地域的限制实际上已经将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排斥在政策的覆盖面之外。部分城市的异地中高考政策规定繁琐,涉及部门众多,而且规定只有数量有限的学校才能接纳需要借考的学生,给诸多需要在流入地中考的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不便。从全国的角度来看,能够在流入城市参加中考的农民工子女非常有限。
总之,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学与高校入学考试的深层障碍。
二、农民工子女参加中高考的现实困境及解决
(一)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
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必须要着眼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制定并调整相关教育政策,为其创造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教育发展惠及他们。
各省份应当将不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在农民工子女入学、购房租房、卫生计生服务、在城镇有序落户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把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同时,农民工随迁子女还可以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
(二)制定和完善农民工子女中高考的办法
按照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工子女异地参加中、高考的办法必须进一步调整,从而改变受户籍制约的“升学难”问题,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对大城市而言,就采取与户籍脱离的升学制度改革,如:允许为流入地作出特殊贡献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报考,以进城农民工家庭在流入地居住年限、纳税多少以及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为准入标准,满足条件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可以报考等。中小型城市随着户籍制度的完全放开,凡是在当地连续接受2年以上初高中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和当地生源享有无差别的升学机会,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基础较差的农民工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文化知识水平,从而成长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如2014年上海推出政策进城务工人员符合上海市进城务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达到一定积分的,其子女可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中高考政策进一步落实,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政府财政保障的数量接近90%,其中在公办学校就学的比例保持在80%。2015年,29个省份共有近8万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
(三)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在目前的情况下,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阶段,分情况,同时还要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渐进的改革和推进,从逐渐缓解到彻底解决。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政策的研制要遵循渐进、稳妥的原则。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但由于国情决定,要在全国大范围高速推行还面临不少难题,高考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循序渐进,稳中求进。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问题是和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户籍改革真正的难点在于各省发展的非均衡性和公共福利的非均等化,学籍改革与户籍改革二者如何协调是需要具体研究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个省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分阶段,分情况推进。
(四)开拓教育资源
鼓励地方通过新建学校和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方式,开拓教育资源,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需求,并积极创造条件着力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对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助。
(五)教育成本问题
流入地的哪一级政府应该负担非户籍高中学生的公共教育成本,除了学生家长负担的学杂费外,非户籍高中学生在公办学校的财政投入应该由哪一级政府负担?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性利益,而现行的教育财政体制下,基础教育经费主要由区县负担。这种收益与成本负担的不匹配,是区县政府不愿意接纳非户籍学生进入所属公办学校的重要原因。
如果实行流入地中考,非户籍高中生的财政投入经费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经费一样,应该以流入地省、市为主,由中央、省、市和区县共同分担。公办学校是否可以收取学费以外的借读费或择校费,也是流入地中考引发的财政问题。义务教育法和政策文件明确不许收,但实际上部分学校还是收取非户籍学生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对非户籍学生进入公办高中如何收费,现行的法律和政策文件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其父母在城镇长期工作,作为纳税人,其子女应该享受公共教育,收费上不应差别对待。
结束语
农民工子女在随迁地参加中高考意向强烈,但是现实仍存在一定困境。笔者建议,对于已出台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区,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参加流入地中考的强烈意愿,对高中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并合理配置。其次,各地现行政策存在“一刀切”与简单化现象,各地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葛新斌,尹姣容.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困局的成因与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2期.
[2] 魏山,周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功能探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