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学英语学习受到许多普遍心理因素的影响,例如:焦虑、胆怯心理;厌倦心理;自卑、失落心理;依赖心理和浮躁、急于求成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正确把握学习中师与生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适当的学习策略等方面入手来清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以期更进一步帮助推动我国的外语教学。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心理因素 情感教育
1.问题提出
据笔者调查了解到当今一部分大学生随着公共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热情不断降低,甚至出现厌倦及放弃的心理,英语学习停滞不前。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完全因为对公共外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语言基础差或课业负担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心理压力,由于心理压力大从而造成了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这些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胆怯心理;厌倦心理;自卑、失落心理;依赖心理和急于求成、浮躁心理等。笔者曾对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原因作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共125人参加问卷调查,其中78人选择了心理障碍,47人选择了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教材难度等其他因素。在选择心理障碍的78名同学中,28人选择了焦虑、胆怯心理心理,15人选择了厌倦心理,21人选择了急于求成、浮躁心理的心理,14人选择了依赖心理。由此可见,我们在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四六级考试改革,提高大学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进程中切不可忽视心理障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理论依据
2.1情感过滤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其中包括:“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可理解输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效率不同,最终的语言水平也不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在起作用,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目的、焦虑等,Krashen称之为“情感因素”(熊艳,2003)。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深入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分类目标把一门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确定了其应该达到的目标层次,课堂教学中按其六级目标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学者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理解,对这一目标分类做了一些改造和发展。其中情感领域又分出了五个亚领域,即接受、思考、兴趣、热爱、品格形成。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模糊性,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教育的微观质量管理是很有帮助的。
3.英语学习中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1焦虑、胆怯心理
焦虑、胆怯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中常见的这一反应是考试焦虑。它表现为随着英语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尤其是每次口语测试面对教师时,一些学生经常是头脑一片空白,紧张得一个单词都说不出来。课上一些学生表现为:害怕教师的提问,害怕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在听力课堂上,一旦遇到障碍、听不懂的地方,便立刻产生了焦虑感,以致影响后部分听力的顺利进行。当今,大学英语的过级情况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他的前途及未来。因此,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英语考试,尤其是四六级考试焦虑不已,担心自己的学位及未来的工作,从一开始便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过级越来越难,英语学习苦不堪言。
3.2厌倦心理
厌倦心理表现为情绪消极,甚至反感、颓废淡漠的心理。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刚起步阶段,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头等难题,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屡次考试失利,过级不顺后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持有淡漠和反感的态度。他们选择放弃英语学习,厌恶英语学习,平时表现为:课上不积极、爱打瞌睡、缺课、不交作业等。
3.3自卑、失落心理
自卑表现为消极,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很多基础薄弱的,尤其是从偏远的地方来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自卑、失落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薄弱,发音不标准,听力跟不上,自己说的英语没人听得懂等。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多半选择沉默,觉得自己的英语难以启齿,害怕丢脸,拒绝和别人英语交流,在人前选择不读英语,不说英语,这就使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大障碍。
3.4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指做事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一味地依赖别人,依靠别人,从而坐享其成。部分大学生根本不懂得自己去自主学习英语,而是等着教师像填鸭一样地去接受,这些学生还沉浸在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等着教师去教会他们英语,甚至是教师推一下,他们动一步。一旦没有教师的学习任务他们自己就不知从何学起,不知该怎样学,自己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面对教师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一些同学都是依赖同伴、组员设计解答后,浏览记忆来应付教师。
3.5浮躁、急与求成心理
急于求成、浮躁心理表现为学习者已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而是带着心急浮躁的情绪,企图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过级考试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大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想努力学好这门功课,但由于意志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只是想在激情燃烧的一刹那奋力猛学英语,企图立刻成功,并没有做好学习语言持之以恒的准备。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没有长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立刻下降,并伴有急躁、沮丧的情绪,导致学习收效不大。
4.英语学习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众多心理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相应的策略:
4.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学习常常会受到认知方法,情绪情感,意志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大学生的学习障碍。这种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他们个人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的不佳,并且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后果严重。
(1)学习情绪的影响
学习情绪是指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对课程的一种态度,它能引起个人的喜爱、厌恶、憎恨等态度,从而产生积极和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对英语持积极的态度,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踊跃发言,课后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并且会自主学习英语,这种积极的态度产生了学习的无穷动力。而那些对英语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明显地表现为课上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瞌睡,教师推一下他们前进一步,课后从不翻阅英语书,更有甚者完全放弃了此门功课的学习。
(2)学习意志力的影响
意志力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心理过程。学习意志力常常是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紧密相连的。有些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自己制定的英语学习计划坚持不了几天就自动放弃。他们使用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针策略。心血来潮时狠学一段英语,一旦热情过后,或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时就会大受打击,停止学习。例如:过级考试屡考不过,单词花费了长时间记忆却又忘记,听力依然听不懂,口语差依然难开口等。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多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考试的心理教育。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生情况和学习障碍的原因后,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尽量让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多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向学生贯彻语言的习得过程是长久的学习过程,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前进,不能一蹴而就;多让学生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4.2正确把握学习中师与生的关系
(1)师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改革措施的施行,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新的变化。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合作者、组织者和评定者。其次,学生的角色也有所变化,学生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来进行的。学生已经由单纯地听授知识的接受者到与教师共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合作者。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当今在注重智力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加强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的关系,高校师生关系从心理学意义上主要体现为情感关系。作为高校教师应不断地理解学生,利用课后和课间的机会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能否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多让学生提一些对英语课堂的建议、看法等,并不断地用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来影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错误,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也会由于热爱信任教师而更愿意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3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也叫做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为了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英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曾提出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其中包括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过难或过易都没有意义(熊艳,2003)。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增加可理解为中心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学生降低焦虑,而不会让学生产生“坐飞机”的感觉。
(2)新颖的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焦虑,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新颖、活泼,不能千篇一律,以免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教师可采用多种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如:演讲法、问题法、游戏法、表演法等。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充满新鲜感,并愿意参与其中,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拿游戏法为例,笔者曾多次在听说课堂上运用,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集体活动的效应
创造健康的集体活动可以使所有的学习者,包括害羞的学生都会愿意试着使用已学会的语言,而不必担心犯错误。学习者即使当时没有与别人交谈也会注意到同学在说什么。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尝试集体活动,如:在听说课堂上可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根据当堂课的topic设置free talk环节,让学生根据此话题任意展开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到教室的任何角落去和组员交流。让English corner随时在听说课上出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胆小害怕的学生也会愿意尝试“冒险”,教师也可以融入其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4.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今后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过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成就感
成就感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可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所谓的赏识教育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成败。教师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不要过多地纠正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所犯的错误,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按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的过程是按从“假设”(hypothesis)到“验证”(testing)再到“纠正”(correction)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难免的。适当的表扬总是胜于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惊喜,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满足感
满足感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需求实现后所产生的一种满意感。这种满足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语言学习的满足感,首先,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学生对某个学习章节的需求是什么,学生想要学到什么。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目标要明确,并且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完成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并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赫曼说:“学习者从学习的进步中得到的满足本身,就可能会影响他对这个语言人群的态度,甚至能够改变这一态度。”(1980∶249)
4.5培养适当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系列方案。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学习也不利外,有其特定的学习规律及方法可循。例如:记单词就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词缀法、联想法、拟声法等),而机械的记忆是很容易遗忘的。写英语文章的摘要应从某些方面入手,而不是盲目地照抄原文。因此,教师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多向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多运用指导教学模式的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中笔者认为应坚持两点原则:
(1)自主学习
教师应大力宣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坚信语言是教不会的,只能是学会的,要求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校可以提供英语学习网络平台,要求学生每周必须的上机自学次数。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跟踪和监督学习进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策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明显的区别。笔者的学校自2004年以来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按高考时成绩进行“零班”及ABC不同的级别进行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谓“零班”是针对英语成绩良好、特别是口语突出的学生实行无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跟踪辅导的教学模式。ABC三个不同的等级是根据学生入学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编排。ABC三个级别采用不同的教材进度,同时ABC三个不同级别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也截然不同,A,B主要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协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C班是针对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是从语法句型等基础抓起,达到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
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在此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教师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方式,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3]Chomsky,N.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and Use[M].New York:Praeger,1986.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熊艳.语言输入与外语教学[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ISSN 1539-8080,USA报,2003,(9).
[7]张国辉,唐树良.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关键词: 英语学习 心理因素 情感教育
1.问题提出
据笔者调查了解到当今一部分大学生随着公共英语学习的深入,学习热情不断降低,甚至出现厌倦及放弃的心理,英语学习停滞不前。分析其原因并不是完全因为对公共外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语言基础差或课业负担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心理压力,由于心理压力大从而造成了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这些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胆怯心理;厌倦心理;自卑、失落心理;依赖心理和急于求成、浮躁心理等。笔者曾对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原因作了问卷调查和分析,共125人参加问卷调查,其中78人选择了心理障碍,47人选择了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教材难度等其他因素。在选择心理障碍的78名同学中,28人选择了焦虑、胆怯心理心理,15人选择了厌倦心理,21人选择了急于求成、浮躁心理的心理,14人选择了依赖心理。由此可见,我们在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四六级考试改革,提高大学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进程中切不可忽视心理障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2.理论依据
2.1情感过滤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克拉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其中包括:“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可理解输入,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效率不同,最终的语言水平也不同,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在起作用,诸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目的、焦虑等,Krashen称之为“情感因素”(熊艳,2003)。由此可见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深入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分类目标把一门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确定了其应该达到的目标层次,课堂教学中按其六级目标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来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我国学者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理解,对这一目标分类做了一些改造和发展。其中情感领域又分出了五个亚领域,即接受、思考、兴趣、热爱、品格形成。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学目标设计的模糊性,教学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教育的微观质量管理是很有帮助的。
3.英语学习中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1焦虑、胆怯心理
焦虑、胆怯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中常见的这一反应是考试焦虑。它表现为随着英语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尤其是每次口语测试面对教师时,一些学生经常是头脑一片空白,紧张得一个单词都说不出来。课上一些学生表现为:害怕教师的提问,害怕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在听力课堂上,一旦遇到障碍、听不懂的地方,便立刻产生了焦虑感,以致影响后部分听力的顺利进行。当今,大学英语的过级情况对一个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他的前途及未来。因此,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英语考试,尤其是四六级考试焦虑不已,担心自己的学位及未来的工作,从一开始便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压力越来越大,导致过级越来越难,英语学习苦不堪言。
3.2厌倦心理
厌倦心理表现为情绪消极,甚至反感、颓废淡漠的心理。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刚起步阶段,英语学习成为他们的头等难题,从而产生厌倦的心理。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屡次考试失利,过级不顺后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持有淡漠和反感的态度。他们选择放弃英语学习,厌恶英语学习,平时表现为:课上不积极、爱打瞌睡、缺课、不交作业等。
3.3自卑、失落心理
自卑表现为消极,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很多基础薄弱的,尤其是从偏远的地方来的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都存在自卑、失落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薄弱,发音不标准,听力跟不上,自己说的英语没人听得懂等。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他们多半选择沉默,觉得自己的英语难以启齿,害怕丢脸,拒绝和别人英语交流,在人前选择不读英语,不说英语,这就使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大障碍。
3.4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指做事不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是一味地依赖别人,依靠别人,从而坐享其成。部分大学生根本不懂得自己去自主学习英语,而是等着教师像填鸭一样地去接受,这些学生还沉浸在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等着教师去教会他们英语,甚至是教师推一下,他们动一步。一旦没有教师的学习任务他们自己就不知从何学起,不知该怎样学,自己更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面对教师组织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一些同学都是依赖同伴、组员设计解答后,浏览记忆来应付教师。
3.5浮躁、急与求成心理
急于求成、浮躁心理表现为学习者已经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坚强的学习意志,而是带着心急浮躁的情绪,企图在短时间内顺利通过过级考试或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些大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想努力学好这门功课,但由于意志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只是想在激情燃烧的一刹那奋力猛学英语,企图立刻成功,并没有做好学习语言持之以恒的准备。一旦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没有长进,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立刻下降,并伴有急躁、沮丧的情绪,导致学习收效不大。
4.英语学习中心理问题的对策
面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众多心理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相应的策略:
4.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学习常常会受到认知方法,情绪情感,意志力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大学生的学习障碍。这种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他们个人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的不佳,并且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后果严重。
(1)学习情绪的影响
学习情绪是指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对课程的一种态度,它能引起个人的喜爱、厌恶、憎恨等态度,从而产生积极和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对英语持积极的态度,那么他们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踊跃发言,课后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并且会自主学习英语,这种积极的态度产生了学习的无穷动力。而那些对英语学习持消极态度的学生,明显地表现为课上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瞌睡,教师推一下他们前进一步,课后从不翻阅英语书,更有甚者完全放弃了此门功课的学习。
(2)学习意志力的影响
意志力是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心理过程。学习意志力常常是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紧密相连的。有些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意志力薄弱,自己制定的英语学习计划坚持不了几天就自动放弃。他们使用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针策略。心血来潮时狠学一段英语,一旦热情过后,或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时就会大受打击,停止学习。例如:过级考试屡考不过,单词花费了长时间记忆却又忘记,听力依然听不懂,口语差依然难开口等。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多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考试的心理教育。教师在全面把握学生情况和学习障碍的原因后,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多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尽量让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多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向学生贯彻语言的习得过程是长久的学习过程,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前进,不能一蹴而就;多让学生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4.2正确把握学习中师与生的关系
(1)师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改革措施的施行,教师这一角色有了新的变化。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被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合作者、组织者和评定者。其次,学生的角色也有所变化,学生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学生来进行的。学生已经由单纯地听授知识的接受者到与教师共同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合作者。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当今在注重智力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加强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间的关系,高校师生关系从心理学意义上主要体现为情感关系。作为高校教师应不断地理解学生,利用课后和课间的机会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询问学生能否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英语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多让学生提一些对英语课堂的建议、看法等,并不断地用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来影响学生,更应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错误,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学。学生也会由于热爱信任教师而更愿意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唤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3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也叫做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为了创造良好的英语教学课堂气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英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曾提出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其中包括输入假设。克拉申认为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语言材料过难或过易都没有意义(熊艳,2003)。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增加可理解为中心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学生降低焦虑,而不会让学生产生“坐飞机”的感觉。
(2)新颖的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降低焦虑,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新颖、活泼,不能千篇一律,以免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教师可采用多种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检查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如:演讲法、问题法、游戏法、表演法等。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充满新鲜感,并愿意参与其中,从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拿游戏法为例,笔者曾多次在听说课堂上运用,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3)集体活动的效应
创造健康的集体活动可以使所有的学习者,包括害羞的学生都会愿意试着使用已学会的语言,而不必担心犯错误。学习者即使当时没有与别人交谈也会注意到同学在说什么。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尝试集体活动,如:在听说课堂上可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根据当堂课的topic设置free talk环节,让学生根据此话题任意展开讨论,甚至可以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到教室的任何角落去和组员交流。让English corner随时在听说课上出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尤其是胆小害怕的学生也会愿意尝试“冒险”,教师也可以融入其中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4.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今后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过程。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成就感
成就感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的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可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赏识教育的方法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所谓的赏识教育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成败。教师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不要过多地纠正学生用英语交流时所犯的错误,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按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的过程是按从“假设”(hypothesis)到“验证”(testing)再到“纠正”(correction)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难免的。适当的表扬总是胜于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惊喜,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满足感
满足感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需求实现后所产生的一种满意感。这种满足感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想让学生获得语言学习的满足感,首先,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学生对某个学习章节的需求是什么,学生想要学到什么。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学习目标要明确,并且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完成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并看到自己的成果,从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赫曼说:“学习者从学习的进步中得到的满足本身,就可能会影响他对这个语言人群的态度,甚至能够改变这一态度。”(1980∶249)
4.5培养适当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目标,有目的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系列方案。学生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学习也不利外,有其特定的学习规律及方法可循。例如:记单词就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如:词缀法、联想法、拟声法等),而机械的记忆是很容易遗忘的。写英语文章的摘要应从某些方面入手,而不是盲目地照抄原文。因此,教师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多向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多运用指导教学模式的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中笔者认为应坚持两点原则:
(1)自主学习
教师应大力宣传自主学习,应让学生坚信语言是教不会的,只能是学会的,要求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校可以提供英语学习网络平台,要求学生每周必须的上机自学次数。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跟踪和监督学习进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策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明显的区别。笔者的学校自2004年以来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按高考时成绩进行“零班”及ABC不同的级别进行教学,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谓“零班”是针对英语成绩良好、特别是口语突出的学生实行无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跟踪辅导的教学模式。ABC三个不同的等级是根据学生入学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编排。ABC三个级别采用不同的教材进度,同时ABC三个不同级别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也截然不同,A,B主要采用“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协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C班是针对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是从语法句型等基础抓起,达到强化学生学习的目的。
结语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应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在此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教师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学方式,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York:Pergamon Press Ltd,1982.
[3]Chomsky,N.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and Use[M].New York:Praeger,1986.
[4]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马丁.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熊艳.语言输入与外语教学[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ISSN 1539-8080,USA报,2003,(9).
[7]张国辉,唐树良.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