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心理、学习、行为、安全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没有能力及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务工所在城市上学,只能留在家中由父母及亲朋好友照顾,使这些农村孩子和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根据多年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教育和思考,深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我们班只有40个学生,就有30个留守儿童,且每个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偏差。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有些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 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除了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少年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3.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学校,因此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同时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三要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外也可以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文化道德修养,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因此,关注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必将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1).
[2]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 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2 ) .
[3]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12) .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上良中学744400)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没有能力及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务工所在城市上学,只能留在家中由父母及亲朋好友照顾,使这些农村孩子和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根据多年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教育和思考,深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我们班只有40个学生,就有30个留守儿童,且每个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偏差。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有些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3、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 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除了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少年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3.学校方面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学校,因此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其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同时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三要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一方面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另外也可以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文化道德修养,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因此,关注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必将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和谐共进。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1).
[2]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 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2 ) .
[3]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12) .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上良中学74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