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介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从新媒介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其对大学生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出了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一种特定的媒介,而是对为适应信息传播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批媒介的统称。本文所谈到的新媒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由计算机信息技术催生的新的传播样式,是信息时代科技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当前主要包括手机短信、网络视频、电子邮件、论坛、QQ、MSN、博客(blog)等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介质。[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正大踏步地迈入全新的时代,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因其便携性、开放性、自由性、多功能性等特点,深受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喜爱。作为时代“弄潮”的大学生,总是乐于和善于接受新事物,为新媒介所带来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欢欣鼓舞,但发展迅猛的新媒介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全新理念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和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形势严峻的挑战。
  一、新媒介环境的特点
  不同时代教育都面临着不同的环境,当今教育面对的新媒介环境就是指这些以最新的科技手段,传播数字化文字、声音、图形信息的网络、手机媒介所构成的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外部条件。与传统媒介环境相比,新媒介环境具备很多新的特征:
  1.互主体性
  新媒介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互主体性或去中心化。在传统媒介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者是相对固定的,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往往有一个中心,存在着等级。当一个人或权力集团居于中心地位时,其他众人相对而言,就被边缘化了,受众要依靠权力中心获得信息,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新媒介时代,信息权利被分散到快速发展的高科技载体中,比如网络不仅接受信息,而且成为生产传播信息的中心,网址、网页成为分散权力中心的信息元素。对于受众而言,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受,对于接收的时间、内容、主题也有很大的自由度,还可以将自己的见闻、感受、态度等输入网络或通过发送短信、发送微博传递给其他信息接受者。
  2.虚拟与超时空性
  新媒介的虚拟性是指人们通过综合计算机、通信、传感、网络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以符号化、数字化为手段,以信息交往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的物理空间相对应的物质层面的“虚拟的世界”,它所营造的是人的身份、行为都是虚拟的。超时空性是指“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及虚拟实践,正在改变着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过去,远距离、长时间、高成本的社会交往模式,正在被彻底改变。信息交互传输几乎使时间和空间消失为零。”[2]
  3.融合性与个性化
  新媒介将各种信息形态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通过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整合在一起,将各种信息站点与各种媒介的受众互联,集信息传播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现代通读功能、娱乐欣赏功能于一体,使受众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服务,享用新媒介带来的便利。同时,新媒介适应了受众多元化、细分化的市场需求,提供更为丰富的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比如QQ、博客、微博等新媒介技术“产品”,为受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交流感情、张扬个性、展现自我。
  4.价值多重性
  新媒介时代,各种爆炸式的信息呈现在人们面前,因受众主体不同,被利用的价值也可能会截然不同,同一公开信息,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是垃圾信息,但对于某些不良用心者可能会是有用信息,被他们利用而做违法犯罪的事。很多信息对一般人来说,很难凭个人经验作出明确的真伪判断,如果通过正规途径确认信息真伪,又存在可操作性差、实效性不强和成本过高等问题,信息的可靠性不足。因此,同样的信息,由于编辑发送信息的组织机构合法性或个人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得信息价值具有多重性。[3]
  二、新媒介对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深远影响
  当代大学生因其知识丰富、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求新性等特征,在新媒介的利用上往往充当先锋,对其它群体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他们还没形成系统、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和思维方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还处于塑造成型阶段,因此在多元结构的新媒介环境影响下会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新媒介作为推动未来社会形态转变和塑造新的文化形态的重要传播力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深远。
  1.新媒介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方式
  新媒介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带来了更为丰富的生活资讯,拓展了其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各项技能及掌握知识的能力。新媒介打破了交往中的等级限制,使人与人之间获得了自由而平等地进行直接对话的机会,并且可以将自己的见闻、经历以及对时事的评论、对某一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看法,表达态度。这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更好地交流思想传递感情,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缓解学习压力等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虚拟开放的新媒介环境容易使得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造成了“网络成瘾”,“短信成瘾”的现象,沉溺于虚拟世界中,疏远了现实人际交往,造成了很多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2.新媒介增强了大学生的价值主体意识淡化了责任意识
  大学生崇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追求自由平等观念,新媒介的开放性与个性化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了他们开放竞争的意识,增强了民主化倾向,有利于个性的解放,赋予了大学生积极的价值主体意识,促进了现代观念的形成。但在新媒介传播中,由于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监督和约束的有效力量,部分学生自律意识差,缺乏明确的人生价值目标,理想信念动摇;开放的新媒介环境使生活的透明度逐渐增加,现实生活不完善的一面更多地暴露在大学生面前,虚拟世界与现实的反差会刺激大学生,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使原有的社会认知不断模糊,甚至产生猜疑,以至于会弱化既有社会体系的向心力,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
  3.新媒介的传播“去中心化”导致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新媒介传播“去中心化”造成多元复杂的文化生态。多元文化生态又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极度分化,在这个大环境下,核心价值体系的维系更显得尤为重要。[4]新媒介传播拓展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视域和价值选择的多元判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吸纳了新时代的元素,其内容蕴含了新的时代特征,视野更加开阔。但多元、开放的新媒介环境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的途径,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鱼龙混杂,人们的思想、文化、价值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荡和发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冲击文化霸权,瓦解传统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使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出现多元格局,而处在价值观塑造期的大学生受其潜隐默化的影响,是非观念模糊,缺乏价值标准、价值观抉择困难,对主流价值观产生怀疑与动摇,往往在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难辨是非真假,无所适从,价值取向多元化。
  三、新媒介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处于人格塑造期中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熟悉新媒介,对新媒介的认同度较高,其价值观容易受到新媒介这一传播渠道信息的影响,价值取向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两极性中。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应对新媒介环境的教育引导。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新媒介的开放性、渗透性等对主流文化所坚持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具有明显的消解性、疏离性,使处在转型期的我国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多元价值观。而大学生受知识、经验、思维认识的局限,判断力鉴别力不足,反思太少,容易产生心理异动,导致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盛行。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传播力度,增强大学生的鉴别力,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把握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以应对新媒介文化带来的挑战。
  2.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对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中,要克服其对新媒介的过度依赖,其实质就是要在大学生与新媒介的关系中争取大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对信息的认知、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新媒介资源。高校可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和信息基础课程纳入基本课程,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新媒介获取知识、充实自我,并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内记者团、广播站等举行的活动,以获得关于媒介的亲身体会,从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另外大学生自身也要通过不断地自律引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提高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与判断的能力。
  3.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监控管理工作
  作为社会有机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大众媒体,当然不可能超脱于政治之外,媒体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意识形态立场。媒体在各方面满足受众获得信息需要的同时,也要担负起特定意识形态喉舌的责任。[5]因此,网络、手机等新媒介应该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和措施对信息传播进行规范、整合、过滤有害的信息,增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容,始终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同时,国家和各级信息管理部门,网络和通信监管部门等都要切实承担责任,做好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监控和管理,并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完善相应的信息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净化新媒介环境。
  4.构建新型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可以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各种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如开展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形式生动活泼的知识竞答、演讲比赛等,寓教于乐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抵制新媒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类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挥特长,不断拓展社交面,开阔视野,从而调动积极性,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减少对新媒介的心理依赖。高校还可以通过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开展主题积极向上的网络活动以推动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采取这些有效措施,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利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韩柏光.新媒介文化浪潮中大学生价值观的审视与引导[J].教育与职业,2009(30).
  [2]霍福广,刘社欣.信息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1.
  [3]娄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0(5):14.
  [4]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5]彭斌,杨艳莹.论网络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作者简介:田聪(1985—),女,河南驻马店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比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培养造就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为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科技的影响下,建筑行业也逐渐向学科领域方向靠近,综合性也越来越强.而在长期研究和扩展过程中,人
期刊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经营思想、价值标准、企业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机整体.建设企业文化
自从我国出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制度的实行,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本文主要针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各高校在法学教育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文化政策与法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面临着内容多、课时少、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较薄弱等问题。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结合教学特点,建议在文化政策与法规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同时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折衷案例教学法。其中案例的选择与案例教学环节设计是关键。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案例教学法;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课程 
期刊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体制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的占比和地位也越来越高。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管理中,经济管理是最为核心的工作。新经济形势必然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