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了!从2018年10月24日开始,香港与珠海、澳门的人们就可以通过陆路交通相往来,真是太方便了!
这座大桥举世瞩目,还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港珠澳大桥不仅技术极其复杂,环保要求超高,而且从开工建设起,就在不断创造着世界之最。
说港珠澳大桥是桥,没错,但它又不仅仅只有“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包含了三座斜拉桥、两座人工岛、一条6.7千米的海底隧道。
为什么要修隧道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航空安全。大桥紧邻香港国际机场,如果修一条超长的跨海大桥,桥塔高度就会超过飞机起降的安全高度。
减少对航道的影响。珠江口海域每天有4000多艘商船来往,建普通的桥势必会影响它们通行。
保护可爱的白海豚。这里还是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建隧道可以减少淤泥产生量,减少作业时间,不影响白海豚的生活。
为什么要建两座人工岛呢?
两座人工岛是用来连接桥梁和隧道的:陆地和人工岛之间用桥梁连接,两座人工岛之间用隧道连接。车辆从桥面驶达人工岛之后,就会像“蛟龙入海”一样,潜入海底隧道中行驶了。
东、西两座人工岛各10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东人工岛还可以用于旅游观光,实施紧急救援,西人工岛则是大桥指挥监控中心和维修保养基地。
建岛有什么难度吗?
建岛还不容易?多扔些石头进海里不就成岛了。
幼稚!刚刚说的航道安全和保护白海豚家园你都忘了吗?你知道抛石填海要挖出多少海底淤泥吗?
那怎么办?
快速筑岛法来啦!
快速筑岛法,就是将一组组巨型的钢圆筒直接插入海床,并且固定,围成一圈后,再填沙,形成人工岛,这样就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了。
每座岛有120个钢圆筒,每个钢圆筒高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重量达550吨。建设团队只用了221天便完成了两个人工岛,创造了世界工程纪录。
这么看来建隧道也很难吧?
那是当然,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难度最大,要用一种国内从未试过的方案,叫作“深埋沉管”。就是把全长6.7千米的隧道,分成33节,在荒岛上的工厂预先制好,然后一节一节埋到海底,最终连接成一个完整密封的隧道。
一节沉管隧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量高达8万吨。这么大的混凝土沉管能做到没有一丝裂缝,这也是世界奇迹。
要知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不到4千米,港珠澳大桥的隧道达到了6.7千米,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条在外海深埋的沉管隧道(外海的自然环境当然比内陆的江河更复杂啦)。
这么厉害的港珠澳大桥是谁设计的呀?
林鸣,岛隧工程总工程师。为了建成港珠澳大桥,林鸣和他的团队用了九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们遇到多少困难我们不得而知,有一件事却可以让我们想象出那份艰苦卓绝的奋斗、永不服输的精神……
那是一个深夜。隧道的最终接头要被安装在海底28米的深处,将相邻的两节沉管连接起来,工程异常艰巨。
凌晨1点,林鸣在等待现场施工人员的电话。4点……5点……电话仍然没有响,他隐隐觉得,可能出问题了。
当他拨通现场电话,得知最终接头的偏差达到了15厘米时,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个误差在容错范围内,一位外国专家也说很好,已经滴水不漏了。如果再来一次,谁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减小误差。毕竟,吊装沉管的拖船重达28万吨,相当于三艘航母,几厘米的调整,谈何容易!
但是,用這样的误差来为工程画上句号,太不甘心!想到这里,林鸣横下一条心,赶到现场,尽自己的全力说服大家:吊起来,重新装!
三个多小时,几百个口令,每一厘米的调整,都要付出巨大艰辛。终于,等来了合适的海流速度,一鼓作气,接头及时安装到位。误差值一边0.8,一边是2.3,而且单位是毫米!那位外国专家惊叹道:这必将成为世界学习的范本!
承受这种压力,林鸣一定后悔死了吧?
恰恰相反,他觉得——
这个时代的工程师是幸福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交通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并跑、跟跑还是领跑,就看你能否抓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造,不仅让香港和澳门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更是让中国一跃成为该领域世界上少数的领跑者之一!
这座大桥举世瞩目,还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港珠澳大桥不仅技术极其复杂,环保要求超高,而且从开工建设起,就在不断创造着世界之最。
说港珠澳大桥是桥,没错,但它又不仅仅只有“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包含了三座斜拉桥、两座人工岛、一条6.7千米的海底隧道。
为什么要修隧道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航空安全。大桥紧邻香港国际机场,如果修一条超长的跨海大桥,桥塔高度就会超过飞机起降的安全高度。
减少对航道的影响。珠江口海域每天有4000多艘商船来往,建普通的桥势必会影响它们通行。
保护可爱的白海豚。这里还是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建隧道可以减少淤泥产生量,减少作业时间,不影响白海豚的生活。
为什么要建两座人工岛呢?
两座人工岛是用来连接桥梁和隧道的:陆地和人工岛之间用桥梁连接,两座人工岛之间用隧道连接。车辆从桥面驶达人工岛之后,就会像“蛟龙入海”一样,潜入海底隧道中行驶了。
东、西两座人工岛各10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东人工岛还可以用于旅游观光,实施紧急救援,西人工岛则是大桥指挥监控中心和维修保养基地。
建岛有什么难度吗?
建岛还不容易?多扔些石头进海里不就成岛了。
幼稚!刚刚说的航道安全和保护白海豚家园你都忘了吗?你知道抛石填海要挖出多少海底淤泥吗?
那怎么办?
快速筑岛法来啦!
快速筑岛法,就是将一组组巨型的钢圆筒直接插入海床,并且固定,围成一圈后,再填沙,形成人工岛,这样就不会造成大面积污染了。
每座岛有120个钢圆筒,每个钢圆筒高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重量达550吨。建设团队只用了221天便完成了两个人工岛,创造了世界工程纪录。
这么看来建隧道也很难吧?
那是当然,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难度最大,要用一种国内从未试过的方案,叫作“深埋沉管”。就是把全长6.7千米的隧道,分成33节,在荒岛上的工厂预先制好,然后一节一节埋到海底,最终连接成一个完整密封的隧道。
一节沉管隧道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量高达8万吨。这么大的混凝土沉管能做到没有一丝裂缝,这也是世界奇迹。
要知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世界最长的沉管隧道不到4千米,港珠澳大桥的隧道达到了6.7千米,而且是世界上第一条在外海深埋的沉管隧道(外海的自然环境当然比内陆的江河更复杂啦)。
这么厉害的港珠澳大桥是谁设计的呀?
林鸣,岛隧工程总工程师。为了建成港珠澳大桥,林鸣和他的团队用了九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们遇到多少困难我们不得而知,有一件事却可以让我们想象出那份艰苦卓绝的奋斗、永不服输的精神……
那是一个深夜。隧道的最终接头要被安装在海底28米的深处,将相邻的两节沉管连接起来,工程异常艰巨。
凌晨1点,林鸣在等待现场施工人员的电话。4点……5点……电话仍然没有响,他隐隐觉得,可能出问题了。
当他拨通现场电话,得知最终接头的偏差达到了15厘米时,不禁陷入了沉思:这个误差在容错范围内,一位外国专家也说很好,已经滴水不漏了。如果再来一次,谁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减小误差。毕竟,吊装沉管的拖船重达28万吨,相当于三艘航母,几厘米的调整,谈何容易!
但是,用這样的误差来为工程画上句号,太不甘心!想到这里,林鸣横下一条心,赶到现场,尽自己的全力说服大家:吊起来,重新装!
三个多小时,几百个口令,每一厘米的调整,都要付出巨大艰辛。终于,等来了合适的海流速度,一鼓作气,接头及时安装到位。误差值一边0.8,一边是2.3,而且单位是毫米!那位外国专家惊叹道:这必将成为世界学习的范本!
承受这种压力,林鸣一定后悔死了吧?
恰恰相反,他觉得——
这个时代的工程师是幸福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交通走到了十字路口,是并跑、跟跑还是领跑,就看你能否抓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而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造,不仅让香港和澳门地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更是让中国一跃成为该领域世界上少数的领跑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