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空调房里依然感觉燥热。就在这样的天气里,我的诊室里来了一位身裹厚厚黑衣的女性。她身材匀称,个子高挑,看起来容貌秀丽、气质非凡,但是全身都透着一种浓重的哀伤。
我的心冻在
兒子离开的那个时刻
“我叫于兰”,她的语调缓慢而又深沉,美丽的眼睛黯淡无光,可以想象她昔日的风采,此刻却凝重而孤寂,“我失去了我唯一的儿子”,她似乎费尽全部力气讲完了上面的话。
我静静地凝望着她,并没有说话,但是却深深地感受到一位母亲失去挚爱的彻骨疼痛,我的注视像是一种鼓励,她眼含泪水、语调平稳地追忆:“我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看上去非常健壮、各方面都优秀、一直都是我骄傲的儿子,刹那间就没了……!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像冻住一样,3个多月以来,我从心里往外感到阴冷,冷到骨子里,冷得浑身直打颤,只有穿上儿子厚厚的衣服,才让自己感觉暖一些。”
儿子离世巨大的悲痛和强烈的刺激,让于兰无法承受,心仿佛凝固了,感知不到天气的炎热,依旧陷入心寒的煎熬。衣服象征着她与儿子不舍的母子情感。她需要完成心理上与儿子的告别,需要哀伤转化。
来自天堂的话
使于兰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我从孩子的视角,缓缓做了以下引导: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我知道我的离世会让你们痛不欲生。毕竟,按正常的人生安排,我还不到退场的时候。我应该在你们老境到来时,守在你们的身边,给你们以慰藉和依靠。
上天没按常理安排我们家人撤走的顺序,这固然不怪我,可不管怎么说,我对不起爸爸、妈妈。一想到当你们日后卧病在床、我不能端水送饭,心里就愧得厉害。可是我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命,命的定数决定了我与爸爸妈妈有多少时间在一起的缘分;尽管我们依依不舍,时间到了我就走了。这不应该,也是我唯一的不安—你们养育了我,我却没有给予你们任何回报就先走了。我请爸爸妈妈原谅。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失去了生命,您失去了孩子。生死界河,已永远地把我们分开了,我再也回不到爸爸妈妈你们的身旁,事实已无法更改了。你们要让自己尽快平静下来接受这个事实,让你们的心智适应我已不在的现实。因此,爸爸妈妈要慢慢地改变原来的生活期待,学会在筹划生活时别再把我算进去。你们不能总是伤心、抱怨、难受,那样对爸爸妈妈的健康无益。
爸爸妈妈,你们可以这样想:另一个世界也需要年轻人,让你们的孩子早点过去是天国之神的一种眷顾。如此想,你们可能就会好受点。
当人们面对自己的亲人死亡时,不难受的几乎没有,能想通的很少,抱怨造物主的也有很多,但他们最后都不得不平心静气。这是因为大家最终都承认,造物主在死亡这个问题上,真正做到了公平,他不收任何人的贿赂,不徇任何私情,不给任何人额外照顾,不让任何人的细胞颗粒完全停止变短,也没有让任何人免死,大家的结局都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谁早到终点,谁晚到终点。既然都要到终点,晚到终点就一定比早到终点好?想开吧,爸爸妈妈。既然缘分决定了我们不能长久地待在一起,上天赋予我新的使命,那我就不得不离去。但是,我其实并没有离开你们,我会以另一种方式永远陪伴在你们身边。我永远是你们的孩子,也请您在心里给我留一个位置,让我时时护佑您,给您源源不断地注入能量。也请爸爸妈妈帮我完成我未了的心愿:请爸爸妈妈替我照顾好你们自己,过有意义的生活,做有价值的事,让自己快乐、幸福起来,好吗?因为你们快乐我就快乐,你们幸福我就幸福!
接纳哀伤
听到孩子来自天堂的话,于兰的热泪奔涌而出,一直冷静自制的她紧紧抱住儿子的衣服,把脸深深地埋进衣服里面,拼命地撕扯。征得她的允许,我轻轻地搂着她的肩膀,直到她从嚎啕大哭变成默默抽泣。她开始慢慢诉说:“儿子从小就喜欢运动,喜欢打篮球,我们都愿意看他打球的样子,在球场上快乐地奔跑。可谁想到,就那天,摔倒了,就再也没起来,那天要是不让他去打球就好了,呜……呜……”
哭声慢慢地变成一种诉说,诉说着她的不舍、她的悲痛、她的悔恨、她的愤怒、她的无奈、她的孤独……
第二周我再见到于兰的时候,只见她换上浅色薄衣走进诊室。脸上的表情变得自然,眼神变得灵动。开始跟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变化,能够整理儿子的遗物,虽然还是伤心,但是能够给自己找一些合适的事情做,最重要的是换掉了儿子的衣服,“我把他永远装在了心里”。我欣慰地看到,她已经迈出了常态生活的第一步,逐渐接纳自己的哀伤。
人生之大痛,莫过于失去所爱之人。哀伤是丧亲者丧失自己所爱之人的正常反应。唯一的孩子突然离世,这种突发危机事件超出了一般人可承受的阈限。当人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时,也有人像于兰这样出现生理上的反应,感到身体好像冻结在那一刻。
有一位失独的父亲,他在得知孩子逝去后,第一反应是身体就像被冻僵一样,不能动弹了,待慢慢自行缓解之后,走路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的姿态。在哀伤转化过程中,当触及深层情感时,他一度又出现冷冻反应。经现场进行处理后,他的反应消失;并且从此走路姿态挺拔起来,与人交往开始活跃,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对于失独父母来说,孩子离世这个重大的丧失,让他们心痛无比,要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重新连接这样的哀伤转化过程。而哀伤的辅导,就是陪伴失独父母经历这个转化过程,陪伴他们开始正视这一人生悲剧,接受孩子去世的事实;为失独父母提供允许哀伤、表达哀伤的空间,帮助他们了解哀伤的反应是正常的,认识哀伤是孩子去世后的一段心理修复的过程。如果失独父母未能完成有效的哀伤,就会永远陷在哀伤中,形成心理创伤后遗症,它将会延续较长的时间,甚至是终生的。
当面临哀伤的时候,留一些时间、留一些空间,让哀伤被我们看到和听到,是最好的接纳。